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 中药鉴定学
目录
中药鉴定学概述 Overview of Chinese identification study
  中药鉴定学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 ,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础。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 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 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 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 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 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 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 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 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 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一)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
  当前中药材的真伪问题仍十分突出,一些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混品或掺伪品。除历史根源外,究其原因还有:
  1、 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如种大黄时误种为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将金钱草(过路黄)误采为风寒草(聚花过路黄);市场上曾大量出售十字花科芫菁的种子,以其充菟丝子;以丝石竹的根充桔梗;以参薯的块茎充山药;在山西、四川、江西、湖北还曾出现把有剧毒的小檗科桃儿七误作龙胆,以致造成中毒死亡或致残事件等。
  2、 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如防己商品中粉防己、广防己、汉防己、木防己名称或使用相混,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含马兜铃酸,只有防己科防己才可提制“汉肌松”原料。以滇枣仁充酸枣仁,川射干充射干等。
  3、 个别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如金钱白花蛇,有用银环蛇的成蛇纵剖成条,接上其他小蛇头盘成小盘者,有用其他带环纹的幼蛇伪充者,甚至有用其他幼蛇在蛇身上用白色油漆画出环纹伪充正品;有用马铃薯片加工伪充白附片;用其他动物的皮(如马皮)熬制的胶充阿胶等。
  中药的质量优劣,是关系到临床疗效和中药国际化的大问题,质量是中药的生命。中药的品种明确后,必须注意检查质量,如品种虽正确但不符合药用质量要求时,同样不能入药。
  除品种外,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 栽培条件 栽培条件不当,黄芪木质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风分枝等。
  2、 采收加工 不同的采收期和不同的加工方法,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如茵陈,过去只用幼苗,后来通过研究发现,茵陈的三个主要利胆有效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为高,为此,药典规定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金银花采用阴干、晒干和蒸后晒干,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晒法加工者含量高。
  3、 产地 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不尽相同,如广藿香,广州石牌的广藿香气较香醇,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
  4、 贮藏时间 如荆芥的挥发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新鲜细辛的镇咳作用强,当贮存6个月后则无镇咳作用。贮藏不当会收起霉变、走油、风化等。
  5、 运输 运输中如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必然影响质量。
  6、 非药用部位超标 沉香掺入大量不含树脂的木材、山茱萸掺入大量果核等。
  7、 人为掺假 薏苡仁中掺入高粱米,红花中掺入细红沙或细锯末,海马腹中填入鱼粉,冬虫夏草中插入铁丝等。
  8、 个别是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如人参、西洋参、三七、五味子、黄柏等。
  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的含量。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目前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有一些中药有效成分尚不明或无准确的含量测定方法,用浸出物测定法,来帮助考察其质量。近年对中药质量的评价方法进展很快,有用药效学、免疫活性以及化学模式识别结合药效学、指纹图等方法评价中药的质量。
  中药真、伪、优、劣问题最终解决有其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做到中药的名称准确、品质可靠,必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执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大力发展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同时,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与执法力度,杜绝假冒、伪劣药材。
  (二)中成药的鉴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成方制剂458种,但全国药厂生产的中药制剂已超过5000种。中成药的鉴定方法同中药材一样,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显微镜鉴别,已成为控制中成药质量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和质量标准内容之一。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以色谱法和光谱法为主进行含量测定这部内容我们将在第二讲中细述。
  三、 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都要制定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临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的含量测定等。
