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 : 洛阳 [显示全部] > 杜甫墓
目录
No. 1
  杜甫墓投诉电话 岳阳市旅游投诉电话: 0730-8232528
  湖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731—4717614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杜甫墓位于平江县城东南16公里处,距汩罗市30公里。
  据史志记载,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之夏,杜甫漂泊到湘,欲由长沙去郴州,到了耒阳却遇到发大水,只好掉头北行,乘船由湘江转汩罗江,途中贫病交加,在昌江病死在船上,葬于小四村天井湖。
  
  杜甫墓坐北向南,墓为圆形土堆,墓前立碑,上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之墓”。墓前是清光绪十年重修的杜文贞祠,内有官厅、铁屏诗社等,祠门正上方有匾,上刻“诗圣遗阡”四字。宋朝王得臣有诗叹云:“水与汩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对屈原与杜甫这两位爱国诗人死于一地,葬于邻近,有无尽感慨。
  
  杜甫做为一代诗圣,在我国文学史占友有重要的位置,是与诗仙李白齐名的大诗人。据史志记载,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之夏,杜甫漂泊到湘,欲由长沙运河郴州,到了耒阳却遇到发大水,只好掉头北行,乘船由湘江转行汩罗江,途中贫病交加,在昌江病死船上,葬于小田村天井湖。
  杜甫墓坐北向南,墓为圆形土堆,墓前立青石碑,上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之墓”。墓前是清光绪十年重修的杜文贞祠,两进一天口,内有官厅、铁屏诗社等,祠门正上方有青石匾,上刻“诗圣遗阡”四字。宋朝王得臣有诗叹云:“水与汩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对屈原与杜甫,这两位伟大爱国诗人死于一地,葬于邻近,有无尽感慨。
No. 2
  杜甫墓投诉电话洛阳旅游投诉电话:0379-64310882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墓在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偃师县杜楼村北。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所立,上刻“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1956年重修该墓时在四周砌上青砖,呈八角形。墓北原有杜甫祖父杜审言墓,今已无存。再向北,有杜甫先祖、晋当阳侯杜预墓,尚存墓碑。杜甫故里在洛阳市东约65公里的巩县南窑湾村,今尚存一清静雅致的小院落,靠山有一砖砌窑洞,现建有故里纪念馆。
偃师杜甫墓 Fu Tomb Yanshi
  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墓在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偃师县杜楼村北。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所立,上刻有“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几字。1956年重修该墓时在四周砌上青砖,呈八角形。墓北原有杜甫祖父杜审言墓,现已毁弃。再向北走,有杜甫先祖、晋当阳侯杜预墓,不过如今仅保存下来一座墓碑。
  杜甫故里在洛阳市东约65公里的巩义市南窑湾村,是一座清静雅致的小院落,靠山有一个砖砌窑洞,现在建有故里纪念馆。
耒阳杜甫墓和杜工部祠 Leiyang Tomb and Tu Fu Tu Fu Temple
  杜甫墓和杜工部祠位于湘南次级区域性中心城市——耒阳,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和京珠高速公路穿城而过。
  诗圣杜甫晚年穷困潦倒,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全家经今湖北入湖南,沂沅湘以登衡山,溯湘江而上,大历五年继向郴州探亲,因耒水暴涨遇阻,寓居耒邑,耒阳聂令礼为上宾。是年,甫因贫病交加,死于耒阳至衡阳湘江舟中。聂令治葬筑墓,背经向南,墓周砌石栏,正面有南宋石刻横贴“有唐工部杜公之墓”。唐天佑四年(907)环墓建杜公祠,背北面南,四合院式封山楼房,土木结构。正中主殿设杜甫擅香木雕像,东、西廊房10数间,供祭祀守墓用。宋代在杜公祠旁建杜陵书院。1940年,湖南省政府重修杜甫墓,省政府主席薛岳重修杜工部墓石碑于墓前。1956年7月墓祠定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耒阳一中建校,将祠主殿拆除,仅后栋西廊房及清人彭而述残碑。1996年,耒阳市政府对墓及下残房进行了维修。今耒阳留有杜甫墓、杜公祠、杜陵桥、杜甫书院等遗址。耒阳杜甫墓
  《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均记载:甫客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归,令尝馈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卒。遂葬于耒阳。37年后韩愈迁谪过耒,吊杜甫,留下了“今春偶客耒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的诗句。
