显示地图 |
|
|
永兴镇街道一角
永兴镇,位于市西北。东近禄市镇、华龙乡、南连双河镇、铜堡乡。西临渠江,北接广安县三台、石莲乡。距市治地6.2公里。幅员面积30.43平方公里,地属浅丘、台地与平坝相间的地貌形态。至2001年底辖村民委员会17个。村民小组163个。居民委员会1个。有耕地1.9万亩,总人口29705人,其中农业人口26405人,非农业人口3300人。
永兴镇交通比较发达,渠江流经7个村,上接广安,下通岳池中和,是主要的水上通道,沿河有历史悠久的落鸿渡码头和清溪口码头,其中清溪口码头仍是华蓥市内集货运、摆渡、水上旅游、休闲于一体繁华码头。2002年永兴镇重新规划修建了清溪口码头,使老码头焕然一新。双永路(永兴至双河)是永兴连接外界的主要陆上通道。此外,广邻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永观路直达广安观塘镇。
永兴建制悠久,也酝酿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川剧清唱,民间狮舞。 在全市人民奋力实现新跨越的今天,永兴人将利用永兴的人文、自然景观等资源,充分发挥永兴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广泛招商引资,竭诚为兴业者服务,努力把永兴建成旅游文化发达的新型农业镇!
该镇建立“山下红”优质蜜桔基地永兴镇“山下红”优质蜜桔基地始建于1999年,又引进业主与基地实行“强强联合”,建立了“山下红果树科研所”,并在造甲沟、马架坪、双碉楼、河心等村新建立了四个基地,由原来的80亩扩大到了1000亩,2005年再扩大到2000亩以上。今年已挂果的树约5000余株,预计产鲜果3万余斤;明年挂果树将达到5万余株,产鲜果20万斤以上,产值达100万元;到2005年可产果600万斤,产值可达1800万元。基地每年可提供优质苗木80余万株。
南宋褒先寺坐落于永兴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配合褒先寺的开发,镇党委、政府提出:建设特色之镇——南宋文化旅游小城镇。无论老街改造,还是新街建设,无论业主开发,还是居民自建,都必须按照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设计,建成与褒先寺格调相匹配的仿古建筑小镇城。镇党委、政府灵活运用政策,实行“以地换城,招商兴镇”方略,走农民新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路子,自筹和引进资金150万元,大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撤迁老街旧房22户,改造街道4条,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硬化水泥路面1.5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8800平方米,修筑下水道2700米,安装路灯50盏,栽植行道树800余株,安装自来水管道600米。目前,小城镇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南宋文化旅游小城镇已初见规模。 |
|
永兴镇共有20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小组,4805个农户,总人口22472人,其中农业人口17522人,劳动力6895个,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1公顷。
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1亿元,农业产值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83元,比上年增加827元,增幅22%。在2004年年终考评中,永兴镇获得乡镇经济综合考核第一名以及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个单项考核第一名,被湖北省授予“平安乡镇”称号。
永兴镇紧邻京山工业园区,皂当公路、长荆铁路、随岳高速公路横贯其中(随岳高速公路在永兴设有入口),交通极其发达,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十分明显。 永兴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硅石品位极高,是生产水泥、石灰、碎石的优质原材料。2004年,浙江井田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8.1亿元在盘堰村兴建日产1万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目前投资2.4亿元的第一期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已于2005年8月8日顺利竣工投产。
永兴镇是全国著名的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大镇,现有中华鳖、乌鳢、黄颡鱼、南美白对虾、网箱养鳝等多种名特优水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其中中华鳖养殖起步早、规模大、养殖技术含量高,被誉为“神州养鳖第一镇”。 |
|
永兴镇地处浦城县西部,俗称西乡。位于东经118°15′—118°26′,北纬27°50′—28°01′。东靠莲塘镇,东南接临江镇,南连山下乡,西界枫溪乡及武夷山市,北连古楼乡。东西宽19公里,南北长20公里,面积209.58公里。武夷山脉从西入境。西南纵列千米山峰4座,北部横踞千米山峰6座。棉山自北而南延伸至东,构成西南、西北、东面高峰环峙,中南部为丘陵和河谷盆地,全境形成东北向东南方向倾斜的地势。最高海拔1234米,最低海拔250米。河谷盆地较大的有4块,共15318.75亩,其中永平畈6292.50亩为最大。县内第三大溪流永兴溪(又称西溪)为干流,由西北往东南流入临江境,平均流量20.45立方米每秒。境内属低海拔中亚热带风湿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零下8℃,无霜期约250天,年均降水量1794毫米。镇驻地永兴原名西乡街,民国33年(1944)取境内永平里和新兴里各一字,改名永兴,海拔265米,距县城42公里。
永兴镇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商代至西周遗址18处。宋至清为永平里、通德里、上相里、招贤里、新兴里属地。民国期间设有区署。民国27年春,闽北苏区领导人王文波在境内肖家村尾成立第一个中共浦城县委。解放后,1950年10月在永兴设第六区,下辖11个乡。1958年9月中旬成立上游人民公社,12月改称永兴人民公社,1961年设永兴工委,下辖永兴、洋溪、古楼公社,1964年3月取消工委建制。经调整,永兴公社下辖14个大队。当年人口普查共14576人,1982年人口普查达22622人。1984年9月改公社为乡建制。1990年人口普查22836人,其中畲族169人,其余为汉族。1993年8月撤乡建镇。200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时17281人。年末,下辖20个村委会、22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84户,总人口23392人,其中男性12301人,非农业人口1137人。2005年,据县公安局提供资料,永兴镇6637户,23734人,其中男性12466人。
境内水电资源丰富,1支干流及5支支流多年平均总径流量8亿立方米,干流河道比降为3.95‰,水电有较大开发价值,西溪可能开发水能资源4950千瓦,已开发水电装机总容量1040千瓦,还有廉溪1处未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丰富,1992年乡政府在永兴村牛尾垄地钻探75米深井2口,日产水可达700吨,水质优良,经省级卫生防疫、环卫监督监测部门检验证明达到矿泉水标准。硫铁、银、铅锌矿藏丰富,地名炉铺、银场即分别为古代炼铁和采银(铅、锌)场所。解放后硫铁矿、铅锌矿最高年产量分别为7万吨和2万吨。此外矿藏还有花岗石、萤石矿、石英等。特别是花岗石资源极其丰富,经省地质部门勘探,储量在400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品种有牡丹红、一品红、芝麻黑,且具岩体结构条件好、质量优、成材率高等特点。土地资源共有山地面积237471亩,其中林地165236亩,林木蓄积量38.95万立方米,毛竹3.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3%,农业耕地面积4.41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近4万亩,是县农业大镇,经济作物以虹垂所产的荸荠为著,面积230亩,为全县各乡(镇)之冠。