  四、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 中药的资源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据全国在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在这些种类中,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药约500余种,民族药1500~2000种,其余为民间草药。丰富的天然资源是中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经营的商品中药材中,野生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80%以上,约占收购量的60%。许多药材在特定的生产区域,由于适宜的气候、土壤、水质和多年来优良的种植方法,使其优质而高产,疗效卓著,且产销历史悠久,称为道地药材。据初步统计,全国的道地药材约有200种。如四川的黄连、附子、川芎,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大黄,宁夏的枸杞子,内蒙古的黄芪,吉林的鹿茸、人参,辽宁的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东的北沙参、金银花,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广东的砂仁,广西蛤蚧都是历史悠久、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据统计,栽培与饲养的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20%占收购总量的40%。
  (二) 中药资源的保护
  我国政府于1984年发布了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354种;1987年发布了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约400种;同年公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制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1989年又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现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己达近千处。同时开展野生中药变家种、家养或进行野生抚育;建立中药种质资源库;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资 源的保护与开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建立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基地,是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现代化,实现中药资 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并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力发展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及野生珍稀或濒危动植物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可使中药资源永续利用。
  (三)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药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也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之一。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有:
  1、 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如通过多次全国性药源普查,发现了不少野生中药资源和某些进口药材的国产品种资源,如新疆的阿魏、紫草、贝母;西藏的胡黄连;云南的诃子、马钱子;广西的安息香;海南的大风子、降香等。
  2、 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的药源。如根据商品调查,作金银花的忍冬属植物有十多种,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种间差别校大,如灰毡毛忍冬和红腺忍冬的花蕾含量较高,前者达12%,后者达10%左右,比山东的正品金银花还高,现己将红腺忍冬载入《中国药典》2000版。
  3、 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如沙棘是藏族、蒙古族习用药材,其干燥成熟果实常用于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近年来发现沙棘叶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及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生理活性成分,颇具开发价值。
  4、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麝香酮是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麝鼠香中含有麝香酮,灵猫香中含有与天然麝香相似的化学成分,且具相似的药理作用,可能成为麝香的代用品。抗肝炎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在工业生产上的原料主要是五加科植物几种楤木的皮、叶和果实,其含量均在3.6%以下,但在曲莲和雪胆的块根中,齐墩果酸提取率高达7%~9.5%,是较好的新药源。
  5、 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如在抗肿瘤药的药理筛选中发现唐松草新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后从10种东北产唐草属植物里找到展枝唐松草,其中根中唐松草新碱的含量最高可达1.36%。
  6、 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古本草中还有不少品种现今未使用,有些多来源的品种现今只用了一、二种或古今用药不同,若能进行认真考证,一定能发掘出有用的新资源种类。
  7、 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如杜仲、黄柏、厚朴等皮类中药的环剥技术,麝的家养和活麝取香,黑熊家养和引流熊胆汁,人工牛黄的研制,人参、紫草、三七、延胡索等的组织培养等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有效成分,近年来已取得不少新进展,如水蛭素基因工程、羚羊角蛋白质基因工程等,为减轻中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获 得有效成分高含量的中药开辟了新途径。目前还有以临床疗效为依据,用高含量筛选技术寻找新药的方法。
中药鉴定学的基础理论 Identifica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y
  1 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
