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 : 灯塔市 : 太和县 : 五营区 [显示全部] > 五星镇
显示地图
目录
五星镇
  五星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西与新甸铺镇隔河相望,东临王庄,南接湖北朱集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7.1万亩,辖20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244个村民小组,1.2万户,5.4万人。该镇境内地势平坦,沟渠纵横,土壤肥沃,盛产粮食、蔬菜、棉花、花生、食用菌等。
  五星镇历史悠久,至今有1200多年历史,关于它的由来,缘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元代前,大水冲来一紫檀木佛像,上盘有颜色不同的五条蛇,时人认为五龙爷想在此安家,于是就在佛像停留处建了三间庙宇,取名五龙庙。乾隆末年,一位山西籍的知府去云南赴任,住宿五龙庙,夜梦自己乘龙进京见驾,疑有神佑。从此官运亨通,视为五龙爷神力所致。后返乡经此,捐资扩建庙宇,重塑神象。并在正殿悬挂匾额,上书“五灵一德”,下刻知府印模。后香烟骤盛,朝拜者接肩摩踵。村民趋势开馆设店,建街辟集。于是,五龙庙日益繁荣昌盛起来。解放初(1947—1949年)称五龙庙乡,属二区归新野。1958年8月建立五龙庙人民公社,属新野县。1962年5月撤区,为五龙人民公社,属新野县。1967年改称五星人民公社,属新野县。1983年12月,撤社,建立五星乡,属新野县。1996年10月撤乡建镇为五星镇,属新野县,辖判官庄、孙楼、魏楼、五星、后楼、大李营、水田、廖楼、任集、方营、黄营、郭湖、王葛庄、闽营、张楼、马庄、台庄、陈庄、张店、宋湾20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244个村民小组。
  1978年,全公社工农业总产值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6元。改革开放后,全镇实行了土地承包,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加,农民逐步富裕起来。进入新千年来,五星镇党委、政府立足新形势,为了实现新的突破,使农村、农业、农民有更大更快的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积极发展培育民营经济。同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林牧菜等副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来。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8亿元,农业总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菌菜产业突出设施,创新机制,辐射发展,提高效益。蔬菜面积发展到3.7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到0.8万亩,总产量达148310吨。食用菌品种发展到5个,辐射20个村,平菇规模500万袋,产值3000万元;香菇100万袋,产值1300万元;双孢菇达到30万平方米。建成王各庄--郭湖百余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方营百亩立柱大棚、判官庄30亩双孢菇示范园。重点培育早春四季豆、辣椒等主导品种,引进太空豆等4个新品系。以双孢菇为主导,兼顾平菇、香菇等品种,引进开发白灵菇等新品种,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态势。
  个体私营经济围绕传统优势产业上项目,扩规模,抓发展。至目前,全镇已新上1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5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2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20户,安排剩余劳力近万人。
  畜牧养殖业实行项目带动、能人促动、政策推动,建成占地约150亩、总畜位1000余头的魏楼生态肉牛养殖示范小区,黄营、廖楼、水田、任集4村近百亩规模养殖场也正在紧张有序建设。
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区五星镇
  五星镇位于五营区东北部边缘,距区址10公里处,居于汤旺河南岸。东与红星区毗邻,南 接杨树河林场,西、北隔汤旺河与丽林实验林场相望。头道杨树河横穿镇内,流人汤旺河。占地 1200公顷,属于杨树河林场施业区版图。地下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和石灰石矿。 1958年成立五星钢铁厂,政权机构设五星街道办事处,隶属五营区领导;1960年3月,成立五星人民公社,隶属伊春市人民委员会所辖;1962年12月,撤销五星人民公社成立五星区 。1970年改为五星镇
  五星镇辖境四面环山,汤旺河从镇内流过,谷地狭长,是五营区的主要农业区,以种植马铃薯和蔬菜为主。石灰石、大理石储量丰富。镇办工业有水泥厂、白灰厂等。1992年末全
  镇总人口51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66人;满、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镇政府驻于镇内。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五星镇
  五星镇位于灯塔市西部30公里处,西与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沈阳市辽中县茨榆坨经济区相望,东距佟二堡经济特区1.3公里。小小线公路横贯全镇,交通、通讯十分便捷。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0万亩,人口4.3万,辖19个村。
  全镇以稻米、葡萄、花卉、蔬菜、奶牛、黄牛、肉鸡的集约化生产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全镇葡萄生产面积达2000亩,花卉面积达500亩,草坪面积达4000亩,蔬菜面积达2000亩,林果生产面积达800亩,奶牛饲养量达500头,肉牛饲养量达3000头,蛋鸡饲养量达10万只,肉鸡年出栏量达20万只。
