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 生物学课程 > 微生物学
目录
No. 1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及遗传变异、生理生化等。目的是控制、改造或消灭有害的微生物,发展有益的微生物。对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No. 2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的形态、生理、生物化学、分类和生态的科学。
  简史和主要内容 经验阶段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 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刻有“酒”字。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533~544)中,列有谷物制曲、酿酒、制酱、造醋和腌菜等方法。
  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公元1世纪的《氾胜之书》提出要以熟粪肥田以及瓜与小豆间作的制度。2世纪的《神衣本草经》中,有白僵蚕治病的记载。6世纪的《左传》中,有用麦曲治腹泻病的记载。在10世纪的《医宗金鉴》中,有关于种痘方法的记载。1796年,英国人e.琴纳发明了牛痘苗,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形态学阶段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可放大160~260倍)观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后,发现其中有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并用文字和图画科学地记载了人类最早看见的“微小动物”——细菌的不同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过了不久,意大利植物学家p.a米凯利也用简单的显微镜观察了真菌的形态。1838年,德国动物学家c.g.埃伦贝格在《纤毛虫是真正的有机体》一书中,把纤毛虫纲分为22科,其中包括3个细菌的科(他将细菌看作动物),并且创用bacteria(细菌)一词。1854年,德国植物学家f.j.科思发现杆状细菌的芽孢,他将细菌归属于植物界,确定了此后百年间细菌的分类地位。
  生理学阶段 微生物学的研究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生理学阶段。法国科学家l.巴斯德对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为现代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论证酒和醋的酿造以及一些物质的腐败都是由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发酵过程,并不是发酵或腐败产生微生物;他认为发酵是微生物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中的呼吸作用,而酒的变质则是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结果;他进一步证明不同微生物种类各有独特的代谢机能,各自需要不同的生活条件并引起不同的作用;他提出了防止酒变质的加热灭菌法,后来被人称为巴斯德灭菌法,使用这一方法可使新生产的葡萄酒和啤酒长期保存。科赫对新兴的医学微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科赫首先论证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接着又发现结核病和霍乱的病原细菌,并提倡采用消毒和杀菌方法防止这些疾病的传播;他的学生们也陆续发现白喉、肺炎、破伤风、鼠疫等的病原细菌,导致了当时和以后数十年间人们对细菌给予高度的重视;他首创细菌的染色方法,采用了以琼脂作凝固培养基培养细菌和分离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的操作过程;他规定了鉴定病原细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著名的科赫法则。1860年,英国外科医生j.利斯特应用药物杀菌,并创立了无菌的外科手术操作方法。1901年,著名细菌学家和动物学家И.И.梅契尼科夫发现白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对免疫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俄国出生的法国微生物学家c.h.维诺格拉茨基于1887年发现硫磺细菌,1890年发现硝化细菌,他论证了上壤中硫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学过程以及这些细菌的化能营养特性。他最先发现嫌气性的自生固氮细菌,并运用无机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以及富集培养等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壤细菌各个生理类群的生命活动,揭示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物质转化的各种作用,为土壤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1892年,俄国植物生理学家Д.И.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是比细菌还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光学显微镜不能窥测的生物,称为过滤性病毒。1915~1917年,f.w.特沃特和f.h.de埃雷尔观察细菌菌落上出现噬菌斑以及培养液中的溶菌现象,发现了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的发现使人们对生物的概念从细胞形态扩大到了非细胞形态。
  在这一阶段中,微生物操作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创立是微生物学发展的特有标志。
  生物化学阶段 20世纪以来,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向微生物学渗透,再加上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同位素示踪原子的应用,推动了微生物学向生物化学阶段的发展。1897年德国学者e.毕希纳发现酵母菌的无细胞提取液能与酵母一样具有发酵糖液产生乙醇的作用,从而认识了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酶促过程,将微生物生命活动与酶化学结合起来。g.诺伊贝格等人对酵母菌生理的研究和对酒精发酵中间产物的分析,a.j.克勒伊沃对微生物代谢的研究以及他所开拓的比较生物化学的研究方向,其他许多人以大肠杆菌为材料所进行的一系列基本生理和代谢途径的研究,都阐明了生物体的代谢规律和控制其代谢的基本原理,并且在控制微生物代谢的基础上扩大利用微生物,发展酶学,推动了生物化学的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起,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乙醇、丙酮、丁醇、甘油、各种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等的工业化生产。
  1929年,a.弗莱明发现点青霉菌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揭示了微生物间的拮抗关系并发现了青霉素。1949年,s. a瓦克斯曼在他多年研究土壤微生物所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发现了链霉素。此后陆续发现的新抗生素越来越多。这些抗生素除医用外,也应用于防治动植物的病害和食品保藏。
  分子生物学阶段 1941年,g.w.比德尔和e.l.塔特姆用x射线和紫外线照射链孢霉,使其产生变异,获得营养缺陷型。他们对营养缺陷型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基因的作用和本质,而且为分子遗传学打下了基??944年,o.t.埃弗里第一次证实了引起肺炎球菌形成荚膜遗传性状转化的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1953年,j.d.沃森和f.h.c.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核酸半保留复制学说。h.富兰克尔-康拉特等通过烟草花叶病毒重组试验,证明核糖核酸(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起了重要作用。其后,又相继发现转运核糖核酸(trna)的作用机制、基因三联密码的论说、病毒的细微结构和感染增殖过程、生物固氮机制等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理论,展示了微生物学广阔的应用前景。1957年,a.科恩伯格等成功地进行了dna的体外组合和操纵。近年来,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研究不断获得进展,胰岛素已用基因转移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干扰素也已开始用细菌生产。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将继续向分子水平深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学科分支 在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按照研究内容和目的的不同,相继建立了许多分支学科:研究微生物基本性状的有关基础理论的有微生物形态学、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各个类群的有细菌学、真菌学、藻类学、原生动物学、病毒学等;研究在实践中应用微生物的有医学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乳品微生物学(见乳品微生物)、石油微生物学(见石油发酵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学、水的微生物学、饲料微生物学(见饲料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由于微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以及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其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图书
  作 者: 吴柏春,熊元林 主编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版 次: 1
  页 数: 268
  I S B N : 978756223339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自然科学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物学相关专业编写的教材。全书共分十三章,分别介绍了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几大类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传染与免疫、微生物的生态及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内容体系上力求讲清概念、理清思路、阐述规律、联系应甲、增强教材适用性。
