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柳科 salicaceae
双子叶植物,隶属杨柳目(salicales)。3属,约540种,分布北温带和亚热带。中国3属,320种,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落叶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稀对生。有托叶,常早落。气孔器平列型。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下垂或直立的葇荑花序。花常先叶开放。无花被。花粉二细胞型,柳属(salix)一些种为三细胞型。杨属(populus)中无萌发孔,柳属中常具3孔或3孔沟。雌花子房上位。胚珠多数,倒生。胚乳核型。蒴果。种子基部围有白色丝状长毛。染色体x=11,12,19。
杨属与柳属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为各地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行道树和绿化的重要树种,木材轻软,纤维长,供建筑、板料、火柴杆和造纸。柳属一些种,枝细长柔韧,可编制筐、篮、箱和帽等用具。杨属一些种常为森林天然更新的先锋树种,胡杨(p.enphratica)为中国西北部重要抗旱树种。柳属多喜生于潮湿生境中。在中国广泛栽培的有毛白杨,响叶杨、旱柳、垂柳以及引种的加拿大杨等。东北产的钻天柳为建筑、桥梁、家具和农具的用材树种。
杨柳科 salicaceae
1. 杨属 populus linn.
2. 钻天柳属 chosenia nakai
3. 柳属 salix linn. | | 杨柳科
Salicaceae
杨柳目(Salicales)唯一的科,包括杨属(Populus)和柳属(Salix);近代分类中又由柳属Salix内分出独立的一属,钻天柳属 Chosenia。本属只有钻天柳C. macrolepis Kom. 1种,产朝鲜至我国东北和蒙古。灌木或乔木,集中分布于北温带。单叶互生;葇荑花序,花单性多雌雄异株。雄花有一至多枚雄蕊;雌花有一个单室子房,胚珠数个至许多个。果实通常为蒴果,成熟时会裂开散出种子。种子的一端有丝状毛。
概述:杨柳科(Salic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杨柳目(Salicales)的一科。落叶乔木或灌木。包括杨属(Populus Linn. )、 柳属(Salix Linn.)、钻天柳属(Chosenia Nakai )等三属,约54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少数种分布到热带和南半球地区。中国3属,320种,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本科植物根系发达,喜光,适应性强,生长快,插条、埋于极易成活,也可用萌芽更新,用种子繁殖极易丧失发芽力,应随采随播。
形态特征:单叶,互生,稀对生,锯齿缘或全缘,有托叶,常早落,稀缺。气孔器平列型。花单性,雌雄异株,偶有例外。花常先叶开放。无花被,着生于苞片腋内,排成下垂或直立的葇荑花序。有腺体或花盘,稀退化,雄蕊2至多数,风媒或虫媒传粉,雌花由雌蕊、花盘或腺体组成,子房由 2~4(5)心皮合成一室。花粉二细胞型,柳属(Salix)一些种为三细胞型。蒴果2~4(5)瓣裂。种子数粒至多数,基部围有丝质长毛,借风力传播。杨属(Populus)中无萌发孔,柳属中常具3孔或3孔沟。雌花子房上位。胚珠多数,倒生。胚乳核型。蒴果。种子基部围有白色丝状长毛。染色体x=11,12,19。
杨属与柳属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为各地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行道树和绿化的重要树种,木材轻软,纤维长,供建筑、板料、火柴杆和造纸。柳属一些种,枝细长柔韧,可编制筐、篮、箱和帽等用具。杨属一些种常为森林天然更新的先锋树种,胡杨(P.enphratica)为中国西北部重要抗旱树种。柳属多喜生于潮湿生境中。在中国广泛栽培的有毛白杨,响叶杨、旱柳、垂柳以及引种的加拿大杨等。东北产的钻天柳为建筑、桥梁、家具和农具的用材树种。 | | yangliu ke
杨柳科