2005年,据浦城统计局提供资料,该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115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400亩,总产量19789吨;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3250亩,总产量243吨,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19700亩,总产量14480吨;营林生产中幼林抚育出材量1641立方,全部木材量18039立方;畜牧业中当年出栏猪16000头,家禽180000只;茶叶采摘面积292亩,总产量5吨 ,园林水果采摘面积4375亩,总产量590吨。 |
|
永兴系名山的大镇,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辖14个村(青江、三岔、瓦窑、大堂、化城、江落、金桥、箭道、沿河、笔山、郑岩、双墙、古房、马头)、87个社、1个街道居委会,18000多人,幅原面积34平方公里。旧<<县志>>载:“永兴场、明末建,后毁于火,清初重建,取其永远兴旺之意,”永兴地形平坝、浅丘、山地相间,共有耕地14732亩,其中国11783亩,素有名同粮仓之称,且是全区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永兴自然条件优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拔570米,年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326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茂密,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富集的农产品资源:畜禽、茶叶、蚕桑、食用菌、果蔬、林竹等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项目,已形成基地和规模,且起点高,发展势头很好。目前,茶叶种植面积1870亩,投产面积870亩,新发展茶园以高起点,无公害为标准,选用品种以311、131为主。桑园面积1700亩,年产茧1600张,年产食用菌55万袋,以香菇为主,逐步向姬菇和其他高品位的种类发展。果蔬丰富,在笔山、郑岩村建成400亩经果林基地,品类涉及脐橙、板栗、枇杷、日本油桃等;全镇每年调整1000亩次土地专门从事蔬菜种植,臣菜专门销往雅安、名山、草坝等市场;林竹茂盛和传统茨竹、斑竹、苦竹等普遍,近年又大量发展杂交竹、麻竹及千亩经济林柜桉,长势良好。特别是种植的百亩药材尤曼桉系国农星火计划项目,点限量发展。养殖业一向兴旺,年出栏生猪八戒6000头以上长毛兔3万只以上,养鸭蛋5万只以上,鸡、鹅、羊.鱼等门类齐全。
工业资源以芒硝为主,现已探明的芒硝有矿藏1600亿吨,品位市、易开采。现有芒硝企业界6个,硫化碱企业个,年产一级芒硝51万吨,二、三级芒硝万吨,硫化碱(含桶、片碱)1万吨。除芒硝企业外,还有电厂、农机、水利、预帛、瓠瓦、木地板、粮油等企业。
随着经济的时一步发展,沪兴的软、硬环境日益完善,集镇不断发展壮大,驻镇机构有粮油、供销、信用、税务、工商、邮电、学校、农电、公安派出所等等;新村建设不断扩展。交通便捷,内接名、车岭、红岩,外接香花、草坝、雅安,位处交通枢纽,镇内三分之二的村已实现道路硬化;通讯发达,移动电话一路畅通,直拔电话覆盖各村;能源充足,农网改造不断推进,天然气工程即将启动,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向纵向深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长期化、制度化的措施,确保一方平安。党委、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开明开放的政策,把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服务,树立"亲商"理念,创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皆关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竭尽全力为外来投资者搞好服务,以实际行动来换取他们的拥的要求具体化到政府工作之中,努力追求双嬴、多嬴的工件效果,不断推进永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
永兴镇位于尉氏县东南部,距县城24公里,分别与扶沟、通许县接壤。尉(氏)—扶(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3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8000亩,人口63000人。 1995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2年被评为第一批“科技示范乡镇”,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乡镇”,连续四年保持开封市“十八强”地位。棉花面积、产量均占全县五分之一,小麦总产量占全县的八分之一。尉氏县第一职业高中设于此地。全镇初中升学总数占全县第一,尉氏一中在校学生中永兴学生占三分之一。
永兴镇代码:410223104。2006年,辖35个村委会:赵楼村、司马村、段庄村、西黎岗村、东黎岗村、西范庄村、陈村、王寨村、东范庄村、白潭村、白楼村、黄岗村、常岗村、李岗村、中杜柏村、后杜柏村、王楼村、乔寨村、孙留村、台子岗村、刘符陈村、闫岗村、前双庙村、后双庙村、唐庄村、吴庄村、丁岗村、后高村、前翟村、凌岗村、金寨村、黄寨村、袁口村、三柳村、马口村。
永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兴镇富民”这个中心,带领全镇广大干群高扬发展主旋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97年农业总产值达1.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6亿元,财政收入达579.4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2106元。全镇政治大局稳定,干群精神振奋,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教育、文化、卫生、交通、通讯等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永兴镇是豫东平原上典型的农业大镇。镇党委、政府逐年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引导农民搞科学种植、养殖,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全镇小麦产量2.3万吨,棉花产量0.5万吨。森木覆盖面积达40%,活立木木材积蓄量1.3万立方米,经济林面积6千余亩,年产各种水果8千吨;全镇有机井3340眼,实现了灌溉林网一体化。全镇饲养大牲畜1.2万头,生猪1.8万头,禽11万只,羊6千只。农林牧副的全面发展,为永兴镇的经济腾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资基础。 |
|
永兴镇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属典型的丘区乡镇,面积44.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两个场镇,58个村民小组,一个社区委员会,人口24,539人,是闻名全国的“双流冬草莓”基地的腹心地带,“灵泉牌”水果畅销全国,全镇耕地面积25,300亩。200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970万元,工业增加值7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41元。经过几年努力,该镇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初步成效。水果面积达23138亩,其中:枇杷12000亩,柑、柚3591亩,梨子、红枣4876亩,草莓8000亩,兴建2718亩养鱼池,播种精细蔬菜13988亩,基本实现了由“粮油型”向“鱼果型”的转变。 |
|
一、基本概况
永兴镇地处江津区西南边陲,东邻李市镇、蔡家镇,南与中山镇、四川省合江县接壤,西邻白沙镇,北靠慈云镇。属丘陵地带,东、南、西三面较高、中间低,构成夹沟槽形。北部以中浅丘陵地带为主,海拔在300米左右;东、南、西部以山岗深丘为主,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全镇幅员162平方公里,辖12个农村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000人,其中城镇人口5400人。全镇耕地35379亩,园地2095.5亩,林地80014亩。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1654万元,三次产业比为75:10:15 ,财政总收入4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11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
