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對出入國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進行監督、檢查並照章徵收關稅的國傢機關。 |
|
交納關稅和貨船報關結關的場所 |
|
海邊的關口。 漢 劉嚮 《列女傳·珠崖二義》:“﹝繼母﹞遂奉喪歸,至海關。” 明 徐渭 《擬上督府書》:“練習戰事,計有三日,禁海關不可使出一舟也。” |
|
設在口岸的國傢行政監督機關。負責對進出國境的貨物、貨幣、金銀、郵遞物品、旅客行李、運輸工具等進行監督檢查,徵收關稅和查禁走私。《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上海小刀會起義事本末》:“ 浙 、 閩 、 七黨之人亂 上海 ,鬨縣署,戕縣令,刼道庫,毀海關。” |
|
一國在沿海、邊境或內陸口岸設立的執行進出口監督管理的國傢行政機構。它根據國傢法令,對進出國境的貨物、郵遞物品、旅客行李、貨幣、金銀、證券和運輸工具等實行監管檢查、徵收關稅、編製海關統計並查禁走私等任務。
海關,是國傢的進出關境監督管理機關。這個定義表明海關的權力授自國傢,是代表國傢在進出關境環節實施監督管理的機關。《海關法》規定,國務院設立海關總署,統一管理全國海關。海關機構的設置一般分為海關總署、直屬海關和隸屬海關三級。海關實行垂直領導的體製,即隸屬海關由直屬海關領導,嚮直屬海關負責;直屬海關由海關總署領導,嚮海關總署負責。海關按照《海關法》和國傢有關法律、法規,在國傢賦予的職權範圍內自主地、全權地行使海關監督管理權,不受地方政府(包括同級黨的機構)和有關部門的幹預。
中國海關的基本職能是: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編製海關統計;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中國海關是國傢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在組織機構上分為3個層次: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天津、上海2個特派員辦事處);41個直屬海關;設立在全國的313個隸屬海關。此外,在上海和秦皇島設有2所海關學校,並在布魯塞爾、莫斯科、華盛頓等地設有派駐機構。中國海關現有關員48000餘人,監管口岸247個。
中國海關實行垂直管理體製。海關總署是中國海關的最高領導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下屬的正部級直屬機構,統一管理全國海關。海關總署機關內設15個部門,6個在京直屬事業單位、4個社會團體、1個派駐機構和3個駐外機構。現任海關總署署長牟新生。
中國海關奉行"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工作方針和"政治堅強、業務過硬、值得信賴"的隊伍建設要求。
中國海關實行關銜制度。關銜設五等十三級。分別為一等:海關總監、海關副總監;二等:關務監督(一級、二級、三級);三等:關務督察(一級、二級、三級);四等:關務督辦(一級、二級、三級);五等:關務員(一級、二級)。 |
|
依據本國(或地區)海關法律、行政法規行使進出口監督管理職權的國傢行政機關。(英語Customs一詞,最早是指商人販運商途中繳納的一種地方稅捐,帶有“買路錢”或港口、市場“通過費”、“使用費”的性質。這種地方稅捐取消後,Customs一詞則專指政府徵收的進出口稅,the Customs是徵收進出口稅的政府機構,即海關。
對出入國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進行監督、檢查並照章徵收關稅的國傢機關。
沿革
最早的外國海關機構出現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古希臘城邦雅典。11世紀以後,西歐威尼斯共和國成立以“海關”命名的機構即威尼斯海關。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各國除繼續在沿海、沿邊設置海關外,在內地水陸交通要道也是指了許多關卡。資本主義發展前期(17-18世紀),海關執行保護關稅政策,重視關稅的徵收,並建立一套周密繁瑣的管理、徵稅制度。19世紀,為發展對外貿易,歐洲各國先後撤除內地關卡,廢止內地關稅,並且基本停止出口稅的徵收。海關歷史悠久的發達國傢有法國、英國、荷蘭、意大利、德國、日本和美國等。發展中國傢大部分佈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這些國傢曾經長期遭受殖民主義國傢的侵略和剝削,經濟比較落後。發展中國傢的對外貿易與海關,除嚮發達國傢發展各種方式鬥爭外,還對本國現代海關制度進行開發和科技運用。
中國海關歷史悠久,早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古籍中已有關於“關和關市之徵”的記載。秦漢時期進入統一的封建社會,對外貿易發展,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在合浦等地設關。宋、元、明時期,先後在廣州、泉州等地設立市舶司。清政府宣佈開放海禁後,於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684-1685),首次以“海關”命名,先後設置粵(廣州)、閩(廈門)、浙(寧波)、江(上海)四海關。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喪失關稅自主權、海關行政管理權和稅款收支保管權,海關變成半殖民地性質的海關,長期被英、美、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傢控製把持,成為西方列強掠奪中國人的一個重要工具。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人民政府接管海關,宣告受帝國主義控製的半殖民地海關歷史結束,標志着社會主義性質海關的誕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原海關機構和業務進行徹底變革,經歷麯折的發展過程,逐步完善海關建製。
職責