  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1.1 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
  1、品种 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成分不同、疗 效不同。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虽有良医而药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影响质量的首要因素。
  2、品种混乱的原因:
  以假充真 1982年陕西省对县以上药材系统523个单位调查,全省“伪品”26种,混淆品、误用品143种,35个县销售的巴载天是羊角藤,22个县的乌梅均为苦李子和山杏。
  1995年元月,我们在汉西收到十九种混淆品药材标本,包括金钱白花蛇(2种)、丹皮、土茯苓、五灵脂、前胡等。
  多源现象 石斛 本属10余种
  大黄 同属 3种
  川贝母 同属 4种
  品种混淆 大黄泻热通便,治疗急腹症效好,但一段时间发现毫无疗效,延误病情。1980年对陕西种植大黄调查,30%面积是波叶大黄,有一个地区全是波叶大黄,大黄属波叶组有抗菌作用但不含泻下成分番泻叶甙。
  半夏商品 有半夏和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作用。
  天南星为天南星属植物的块茎,但半夏属虎掌南星治宫颈癌有效,商品称虎掌男星。
  地区习惯用药 产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
  全国海风藤—————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
  湖北
  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
  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
  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
  松萝科松萝——————称作“海风藤”
  3、品种是变化的
  物种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它既存在又不存在,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的不连续性标准;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4、质量:地道药材品种退化、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和有毒物含量、霉变程度。
  地理变化:内蒙黄芪栽培在河北,分枝多,柴性大,甜味低。
  生态变化:柴胡栽培,主根小,须根多,柴性大,显微结构改变。
  不当加工:苦参水泡切制——提不出苦参碱
  伪制假药:
  五味子提取了浸膏;
  金银花粘附杂质40%
  海金砂含砂——30%
  没药含树皮、砂石要求<10%,广东销毁一批,杂质>30~50%
  5、中成药鉴定
  1) 显微鉴定
  针对含有中药材粉末的成方制剂,借助显微镜观察检品种是否含有各组分中药材的粉末。
  2) 理化鉴定
  对待检中成药中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光谱或色谱分析,检验是否含有其有效成分及含量的多少。
  1.2 继承遗产,整理品种
  1)本草考证,理清源流
  几千年来,我们积累了三千多种中药的宝贵药学史料,它是指导现代用药的基础。但古代文献浩如烟海,有些又难免出错,需要本草考证及研究。
  虎掌和南星纲目上为一物,根据调查,虎掌为半夏属掌叶半夏的块茎,含多量生物碱,为治疗宫颈癌的南星品种;天南星为天南星属 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的块茎。
  2)整理品种,澄清混乱(一物一名)
  我国幅员辽阔,品种繁多,各地用药习惯和名称不尽相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严重,亟待整理。
  例 贯众 来源6科 35种
  东北 绵马贯众 含绵马酸类 杀虫效好
  中南 紫萁贯众 含促脱皮甾酮,促进代谢
  又如金钱草、连钱草、广金钱草等,分别以不同药材名入药。
  3)研究调查,继承发展。参考本草,不唯本草,不以本草为唯一尺度
  青蒿:菊科青蒿和黄花蒿,青蒿不含青蒿素,90典删去
  茵陈:茵陈传统用苗,但花蕾期利胆有效成分6.7 –二甲氧基香豆素和茵陈色酮等含量高,现茵陈蒿与茵陈(苗)同入药。求同存异,现代与传统共存,新苗与老茎共存,共同发展。
  1.3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1、《药品管理法》
  首次 1984.9.20 颁布 1985.7.1实施
  2001.2.28修订 2001.12.1实施
  2、中药质量标准
  ①中药标准含义:
  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②制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③适用范围:新中药材、新中成药、老药再评价
  ④标准和政策
  1994年 卫生部药政局 《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
  1999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2002年12月1日实施 SFDA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现阶段我国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规定的常规方法进行, 只是部分药材和制剂有1个或数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从目前情况看, 仅靠这些方法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能达到较好控制中药质量的目的, 如在使用已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中常有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这与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不规范, 从而造成制剂质量不稳定有密切关系。
  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宏观和模糊分析等特点, 可以通过对中药整体特性的描述, 采取适当模糊的处理方式, 达到整体质量控制的目的。
  以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的国际共识。为实现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并与国际接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要求, 首先要求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 并正在抓紧进行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工作, 以逐步实现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现代化。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的必然模式: 将全成分指纹图谱和效标成分定性定量测定相结合,建立起符合中医用药特色规律的中药系列质量控制统一智能方法系统.