Salicaceae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1科。 落叶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稀对生,锯齿缘或全缘,有托叶或早落,稀缺,雌雄异株,偶有例外,花无花被,着生于苞片腋内,排列成柔荑花序,下垂或直立,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有腺体或花盘,稀退化,雄蕊2至多数,风媒或虫媒传粉,雌花由雌蕊、花盘或腺体组成,子房由2~4(5)心皮合成一室。蒴果2~4(5)瓣裂。种子数粒至多数,基部围有丝质长毛,借风力传播。染色体基数□=19,但由于种间极易杂交,常形成多倍体。
本科共3属约620多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带至温带地区,少数种分布到热带和南半球地区。中国3属都产,计320多种,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本科植物根系发达,喜光,适应性强,生长快,插条、埋干极易成活,也可用萌芽更新,用种子繁殖极易丧失发芽力,应随采随播。
杨属 约100多种,广布于欧、亚、北美大陆。中国自生的约57种,分布在北纬近21°~53°34′,东经76°~134°的范围内(图1杨属部分种的叶形和花)。杨树是中国的主要造林树种,以速生丰产、适应性强、容易繁殖著称。是营造速生丰产、 农田防护、 防风固沙、护岸、水土保持及“四旁”绿化的重要树种。木材色白,轻软,纹理细致,可供建筑、板材、造纸、制火柴杆等用,杨叶可用作牛、羊饲料,有的种的芽脂、花序供药用,树皮含单宁,可作鞣料。
银白杨 中国华北、西北常栽培,新疆西部一带有野生,向西可分布至欧洲与非洲北部。小枝和芽初被白绒毛,无粘脂。短枝,叶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边缘常有3~5浅裂或为不规则的粗钝裂齿缘,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密被白绒毛,常被引种为风景树。雄蕊8~10枚,心皮2。
毛白杨 中国特有种,华北、西北地区普遍栽培,树干挺直,芽无粘脂。叶卵形或三角形,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初被毡毛,后脱落,边缘有深波状牙齿,叶柄长,侧扁。其雄花序较长,可作猪饲料及药用。
山杨 广泛分布于中国北纬23°以北的山区,是云冷杉林区次生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叶比毛白杨的小,近圆形,两面无毛,小枝细和芽无毛。
大叶杨 中国特有种,分布西南及华中一带海拔1300米以上的森林中。树皮暗灰色;枝粗壮,芽大,微有粘脂。叶大,卵形,基部心形,常有2腺点,背面有柔毛,雄蕊30枚以上,蒴果有绒毛。
青杨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北,生于海拔800米以上的沟谷和河岸。树皮灰绿色至暗灰色,芽长圆锥形,多粘脂。叶卵形,两面无毛。苞片条裂,无毛。子房由3~4心皮组成。蒴果无毛。
加杨(欧美杨) 亲本原产欧洲与美洲,是欧洲黑杨与美洲黑杨的杂交种。高大乔木,叶多三角形,边缘有一条极狭的半透明边,叶柄长,左右侧扁,有许多速生丰产品种,繁殖容易,是中国长江以北平原和低山丘陵的主要造林树种。
胡杨 分布于内蒙古西部、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向西通过印度西北部、中亚至非洲北部。在许多沙漠中的河岸、泛滥地上形成特有的胡杨林。叶形变化很大,灰蓝色,幼苗与萌枝叶条形或戟形,正常叶卵圆形、三角状卵圆形或肾形,先端有粗齿。苞片略呈菱形,上部有疏齿牙,与其他的杨树不同。本种喜光、耐热,抗大气干燥,抗盐碱和风沙,萌蘖性很强,主要用种子繁殖,插条难于成活。胡杨又称胡桐,其分泌树脂含盐碱,药用称胡桐泪。
柳属 约520多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少数种分布在热带及南半球。中国有257种,分布广泛,以西南、东北、西北山区种类最为集中(图2柳属部分种的叶形、图3柳属部分种的花果序及花果)。
柳属的种类多,体形变化很大,由几厘米高的匍匐小灌木至 | | - lat.: Salicaceae
| | 植物 | 乔木 | 中草药 | 唐诗 | 花木百科 | 自然 | 被子植物 | 生物 | 树木 | 杨 | 植物学 | 绘画 | 园林植物 | 木本植物 | 更多结果... |
| | 杨属 | 柳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