各國政治、經濟情況不盡相同,海關職責也有差異,即使同一國傢,各個歷史時期海關職責也有變化。但以下幾項職責是絶大多數國傢海關基本相同的:①對進出口貨物、旅客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出境運輸工具,實施監督管理,有的稱作通關管理,有的稱作保障貨物、物品合法進出境。②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許多國傢海關除徵收關稅外,還在進出口環節代徵國內稅費,例如增值稅、消費稅和石油稅等。有些國傢海關,還徵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和進口商品罰金等。③查緝走私。各國海關部對逃避監管、商業瞞騙偷逃關稅行為進行查緝,尤其對走私禁止和限製進出境的貨物、物品,特別是毒品,每一個國傢海關部加大查緝力度。其他是部分或個別國傢海關具有的特殊職能:如編製對外商品貿易統計、保稅管理、沿海巡邏警戒、管理航行一級保護版權和專利權等。21世紀初,有些國傢除對傳統的有形貿易(實物)監管外,還對無形貿易(服務貿易)進行監管。許多國傢政府指令本國海關履行國際出口管製制度,即對高科技産品、導彈技術産品、核相關雙重用途産品、生化武器、常規武器、環境污染物質和有毒廢料、瀕危物種、文物等進行管理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規定,中國海關職能有4項:監管、徵稅、查私和編製海關統計。 |
|
一國在沿海、邊境或內陸口岸設立的執行進出口監督管理的國傢行政機構。它根據國傢法令,對進出國境的貨物、郵遞物品、旅客行李、貨幣、金銀、證券和運輸工具等實行監管檢查、徵收關稅、編製海關統計並查禁走私等任務。
海關,是國傢的進出關境監督管理機關。這個定義表明海關的權力授自國傢,是代表國傢在進出關境環節實施監督管理的機關。《海關法》規定,國務院設立海關總署,統一管理全國海關。海關機構的設置一般分為海關總署、直屬海關和隸屬海關三級。海關實行垂直領導的體製,即隸屬海關由直屬海關領導,嚮直屬海關負責;直屬海關由海關總署領導,嚮海關總署負責。海關按照《海關法》和國傢有關法律、法規,在國傢賦予的職權範圍內自主地、全權地行使海關監督管理權,不受地方政府(包括同級黨的機構)和有關部門的幹預。
中國海關的基本職能是: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編製海關統計;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傢的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實行垂直管理體製,在組織機構上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海關總署;第二層次是廣東分署,天津、上海2個特派員辦事處,41個直屬海關和2所海關學校(上海海關學院和秦皇島海關學校);第三層次是各直屬海關下轄的562個隸屬海關機構。此外,在布魯塞爾、莫斯科、華盛頓以及香港等地設有派駐機構。中國海關現有關員(含海關緝私警察)48000餘人。目前,共有國傢批準的海、陸、空一類口岸253個,此外還有省級人民政府原來批準的二類口岸近200個。
海關總署是中國海關的領導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下屬的正部級直屬機構,統一管理全國海關。海關總署機關內設15個部門,並管理6個直屬事業單位、4個社會團體和3個駐外機構。中央紀委監察部在海關總署派駐紀檢組監察局。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中國海關主要承擔4項基本任務:監管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編製海關統計和辦理其他海關業務。根據這些任務主要履行通關監管、稅收徵管、加工貿易和保稅監管、海關統計、海關稽查、打擊走私、口岸管理等7項職責。
中國海關實行“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工作方針和“政治堅強、業務過硬、值得信賴”的隊伍建設要求。
海關關銜制度簡介及標志式樣:
關銜制度是我國繼軍銜、警銜後實行的第三種銜級制度。關銜是區分海關關員等級、表明海關關員身份的稱號和標志,是國傢給予海關關員的榮譽。 2003 年 2 月 28 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 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江澤民主席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十五號頒布實施; 7 月 8 日國務院第十四次常務會議通過了《海關關銜標志式樣和佩帶辦法》,溫傢寶總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三百八十四號頒布實施; 8 月 4 日海關總署正式下發《首次評定授予關銜辦法》。 9 月 12 日國務院隆重舉行授予關銜儀式,國務院總理溫傢寶等領導同志為海關總監、副總監和一、二級關務監督代表共 277 人頒發授銜命令證書。
關銜的等級設置為五等十三級,即:一等、海關總監、海關副總監;二等、關務監督(一級、二級、三級);三等、關務督察(一級、二級、三級);四等、關務 督辦 (一級、二級、三級);五等、關務員(一級、二級)。海關總監、海關副總監、一級關務監督、二級關務監督由國務院總理批準授予; 三級關務監督至三級關務督察,由海關總署署長批準授予;海關總署機關及海關總署派出機構的一級關務 督辦 以下的關銜由海關總署政治部主任批準授予;各直屬海關、隸屬海關的一級關務 督辦 以下的關銜由各直屬海關關長批準授予。
關銜的授予以海關工作人員現任職務、德纔表現、任職時間和工作年限為依據。二級關務督察以下關銜的海關工作人員,在其職務等級編製關銜幅度內,按照規定的期限晉級;一級關務督察以上關銜的海關工作人員,在職務等級編製關銜幅度內,根據德纔表現和工作實績實行選升。
全國海關首次授予關銜總人數為 32236 人。 2003 年 10 月 1 日全國海關工作人員正式佩戴銜級標志上崗工作。 |
|
上海海關學院
上海海關學院由原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升格而來,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是全國唯一一所係統設置海關類課程和專業的本科院校。
