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130103101 桃园镇
130103101001 桃园居委会
130103101002 柳辛庄居委会
130103101003 庄窠居委会
130103101004 五七路居委会
130103101005 镇直居委会
130103101006 柳林铺居委会
130103101007 前进居委会
130103101008 柳董庄居委会
130103101009 肖家营居委会
130103101010 陈章居委会
130103101011 红旗居委会
(以下根据“石家庄市区划地名网”资料整理,其更新时间为2004年6月。但人口等数据截至时间不详)
桃园镇(Taoyuan Zhen) 面积18.36平方千米,人口27891人。镇政府驻北二环东路19号,邮编050041。[界线] 自红星街中心线和陈章村南边界交汇点起,沿陈章村南地界向东至省四狱东边界,沿省四狱、市农机厂东边界和京广铁路交汇,过京广铁路至柳辛庄村南地边界,沿柳辛庄南地界向北向东至铁院北路,沿铁院北路向东至柳阳街,沿柳阳街向北至东柳路,沿东柳路向东至胜利北大街(不包括四水厂路两侧的单位、宿舍和门店),沿胜利北大街向南(不包括两侧的门户及死胡同)至庄窠村南边界,沿庄窠村南、西边界、八家庄花圃西边界、桃园村西地界向东、向南至桃园路、沿桃园路(不包括北便道向南开的门店)向西至胜利北大街、沿胜利北大街(不包括二六O医院宿舍、运河桥小学以西部分)向南至北二环东路中心线,沿北二环东路中心线向东至石津干渠中心线,沿石渠中心线向西北至胜利北街中心线,沿胜利大街向北至正定县地界边线,沿正定县地界向西至桥东、新华、正定三区(县)三交点,自三交点起沿前进、红旗、肖家营地边界向西南、向南至北外环路中心线,沿北外环路中心线向东至红星街中心线,沿红星街中心线向南至陈章村南地界边交汇处起点止。[区划] 辖10个居委会,1个村委员。[沿革] 因该镇座落在桃园村以南,桃园村地处东垣故城遗志南侧,相传因古代曾为桃树园,后逐渐发展成为村落,故名桃园。1947年解放初期为第三区管辖,后归振头区柳辛庄乡,1958年为东风人民公社(后改为兆通公社)柳辛庄管理区;1959年冬辖区内的桃园庄窠、小沿、义堂、吴家庄划归桥东公社解放路分社,1961年由13村组成桃园公社,1984年改为桃园乡,1988年改为南高营镇。2001年划归桥东区,改名为桃园镇。 |
|
桃园镇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她以美丽的传说、富饶的物产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的商客在这里投资兴业,使之成为工业重镇、商贸名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强镇。
桃园镇地处苏皖交界,西与皖灵毗邻,东依睢宁县城。交通畅达,古时就有“两省通衢,桃园为关”之说,机场路、宁徐高速公路、104国道、泗八省际公路均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素有“蚕桑之乡”和“结义之乡”的美誉。
桃园镇有着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如果说旧朱集村九女墩是一个凄婉悲凉的爱情故事,那么,柴王卖伞到子仙、王母娘娘盛摆数十里的蟠桃宴,使桃园成为令人神往的仙境。加之村村地名都富有传奇的色彩,曾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商贾慕名前来,久而久之,桃园自然地就成了苏皖交界处商贸的聚集地。
桃园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农业生产以蚕桑和优质粮为主,桑园面积5万亩,年产鲜蚕10万担,是江苏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蚕桑基地,享有“蚕桑之珠”的美称,丝纺业成为桃园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主要支柱产业。林、牧业、养殖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优化,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初步形成,一大批“农”字号龙头企业不断涌现。
近几年来,桃园镇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快了以小城镇建设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邮电、广电、文化、卫生娱乐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新型城镇,成为苏北商贸的风水宝地,加之具有优良的投资环境、人文环境、发展环境和完善的保护政策,使这里成了外来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推动了全镇民营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目前,全镇民营企业数已达129家,私营从业人数达1万余人,工业营业收入达8亿元,其中2002年以来,新上工业项目65家,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41000万元,新增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新增规模列统工业企业8家,共有50多位外地客商前来落户投资,逐步形成了板材加工、金属制造、食品加工、化工生产、纺织缫丝等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入库税收由2002年的101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900万元,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8个,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先进镇。目前,桃园镇广大干部、群众、客商不屈不挠,不骄不躁,继续走好“结义”之路,联手兴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镇”第一方略,突出优势产业、丰富资源、潜在市场三大招商重点,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实现外来经济和本土创业比翼双飞,个体、独资、股份经济充分发展的工业格局。
