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两河乡(Lianghe Xiang) 位于平山县东部,县城西北部,西林山脚下,南傍滹沱河,与县城隔河相望,东倚三汲乡,北邻南甸镇,朔黃铁路横穿东部。南部地势平坦,北部属丘陵区。全乡总面积46平方千米/56.7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2年)。辖2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两河村,邮编050400。
[沿革] 因定居于南甸河与滹沱河(古河道)汇合处,故取村名为两河。1958年归属南甸大公社辖下两河管理区,1961年实行政社合一,成立两河公社(因驻地两河得名)。
乡政府驻两河村。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1.83万。辖16个村委会:西河、程口河、秘家岸、西洞、杂洞、西李坡、庄沟、东李坡、南白雁、胡家疃、芦家庄、山北头、山头、蒲桃、王家庄、张杨、西岳、东岳、西庙头、郭村、通家口、新水碾、胡村。 |
|
两河乡是商洛市人口最少的乡,乡政府驻地距柞水县县城45公里。西接宁陕县,南连镇安县,北与营盘镇为界。境内山大沟深,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中华、新丰2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206户,737人。
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有林地面积8万余亩,用材林主要是华山松、马尾松、冷杉、椴树、桦树、杨树等;林特产品主要有核桃、板栗、漆木油、生漆、黑木耳、香茹、天麻、五味子等;境内盛产中药材,品种达350种左右,大宗的有五味子、柴胡、黄姜片、猪苓、菖蒲、杜仲、桔梗、天麻等。
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乡共有耕1490亩,其中25度以下的坡地887亩,占总面积的59.5%,25度以上的坡地603亩,占总面积的40.5%,其中基本农田201亩,占总面积的13.5 %,人均基本农田0.25亩。耕地质量差,多为沙质,不保肥,不保墒,粮食产量较低。
近年来,该乡立足本地实际,调整结构兴产业,林牧兴农壮财源,改善环境争投入,强化领导促发展,主攻牧药菌,狠抓经济林和劳务输出。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为162万元,财政收入为3.7万元,粮食产量为273吨,乡镇企业总收入为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90元,人均产粮为400公斤。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改善,全乡2村4组全都通了网电,乡村简易公路达到23公里,村村组组都通了公路,改善了交通状况,加快了两河乡的脱贫步伐。
全乡共有学校2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初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77人。全乡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2所,基本消除了地方病,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乡上还建有敬老院,使五保老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园。 |
|
汉源县两河乡地处汉源县城西北,流沙河中游南岸,全乡辖5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1100多户农户,人口4100多人,大多居住在仓、旭河两岸的横山上,幅员面积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23亩,其中水田950亩。人均耕地约1.5亩。田地随海拔的高低呈立体分布,土质好坏,气温高低及需水的差异较大。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豆类和洋芋,红苕为主;经矿产品有硫铁矿、铅锌矿、铜矿、褐铁矿等。是典型的种养业发展乡镇。
2000年粮食总产2216吨,人均粮食500多公斤;种植业收入680万元;养殖业收入2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1元;乡镇企业产值128万元,收入96万元;计划生育率96.5%。1999年至2001年退耕还林面积600亩。全乡有线电视覆盖和人畜饮水普及率均在95%以上。有中心校一所、村小一所,学生340人。教师19人。境内还有县重点工工程两河电站;电站装机容量2500KWXZ,年发电量约为20000000KW/时。
两河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是:夯实一个基础,主要以治水兴乡为动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四根支柱:1、林果业支柱,在现有水果的基础上,着力进行老品种的改良换代,以退耕还林为主线,大力发展干果和山木药材;2、养殖业支柱,在保证生猪、菜牛、菜羊出栏数的前提下,发展具有相当规模的长毛兔养殖基地,使其成为一个高增收的起点;3、矿产业支柱。现两河乡境内探明的有铅锌矿、硫铁矿、褐铁矿和铜矿等贮量丰富,极具开采价值,为便于矿产品的开采,两河乡现已从仓河两岸分别修建一条公路进赵院村上矿山;4、四荒地资源开发支柱。两河乡境内现有丢弃荒地五、六千亩,具有相当好的开发前景。 |