  杜甫墓位于耒阳市北城区今湖南省重点中学——耒阳市一中校内。其墓周围有石栏杆,墓封土为圆形,径5米。基砌麻石,高50厘米,上堆封土,通高1.5米,占地100平方米。正面麻石镌刻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上款署“宋景定癸亥夏孟”(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四月,1263年4月),下署“县令王禾立石”。墓前立有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上将撰《重修杜公墓》碑。杜甫墓周围原有杜甫堂,杜公像,杜公书院石碑、古墓石碑座等文物古迹,文革时期被毁。据郭沫若考证为杜甫真墓。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工部祠在杜甫墓后,初建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原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院中即杜甫墓。杜工部祠自宋代起设杜陵书院,古时的书院四周植有松柏、桂花等观赏花木,光线弱暗时,黄梅雨丝如烟,故有“杜陵烟雨暗蒙蒙”的诗情画意。杜墓不甚阔,左廊右壁,前亭后厦,十步而已。墓顶萋萋,老树横蟠,墓后有小龟蚨一座,狂草体断碑二节。留有杜甫墓、杜公祠、杜陵桥等遗址。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
  在岳阳至长沙途中,还有一个出名的景点,那就是距汨罗市30公里的杜甫墓,为临时停灵之所,后棺枢迁出,只余空墓,位于平江县城东南16公里处。
  杜甫墓坐北向南,墓为圆形土堆,墓前立青石碑,上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之墓”。墓前是清光绪十年重修的杜文贞祠,两进一天口,内有官厅、铁屏诗社等,祠门正上方有青石匾,上刻“诗圣遗阡”四字。宋朝王得臣有诗叹云:“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杜甫墓到底是在湖南还是河南 Du Fu's tomb in the end is still in Hunan, Henan,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河南巩义为杜甫的真正墓地,笔者也认为,迁葬祖茔应该是杜甫的最终归宿,而其他几处墓冢,大概早就成了空穴,至多也不过是衣冠冢罢了。
  相关知识链接:
  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反映战乱中人民的苦难,揭露封建社会腐朽的本质,素有“诗圣”之称。杜甫是河南巩县人,早年游历过江南、山东一带,后来飘泊于甘肃、四川一带,最后离开四川,在湖北、湖南等地流浪,一直到死为止,都过着贫穷的日子。这位深为后人敬仰的诗人最后归葬何处呢?
  据笔者所知,诗圣杜甫的墓园,在全国至少有八处,如河南巩县、偃师,湖南耒阳、平江,陕西华阳、四川成都浣花溪等。究竟何处是真墓,何处为疑冢,千百年来众说纷纭。经过研究、比较和考证,比较集中的看法在河南巩县、偃师,湖南耒阳、平江四外。
  《旧唐书·杜甫传》载:大历五年(公元770年)4月,杜甫从湖南长沙举家南往郴州,行至耒阳时,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应为大历五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乃就地埋葬。对此,《耒阳县志》也有记载:“杜陵祠在县北二里,祠后即杜墓。”而且此墓现在仍存,位于耒阳市一中院内,封土圆锥形,基砌花岗石,周围有石栏,正面嵌有青石横额,上镌“唐工部杜公之墓”及“(南宋)景定癸亥(1263年)孟夏,县令王禾立石”等字样。
  另有一说认为,杜甫葬于湖南平江。依据是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元稹曾说:“(杜甫)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而且,《平江县志》也称:“甫自蜀归病,卒于潭岳之交,宗武(杜甫之子)扶其榇旅殡岳阳四十余年。平(江)为岳属县,南小田有甫墓,盖权厝(cuo)冢也。”现存的平江杜甫墓系一砖砌墓冢,前有墓碑,周围有砖砌墓墙。
  据考,耒阳、平江两处杜墓,本是临时停灵之所,后棺枢迁出,只余空墓。所以,似可作明日黄花待之。
  《旧唐书》还记载:“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雨之枢归葬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清人钱泳也在《履园丛话》中说:“按《河南通志》云,唐工部郎杜甫墓在河南府偃师之土娄村。”钱泳还说,乾隆年间曾对偃师杜甫墓进行修葺和扩建。言之凿凿,出似乎让人非信不可。
  现存的巩义杜甫墓在巩义市区西10华里康店镇康店村邙山岭上。墓地坐北朝南,高约15公尺,宽约10公尺,呈方形。墓前竖有清代早期所立石碑两块,其中一块立于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墓周围松青柏翠,气象森然。杜甫墓旁附葬着其长子宗文、次子宗武,二墓呈东西排列。明清之际,到巩县杜甫墓园凭吊的文人墨客甚多,留下不少咏叹感慨的诗作,这为证实此处墓冢确实为杜甫葬处提供了不少凭据。
真正安葬杜甫的是偃师杜甫墓 Real burial tomb of Du Fu Du Fu is Yanshi
真正安葬杜甫的是偃师杜甫墓
  全国有多处杜甫墓,杜甫真墓在哪里?各有说法,各有“依据”。有人认为,杜甫真墓在其出生地巩县(巩义市),但本人认为,真正安葬杜甫的墓园在偃师。
  据《旧唐书·杜甫传》载:“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清人钱泳《履园丛话》曰:“按《河南通志》云,唐工部郎杜甫墓在河南府偃师之土娄(杜楼)村。”据江右《杜氏宗谱》载:宪宗元和八年(八一三年),嗣业“受父(宗武)命,去甫殁余四十年启甫之柩,襄袝事于偃师,途次,子荆乞言,元稹征之为志。”这就是说,甫公之孙嗣业,于八一三年,将杜甫之柩自湖南耒阳迁葬于洛阳偃师。但后来却没有再次从偃师迁葬巩县的记载。因此,真正安葬杜甫的陵墓应该是偃师杜甫墓
包含词
岳阳杜甫墓洛阳杜甫墓杜甫墓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