1、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大部分土壤含锌、硒微量元素,是发展农、林、牧、渔的好地方。驴子溪河由大圆洞流经永兴七个村,到蝉鱼洞处与白沙交界汇合流入长江,境内全长15公里,最大流量为800立方米/秒,一般流量为100立方米/秒,终年有水。建成水力发电站5座,总装机达到2000千瓦。石油与天然气蕴藏丰富。董四井于1982年开采钻探,日产天然气250—300万立方米,蕴藏量7000万亿立方米。董13井重新钻探,日产原油100吨,初步估计为一中小油田。
2、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土地资源,促进了江津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优质晚熟柑橘和草食性牲畜逐渐在永兴农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玉米、水果、蔬菜、水产等。2004年全镇农业增加值1.61亿元,粮食总产量30089吨,水果产量2911吨,蔬菜产量2.52万吨;出栏小家禽41万只,生猪26291头,牛112头,羊2840只,兔9750只;存栏小家禽26万只,生猪23098头,大牲畜1141头,羊4500只,兔8420只。
3、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城镇现有面积30公顷,城镇人口5400人。完成了场镇总体规划,到2010年,城镇城区规划面积183公顷,场镇人口规模为1.7万人。大圆洞街从2000年动工建设,完成建筑面积8000㎡,新汽车现已基本竣工。
4、道路交通迅速快捷。白永公路打通了与外界联系的瓶颈制约,重丘二级水泥路面,结束了永兴镇全为泥石公路的历史,距江津主城区60公里。镇内公路纵横交错,自成网络,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5、旅游经济形势喜人。林木资源丰富,森林面积5800公顷,森林覆盖率36%。大圆洞森林公园现已获得国家级森林公园殊荣,已完成整体修编,是江津境内与四面山齐名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并与四面山一起被纳入“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共同打造,发展形势喜人。
6、社会事业欣欣向荣。镇内有中小学校5所,在校学生3017人。医疗卫生机构1所,病床数30张,医疗卫生人员43人。全镇设广播电视站1个,邮政所3所。村村通广播、电视,广电覆盖率100%。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安装程控电话4214门,农话到达户数3056户,实现社社通电话。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在镇内建有机站,保证全镇任何角落都能进行无线通讯。开通有线电视宽带网和国际互联网,各种信息传播迅速快捷。
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以“一路二化一游”发展战略为指导,着力打造快捷便利的综合交通网,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三区一带”,打造旸岩工业园区、黄庄苗圃花卉区、大圆洞风景旅游区,白永公路两旁的绿色经济带,实现老百姓粮增产、钱增收的目标。
三、重点项目规划
(一)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在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方面,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移。实行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有规模、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优质农副产品基地。
1、优质晚熟柑橘发展
在胡庄村已发展优质晚熟柑橘1500亩的基础上,投资3200万元,规模扩大到胡庄、阳岩、黄庄、汪庄等村,形成10000亩的优质晚熟柑橘基地。预计2008年全面完成。
2、种草养畜
利用永兴天然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种草规模,积极发展南江黄羊、成都黑山羊、肉牛等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草食性牲畜。投资1000万元,现现全面启动,预计到2010年实现新增草场20000亩,草食性牲畜10000头。
3、土地开发整治
利用全市大力实施土地整治的时机,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做好以整治促调整这篇文章。在黄庄村开发整治土地10500亩,预计在2006年动工,总投资1500万元。
4、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
充分发挥山区生态条件好,污染程度小的优势,结合大圆洞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机遇,建设具有永兴特色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周岩为重点,发展以墨西哥海椒为主的特色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搞活大圆洞生态旅游经济。
1、大园洞综合开发
(1)公路改造:投资10000万元,修建 “永兴—大园洞—中山”宽8.5米的二级水泥路35公里。
(2)大园洞水库:投资20000万元,建成库容450万立方米,配套1008千瓦的水力发电站和占地3000平房米的度假村。
(3)大园洞森林公园:投资20000万元,建成具有避暑休闲、旅游观光、特色农产品出产销售等特点的旅游胜地,并大力开发当地温泉资源,形成具有保健旅游特点的时尚特色。
2、驴溪河综合开发
投资10000万元,发挥驴溪河小流域开发资源,形成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景线。
(三)以城镇化建设为突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加快永兴小城市建设,到2010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实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0.2平方公里。
新村居民点作为城区拓展居住功能的补充,突出以城市带农村的功能,以农村居民居住点为主,形成镇域片区中心,起到联接永兴城镇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作用。加快阳岩、毗罗等新村居民点建设,传递、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为农村居民全面建设小康创造良好条件。 |
|
永兴镇位于湄潭县东部,湄江河上游,326国道横穿境内,全镇辖区13个村2个居委会,镇内有流河渡、永兴两个集镇,建镇历史悠久,商贸云集,文化底蕴丰富,素有黔北重镇的美称,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非农业人口1万人,全镇地方生产总值2005年达到12978万元, 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8267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23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94元,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城西部,距离湄潭县城、凤岗县城均20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2000余人。
永兴场,昔名马桑坪,明万历二年(1574年)七月二十二日开市更名兴场,时为"万商幅凑,百货云集,黔省一大市镇也"。集镇一街八巷,呈 柳叶状。街道两旁遮檐长伸,街中两米宽的石板路为骆马道。朝南的下街逢雨而成洼地,三五天不能下脚行走。为行走方便,街道两边各置十二步石墩形成"二十四步干跳墩."上街龙泉堡属典形的插花地,有"一脚踏三县"之说,即西南为湄潭,东南为施秉,西北为石阡各辖.由于当时特殊的地理条件组成的集镇,形成各地行商的理想"金三角".集市商贸的繁荣应该与此分不开。
近年来,永兴镇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规划为龙头,道路为框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事业的发展,全镇新建城镇商住房90000平方米,改造硬化乡村公路80公里,改造修建村级公路90公里,已建办公楼7栋,面积3000平方米.镇域自来水普及90%以上,用电普及达100%,闭路电视、通讯覆盖普及达80%,城镇硬化达到95%,绿化覆盖达40%,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有办公楼,电话、电视。
