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Hong Kong | hongkong island > Hong Kong Island
Show Map
Contents
No. 1
  香港岛,英文:HongKong Island,简称为港岛,是香港三块地方中唯一离开大陆的岛。港岛上有很多小山,高度都在300--400米,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面积(和周围小岛)为80.25平方千米(1996年3月),一说为78.1平方千米。
  海岸街道港岛的北面有好几条繁华大街,如皇后大道、德辅道、干诺道等。由于土地少,又多山丘,所以这些街道都是经过劈山和填海建成的;港岛的南部有著名的深水湾、浅水湾,这里是香港的主要旅游区和高级住宅区;港岛中部是香港最繁华的地方,也是香港政府机关所在地,到处都是豪华商业大厦和购物中心。
  香港岛北岸,北角至上环沿海一带历史变革
  英治时期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至1841年)中,由于清朝被英国打败,于是被逼在1841年签订《穿鼻草约》,将香港岛
  签订《南京条约》
  让予英国。1842年,清朝与英国再签订《南京条约》,香港岛正式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之一。
  1841年1月20日,英国的驻中国商务代表(未获清廷承认)暨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最先占领香港岛,并于水坑口(英文为Possession Point,意思是占领点,故又译“波些臣”)登陆,并称香港岛为“barren rock”(意即贫瘠的小岛)。后来,英国人在香港的中环一带驻脚,先建成香港第一条街道──好莱坞道,并把中环一带发展成行政和商业中心。19世纪至20世纪初,香港主要是以商业贸易为经济主轴,几乎所有公司都在中环一带进驻,中环成为当时香港岛的商业中心区。此外,香港岛还有很多高级住宅区,像中环山上的半山区、太平山顶和浅水湾都是当时开始发展的。
  日军侵领
  1930年代初期,英军意识到日军可能会攻占香港,加上黄泥涌峡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所以兴建了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包括皇家炮兵第5AA高射炮阵地、榴弹炮炮台以及多个机枪堡等。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卫战爆发,而日军于12月18日成功抢滩香港岛北角,12月19日已抵达黄泥涌峡。当时英军第3义勇军步兵连第7、8、9排,少量苏格兰营及加拿大温尼伯榴弹兵部队D连,为扼守这个通往香港岛南部的要道以及黄泥涌水塘,与日军爆发激战。虽然英军的顽强防守使日军有600多人伤亡使义勇军第3连成为抗战英雄,但日军于12月23日终于成功占领黄泥涌峡。由于英军已经无险可守,加上香港另一主要山峡湾仔峡于12月24日亦失守,惟有选择投降,结束了香港保卫战,并开始了香港日治时期。
  战后时期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岛人口急增,由于中环一带的土地不敷应用,香港岛不少地方都开始发展,如北角、筲箕湾、香港仔和黄竹坑。这些新开发地区为昔日的工厂区,自制造业式微后,由于香港岛的地价租金一直远比九龙对岸的高,所以慢慢地香港岛的商业中心除了在中环外,还有湾仔和铜锣湾一带。
Thesaurus
gangdao
Related Phrases
hongkongDong DistrictSouth District
center Xi DistricttravelPeace Mountain
jiulongnine dragon the confines of a townYoujianwang District
historybuildlandmark
parkgeographyarm
huangzhukengheadbig Sinus Aestuum
Hong kong law fix antiquity
Containing Phrases
hongkong islandHong Kong Island Huangyue HotelHongkong emperor conference Hong Kong Island congregation
Classification details
ExpandDong DistrictExpandSouth DistrictExpandWanzai DistrictExpandcenter Xi Distr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