桃园人豪爽、自信、热情,民风纯朴、地道,古朴典雅的民间艺术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和灿烂的文明相融贯通,使精神文明建设走上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形成了“人气提升、经济提速、社会提效”的发展氛围。 全镇政治稳、人心顺、事业兴、百事旺,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从桃园镇走出去的名人亦有不少,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的魏礼群先生就是该镇民众。该镇宋楼村的宋波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先后在连云港生活网以及无锡门户网站二泉网担任频道编辑,营销策划等职,参与策划执行多项大型活动,现任中国最大的水晶行业B2C平台“水晶购物网”的网络运营负责人。
桃园交远风,沧海变桑田。来吧,让我们相约桃园。这里有美丽的传说、和热情好客的桃园人的情愫,这也正是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创业所企盼的环境。来吧!海内外的客商和朋友们,让我们相依桃园,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创美好的未来! |
|
桃园镇地处如皋市区南郊,在市政府驻地南8公里,是如城镇的卫星城。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明池、育华、肖陆、新华、马塘、杨花桥、桃北、天堡、桃林、夏庄、申徐、左邹12个村。西接磨头镇,东邻丁堰镇,南至下原镇,北为古城如皋。桃园成名有一典故,相传古代部队到此驻扎,又饥又渴,一仙人挥手撒下桃种,长成桃树园,满树结满仙桃,为驻军解渴,而将此地命名为“桃园头”,几经演变,桃园因此而得名。
桃园镇处长三角地区,境内204国道贯穿南北,317省道横贯东西,沿海高速、宁通高速近在咫尺,宁启铁路、司马港河纵横境内,交通便捷,区位优越,为江苏省安全镇、江苏省文明镇、外向农业示范镇、劳动力转移先进镇。全镇农业经济以绿化苗木、外向果蔬、优质畜禽为三大主导产业,工业经济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模具为支柱,有古林木业、桃花源美食街、名人别墅、桃园山庄]、俊泰·水岸嘉园等重点项目。
有超达模具、超达科技、全民针织、吉泰服饰、鑫盛服饰、国电阀门、正大织造、金磊橡胶、正大肠衣、新丝路丝绸工业园等企业,同时工业园区内有9家中外合资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出口产品有肠衣制品、成衣家纺、电站阀门、丝线棉线等。有10000亩花木生产基地和5000亩草莓基地及5000亩胡桑基地,素有“花木之乡”、“草莓之乡”之称。镇区建成面积5平方公里,主干路有桃园路、新桃路、桃金路、人民路等,市区中轴线海阳南路规划通往镇区。
2007年,镇占地1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农贸市场、中心幼儿园相继建成,世纪桃园、超达科技、金磊橡胶、齐天纺织、美华隆家纺、古林木业等24个投资超千万元项目落户,欣欣向荣的桃园成为投资者投资兴业的热土。 |
|
桃园镇位于泰山西麓,康王河畔,毗邻肥城市区。镇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人。北接京沪铁路泰肥支线,肥梁路、湖王路穿越南北,泰临路、肥桃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桃园镇物华天宝,地方特产——肥桃,个大味美,风味独特,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历代皇室贡品,桃园镇因此被誉为“世上桃园”。境内资源丰富,主要矿产为石灰石、黄沙、红土,石灰石总储量2.6亿多吨。
桃园镇经济加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46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59元。工业经济规模快速膨胀,已形成水泥、机械制造、化工、新型建材、安装、运输、电器、印刷、食品加工等20个行业门类齐全、结构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其中“建利”牌水泥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是省优、部优、中国名牌产品;“三川”牌水雾除尘器通过省环保认证,为国家环保总局推荐产品;台商独资超盟酿酒(肥城)有限公司生产的“一露香”肥桃白酒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正港木艺品厂开发生产的桃木工艺品填补国内空白,被评为中国工艺品博览会铜奖。