|
两河乡位于全州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南与灌阳县接壤,东南与湖南道县毗邻,是全州南大门,总面积153.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万亩,其中水田1.92万亩,旱地1.08万亩,辖16个村委,163个自然村,总人口3.84万人。
两河乡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教育源远流长,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大田村进士邓宁民在两河乡大田村南璜溪之滨,建成全州县最早的璜溪书院,现还存有唐吴道子绘的石刻孔子画像。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该乡曾是桂北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地区。
该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百里——道县(2016线)公路、全州——平东沙子公路贯穿全境。百灌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更是为当地经济的腾飞提供了交通保障。目前,全乡的16个行政村已全部通车。
该乡资源丰富,水资源方面,马头水库是灌江的源头,灌阳河、新富江流量富足,水质优良,建有电站两座,电力枢纽完善。新富江的源头上刘村委,更是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特别适合养生避暑。
矿产以煤、锰、锌、氧化镁、河沙等矿产资源著称;粮食以优质大米、玉米、小麦、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红瓜子、红辣椒、油菜、毛桃果等为主,年产红瓜子20余万公斤,红辣椒50万公斤,油菜90万公斤,毛桃果100万公斤。两河辣椒以其色鲜、肉厚、味美、耐腌而闻名区内外,被称为“全州第一辣”,红瓜子以色鲜味香,口感良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该乡不断加大大田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引进了葡萄、布朗李等名特优水果,发展“二高一优”高效农业。该乡的布朗李种植已具一定规模,在全县已有名气种植面积达200多亩,2002年全县夏熟早产水果种植现场会在该乡召开。 |
|
两河乡地处平山县城北7公里,东邻国家级历史古迹保护区中山国和万寿寺,与县城隔河相望,朔黄铁路横穿该乡东部,通往天台山、中山国两条旅游公路纵横穿过,南傍滹沱河,东倚东、西灵山,主要以大农业为主。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一年起步,两年发展,三年大变"的总体思路指导下,经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已形成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全乡共23个行政村,2万余人,总面积56.7平方公里,荒坡、荒山面积广阔,旱地面积较大,尤其是西北部丘陵地带,十年九旱,老百姓衣食靠天,以天养民,加之近几年的持续严重干旱,农作物几乎连年绝收,就连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农民增收缓慢,南部与西、北部地区贫富差别拉大。让西、北部地区的秘家岸、卢家庄等13个村尽快告别"贫困",成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自去年以来,在抓好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同时,重点规划实施了八大工程、九个工程区。
----1、西灵山景区综合开发
----涉及山头、蒲桃等四个村,5000亩,在规划设计上我们着重于经济、生态、旅游兼顾的原则。目前,整个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共整地3500亩,挖坑30万个,栽植各种树木264万株,嫁接大枣90万株,点播椿树、油松、山杏等树木1500亩。为解决好西灵山综合开发的关键因素,该乡投资90万元,开通了宽5米,长13华里的环山路--"富民路"一条,打宽10米,长20米,深20米的大口机井两眼,修扬水站4座,铺设地下管道8000余米,修建贮水1000立方米的集雨蓄水池4座,宽开了乡政府所在地至西灵山的公路1.8公里,并全部改修成了沙石路。目前,西灵山的绿化和十余处历史古迹的规划修复工程正在全力实施,力争三年内变成春有花,秋有果,四季绿的花果山。
----2、三万亩优质林果基地
----该基地是十万亩丘陵开发项目的一个区。目前,共投资419万元,完成栽植20000亩,栽植优质李子、桃、杏扁、山杏等果树120万株,打机井38眼,修扬水站26座,建贮水200方的蓄水池18座,铺设地下管道12.5万米,修宽8米,长19华里的沙石路1米,修宽4米的田间路三纵三横共60华里。