永兴镇文化底蕴丰富,辖区内有中学3间,完小5间村级小学10间,幼儿园5间,在校学生9300人,在职教师职工423人,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乡镇。
永兴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依托县城,辐射周边,发展城镇、服务农业、活跃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安排今年各项工作,推进城镇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出夯实一个基础(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四大产业(以茶叶产业、茅贡产米业、畜牧产业、烤烟产业);促进三个带动(城镇建设和管理带动 二、三产业);以农产品为加工带动经济发展,搞好四个保障(抓基层组织建设,保障经济建设,抓干部作风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抓好环境建设,保障发展后劲,抓精神文明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的工作思路,抓住机遇,把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永兴镇党委、政府多元化筹集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和市场设施,生产设施和公路设施,努力打造商贸小城镇,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该镇现在三年内全面建设完成"三纵四横"道路框架中剩下的"一纵一横"并新建蛋禽市场、生猪定点屠宰市场、辣椒市场,粮食市场 、畜牧市场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正在规划和修建停车场,小百货商品贸易中心和垃圾处理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卫等市政设施,使城镇环境得到充分改善,增强城镇吸引力和辅助力,同时改造完成了街道的路灯98盏,并加强管理,确保亮化达99%以上,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环境得到了不断的改善。
永兴镇党委、政府按照"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指导思想推行建管并举,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专门机构,明确专人常抓常管,明确职责,把环卫工作作为城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镇共有环卫车1辆,垃圾清理车5辆,垃圾中转池1个,垃圾处理场1个,环卫工作人员7人,加大了环卫工作(人力 物力)的投入力度,确保了人居生活环境舒适亮丽,同时广泛动员街道群众积极参与城管工作,协调各方力量,达到了综合治理的目的,大力整治镇容镇貌,以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已彻底取缔了占道经营和撑杆达蓬,努力改善人居环境,重塑黔北重镇雄风,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
|
永兴镇位于凉城县城西部20公里处,地处晋蒙边界结合部,南与山西左云、右玉二县接壤,西与呼和浩特市相邻。全镇土地总面积363.9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600人,镇区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7℃,年均降水量200——300MM,无霜期为90——125天。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
镇内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相当明显,呼阳公路、和凉公路、凉右公路穿越境内,丰准铁路贯穿东西,是凉城县交通条件最好的乡镇之一。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清末到民国近200年是凉城旧县政府所在地,具有较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于2001年8月21日建镇,由永兴、多纳苏、三庆三乡合一镇,山、川、滩相隔,优势互补,发展潜力巨大。
境内资源比较丰富,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堪称当地一绝。花岗岩、墨玉石、金钢砂随处可见。赤峰、河南、福建、河北等地客商纷纷前来投资办厂,现已建成石材加工园区2处,占地150亩,总投资1000万元。旅游资源更具特色,老虎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和永兴湖旅游度假村已列入凉城县乃至乌盟地区重点旅游区,可与岱海、集宁老虎山公园旅游胜地相媲美。每到踏青消夏之际,呼市、包头、大同、集宁等地游客纷至沓来,竞享大自然赋予的美好风光,到达旅游黄金季节,数不胜数的游客,已成为一大景观,为永兴镇增添了一道高丽的风景线,全年来旅游的人数多达10万人次,领略山水风情,即兴写诗作画,更有甚者禁不起永兴山水、人文无穷魅力的诱惑,默默地为永兴绘就发展蓝图,拟在永兴投资,建设永兴,发展永兴。
受矿产和旅游产业的有效带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全镇奶牛总头数发展到4800头,现建成奶站24处,仅奶业 一项人均增收1300元,奶业生产占据了全镇农户增收的半壁江山。寒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存栏基础母寒羊达到1.2万只,养殖户数发展到了900多户,户均近14只。农牧业结构得到大力调整,真正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人杰地灵,物化景美的永兴镇在“三化”进程中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 |
|
永兴镇隶属明水县管辖。位于县境东北部,北与拜泉县接壤。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
永兴镇原名白家店屯。清末,由孙殿甲等开荒建屯,隶属拜泉县管辖。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白云富到此开店为业,生意兴隆,远近知名,遂称“白家店”。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改为永兴镇。1923年12月,设置明水设治局后,划归明水设治局北乡管辖。1929年,隶属明水县第二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为第五保,1938年改设永兴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隶属第四区,1949年改隶永兴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爱国乡。1958年9月,改为爱国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为永兴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开,改为永兴乡。1985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永兴镇。
永兴镇辖区地处丘陵地带,撇拉河从乡境东部流过,土壤肥沃。全镇总面积18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向日葵、亚麻等。镇办工业有淀粉厂、米面加工厂、制砖厂、亚麻原料厂、被服厂、机修厂等。全镇共辖永兴、新合、东升、爱国、光辉、新华、同乐、跃进、建华、文化、治本、前锋、光明、务本等14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8人;满、蒙古、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3%。镇政府驻地白家店屯。 |
|
区域概况
永兴镇位于宜宾县东部,距宜宾市中区 37 公里,与内宜高速公路、内昆铁路毗邻,斗漆公路穿境而过,是宜宾至自贡、孔滩、白花、观音必经之道,区位优势明显。全镇面积115.2 平方公里,总人口4 万多人,耕地面积36518 亩,主产稻谷、玉米、花生、小麦、莲藕,樟油,是宜宾县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川南著名的“藕乡”永兴镇交通、电信、能源、市场以及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完善。