  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草砖厂、酒厂、利福电器厂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今年新建的骨胶厂、布匹加工厂即将投产,粮谷加工厂规模不断扩大,为全镇优质米的外销提供了条件。基础设施齐全。全镇已实现了村村通黑色路面,总里程达77公里;6000门程控电话可通世界各地。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五星镇
  河南省新野县五星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西与新甸铺镇隔河相望,东临王庄,南接湖北朱集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7.1万亩,辖宋湾村、判官庄村、前孙楼村、魏楼村、五星村、后楼村、大李营村、水田村、廖楼村、任集村、方营村、黄营村、郭湖村、王葛庄村、闽营村、南张楼村、南马庄村、台庄村、陈庄村、张店村20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244个村民小组,1.2万户,5.4万人。该镇境内地势平坦,沟渠纵横,土壤肥沃,盛产粮食、蔬菜、棉花、花生、食用菌等。
  五星镇历史悠久,至今有1200多年历史,关于它的由来,缘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元代前,大水冲来一紫檀木佛像,上盘有颜色不同的五条蛇,时人认为五龙爷想在此安家,于是就在佛像停留处建了三间庙宇,取名五龙庙。乾隆末年,一位山西籍的知府去云南赴任,住宿五龙庙,夜梦自己乘龙进京见驾,疑有神佑。从此官运亨通,视为五龙爷神力所致。后返乡经此,捐资扩建庙宇,重塑神象。并在正殿悬挂匾额,上书“五灵一德”,下刻知府印模。后香烟骤盛,朝拜者接肩摩踵。村民趋势开馆设店,建街辟集。于是,五龙庙日益繁荣昌盛起来。解放初(1947—1949年)称五龙庙乡,属二区归新野。1958年8月建立五龙庙人民公社,属新野县。1962年5月撤区,为五龙人民公社,属新野县。1967年改称五星人民公社,属新野县。1983年12月,撤社,建立五星乡,属新野县。1996年10月撤乡建镇为五星镇,属新野县,辖判官庄、孙楼、魏楼、五星、后楼、大李营、水田、廖楼、任集、方营、黄营、郭湖、王葛庄、闽营、张楼、马庄、台庄、陈庄、张店、宋湾20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244个村民小组。
  1978年,全公社工农业总产值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6元。改革开放后,全镇实行了土地承包,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加,农民逐步富裕起来。进入新千年来,五星镇党委、政府立足新形势,为了实现新的突破,使农村、农业、农民有更大更快的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积极发展培育民营经济。同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林牧菜等副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来。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8亿元,农业总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菌菜产业突出设施,创新机制,辐射发展,提高效益。蔬菜面积发展到3.7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到0.8万亩,总产量达148310吨。食用菌品种发展到5个,辐射20个村,平菇规模500万袋,产值3000万元;香菇100万袋,产值1300万元;双孢菇达到30万平方米。建成王各庄--郭湖百余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方营百亩立柱大棚、判官庄30亩双孢菇示范园。重点培育早春四季豆、辣椒等主导品种,引进太空豆等4个新品系。以双孢菇为主导,兼顾平菇、香菇等品种,引进开发白灵菇等新品种,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态势。
  个体私营经济围绕传统优势产业上项目,扩规模,抓发展。至目前,全镇已新上1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5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2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20户,安排剩余劳力近万人。
  畜牧养殖业实行项目带动、能人促动、政策推动,建成占地约150亩、总畜位1000余头的魏楼生态肉牛养殖示范小区,黄营、廖楼、水田、任集4村近百亩规模养殖场也正在紧张有序建设。
No. 5
  镇政府驻三尖泡,人口3.9万人,面积109.3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河坨子、苏麻堡、黑沟子、三尖泡、五星、头泡、黄腊坨、八荒地、北坨、牛犋、民生一、民生二、西三家子、东土台、杨家、高沙沟、里仁、罗家卧子、高家、庄河。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
  五星镇位于太和县中部,辖24个村委会,104个自然村,耕地4.14万亩,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41733人。五蔡路、双清路穿境而过,105国道纵贯南北,界洪河、黑茨河绕境而过。
  五星木材专业市场是从2002年开始逐渐兴起壮大的一个专业市场,其规模在2004年迅速膨胀,现有木材行89家,主要集聚在105国道及双李路两侧,其中双李路杨油坊集37家,105国道两侧及商城52家,有独立经营和股份经营两种方式。日交易额80余万元,从业人员近万人,从事木材分捡、锯解、装卸人员5000多人,外运大型卡车每天停放30余辆,日均外运20余车。
  该镇筛网一条街占地100多亩,总投资规模达2000多万元,年销售总额3000多万元,实现利税100多万元,从业人员近千人。
No. 7