----3、15000亩绿色食品基地
----涉及该乡南白雁、卢家庄、两河等18个村,共15000亩,年可产优质花生1000万斤,红小豆、绿豆、小米等小杂粮100万斤。在去年八月和今年五月两次绿色食品展销会上,很受客商的青睐。
----4、百万株酸枣嫁接
----今春以来,对全乡的所有酸枣树进行了清棵、嫁接、围坑。并制定优惠的政策,实施灵活的开发机制,鼓励大、小户承包,乡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使涉及东洞、山头、南白雁等18个村的酸枣树全部嫁接,共嫁接大枣250万株。
----5、8000亩退耕还林
----涉及全乡13个村,共8000亩。其中,退耕4000亩,匹配4000亩。目前,已完成退耕4600亩,超额完成600亩;匹配4000亩。主栽树种全部完成,涉及12个班的副栽树正在运作,两天时间全部完成。
----6、2400亩薪炭林
----该工程是优化该乡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栽植火炬、籽穗槐、山杏等树木204万株。目前,该工程全部完成。
----7、3000亩滩涂"精品开发工程"
----涉及该乡的两河、新水碾、南白雁等5个村,共3000亩,三月底以前全部完成。共栽植三倍体毛白杨、中杨46、速生杨36万株。由于严把"三关"即:进苗关、挖坑关、浇水关,使成活率达到90%以上。既保护了环境,又使南甸河流域的荒滩产生了很大经济效益。该工程真正突出了"精品"二字。
----8、程口河三千亩经济林
----即将程口河东岭3000亩岗坡次地全部开发,共放炮4.5万余响,挖坑18万个,栽植枣树、核桃、花椒等经济树种18万株。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打直径为10米,深25米的大口机井2眼,修贮水200方的蓄水池4座,铺设管道2200米。目前,整个工程已全部完成。 |
|
两河乡地处花垣县西部,距县城46公里,现有耕地7705.9亩,旱地面积7435.9亩,人均耕地0.72亩。辖12个行政村,56个自然寨,110个村民小组,2335户10846人,97%以上属于苗族。现有中小学校11所,在校生1285名。全乡喀斯特地形显著,西南边缘的梳子山是境内最高峰。全乡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富,年均气温16℃,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显著。境内林地资源有松树、杉树、油桐树、油茶树等,以盛产桐油闻名;畜牧资源有猪、牛、羊等,以饲养山羊著称,年内养畜12074头,产值600多万元。矿产资源有锰、磷、钒等,以锰出名,现有厂矿企业6家,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年上缴税收180万元,其中两河电解锰厂固定资产1500万元,年纳税150万元,是境内最大企业。年末全乡基本实现通车、通水、通电、通话、通播、通视。2003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50万元,财税收入50万元,粮食总产量524.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15元。 |
|
两河乡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城以北,位置东经102°32',北纬30°28',面积为1035k㎡,有牧草56.3万余亩,是属全县占地面积、牧草面积和林地面积最大的一个乡,距县城70km,海拔3060m,全乡辖8个村,24个村民小组,另加一个国营牧场,人口4720余人。
全乡现有耕地面积6997亩,粮食总产量124万公斤。牲畜存栏17000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84.8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361.3元;全乡内企事业单位有:学校(其中中心校1所,村小5所)、医院、信用社、邮电所;全乡内共有大小电石水泥拱桥9座;乡电站2座,装机容量470KW,各村级小型电话9座,装机容量250KW。
两河乡地域辽阔,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是特色农作物所最宜生态区,境内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除特色农牧产品外,还有天然的野生菌类几十种和名贵中药材几十种。
同时,境内适宜的海拔、秀美的自然风光,加上乾隆皇帝两度用兵大、小金川的古战场遗址和红军长征著名遗址──两河口政治局遗址──关帝庙,以及本地特浓郁的嘉绒藏族民俗风情,构成了本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着手对境内的银厂沟、玛嘉沟、虹桥沟、霸王沟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
|