经济发展
永兴莲藕主要为优质、早熟的鄂莲二号、鄂莲四号、红花藕等品种。由于独特的土壤及气候条件,永兴藕相对其他地区藕更具形大质白,食用细嫩、香脆、爽口等特点,保鲜生食味尢佳,且具中药性能,可清热解毒,属“绿色无污染食品”。现已畅销重庆、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及省内成都、德阳、简阳、资阳、绵阳、内江、自贡、宜宾等到,市场占有率高,初步形成了“永兴藕”名牌效益。
永兴莲藕深加工项目广泛,特别适宜藕汁、藕罐头的保鲜制做及藕粉、藕糖业的发展。同时,为更好地加快发展,促进莲藕业的发展,经永兴镇党委政府决定,对来永投资各方商家、企业提供以下优惠政策。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放开搞活为前提,按照“大力提倡,积极扶持,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的指导方针,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市政府有明文规定须专项审经和实行许可证的外,实行“八不限”(即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不限企业体制、不限注册地点、不限注册资金、不限经营范围)和“六给”(即政治上给地位、政策上给优惠、经营上给环境、发展上给条件、服务上给方便、法律上给保护),并在土地使用、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和优质的服务。
科教事业
永兴镇初级中学创建“宜宾市义务教育示范校”工作,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张水书记等局领导多次到学校督促和指导,并在精神和物质上都给予学校大力支持。永兴镇党委、政府也十分关心学校的“创示”工作,特别是镇党委陈书记和镇政府赵镇长、段副镇长极为重视,多次深入学校研究指导学校的“创示”工作。在学校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全校1600多师生齐心协力的共同奋斗,使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基本达到了“宜宾市义务教育示范校评估细则”要求。 |
|
永兴镇位于利辛县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西距阜阳32公里,东与马店镇相邻,北与孙庙、王市镇相连,西与王人镇、颍泉区冉庙乡接壤,南与颍东区、大李集镇隔茨淮新河相望。辖区土地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63117亩,15个行政村, 183个自然庄,297个村民组,50000口人,农业人口48221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境内阜蚌公路自西向东穿境而过,马王公路从穿越全镇,濉阜铁路横贯南北,并设有永兴集站,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区位良好,交通方便,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永兴,永远兴盛,这个名字寄托着永兴5万乡亲父老的殷切期望。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在全县居中上游水平。
当前,在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作为乡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正以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廉政、勤政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抢抓机遇,用好、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工作切入点,以实施村村通工程为突破口,强化已有基础,发挥现有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推进经济实现“加快崛起、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谱写着奋力崛起的辉煌篇章! |
|
1987年置永兴镇。市甘蔗主要产地,省荔枝主要产区。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14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2.3万。224国道从镇境穿过。辖永兴、美东、雷虎、永秀、永德、建群、罗经、建中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服装加工、皮革制造、造纸、砖瓦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甘蔗,盛产荔枝、龙眼、柑桔、波萝蜜等。镇东有观音大士庵、文晶阁旧址。境内有狮子岭工业开发区。昆香、狮子、雷虎、永茂四岭为旅游胜地。 |
|
永兴镇原名永兴场。1906午(清光绪三十二年),定名永兴乡。1958年,改为永兴公社;1984年,复名永兴乡;1992年I2月,由永兴乡改为永兴镇。
该镇位于县城北。距县城8公里,距达州河市机场85公里,距达州火车站80公里。1933年I0月,红四、九军共8个团进击永兴境内,与国民党王陵基的三师激战。2000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
全镇幅员面积50.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7公顷。镇治新苑街17号。辖永兴社区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小组和糖房坝、龙头桥、箭口垭、石堰口、门坎坡、柳家坪、姚家坝、方家沟、席家坝、何家垭口等10个村、41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有8024户、32096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004人。少数民族有侗族、苗族、土家族、回族计18人。
境内属东、西、北二面高,南面低的深丘与平坝相间地势,永兴河穿越其境。最高峰五指山苦瓜槽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17℃,年降雨量1150毫米一I300毫米。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煤矸石、页岩等,天然气蕴藏丰富,与骑龙乡天然气源相通,构成川东最大气田之一,现有天然气井5口。境内著名翰田坝煤矿和龙泉山煤矿享誉省内外。种植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花生、油菜、蔬菜、药材、水果、油橄榄等。养殖业有猪、牛、羊、禽、鱼等。
加强了市政建设。1986午前只有I条百板街。到2005年末,街道迅猛增加到6条,总面积达1.50平万公里。有农贸市场2个,邮政大厅1个,邮政分投点2个,移动、联通网站各1个,镇内安装程控电话机3154部,移动电话机2386部。有自来水厂2个,变电站1个,供电所1个,户户通水通电。镇内交通发达,是通往县城、普安镇、新太乡、灵岩乡的重要交通要道,有村公路21条,100%的村、97%的组通公路。有客货车159辆,摩托车523辆,运输十分便捷。
镇内有五金、百货、食品、酿酒、煤旷、煤矸石砖厂、精洗煤厂、建筑建材企业、个体工商户等316家。建有良种猪、牛养殖基地12个,饲养奶牛60头。2005年,引进资金在龙头沟村建起永发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487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802万元,第二产业5436万元,第三产业3635万元。粮食总产量19900吨,肉类5800吨,水果1700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36元。
1996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05年,镇内辖有完全中学1所、中心校2所、村小7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中学生1639人,小学生2731人,在园幼儿297人。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有序,永兴小学女子足球队曾于I989年8月,参加四川省小足球"萌芽杯"比赛获第一名。有文化娱乐场所28个。有医疗保健卫生院2个,医务人员43人。村卫生站12个,个体诊所5个。有线(含光纤)电视用户3461户。