农业生产特色明显。按照“东果西菜”的调整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东部的肥桃发展了早、中、晚熟三大类,蟠桃、油桃、水蜜、佛桃、黄桃五大品系,60多个优良品种,面积3万亩,年产肥桃6000多万公斤,实现了四季有鲜桃上市,肥桃生产基地已通过了省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被泰安市政府命名为设施农业先进乡镇、优质果品基地建设先进乡镇。西部发展以薯、粮、菜模式种植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马铃薯8750万公斤,白菜17500万公斤。依托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东伏蔬菜批发市场,占地100亩,与广东、深圳、福建、内蒙古、东三省等地的客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蔬菜年交易量2亿多公斤,已成为鲁西南重要的蔬菜批发市场。
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共同进步。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全镇共有省级规范化学校1处,泰安市级规范化学校2处,肥城市级规范化学校2处。以村镇建设和公路建设为主的载体建设日新月异,镇村面貌焕然一新,被省政府命名为“城镇建设新型乡镇”,泰安市政府命名为公路建设先进乡镇。坚持依法治镇的方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被泰安市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突出狠抓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被泰安市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
桃园镇工业经济初具规模,现已形成机械、化工、食品、酿酒、印刷、建筑、建材等十二个行业、260余种产品工业生产体系,创国家及省名牌产品2个。
肥城桃乡水泥有限公司——该公司已有二十多年的水泥生产历史,现拥有固定资产4000万元,厂区面积10万平方米,员工400余人,年产20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该企业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整个生产工艺实行现代化微机控制,主导产品42.5、32.5、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抗冷冻性能强等特点,适应于露天高层、道路、桥梁和所有工民建筑等。该企业生产的“建利”牌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先后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94年通过了中国水泥产品质量认证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成为畅销国内市场的免检产品。自88年以来,该公司先后被评为省安全文明生产企业、省级节能企业、省级先进企业、省环保先进单位和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并被山东省技术监督局批准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过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产品不仅供于本省,而且还畅销北京、上海、宁波、哈尔滨、内蒙古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
超盟酿酒(肥城)有限公司——该公司是98年起兴建的台商独资企业,工程总投资1500万港元,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相继生产出了优质的“一露香”系列肥桃白酒,该酒绵甜甘爽,口味醇正,色香味俱佳。2000年投放市场既赢得广大客户赞赏,产品销往东南亚、港台、深圳等国家和地区。
肥城桃生产 肥桃是该镇传统和特色产业。近年来党委、政府作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在稳定肥桃面积的基础上,突出了扩大面积及早晚熟桃品种引进和改良,使早中晚熟桃比例达4:4:2。其主要品种为:春蕾、雨花露、大红袍、水蜜、晚熟桃、九月菊、雪桃、中华寿桃、设施桃、五月火、丹墨、红蟠桃等65个品种。特别是在设施桃建设上,发挥肥桃基地优势,西里村建设设施桃棚100个,投资60余万元,亩收入在4000—6000元。
蔬菜生产 西部蔬菜,狠抓了种植结构调整,每年以5000—8000亩的速度递增,形成了“薯—粮—菜”种植模式,现已稳定在3.5万亩,亩纯收入在2000—4000元 。
农业开发项目建设 以东伏村为主的六个村承担的5000亩中低田改造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修农田道路2万米,植树2万棵,埋暗管1万米,打井8眼,维修机井16眼,现已通过市级验收。
畜牧生产 发挥该镇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向食草牲畜发展,牛存栏4000头,羊80000只,猪12000头,奶牛200头。
林网建设 作好规划,严格要求,适时栽植,春季植树造林20万株。
伏庄蔬菜批发市场 投资150万元,建成了肥梁路、湖王路沿线1万平方的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在2亿元以上,客户涉及广东、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北京等近20个省市,为蔬菜的销售提供了可靠保证。