两河乡位于甘洛县西北部,距县城27公里,乡政府所在地秀水村,幅员面积53.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共有548户、2385人,全乡现有耕地400公顷,林地1487公顷,3470公顷优质草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是全县较为典型的农、林、牧发展的主要乡镇之一。两河乡8个村就有6个村缺水,3个村条件恶劣,连种玉米都不能成熟。两河乡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一个村一个重点项目,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突出两河乡优势:从解决群众温饱着手,在高寒的三个村推广地膜良种玉米。去年,又在泥觉俄洛、中普、泥水这三个村推广种植大白芸豆,经济收入一向偏低的三个村村民,去年种大白芸豆每户增收3000多元。今年,村民种大白芸豆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由去年900亩扩大到今年的1500亩。泥水村、中普村不仅发展养殖业,还侧重发展本地晚熟李子,这种李子成熟期晚,市场价格看好,每公斤高达3元,本地李子通过三年发展,已进入挂果盛产期。
近几年,该乡还在两河花椒上做文章,鼓励适宜种花椒的村组栽种花椒,现已有一半花椒挂果。花椒收入最多的是马耳朵村白崇林家,去年产干花椒150多公斤,收入5200元。 |
|
两河乡位于滇东北彝良县北部,距县城41公里,东与本县小草坝乡接壤,南与本县龙安乡连界,西接本县钟鸣乡,北连盐津县柿子乡。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1公里,国土面积167.33平方公里。两河乡北部较狭长,南部较宽圆,由西北向东南(北)呈桑叶形状。地形变化较大,山脉沟谷以纵向分布为主,南部高北部低,海拔最高点位于东南部的三打杆梁子2118米,最低海拔位于东北部马草坡埂子636米,高低相差1482米,乡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黑水河发源于境燕大河坝,流程40.5公里。两河乡属温带气候,东、南、西部海拔高,云雾多,气温稍低。两河乡下辖7个村(民)委员会,142个村民小组,5133户21173人。农村4973户20873人,人口密度为127人/平方公里。境内有县乡公路彝-田公路,全乡7个村均通路、通电、通电话。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7所。两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两河集镇。两河乡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小麦、洋芋等。畜牧业主要有生猪养殖、土鸡养殖等。
两河乡七个村均分布有大竹、水竹、黄皮竹等;七个村均生长野生天麻,在白米村还建立了板栗、天麻菌材林基地;两河村、大竹村种有烤烟、白芸豆。两河乡的煤主要分布于田黄、小溪、白米、两河、大竹五村,最大储量位于两河村桦竹坪,总储量450万吨;结晶硅位于大竹村毛家沟,品位高达99.9%,储量大;另外还有铜、铁矿分布,石灰石、粘土、石英砂等建筑材料也有广泛分布。 |
|
两河乡位于盘县中部,东与刘官镇相邻,南与西冲镇接壤,西与红果镇相望,北与滑石、盘江交界。全乡总面积93平方公里,辖两河村、扯扎村、猴场村、吴官村、冯家庄村、鄢官村、亮山村、哑密村、下寨村、城关箐村、海铺村11个行政村99个村民组,拥有5480余户2.03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回、布依等十多个民族。共有可耕地面积1.17万亩,林地总面积6.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98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自然村寨主要分布在320国道和两水线傍,“水、电、路、通讯”问题基本解决,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两河乡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业为主的纯农业贫困乡,平均海拔1780米,年降雨量1328.7毫米,无霜期252天,年日照时数1593.8小时,年平均气温1.5m/s,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具有适宜多种工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现已建有苍溪雪梨、金秋梨、黄桃等经果林基地2000亩,经济作物前景广阔。曾被誉为“煤海中的绿洲”。
青山环抱的老机场农业综合开发小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距红果新城7多公里,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贵州省第二届彝族火把节”在此举办。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具有长远的开发价值。现规划设计已结束,总开发面积2500亩,拟建民族风情园、游泳馆、休闲游乐中心、特种养殖(奶牛、野兔、肉犬、麂子)、种植(野菜、葡萄、杨梅、花卉苗圃、大棚蔬菜)等项目。现已具有大棚蔬菜种植、养鸡、养牛等项目实施,实初具成效。 |
|
辖:路桥、斗拱、两河、石花、土屯、水田、桐木、毛岗、麻拉、马岩、盐井、牛星12个村委会。 |
|