  本书每章后配有本章小结、思考题及相关的阅读材料,供读者学习使用。
  本书可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和专科教学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1.1.1 微生物的概念
  1.1.2 微生物的特点
  1.2 微生物的类群及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1.2.1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2.2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1.3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科
  1.3.1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3.2 微生物学的分科
  1.4 微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学的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2.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2.2 微生物的发现
  2.3 微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2.3.1 巴斯德、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贡献
  2.3.2 其他科学家对科学成果的扩展
  2.4 微生物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的融合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原核微生物
  3.1 细菌
  3.1.1 细菌的大小、形态
  3.1.2 细菌的细胞结构
  3.1.3 细菌的繁殖
  3.1.4 细菌的培养特征
  3.2 放线菌
  3.2.1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3.2.2 放线菌的繁殖
  3.2.3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3.2.4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3.2.5 几种放线菌
  3.3 蓝细菌
  3.3.1 蓝细菌的形态
  3.3.2 蓝细菌的重要特点
  3.4 其他原核微生物简介
  3.4.1 支原体
  3.4.2 衣原体
  3.4.3 立克次氏体
  3.4.4 螺旋体
  3.5 古细菌
  3.5.1 古细菌在分类学上的地位
  3.5.2 古细菌的生活环境
  3.5.3 几类主要的古细菌
  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生命从不可能开始
  思考题
  第4章 真核微生物
  4.1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4.1.1 细胞壁和细胞质膜
  4.1.2 细胞核和染色体
  4.1.3 细胞器和其他具膜结构体
  4.1.4 鞭毛和纤毛
  4.2 酵母菌
  4.2.1 酵母菌和人类的关系
  4.2.2 酵母菌的形态、大小
  4.2.3 酵母菌的细胞构造
  4.2.4 酵母菌的繁殖
  4.2.5 酵母菌的培养特征
  4.3 霉菌
  4.3.1 霉菌的形态、构造
  4.3.2 霉菌的繁殖
  4.3.3 霉菌的培养特征
  4.3.4 霉菌与人类的关系
  ……
  第5章 病毒
  第6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7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8章 微生物的生长
  第9章 微生物的控制与菌种保藏
  第10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11章 传染与免疫
  第12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13章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医药词典
    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营养、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生态、遗传和变异的学科。微生物学是在19世纪末期,在法国学者巴斯德和德国学者科赫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生物是一类个体体积微小,一般为肉眼所看不到、在显微镜下方能够看到的生物,其主要种类是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微生物与发酵工业、自然界物质循环及人类和动植物病害的发生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开始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发面、做酱、制醋、生产酸奶等。微生物学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及发展有益微生物,控制及改造有害微生物。根据微生物的应用特点,可分为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近年来兴起的生物工程也以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微生物学还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如微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子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工程等。
    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如在发酵工业和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有些对人类有害,如引起人类、家禽、家畜和作物病害以及使工农业产品和食品等腐败、变质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学研究对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防治传染病和进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前在遗传工程中,在培育微生物的新品种方面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就,微生物这一学科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微生物是生物学的重要实验材料,因此微生物学对其他生物学科的发展,特别是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百科辞典
  weishengwuxue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研究微生物的学科。
英文解释
  1. :  micro-biology
  2. n.:  microbiology,  study of micro-organisms
近义词
微生物
相关词
生物学原核生物解脲支原体百科大全人物化学家法兰西爱国名言
健康美容水疗时尚生活遗传学生物化学病毒科学
医学疾病控制医药词典环境科学核酸rna微生物生物
更多结果...
包含词
微生物学家微生物学报
水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系
空气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
口腔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通报兽医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
土壤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检查
地球微生物学滤过性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点微生物学习题集
核工业微生物学中国微生物学会
微生物学检查法分子微生物学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现代食品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放射微生物学测定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习题集医学微生物学应试指南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6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第4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集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英文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微生物学实验与指导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用口腔微生物学与技术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
5.临床微生物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指导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3版)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习指导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教程(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标准鉴定图谱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微生物学
尿的微生物学检查的异常所见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晋城海斯药业有限公司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院晋城海斯药业有限公司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晋城海斯药业医学公司
布雷斯特食品工程与微生物学高等学院
分类详情
张开消毒张开微生物学家抑菌嗜热菌混合培养
感染性疾病致死温度衣壳拟核转座
微生物遗传学主动运输抗原决定基自身抗原衣壳粒
荚膜趋化性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逆转录酶
微生物生理学周质空间鉴别培养基营养物质加富培养基
单细胞蛋白主动免疫节孢子自身抗体自身免疫疾病
二分裂被动扩散窄谱酶联免疫核衣壳
鉴别染色选择培养基光能自养菌超氧离子巴斯德消毒
艾姆氏实验乙醇发酵细胞介导免疫包膜病毒免疫法
微生物分类学异养菌内含物嗜冷菌性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