桃园镇是著名的肥桃之乡,三月桃花开,八月肥桃香。镇域面积100.83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人。肥梁公路、湖王公路贯穿南北,泰临路、肥桃公路、安桃公路连接东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1996年被山东省人事厅评为“新型乡镇”。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镇政府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多次聘请省市设计部门专家、教授来桃园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镇驻地规划区面积达到4.2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5万人,工业小区、生活小区、商业小区、农贸市场形成规模。镇区达到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标准,逐步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实现供电、供水、供暖三统一。教育、卫生保健、文化娱乐相配套,农工商业齐发展,容观光、居住、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同时结合小康村的建设,对全镇各村进行全面规划,东伏村、西魏村、李庄村、三良村、西里村、北台村等38村的小康新村的雏型已初步形成。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镇政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组建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村镇建设办公室、土地矿产资源办公室、招商办公室、自来水公司、环卫队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各项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建设。
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在严格执行规划的前提下,坚持“谁建设,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小城镇建设投入机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搞好驻地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向上争取一点,镇财政挤一点,群众出力干一点”的办法,多渠道融资。对沿街商业建筑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和外地客户进镇开发的办法搞建设。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总长6000米的主干路拓宽硬化,完成道路两侧排水、人行道铺筑、绿化美化及亮化工程。投资400万元打深井5眼,铺设管道5.8万米,实现了集中供水。投资300万元改造了2万门程控电话。投资6000多万元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学生公寓、教师公寓、计生服务楼、居住小区等拔地而起。建起了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场所240余家,还投资兴建了3.4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
市场建设以沿街开发为主线,投资兴建了3.4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市场内各种农副产品、海产品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每逢集市,八方客商云集屯头,生意兴隆,交易场面火爆。
盛开的桃花
桃园以出产肥桃闻名于世。据史书记载:“远近千里之外,莫不知有肥桃者,知肥桃者莫不知有桃园”,桃园镇由此而得名,素有“世上桃园”之美称。龙阳、顾庄、李庄三村处于肥桃产区中心地带,其地形层次分明,杨顾李水库点缀其间,在其北部玉皇山有孔子东游列国雨后晒书遗址一处,现为晒书城遗址。以此为依托,以绿色生态游为主题,充分挖掘桃园自然、人文景观,建设生态农业观光游。重点对阳顾李水库一带的桃园进行梯田式改造,修建园中小径;并对龙阳、顾庄、李庄三村原有住房进行改造,建成石砌、木制房屋;对晒书城遗址进行修缮,使其全貌返朴归真。
四月,万亩桃花盛开,花如海,人如织,如入仙境;金秋时节,入园品桃,感觉帝王享受,为旅游观光的首选之地。“哪里风景如画,请来肥城看桃花,坡上落红云,沟底添彩霞,鸟鸣韵留香,风动花雨洒……”每年来自济南、青岛等地的观光团和本地赏花的游人不下1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山东“一山—水—圣人”旅游线上的一个支点。
近几年来,边院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各项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医疗卫生] 卫生事业较为发达。以镇卫生院为中心,下设34个卫生室、3个卫生所。桃园中心卫生院历经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综合性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0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47人。设有临床、医技、职能防保等20余科室,开设床位50余张。医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荣获省百佳乡镇卫生院、泰安市双文明卫生单位、质量信得过单位,重点接生定点单位,爱婴医院,肥城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桃园中学校园一角