两河乡位于全州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南与灌阳县接壤,东南与湖南县毗邻,素有全州东大门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5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89.1公顷,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村,总人口3.8万余人。
两河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百里–––道县(20163线)公路,全州–––平乐沙子(20162线)公路横穿而过,是八桂入湘的咽喉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稳定的政治环境,使该乡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该乡地下矿储藏量丰富,尤以煤、锰、锌、氧化镁储量最高。粮食以优质大米、玉米、小麦、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红瓜子,红辣椒、油菜为主,年产红瓜子20余万公斤,红辣椒50万公斤、油菜90万公斤。还盛产柑桔、毛桃果、长枣等水果,两河辣椒以具色鲜、肉厚、味味美、耐腌而闻名避,被称为“全州第一辣”。 近年来,该乡因地制宜,加大了大田种植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二高一优”高效农业,新引进了葡萄,布朗李等名优水果,锐意进取,勤政务实的两河乡领导班子正担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两河乡不断推向新的世纪,全乡人民愿与各地客商精诚合作,共同开发,共图两河的振兴大业。 |
|
两河乡位于都江堰市西南端,属都江堰市边远纯山区乡镇之一,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人,辖9个行政村、62个社。我乡交通便捷、通讯顺畅、电力充足、天燃气贯通,距都江堰市区27公里,东邻大观镇、南邻崇州市街子镇、西邻崇州市三郎镇、北邻青城山镇。境内环境优美,青山连绵起伏,森林覆盖率达78.6%,其中有15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终年树常绿、水常青、花常开。气候宜人,常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达一千多种,有数百年的桢楠、银杏、珙桐等珍贵古树名木,有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水资源丰富,有清澈不断的味江河,常年平均流量4平方米/秒。有深遂韵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有神奇的天国山佛教文化,有古朴来风的唐宋石刻,有气势挥弘的清道光年间袭一等侯杨国桢陵园遗迹。
截止2002年底,全乡共实现GDP3482万元,比2000年增长28.9%;工商税收35.8万元,比2000年增长35.5%万元;农民人均支配年收入3241元,比2000年增加306元;粮经比例由2000年的7:3调整为2002年的3:7。 |
|
两河乡地处邻水县东槽铜锣山下,白水河畔,全乡1148人,幅员面积23.7万平方公里。全乡去年底完成农业总产值5362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2159万元,比前五年增长46.8%,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253万元,生猪年出栏21140头,人均1.5头,人均纯收入达3020元,比五年前增长1120元,增长66.1%,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60万元,计划生育率达85.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泸蓉高速公路横穿全境并有出口岸。
两河乡政府设有党政办、经发办、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计生办、财政所等内设机构。服务“三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推广农业技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
我乡位于小金县城以北,位置东经102o32',北纬30o28',面积为1,035km2,有牧草56.3万余亩,是属全县占地面积、牧草面积和林地面积最大的一个乡,距县城70km,海拔3,060m,全乡辖8个村,24个村民小组,另加一个国营牧场,人口4,720余人。
全乡现有耕地面积6,997亩,粮食总产量124万公斤。牲畜存栏17,000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84.8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361.3元;全乡内企事业单位有:学校(其中中心校1所,村小5所)、医院、信用社、邮电所;全乡内共有大小电石水泥拱桥9座;乡电站两座,装机容量470KW,各村级小型电话9座,装机容量250KW。