  1.4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4.1 中药资源
  4.1 天然资源
  (1)品种丰富
  据中国药材总公司历时10年(1984~1994)的调查表明,我国药用植物、动物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46 种(约占87 %) ,药用动物1581 种(约占12 %) ,药用矿物80 种(占不足1 %)
  (《中药大词典》1977,5800~6000种,植物5000)
  320种大宗植物药、29种动物药,总蕴藏量850万吨,野生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
  甘草、麻黄、独活、冬虫夏草来自野生植物
  蟾酥、斑蝥、蜈蚣、蝉蜕来自野生动物
  石膏、芝硝、朱砂、自然铜来自天然矿物
  (2)发现了原来完全依靠进口的野生资源如胡黄连、马钱子、安息香、沉香、广木香、阿魏
  4.2 中药生产
  各地常规经销品种600种,家种大宗药材150种,可提供的种植面积480万亩,年产量30-35万吨。
  (1)进口引种成功砂仁、肉桂、丁香、广木香、诃子、豆蔻。
  (2)蛤蚧、金钱白花蛇,梅花鹿、全蝎、珍珠养殖成功。
  (3)产量超万吨的有当归、茯苓、地黄、山药等。
  (4)合成中药:冰片、人工牛黄、人工培育牛黄。
  4.3 地道药材 天时、地利、人力(家种+野生)
  内蒙:黄芪、甘草
  吉林:人参、鹿茸
  甘肃:当归
  广西:蛤蚧 枳壳
  青海:大黄
  江苏:薄荷
  宁夏:枸杞
  安徽:丹皮、芍药
  云南:三七
  广东:砂仁、槟榔、益智、巴戟天
  河南:山药、牛膝、红花、地黄
  浙江:玄参、浙贝、麦冬、杭菊、郁金、延胡索、白芍、白术
  四川:黄连、附子、川贝、川芎、川乌、川黄柏
  4.4 药食两用动物
  被海内誉为“新三珍”的12种药用动物十分走俏。
  在香港:“新三鸡”(乌骨鸡、珍珠鸡、七彩山鸡)每只160港元。
  新三鸟(鹧鸪、鹌鹑、肉鸽)每只40港元。
  新三龟(草龟、金钱龟、金头龟)每公斤300、950、650元。
  珍珠属于传统养殖业。
  我国出口的药用营养型动物有乳鸽、甲鱼、黄鳝、泥鳅、鳜鱼、墨鱼、草鱼等近百种,尤其活甲鱼、金钱龟、桂花鱼、活黄鳝、活泥鳅等。原因:一是动物类药材需求急剧增长,二是野生药用动物资源日趋枯竭,标志养殖药用动物的黄金时期到来。
  据行家预测,今后较长时期营养型药用动物价挺货紧,大力发展药用动物前景广阔。
  1.4.2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以亲缘关系为线索,根据生物科属亲缘相近,一般含有近似成分的规律,寻找类似疗效的中药
  进口阿魏、马钱子、沉香——国内
  东北满山红(兴安杜鹃)治气管炎,西北小叶枇杷(烈香杜鹃)广东紫花杜鹃,疗效类似;
  贝母属,新疆贝母、伊黎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均润肺平喘。
  人参、三七、西洋渗、珠子参含人参皂甙;(还有非人参属的胶股兰)
  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多糖和皂苷含量与麦冬相近,但抗缺氧和免疫功能与麦冬相同或更优一筹,“山麦冬”进入95以后的药典。
  2、以有效成分为线索
  薯蓣皂甙元——薯蓣属穿龙蓣薯、黄姜、粉萆薢(粉背薯蓣)尚有绵萆薢和福州薯蓣。
  芸香科黄柏属、毛茛科唐松草属、小檗科小檗属均可作小檗碱的资源植物。
  岩白菜素为紫金牛科紫金牛中所含有的镇咳成分,该成分首次发现于虎耳草科岩白菜中,后从虎耳草科筛选,发现落新妇属含量较多。
  青黛——菘蓝、蓼蓝、马蓝 叶制成
  3、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
  五味子、垂盘草等
  4、扩大药用部位
  乌龟腹甲(龟板)——背甲+腹甲(龟甲)
  5、老药新用
  丹参、川芎、葛根、山楂、三七、银杏叶——心血管疾病
  6、人工栽培、养殖
  野转家 射干、金钱白花蛇、鹿、麝、蜈蚣、蝎、土鳖虫。
  7、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
  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
  新阿胶——驴皮胶
  8、组织培养、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紫杉醇
  1.4.3中药资源保护
  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品种繁多
  数量减少迅速,种群繁殖困难,濒危品种增加。
  全球性原因:热带森林破坏严重(马达加斯加,90%森林被毁),20年前地球上每天消失一个物种,今天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
  地区性原因:
  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耕地↓沙化↑水土↓
  57~86年,790万亩/年↓,937万亩/1993年↓(一个青海省耕地)
  人口/1600万/年,澳大利亚1480万,3.5倍青海省人口
  2)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差,法制不健全。