[教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镇中小学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教职工460人。其中,定点初中一处,定点小学8处。2002年完成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桃园中学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泰安市校园文化建设AA级单位,泰安市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200名教职工,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多媒体、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等一应俱全,在全市农村学校中首家开通了校园网。桃园中学排球队连续多年代表肥城市参加泰安市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多次荣获优异成绩。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幼儿园),成教中心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市属重点高中——肥城三中坐落在镇驻地。该校创建于1968年,是泰安市规范化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200余名教职工,学校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被肥城市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红旗单位”。
[计划生育] 全镇共有42个行政村,28个镇直企事业单位和计生属地管理单位,截至2004年6月底,全镇总人口59559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1723人,5900名计生协会会员。全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认真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及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免费为群众搞好放环、取环及透环、查体服务。连续多年计划生育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2003年泰安市乡镇评估第9名、肥城市二等奖。
[民政老龄] 桃园镇现有各类优抚对象575人,其中烈属19人,复员军人42人,病退军人35人,革命伤残军人25人,退休人员8人,遗属10人,现役军人4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92人。每逢重大节庆日,镇民政办公室派专人慰问烈属、伤残军人和老复员军人。八一期间兑现现役军人优待款,及时解决“三老”居住的危房,每年为二等乙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全额报销药费。每年拿出5万多元用于救济灾民,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生活。已办理老年证6000余份,方便了老年人出行。为70岁以上老人减免新增农业税。劳动服务工作站每年输出剩余劳动力2300余人。每年镇政府拿出近百万元资金用于该项工作。在95年以来连续10年无一起民政上访事件发生,率先在全市成立了殡葬服务站,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劳务输出先进单位。
[科技推广] 全镇共有43个农业科技推广协会。镇农技协会有19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5人,农艺师4人,中级农艺师10人。村级农技协会有西里等村组成的肥桃研究会、罗汉等村组成的养牛协会,东伏等村组成的蔬菜农技协会,屯头油桃协会、龙岗芍药协会,后韩、东魏的芦笋协会等。镇农技推广协会认真落实市委“十百千工程”,建立健全了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网络,形成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龙头企业——群众性自我服务组织”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以绿色肥桃开发、有机蔬菜种植为目标,先后推广了大棚油桃、“鲁引一号”土豆等优良品种,形成了东部四季有桃,西部“薯—粮—菜”三作三收种植模式。为及时获取农业信息,在西里、东伏及村镇科协配备了微机,并接通了互联网,方便了群众查询。自95年以来,年年被评为市“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被命名为泰安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 全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平安肥城”的总体部署,把加快建设“平安桃园”摆上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动,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的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6616男28328女28288家庭户户数15779家庭户总人口(总)55668家庭户男27753家庭户女279150-14岁(总)119520-14岁男62620-14岁女569015-64岁(总)4003615-64岁男2020615-64岁女1983065岁及以上(总)462865岁及以上男186065岁及以上女276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4809