两河乡地域辽阔,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是特色农作物所最宜生态区,境内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除特色农牧产品外,还有天然的野生菌类几十种和名贵中药材几十种。
同时,境内适宜的海拔、秀美的自然风光,加上乾隆皇帝两度用兵大、小金川的古战场遗址和红军长征著名遗址──两河口政治局遗址──关帝庙,以及本地特浓郁的嘉绒藏族民俗风情,构成了本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着手对境内的银厂沟、玛嘉沟、虹桥沟、霸王沟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展现出十分光明的开发利用前景。 |
|
两河乡位于甘洛县西北部,距县城27公里,乡政府所在地秀水村,幅员面积53.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共有548户、2385人,全乡现有耕地400公顷,林地1487公顷,3470公顷优质草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是全县较为典型的农、林、牧发展的主要乡镇之一。 |
|
610721204000 两河乡 610721204200 三门村 610721204201 沙湾村 610721204202 白庙村 610721204203 红庙村 610721204204 倒庙村 610721204205 茅垭村 610721204206 两河口村 610721204207 墁坡村 610721204208 燕子坎村 610721204209 地坪村 610721204210 炉河坝村 |
|
611026200000 两河乡 611026200200 中华村 611026200201 新丰村 |
|
南郑县辖乡。1958年成立两河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钢厂乡并入两河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54.9平方公里,人口0.9万。县内有公路过境。辖沙湾、三门、白庙、红庙、倒庙、茅垭、慢坡、两河、碾子坝、地坪、炉河坝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建材、水电、商贸、木材及粮油加工为主。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水稻为主。 |
|
两河乡是商洛市人口最少的乡,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5公里。西接宁陕县,南连镇安县,北与营盘镇为界。境内山大沟深,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中华、新丰2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206户,737人。
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有林地面积8万余亩,用材林主要是华山松、马尾松、冷彬、椴树、桦树、杨树等;林特产品主要有核桃、板栗、漆木油、生漆、黑木耳、香茹、天麻、五味子等;境内盛产中药材,品种达350种左右,大宗的有五味子、柴胡、黄姜片、猪苓、菖蒲、杜仲、桔梗、天麻等。
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乡共有耕1490亩,其中25度以下的坡地887亩,占总面积的59.5%,25度以上的坡地603亩,占总面积的40.5%,其中基本农田201亩,占总面积的13.5 %,人均基本农田0.25亩。耕地质量差,多为沙质,不保肥,不保墒,粮食产量较低。
近年来,该乡立足本地实际,调整结构兴产业,林牧兴农壮财源,改善环境争投入,强化领导促发展,主攻牧药菌,狠抓经济林和劳务输出。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为162万元,财政收入为3.7万元,粮食产量为273吨,乡镇企业总收入为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90元,人均产粮为400公斤。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改善,全乡2村4组全都通了网电,乡村简易公路达到23公里,村村组组都通了公路,改善了交通状况,加快了两河乡的脱贫步伐。
全乡共有学校2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初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77人。全乡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2所,基本消除了地方病,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乡上还建有敬老院,使五保老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园。
为了加速两河乡脱贫致富步伐,两河乡党委、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欢迎各界人士来两河投资开矿、办厂。招商引资项目有:开发荒山荒坡;开采两河乡境内矿产资源;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食用菌加工等。