  海洋动物(鲸、海豹等)限捕,陆地野生动物一般禁捕。
  我国野生药用动物大量捕杀,熊↓、虎↓、蛇类↓、麝↓
  一级珍稀动物鼋当鳖卖(晴川饭店94.8购鼋80公斤,置冰库内)
  3)不科学的滥采滥伐
  野生珍稀植物在未大量栽培前,不得进入制药工业应用(保护企业、保护植物)。
  相关课程: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学,中药拉丁语,中药商品学......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各类考试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中药学专业的本科阶段,中药鉴定学占6学分,分两个学期;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卫生专业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中都有中药鉴定学。因此,学好中药鉴定是必要的
图书信息 Book Information
  书 名: 中药鉴定学
  作 者:张贵君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ISBN: 9787030237071
  开本: 16开
  定价: 49.80 元
内容简介 Introduction
  本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是在北京市精品教材《中药鉴定学》(张贵君主编)基础上,根据中医药人材培养和中药科学发展的需要,由在全国择优遴选的20所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专家执笔编撰而成。全书分为5篇24章及附录,包括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植物药类、动物药类、矿物药类和中成药类。本教材加强了中药鉴定方法综合评价体系的阐述,注重中药及其标准物质的概念、质量标准的制定,强调了中药鉴定知识的系统性、传承性、科学性、代表性、适用性、指导性等内涵,完善了中药生物鉴定法,提出了药效组分的科学概念。本教材对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特征大部分增加了全新图片,翔实清晰。
  本教材共收载基本中药293种,包括部分蒙药、藏药、维药和傣药等民族药,重点论述的中药有l00种。为了学习方便,重点中药和非重点中药在体例上有所区别。在单味药品种的选择上,注重了鉴定方法与中药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用部位等内容的相关性。本教材收载了21世纪以来中药鉴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标准、新技术,删除了不成熟的方法。
  《中药鉴定学(第二版)》为中药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亦适用于药学类、制药类专业的学生使用,并可作为中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籍。
百科大全 Wikipedia Daquan
  中药鉴定学
  ?成都中医学院主编。首为绪论,简述中药资源、中药鉴定学的意义和任务、中药采收、加工与贮藏等。其后为3篇各论,依次为植物、动物和矿物药,共计369种(406味)。诸药按根及根茎、茎木、皮、叶、果实及种子、全草、藻菌、树脂、动物、矿物等类排列。每一药下列药名、来源、植(动)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成分、药化鉴别、功效、附注等,并附有墨线药材图608幅。197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同名书,亦由成都中医学院主编。药物略少数十味,但药图增加,内容更为充实。?任仁安等编。总论共6章,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中药发展史、中药的分类与拉丁名、资源、采收、加工与贮藏、鉴定。各论分植物、动物、矿物类3篇,共15章。其中植物药类按药用部位分章,每章中药又以植物分类系统排列。动物药类按动物分类系统排列,矿物药类则以所含主要成分归类。全书共载中药334种,每种中药均述其拉丁名、本草记载、来源、植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功效、附注等项。附插图860幅。1986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相关词
中药化学中国药典2005版中国药典2000版百科大全演员律师教授
男明星
包含词
中药鉴定学专论中药鉴定学实验
分类详情
牡蛎琥珀磁石砒霜麝香檀香
象牙鸦片白芍鹿角莲子斑蝥
鹿茸蟾酥麻油松香饴糖樟脑
罂粟壳蜂蜡赭石菊花心杨树花槐花
水蛭荷叶八角茴香茶油地龙蜂房
青黛蛇蜕麝香草食盐紫石英白药子
四季青珍珠母龙涎香木槿花西河柳乌骨鸡
海藻枳实龙齿牛黄芦根炉甘石
藕节鹿角霜百草霜薄荷脑葱白虫白蜡
陈皮车前子赤石脂稻芽花蕊石红粉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