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蕨类植物门的1个亚门,茎干大多为二叉分歧,叶极小,有叶舌或无,螺旋状排列或4列交互对生,但都只有单一不分枝的维管束。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有同型(如石松)和异型(如卷柏)之分。包括石松目(lycopodiales)、卷柏目(selagineales)两个现生目及两个化石目。其历史可追溯到古生代。
现存的本亚门植物有2目2科3属,即石松目石松科的石松属和舌叶蕨属;卷柏目卷柏科的卷柏属。石松属和卷柏属都为世界性属,前者约250种,中国约60种;后者约有100种,中国约50种。多数产于热带,有些广泛分布于温带,通常生于林下或附生树干,部分生于干旱的石壁。
石松属常见种有石松,其孢子在工业上称为石松粉,含40%的油脂,为铸造工业的优良脱膜剂,亦可用作闪光剂和丸药用包衣。中国民间用某些种的全草作药用,能祛风湿,舒筋活络。
近年有些人主张将石松科分为石杉科( huperzia-ceae)和石松科(lycopodiaceae)两科,石杉科茎短而直立,一至多回等位二叉分歧,孢子囊不聚成明显的穗状,有石杉属(huperzia)和马尾杉属 (phlegmariurus)2属;石松科茎长而匍匐,不等位二叉分歧,孢子囊聚生枝顶成穗状,有 5属,即石松属(lycopodium)、扁枝石松属 (diphasiastrum)、灯笼草属(palhinhaea)、小石松属(lycopodiella)、藤石松属(lycopodiastrum);又将不分枝的另立为舌叶蕨科(phylloglossaceae)。 |
|
分类地位:石松亚门(Lycophytina)是蕨类植物门的1个亚门。
形态特征:茎干大多为二叉分歧,叶极小,有叶舌或无,螺旋状排列或4列交互对生,但都只有单一不分枝的维管束。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有同型(如石松)和异型(如卷柏)之分。包括石松目(Lycopodiales)、卷柏目(Selagineales)两个现生目及两个化石目。其历史可追溯到古生代。
种属分布:现存的该亚门植物有2目2科3属,即石松目石松科的石松属和舌叶蕨属;卷柏目卷柏科的卷柏属。石松属和卷柏属都为世界性属,前者约250种,中国约60种;后者约有100种,中国约50种。多数产于热带,有些广泛分布于温带,通常生于林下或附生树干,部分生于干旱的石壁。
经济价值:石松属常见种有石松,其孢子在工业上称为石松粉,含40%的油脂,为铸造工业的优良脱膜剂,亦可用作闪光剂和丸药用包衣。中国民间用某些种的全草作药用,能祛风湿,舒筋活络。
分类系统:近年有些人主张将石松科分为石杉科( Huperziaceae)和石松科(Lycopodiaceae)两科,石杉科茎短而直立,一至多回等位二叉分歧,孢子囊不聚成明显的穗状,有石杉属(Huperzia)和马尾杉属(Phlegmariurus)2属;石松科茎长而匍匐,不等位二叉分歧,孢子囊聚生枝顶成穗状,有5属,即石松属(Lycopodium)、扁枝石松属(Diphasiastrum)、灯笼草属(Palhinhaea)、小石松属(Lycopodiella)、藤石松属(Lycopodiastrum);又将不分枝的另立为舌叶蕨科(Phylloglossaceae)。 |
|
茎干大多为二叉分歧,叶极小,有叶舌或无,螺旋状排列或4列交互对生,但都只有单一不分枝的维管束。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有同型(石松)和异型(卷柏)之分。现存仅石松目Lycopodiales和卷柏目Selagineales,前者包括3科:石杉科Huperziaceae、石松科Lycopodiaceae、石葱科Phylloglossaceae,后者仅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共约1000种。常见如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石松Lycopodiastrum japonicum、灯笼草Palhinhaea cernua、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等。多产于热带,有些广泛分布于温带,通常生于林下或附生树干,部分生于干旱的石壁。其中石松孢子在工业上称石松粉,为铸造工业的优良脱膜剂,或入药。 |
|
Lycopodiales | Selaginellale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