书记:吴建宝
乡长:阎德宏
电话:(0914)4323677
邮编:711400 |
|
全州县两河乡位于全州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南与灌阳县接壤,东南与湖南道县毗邻,是全州南大门,总面积153.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万亩,其中水田1.92万亩,旱地1.08万亩,辖16个村委,163个自然村,总人口3.84万人。
两河乡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教育源远流长,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大田村进士邓宁民在两河乡大田村南璜溪之滨,建成全州县最早的璜溪书院,现还存有唐吴道子绘的石刻孔子画像。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该乡曾是桂北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地区。
该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百里——道县(2016线)公路、全州——平东沙子公路贯穿全境。百灌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更是为当地经济的腾飞提供了交通保障。目前,全乡的16个行政村已全部通车。
该乡资源丰富,水资源方面,马头水库是灌江的源头,灌阳河、新富江流量富足,水质优良,建有电站两座,电力枢纽完善。新富江的源头上刘村委,更是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特别适合养生避暑。
矿产以煤、锰、锌、氧化镁、河沙等矿产资源著称;粮食以优质大米、玉米、小麦、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红瓜子、红辣椒、油菜、毛桃果等为主,年产红瓜子20余万公斤,红辣椒50万公斤,油菜90万公斤,毛桃果100万公斤。两河辣椒以其色鲜、肉厚、味美、耐腌而闻名区内外,被称为“全州第一辣”,红瓜子以色鲜味香,口感良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该乡不断加大大田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引进了葡萄、布朗李等名特优水果,发展“二高一优”高效农业。该乡的布朗李种植已具一定规模,在全县已有名气种植面积达200多亩,2002年全县夏熟早产水果种植现场会在该乡召开。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稳定的政治环境,使该乡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锐意进取、勤政务实的两河乡领导班子正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带领全乡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两河乡正日趋壮大,愿与海内外客商真诚合作,为着共同的目标,共图振兴大业。 |
|
- : Lianghe township
- n.: Lianghe Xiang
|
|
两河 |
|
|
|
大寨村 | 王家庄村 | 山北头村 | 五星村 | 前锋村 | 红庙村 | 石城村 | 秀水村 | 华山村 | 大桥村 | 大田村 | 大冲村 | 小溪村 | 山头村 | 新丰村 | 水田村 | 沙湾村 | 石板村 | 黄金村 | 冯家庄村 | 茶坪村 | 中华村 | 双江村 | 大安村 | 桐木村 | 大竹村 | 三门村 | 上宅村 | 东岳村 | 两河村 | 两河村 | 两河村 | 两河村 | 两河村 | 两河村 | 两河村 | 中坪村 | 卢家庄村 | 大滩村 | 尖峰村 | 桂家村 | 河口村 | 田乾村 | 白庙村 | 白水村 | 白花村 | 盐井村 | 盐井村 | 石花村 | 青林村 | 马岩村 | 龙兴村 | 菜园村 | 大石村 | 新福村 | 东洞村 | 毛岗村 | 大板村 | 土屯村 | 半河村 | 上刘村 | 富康村 | 庄沟村 | 西洞村 | 芦家庄村 | 下寨村 | 油房村 | 两河口村 | 麻岩村 | 虹光村 | 田黄村 | 路桥村 | 下刘村 | 木城村 | 彭坝村 | 关金村 | 白米村 | 亮山村 | 地坪村 | 河坪村 | 源东村 | 铜厂村 | 黄泥冲村 | 斗拱村 | 麻拉村 | 牛星村 | 胡村村 | 西岳村 | 郭村村 | 张杨村 | 海铺村 | 红梅村 | 通家口村 | 程口河村 | 秘家岸村 | 新水碾村 | 西李坡村 | 东李坡村 | 南白雁村 | 胡家疃村 | 蒲桃村 | 西庙头村 | 赵院村 | 胡家町村 | 吴官村 | 墁坡村 | 倒庙村 | 茅垭村 | 泥水村 | 五股村 | 美田村 | 鲁水村 | 五桂岭村 | 百板洞村 | 厚桂村 | 猴场村 | 庙堡村 | 燕子坎村 | 合堂村 | 科牛村 | 俄洛村 | 白坤村 | 中普村 | 泥觉村 | 马尔多村 | 滥泥村 | 扯扎村 | 鄢官村 | 哑密村 | 城关箐村 | 炉河坝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