下辖村:白楼村李庄村后韩村前韩村营里村高岭村龙岗村仁贵山村囤头村前鲁村中鲁村后鲁村东位村西位村南北王村潘庄王村郭刘村东伏村桑杭村里留村三良村业长村张里村上固村中固村涝洼村西里村北台村南台村纪家洼村拔头村罗汉村黄庄村龙阳村顾庄村东一村东二村东三村东四村长山洼村黑牛山村闫家洼村 |
|
(桃园镇Taoyuan Zhen) 代码130103101。面积18.36平方千米,人口27891人。镇政府驻北二环东路19号,邮编050041。[界线] 自红星街中心线和陈章村南边界交汇点起,沿陈章村南地界向东至省四狱东边界,沿省四狱、市农机厂东边界和京广铁路交汇,过京广铁路至柳辛庄村南地边界,沿柳辛庄南地界向北向东至铁院北路,沿铁院北路向东至柳阳街,沿柳阳街向北至东柳路,沿东柳路向东至胜利北大街(不包括四水厂路两侧的单位、宿舍和门店),沿胜利北大街向南(不包括两侧的门户及死胡同)至庄窠村南边界,沿庄窠村南、西边界、八家庄花圃西边界、桃园村西地界向东、向南至桃园路、沿桃园路(不包括北便道向南开的门店)向西至胜利北大街、沿胜利北大街(不包括二六O医院宿舍、运河桥小学以西部分)向南至北二环东路中心线,沿北二环东路中心线向东至石津干渠中心线,沿石渠中心线向西北至胜利北街中心线,沿胜利大街向北至正定县地界边线,沿正定县地界向西至桥东、新华、正定三区(县)三交点,自三交点起沿前进、红旗、肖家营地边界向西南、向南至北外环路中心线,沿北外环路中心线向东至红星街中心线,沿红星街中心线向南至陈章村南地界边交汇处起点止。
[区划] 辖10个居委会,1个村委员。
[沿革] 因该镇坐落在桃园村以南,桃园村地处东垣故城遗志南侧,相传因古代曾为桃树园,后逐渐发展成为村落,故名桃园。1947年解放初期为第三区管辖,后归振头区柳辛庄乡,1958年为东风人民公社(后改为兆通公社)柳辛庄管理区;1959年冬辖区内的桃园庄窠、小沿、义堂、吴家庄划归桥东公社解放路分社,1961年由13村组成桃园公社,1984年改为桃园乡,1988年改为南高营镇。2001年划归桥东区,改名为桃园镇。 |
|
桃园、袁家庄、前七子、后赵七子、聂村、前里明甫、后里明甫、张家庄、相古庄、鸣鹤庄、西赵庄、韩庄、纪庄、周元方、东大留庄、郭家庄、西大留、西钓鱼台、贺家寨、兰庄、周头、西小留、蒋家庄、东小留 |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桃园镇
行政辖村
钱营村 张站村 东坪村 王湾村 后湖村 大吴村 西杨寨村 运西村 桥西村 桃南村 桃园村 桃北村 邢李元村 桃东村 韩寨村 黄沟村 光明村 吕东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1548男16074女15474家庭户户数7943家庭户总人口(总)31438家庭户男16009家庭户女154290-14岁(总)93840-14岁男49700-14岁女441415-64岁(总)1961815-64岁男993415-64岁女968465岁及以上(总)254665岁及以上男117065岁及以上女137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1207 |
|
桃园镇(Taoyuan Zhen) 面积76.59平方千米,人口53165人。镇政府驻府街付1号,邮编052260。[区划] 辖桃园、前里明甫、后里明甫、前赵七子、后赵七子、西张家庄、相古庄、袁家庄、周元方、韩庄、纪庄、鸣鹤庄、西赵庄、聂村、周头、东小留、西小留、东大留庄、西大留庄、西钓鱼台、蒋家庄、赵兰庄、贺家寨、郭家庄共24个村委会。[沿革] 因镇政府驻桃园而得名桃园镇。1957年为桃园乡,1958的8月29日原桃园乡属红光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以桃园驻地建桃园公社。1984年根据晋政4号文改为桃园乡。1996年将原周头乡并入桃园,更名为桃园镇。
镇政府驻桃园村。面积76.6平方千米,人口5.30万。辖24个村委会:桃园、袁家庄、前七子、后赵七子、聂村、前里明甫、后里明甫、张家庄、相古庄、鸣鹤庄、西赵庄、韩庄、纪庄、周元方、东大留庄、郭家庄、西大留、西钓鱼台、贺家寨、兰庄、周头、西小留、蒋家庄、东小留。 |
|
|
|
面积76.59平方千米,人口53165人。镇政府驻府街付1号,邮编052260。
[区划]
辖桃园、前里明甫、后里明甫、前赵七子、后赵七子、西张家庄、相古庄、袁家庄、周元方、韩庄、纪庄、鸣鹤庄、西赵庄、聂村、周头、东小留、西小留、东大留庄、西大留庄、西钓鱼台、蒋家庄、赵兰庄、贺家寨、郭家庄共24个村委会。
[沿革]
因镇政府驻桃园而得名桃园镇。1957年为桃园乡,1958的8月29日原桃园乡属红光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以桃园驻地建桃园公社。1984年根据晋政[1984]4号文改为桃园乡。1996年将原周头乡并入桃园,更名为桃园镇。 |
|
桃园镇位于泰山西麓,康王河畔,毗邻肥城市区。镇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人。北接京沪铁路泰肥支线,肥梁路、湖王路穿越南北,泰临路、肥桃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桃园镇物华天宝,地方特产——肥桃,个大味美,风味独特,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历代皇室贡品.