2000年,门坎坡村农民蔡立兴发明的多功能脱粒机,获四川省专利权。2001年4月,柳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坤权被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04午12月,永兴镇中心校创建为"第二批四川省绿色学校"。 |
|
永兴镇位于盐边县中北部216省道632公里处,是中北部片区8个乡镇(江西、强胜、岩门、箐河、温泉、岩口、洼落)的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东与渔门、新坪相邻;南接渔门;西与江西、强胜相连;北与岩门、箐河接壤。幅员面积77.4平方公里,环绕10余个乡镇的永兴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气温适中,平均气温19~23℃,年降雨量1200~1 400毫米,最低海拔1150米,最高海拔2480米,镇政府所在地标高1 245米,境内有兴盐寺风景区、天生桥自然风景区2处。辖7个村委会,41个合作社,2个居民小组。 |
|
辖 花家夭、板城、北棚、兰麻夭、缸房夭、石咀、永兴、水泉、韩家棚、太平夭、阳坡夭、多纳苏、小东沟、兰家夭、黄土夭、东沿铺16个行政村。 |
|
代码 150925106: ~200花家夭村 ~201板城村 ~202北棚村 ~203兰麻夭村 ~204石嘴子村 ~205缸房夭村 ~206永兴村 ~207水泉村 ~208多纳苏村 ~209三庆村 ~210韩家棚村 |
|
231225102 永兴镇 231225102200 永兴村
231225102201 东升村
231225102202 爱国村
231225102203 新华村
231225102204 跃进村
231225102205 文化村
231225102206 务本村
231225102207 光明村 |
|
一、基本概况
永兴镇位于明水县城东北18公里处,属半丘陵地带,明三公路跨越永兴腹地。全镇辖14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0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4,000人;农村劳动力4,638个;幅员面积278,397亩,耕地面积162,490亩。永兴镇是汉、满、蒙、鲜等多民族居住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永兴人民勇立潮头,兴改革风,扬科技帆,弄市场潮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开发,优化了产业结构,构筑起资源型起步,链条型延伸,配套型发展,梯次型增值的产业格局。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永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永兴镇党委、政府凝聚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发展的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踪跨目标,沿市场坐标运行,优化了产业结构,推进了科技进步,确立了主导产业,发展了特色经济,实现了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1999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1,280元,镇财收入实现261万元,人均收入实现1,983元。
种植业,永兴镇以质量效益农业为核心,调整优化了种植结构,保证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1999年粮、豆、薯总收入实现6,291万元,经济作物收入实现806万元。
养殖业,永兴镇注重了支柱产业,坚持以千家万户普养为重点,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做到传统养殖与特色养殖结合,使养殖业成为二分天下有其一的经济主体。养殖业收入实现2,505万元。
乡镇企业,永兴镇以实施农区工业化战略为契机,坚持走企业定民、强村、兴镇、升位路子,培植了龙头企业,壮大了企业群体。乡镇企业撑起了镇域经济半壁江山。1999年乡镇企业发展到5家,个体私营经营发展到254户,整个企业创产值3,800万元,纳税154万元,仅“龙头”企业鑫源公司一家,就创产值2,800万元,为镇财纳税130万元。
社会事业
永兴镇统揽全局,推进了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
1、以改善办公条件为主的镇村建设有了新面貌,镇村办公室实现了砖瓦化,管理规范化,办公环境实现了香化、绿化、美化、净化。
2、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主的学校建设有了新突破。现在14所小学,1所中学,校舍全部实现了砖瓦化,办公条件实现了现代化,学习条件实现了标准化。现有省级标准化学校3处,合格学校12处,全镇有中小学生3,460名,教师305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生升学率小学升初中97%,初中升高中、中专72%,深长巩固率100%。
3、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主的福利事业有了新格局。镇有卫生院、敬老院,村有卫生所,大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初级卫生保健已经验收合格,自来水入户率43%,文化体育事业也有突破性发展,1997年被省、地评为体育工作先进乡镇。
4、以改善交通、通讯为主的便民设施有了新范围。全镇14个行政村、58个自然屯,全部通车、通电、通邮、通话。有线电视入户率为5.5%,电话入户率为6.5%。各种大小客运车辆24台,摩托车411台。
三、经济发展特色
永兴镇坚持围绕资源搞开发,围绕特色搞突破,围绕优势搞品牌,趟出了具有永兴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
工业。鑫源公司年生产亚麻纤维2,100吨,现已与13个省市有业务往来,与俄罗斯、埃及实现了中跨国经营。天缘植物油厂,年加工大豆1,100吨,产优质豆油270吨,豆饼940吨。永兴面粉厂,年加工小麦1,400吨,生产优质面粉960吨,产麦 450吨,永兴塑料袋编织厂年生产编织袋470万条。欢迎用户光顾选用。
农业,永兴盛产大豆、玉米,每年产优质大豆8,000吨,生产优质玉米35,000吨,种植好、少、新、特瓜菜9,500亩,生产优质瓜菜9,000吨,诚招四面八方用户。
牧业。永兴镇除发展传统的生猪、黄牛生产外,大力发展养貉、养狐、养狗等特色养殖。生猪年饲养量达12,000头,商品猪9,500头,黄牛年饲养量达7,000头,商品牛3,400头,有1,600头牛需外售。现有养貉、养狐、养狗专业户19个,年可出售貉、狐皮190张,出售种貉、种狐62组,年出售肉狗390条。大鹅饲养量可达12万只,可出售商品鹅9万只。 |
|
永兴镇 永兴镇位于浦城县西部,距县城16千米,西界武夷山市。辖20个行政村。浦武公路过境。景点有棉山瀑布、西山古井等。 [代码]350722106:~201前墩村 ~202岩岭村 ~203银场村 ~204虹垂村 ~205冠山村 ~206大元村 ~207永平村 ~208炉铺村 ~209永兴村 ~210庵后村 ~211下墩村 ~212竹山村 ~213连源村 ~214珠山村 ~215沿州村 ~216龙下村 ~217后洋村 ~218廉溪村 ~219凹头村 ~220肖家村
[沿革]1949年设永兴乡,1958年改永兴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前墩、岩岭、银场、虹垂、冠山、大元、连源、珠山、沿洲、龙下、后洋、廉溪、永平、炉铺、永兴、庵后、下墩、竹山、凹头、肖家20个村委会。 |
|
浦城县辖镇。1949年设永兴乡,1958年改永兴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6公里,西界武夷山市。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口2.3万。浦武公路经此。辖前墩、岩岭、银场、虹垂、冠山、大元、连源、珠山、沿洲、龙下、后洋、廉溪、永平、炉铺、永兴、庵后、下墩、竹山、凹头、肖家20个村委会。矿藏有硫铁、铅锌、萤石及矿泉水。乡镇企业有竹器、活性炭、木材综合加工、电力等厂。是县重点林区和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以西瓜、蚕桑、油料、药材、烤烟为主。名胜古迹有棉山瀑布,西山古井。 |
|
永兴镇 永兴镇位于尉氏县东南边缘。辖赵楼、司马、段庄、西黎岗、东黎岗、西范庄、陈、王寨、东范庄、白潭、白楼、黄岗、常岗、李岗、中杜柏、后杜柏、王楼、乔寨、孙留、台子岗、刘符陈、闫岗、前双庙、后双庙、唐庄、吴庄、丁岗、后高、前翟、凌岗、金寨、黄寨、袁口、三柳、马口35个行政村。豫07省道过境。 [代码]410223104:~200赵楼村 ~201司马村 ~202段庄村 ~203西黎岗村 ~204东黎岗村 ~205西范庄村 ~206陈村村 ~207王寨村 ~208东范庄村 ~209白潭村 ~210白楼村 ~211黄岗村 ~212常岗村 ~213李岗村 ~214中杜柏村 ~215后杜柏村 ~216王楼村 ~217乔寨村 ~218孙留村 ~219台子岗村 ~220刘符陈村 ~221闫岗村 ~222前双庙村 ~223后双庙村 ~224唐庄村 ~225吴庄村 ~226丁岗村 ~227后高村 ~228前翟村 ~229凌岗村 ~230金寨村 ~231黄寨村 ~232袁口村 ~233三柳村 ~234马口村