  五星镇 五星镇位于新野县南部,西与新甸铺镇隔河相望,东临王庄镇,南接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朱集镇。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2005年)。辖宋湾、判官庄、前孙楼、魏楼、五星、后楼、大李营、水田、廖楼、任集、方营、黄营、郭湖、王葛庄、闽营、南张楼、南马庄、台庄、陈庄、张店20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244个村民小组。境内地势平坦,沟渠纵横,省道S244线、溧河—朱集线、新王线(新甸铺—王庄)公路过境。
  [代码]411329106:~200宋湾村 ~201判官庄村 ~202前孙楼村 ~203魏楼村 ~204五星村 ~205后楼村 ~206大李营村 ~207水田村 ~208廖楼村 ~209任集村 ~210方营村 ~211黄营村 ~212郭湖村 ~213王葛庄村 ~214闽营村 ~215南张楼村 ~216南马庄村 ~217台庄村 ~218陈庄村 ~219张店村
  [沿革]1958年建五龙庙公社,1967年改五星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建镇。1997年,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5.4万,辖五龙庙、判官庄、前孙楼、魏楼、后楼、大李营、水田、廖楼、任集、方营、郭湖、闽营、南张楼、王葛庄、南马庄、黄营、台庄、陈庄、张店、宋湾20个行政村。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五星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西与新甸铺镇隔河相望,东临王庄,南接湖北朱集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7.1万亩,辖20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244个村民小组,1.2万户,5.4万人。该镇境内地势平坦,沟渠纵横,土壤肥沃,盛产粮食、蔬菜、棉花、花生、食用菌等。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1亿元,工业产值4.2亿元;财政收入4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菌菜产业突出设施,创新机制,辐射发展,提高效益。蔬菜面积发展到3.7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到0.8万亩,总产量达148310吨。食用菌品种发展到5个,辐射20个村,平菇规模500万袋,产值3000万元;香菇100万袋,产值1300万元;双孢菇达到30万平方米。建成王各庄--郭湖百余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方营百亩立柱大棚、判官庄30亩双孢菇示范园。重点培育早春四季豆、辣椒等主导品种,引进太空豆等4个新品系。以双孢菇为主导,兼顾平菇、香菇等品种,引进开发白灵菇等新品种,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态势。
  个体私营经济围绕传统优势产业上项目,扩规模,抓发展。至目前,全镇已新上1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5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2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20户,安排剩余劳力近万人。
  畜牧养殖业实行项目带动、能人促动、政策推动,建成占地约150亩、总畜位1000余头的魏楼生态肉牛养殖示范小区,黄营、廖楼、水田、任集4村近百亩规模养殖场也正在紧张有序建设。
灯塔市五星镇名片-辽宁省辽阳市
  五星镇位于灯塔市西部30公里处,西与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沈阳市辽中县茨榆坨经济区相望,南距中国佟二堡皮装大市场1.3公里;“小小线”国防公路横贯五星全境,交通、通讯十分便捷。
  全镇现辖19个行政村,4.3万人口。年国内生产总值3.4212亿元,人均纯收入2980元,是一个新兴的城镇。
  五星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五星镇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现有耕地11万亩,其中水田3万亩,旱田具有水浇、喷灌条件的耕地达2.3万亩,是一个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大镇。以粳稻生产,葡萄、花卉、草坪、蔬菜、林果高新技术开发,集约化养殖为重点;以发展“两高一优”为标准,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新格局。
  农田基本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争取国家资金110万元,完成了罗卧村节水防渗工程,并获得了辽阳市级“大禹杯”优胜单位荣誉称号。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毛皮加工厂、粮谷加工厂、酒厂、电热毯厂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海外。个体皮装业已形成规模,全镇皮装户发展到1000多户,为皮装户生产服务的吨光、喷浆、行棉、绣花等个体服务企业62家,从事皮装生产、加工、经销、服务的人员达9000多人。
  基础设施齐全。全镇所辖19个村,村村通黑色路面,5600门程控电话可通世界各地,农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农民住宅楼已达7万平方米。
英文解释
  1. :  Wuxing Town
近义词
五星
分类详情
杨家村五星村高家村芦庄村张店村
水田村闽营村河坨子村付桥村任集村
牛犋村三尖泡村西三家子村七台子村南张楼村
罗家卧子村苏麻堡村黑沟子村头泡村黄腊坨村
八荒地村民生二村东土台村高沙沟村常寨村
南马庄村魏楼村后王村杨寨村里仁村
黄营村后楼村朱王村齐庄村方营村
民生一村庄河村郭桥村北坨村小郭庄村
刘楼村北坨子村刘关村光李寨村刘庙湾村
王葛庄村付祠堂村黑沟台村高沙沟子村判官庄村
前孙楼村大李营村廖楼村尖张村于秦村
楼周村稻香桥村后付村星王村郭湖村
付寨村宋湾村杨西楼村台庄村三李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