工业经济
桃园镇工业经济初具规模,现已形成机械、化工、食品、酿酒、印刷、建筑、建材等十二个行业、260余种产品工业生产体系,创国家及省名牌产品2个。
农业经济
全镇蔬菜面积3.5万亩,肥桃面积3.5万亩,形成了调整兴农强镇的好局面。肥桃是我镇传统和特色产业。近年来党委、政府作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 |
|
南江县桃园镇位于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腹地,幅员417平方公里(含魏家坝林区),辖8个村28个社,农业户648户,总人口2808人,其中农业人口2176人,有耕地4600亩。成(都)南郑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相当明显,素有“南江北大门”之称。 |
|
桃园镇 桃园镇位于睢宁县西南部,距观音机场35千米。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83013人(2008年底)。辖桃园、桃李、蒋胡、朱彭、宋楼、彭井、散卓、后台、常台、丁衙、南陈集、任庙、姚洼、魏洼、袁海、小时、仔仙、袁店、刘楼、魏圩、马场、朱集、金庄、金桥、王桥、王营、苏河、吕洼、胡滩、邱胡3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桃园村。泗八、睢桃公路和跃进河、白马河从境内通过。 [沿革]1949年为桃园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建乡,1996年建镇。1997年,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4.4万,辖桃园、西胡、魏洼、打网刘、常台、卓前、散卓、白庄、任庙、子仙、袁海、常庄、宋楼、小时、彭井、前彭、大许、丁泗衙、汤庄、鲁庙、南陈集、姚洼、蒋东、蒋西、后台25个行政村。2000年4月,撤销朱集乡,并入桃园镇,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8.02万,辖4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桃园村。
[2006年代码]320324106(28村):~201桃园村 ~202魏洼村 ~203任庙村 ~204散卓村 ~205仔仙村 ~206袁海村 ~207小时村 ~208宋楼村 ~209丁衙村 ~210彭井村 ~211桃李村 ~212陈集村 ~213后台村 ~214姚洼村 ~215蒋胡村 ~216常台村 ~217马场村 ~218袁店村 ~219邱胡村 ~222魏圩村 ~223胡滩村 ~224苏河村 ~225朱集村 ~226吕洼村 ~227朱彭村 ~228王桥村 ~229刘楼村 ~230金庄村
附:朱集乡位于睢宁县西南部,距县城10千米。1949年建朱集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建乡。1997年,面积67.2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先锋、马场、袁店、邱胡、金桥、王营、魏圩、邢庄、胡滩、苏河、南魏、吕洼、李楼、周河、刘楼、金庄、前赵、北魏楼、王桥、彭艾、朱集、陆湾、凌集、袁小楼24个行政村。古迹有“九女墩”遗址。
经济开发区 [2006年代码]320324451(5居1村):~001苏源社区 ~201高塘村 ~202石土庙村 ~203红光村 ~204金桥村 ~205王营村 |
|
桃园镇地处苏皖交界,西与皖灵毗邻,东依睢宁县城。交通畅达,古时就有“两省通衢,桃园为关”之说。机场路、宁徐高速公路、104国道、泗八省际公路均穿境而过。桃园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人。
桃园镇历史文化悠久,广为流传着“九女墩”、“柴王卖伞”、“老龙潭”之说。
桃园镇素有“结义之乡”的美誉。桃园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才有“结义之乡”之称。桃园人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富民强镇”第一方略,奉行“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文明高效的服务,早已闻名遐迩。
桃园镇经济发展起步晚,发展快,实力雄厚,投资环境优越,正吸引着各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全镇植桑5万亩,年产茧10万担,固享有“蚕桑之乡”盛名。睢宁被誉为“意杨第二故乡”,睢宁意杨在桃园。桃园意杨面积达4万余亩,年蓄积量近百万立方米。全镇拥有板皮加工厂100多家。有各类企业129家,外地客商投资企业50余家,县列统企业8家。 |
|
- : Taoyuan Town
- n.: Taoyuan Zhen
|
|
桃园 |
|
|
|
|
|
张家庄村 | 桃园村 | 后台 | 小时 | 桃李 | 宋楼村 | 韩庄村 | 朱彭 | 金桥 | 金庄村 | 金桥村 | 王桥村 | 散卓 | 郭家庄村 | 蒋家庄村 | 纪庄村 | 西赵家村 | 袁家庄村 | 桃李村 | 蒋胡 | 彭井 | 常台 | 丁衙 | 南陈集 | 任庙 | 姚洼 | 魏洼 | 袁海 | 仔仙 | 袁店 | 魏圩 | 金庄 | 王营 | 苏河 | 吕洼 | 邱胡 | 胡滩村 | 胡滩 | 马场村 | 蒋胡村 | 朱彭村 | 彭井村 | 散卓村 | 后台村 | 常台村 | 丁衙村 | 南陈集村 | 任庙村 | 姚洼村 | 魏洼村 | 袁海村 | 小时村 | 仔仙村 | 袁店村 | 魏圩村 | 朱集村 | 王营村 | 苏河村 | 吕洼村 | 邱胡村 | | | | | | | 更多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