[沿革]1958年建永兴公社,1983年改镇。1997年,面积109.3平方千米,人口6.4万,辖赵楼、段庄、西黎岗、东黎岗、西范庄、陈村、东范庄、王寨、白楼、白潭、黄岗、常岗、李岗、中杜柏、后杜柏、刘符陈、王楼、桥寨、孙留、台子岗、司马村、阎岗、前双庙、后双庙、吴庄、丁岗、唐庄、凌岗、前翟、后高、金寨、黄寨、袁口、三柳、马口35个行政村。 |
|
永兴,古称候百川,因宋人候百川在此摆渡而得名,后人为使此地永远兴隆故取名为永兴。
永兴镇座落在尉氏、通许、扶沟三县交界地带,距尉氏县城20公里。全镇辖35个行政村,269个村民小组,11万亩耕地,67000口人,豫07线纵贯全镇11.2公里,虽偏居尉氏东南一隅,却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周边各县闻名遐迩。
1995年撤乡建镇,1996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0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目前,永兴小城镇建设基本上形成了五纵五横,占地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万人。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8.5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5.6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7元,镇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00万元。连续七年保持了开封市“十八强”地位。连续七年在全县党务、政务目标考核中都获得一等奖。科教、文卫、商贸运输、建筑、通讯等其它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腾飞,镇区面积由以前的2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发展到现在的4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000人。据统计:工业区每月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新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明显提高,企业数目由过去的16家,发展到现在的98家,永兴镇生产的百州犁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河南省免检产品;香精香料远销10多个省市,产值超亿元,几个大型专业市场的启用和规范管理,成交额比上年同期增长55%以上,由原来的单一农产品零售发展到以工业、手工业产品为主的批零兼营集贸中心,已辐射到周边20多个市县。 |
|
镇政府驻永兴,人口21984人,面积181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永兴街、永兴、老柳河、苏佘畈、施家窑头、潘岭、汀河、杨泉、屈场、观音岩、京源、汪林岗、杨河、群光、南庄、王场、丰泉、义和镇、三里、盘堰、龚场。 |
|
京山县永兴镇位于京山县城东面,背靠风景秀丽的大洪山旅游区,东连武汉(120公里),西接宜昌三峡(200公里),南临荆州市(150公里)。处于长江开发带湖北腹地金三角地带。境内南北两山夹槐水穿境而过,呈丘陵地势。省二级公路皂当线横穿全境,长荆铁路贯穿东西。全镇拥有程控电话1100门,并与全国联网,有地面基站两座,通讯畅通,镇内建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电力线路四通八达,生产、生活用电有保障。永兴镇辖20个行政村,134个村民小组,农户数3997户,农业人口17013人,耕地面积49575亩,水域面积13142亩,山林面积68723亩。2002年全镇农业产值1532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980元。
凡来永兴投资的客商,我们配套建立了三道服务体系,即从项目谁、立项、申报、审批的前期报务体系;从项目试产到产品产出的中期服务体系;从产到销的后期服务体系,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地优良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适宜的气候条件,欢迎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投资。
一、名特优水产养殖
全镇有可养水面13142亩,目前养殖面积7000余亩,主要从事中华鳖、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乌鳢、黄颡鱼等水产品养殖,市场前景可观。
二、农副产品深加工
全镇年产优质稻谷25000万公斤,大米加工具有广阔的前景。全镇年产中华鳖100万公斤,中华鳖深加工具有极大的潜力。
三、庄院经济建设
永兴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实施庄院经济的理想场所,集避暑、观光、休闲于一体,是有识之士理想的投资场所。
四、山地水域开发
全镇拥有广褒的山水资源,利用国家政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福泽后人。实施水库、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惠及本人。
。 |
|
永兴镇 永兴镇位于秀英区中部,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224国道穿境。镇东有观音大士庵、文晶阁旧址。境内有狮子岭工业开发区。昆香、狮子、雷虎、永茂四岭为旅游胜地。 [代码]460105104:~001永兴社区 ~200永秀村 ~201永德村 ~202美东村 ~203建中村 ~204雷虎村 ~205建群村 ~206罗经村 ~207博强村
[沿革]1987年置永兴镇。1997年,位于琼山市西部,距市政府14千米,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永兴、美东、雷虎、永秀、永德、建群、罗经、建中8个村委会。2002年由原琼山市划归秀英区管辖。 |
|
永兴镇 永兴镇位于江津区中南部,距城区34千米。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2007年)。辖新桥社区,黄庄、旸岩、汪庄、谢家、万狮桥、艾家、大塝、周岩8个行政村。白(沙)毗(罗)、永(兴)鹅(公)、永(兴)大(桥)公路于此交会。 [代码]500116106:~001新桥社区 ~200黄庄村 ~201旸岩村 ~202汪庄村 ~203谢家村 ~204万狮桥村 ~205艾家村 ~206大塝村 ~207周岩村
[沿革]1940年建永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9年建镇。1997年,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胡庄、汪庄、红、葛堰、黄庄、塘堰、桥沟、岩、两河、澄心、万世、玉龙、海石、狮桥、谢家、文笔、瓦子、箭滩、花滩、清胜、犀牛、瓦房22个行政村和梁子上、新街、三岔3个居委会。
附:毗罗乡位于江津市西南部,距城区37千米。 [沿革]1953年为毗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毗罗、艾家、放生、平坝、新房、大 、乱石、周岩、方家、支峰、上坝11个行政村。 |
|
永兴镇 永兴镇(Yongxing)位于华蓥山西北部,距市政府5.7千米。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境内有旅游名胜景点安丙故居褒先寺。 代码 511681103:~001街道社区 ~201白家龙村 ~203河心村 ~205乐山寨村 ~206落鸿渡村 ~208大佛山村 ~209鲤鱼村 ~211陈家湾村 ~212清溪口村 ~213双龙桥村 ~214造甲沟村 ~217马架坪村
沿革 1925年置永兴乡,1958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永新公社,1984年置镇。1997年,面积24.3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白家农、双碉楼、河心、程家坪、乐山寨、落鸿渡、吴家咀、大佛山、鲤鱼、东安寨、陈家湾、清溪口、双龙桥、造甲沟、帽老碑、方柱头、马架坪17个行政村和永兴街道居委会。 |
|
永兴镇地处龙泉山脉中段金花山脚下,属双流东山深浅丘陵区,是典型的丘区乡镇。东临简阳市丹景乡和仁寿县中坝乡,南连三星镇,西接煎茶镇,北与合江镇、兴隆镇接壤,是中国双流草莓之乡的腹心地带,东山重镇之一。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和东风渠横穿全境。枇杷种植9000亩,草莓种植8000亩,水产养殖4800亩,各类精优蔬菜达23000亩次。
一、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情况
永兴镇距双流县城38千米,距成都市区39千米,位于东经104。08,北纬30,21,,幅员面积44.6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4708人。耕地总面积23500亩,水、电、路、桥、光纤等基础设施配套,银行、医院、学校、邮政、电信、保险等一一俱全。境内有山有水,森林覆盖率达39.8%,绿化率达91.7%。深丘地区林木繁茂,沟壑纵横,小溪流水潺潺,树林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页岩资源丰富,是居家、休闲、旅游、观光和矿产开发的理想场所。
二、2006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亿元,工商税收达123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335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66元,固定资产投入达7770万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520万元,农业增加值13154万元。 |
|
中江县辖镇。1951年建永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永门公社,1984年改称永门乡,1991年建永兴镇,1996年三洞乡并入。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9万。公路直达双龙与罗桂路交会。辖三星、南峰、梧桐、大白山、永兴、莲花、稻子、金山寺、金武、长坪、金狮、青山、杨溪、七星、苍松15个村委会和正街、莲花街2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丝绸、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油菜子,兼养猪、蚕、长毛兔。 |
|
宜宾县辖镇。1935年建永兴乡,1952年设区,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2公里。面积115.2平方公里,人口3.9万。宜(宾)观(音)公路贯境。辖永兴、兴文、殷家、新成、王庙、高寺、飞蛾、田边、玉峰、九龙、土堰、八庙、张场、颜家、狮子、大垇、华清、四方、尖山、永胜、中元、玉皇、清泉、菱角、竹山、塘湾、文昌27个村委会和永兴、永和、一街、二街4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油樟、茶叶。天然气储量丰富。 |
|
永兴镇位于四川省开江县中北部。幅员64平方公里,耕地20543亩.镇辖14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万人.镇政府大楼占地1000余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条件优越.镇域地形属浅丘、平坝相间地带,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全镇有水泥路4.7公里,村、社公路140公里,100%的社通公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境内既有丰富的天然气、煤、矿石等矿产资源,也有以老河堰水库、石堰口水库、箭口垭水
库和龙潭水库为主的淡水资源。 |
|
华蓥市永兴镇位于市西北。东近禄市镇、华龙乡、南连双河镇、铜堡乡。西临渠江,北接广安县三台、石莲乡。距市治地6.2公里。幅员面积30.43平方公里,地属浅丘、台地与平坝相间的地貌形态。至2001年底辖村民委员会17个。村民小组163个。居民委员会1个。有耕地1.9万亩,总人口29705人,其中农业人口26405人,非农业人口3300人。
永兴镇交通比较发达,渠江流经7个村,上接广安,下通岳池中和,是主要的水上通道,沿河有历史悠久的落鸿渡码头和清溪口码头,其中清溪口码头仍是华蓥市内集货运、摆渡、水上旅游、休闲于一体繁华码头。2002年永兴镇重新规划修建了清溪口码头,使老码头焕然一新。双永路(永兴至双河)是永兴连接外界的主要陆上通道。此外,广邻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永观路直达广安观塘镇。
永兴建制悠久,也酝酿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川剧清唱,民间狮舞。
在全市人民奋力实现新跨越的今天,永兴人将利用永兴的人文、自然景观等资源,充分发挥永兴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广泛招商引资,竭诚为兴业者服务,努力把永兴建成旅游文化发达的新型农业镇! |
|
人口面积
共有20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小组,4805个农户,总人口22472人,其中农业人口17522人,劳动力6895个,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1公顷。
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1亿元,农业产值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83元,比上年增加827元,增幅22%。在2004年年终考评中,永兴镇获得乡镇经济综合考核第一名以及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个单项考核第一名,被湖北省授予“平安乡镇”称号。
区域优势
永兴镇紧邻京山工业园区,皂当公路、长荆铁路、随岳高速公路横贯其中(随岳高速公路在永兴设有入口),交通极其发达,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十分明显。
永兴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硅石品位极高,是生产水泥、石灰、碎石的优质原材料。2004年,浙江井田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8.1亿元在盘堰村兴建日产1万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目前投资2.4亿元的第一期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已于2005年8月8日顺利峻工投产。
永兴镇是全国著名的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大镇,现有中华鳖、乌鳢、黄颡鱼、南美白对虾、网箱养鳝等多种名特优水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其中中华鳖养殖起步早、规模大、养殖技术含量高,被誉为“神州养鳖第一镇”。
招商引资
1、中华鳖深加工项目
永兴镇中华鳖养殖始源于1991年,现已发展为拥有养殖户1380户,养殖面积8000余亩。其中工厂化温室养殖面积18万平方米,亲鳖存量25万公斤,年孵化仔鳖600万只,年产商品鳖750吨。养殖基地配套年产1500吨饲料生产线一条,生产“泳兴牌”中华鳖系列饲料。永兴镇中华鳖养殖采用温室养殖与大池养殖相结合,所产商品鳖体质健壮,青皮白板,滋味鲜美,是滋补养身佳品。目前,中华鳖“绿色食品”项目正在申报之中。
2、观音岩宗教旅游景点开发项目
观音岩宗教旅游景点位于永兴镇观音岩村,是京山县境内著名的佛教圣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现有庙宇38间,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僧尼58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和香客15万人次,年收入80余万元。 |
|
- : Yongxing Town
|
|
永兴乡, 永兴 |
|
|
|
社区 | 良种场 | 农场 | 光明村 | 社区 | 新民村 | 莲花村 | 跃进村 | 复兴村 | 南庄村 | 五星村 | 六合村 | 南峰村 | 永胜村 | 果园村 | 敬老院 | 东升村 | 谢家村 | 马鞍村 | 磨盘村 | 分水村 | 永兴村 | 永兴村 | 永兴村 | 新华村 | 永兴村 | 三里村 | 新桥社区 | 艾家村 | 玉龙村 | 永兴村 | 三星村 | 梧桐村 | 永兴村 | 长坪村 | 青山村 | 永兴村 | 新文村 | 清泉村 | 竹山村 | 鲤鱼村 | 瓦窑村 | 马头村 | 金桥村 | 清水村 | 平田村 | 文化村 | 白楼村 | 义和村 | 黄庄村 | 胡庄村 | 坪田村 | 双河村 | 八庙村 | 九龙村 | 清江村 | 沿河村 | 双河村 | 桐梓村 | 八庙村 | | | | | | | 更多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