中國海關高等教育已有近百年歷史,1908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稅務學堂(後更名為稅務專門學校,並遷址上海),該學堂是世界上最早從事海關高等專業教育的學校之一。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上海海關學校設立;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上海海關專科學校;1996年更名為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 2007年3月,教育部批準在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設立上海海關學院。
學院現設有海關管理係、海關經濟係、海關法律係、海關外語係、公共基礎教學部等五個教學係(部);設置了分屬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等四個學科門類的本科專業和專科專業。目前全日製在校生1,684人。學院的主要任務是立足海關,培養符合海關事業發展要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面嚮社會,培養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經貿、物流、報關專業人才;並積極開展海關理論研究和國際交流。學院同時承擔海關係統中、高級幹部繼續教育、知識更新和業務培訓等任務;並根據世界海關組織(WCO)的分工和亞太區域國傢和地區的要求,逐步承擔該區域海關人員培訓任務,履行相應的國際義務。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40餘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3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38%,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63%。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教學科研水平較高。學院設有海關管理研究所和海關國際問題研究中,公開出版《上海海關學院學報》。緊密結合海關改革發展和雙邊、多邊、區域海關國際合作中面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科學研究,科研經費以年均35%的幅度增長。
學院綜合素質教育、準軍事化管理貫穿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實行綜合測評制度,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近年來,學院以教學、培訓、科研為中心,始終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根本任務,在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實施以德育為核心的綜合素質教育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方面不斷深化改革,力求培養海關與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學院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占地面積521畝。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院設置標準,學院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圖書館和先進的ATM校園網,教室都具備多媒體授課的條件;並建有數碼閱覽室、視聽室、文娛活動綜合樓、網球場、遊泳館、體育館等配套設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學院辦學條件優良,建有電算化會計、ERP沙盤模擬、世界海關組織(WCO)遠程教育等實驗室;建有H2000通關係統、海關商品歸類、海關緝私教學(在建)、現代國際物流與電子通、報關仿真模擬等實訓室和模擬法庭。擁有海關信息資料中心、海關管理研究所、海關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世界海關組織(WCO)亞太地區中國培訓中心等科研機構,教室全部具備多媒體手段授課的條件,並建有數碼閱覽室、視聽室、文娛活動綜合樓、網球場、體育館、室內遊泳池等配套設施。校園環境優美,緑化面積占地50%以上,被評為“浦東新區社會事業十大景觀”之一。
學院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海關學科專業建設為竜頭,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不斷改善的辦學條件為保障,進一步提高學校在海關事業發展、海關能力建設和海關國際交流合作中的參與度,培養國傢海關事業、外經貿事業和社會事業發展近期需求的專門人才,把學校建成具有中國海關特色、國際化的海關本科學院。
按照立足行業、服務地方、社會,面嚮世界的辦學思路,努力構築職前、崗位、職後的海關及外經貿專業人才終身教育體係,適應中國海關建立現代海關制度人力資源開發配置的需要和客觀要求,為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地方經貿提供海關管理、物流通關等應用復合型人才儲備。同時,根據世界海關組織的要求為亞太地區各成員海關的能力建設和人力資源開發,履行相應的國際義務,培訓地區海關官員,不斷提高我院的辦學層次和效益,努力把我院建成具有中國海關特色,在國際海關組織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中國海關高等教育的本科學院。
學院實施以德育為核心的綜合素質教育,根據《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測評條例》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能、軍、行為禮儀、法紀廉潔、團隊精神、心理健康、誠信意識、環保節約、創新意識”等14個方面的內容實施綜合測評。對學生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根據海關總署《海關院校準軍事化管理辦法》要求學生做到“內務衛生有序化、隊列動作整齊化、服裝穿着標準化、一日生活規範化”。
法學(海關法方向)、稅務(關稅方向)、物流管理(海關監控與貿易安全方向)等本科專業培養面嚮海關及社會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後面嚮海關就業和面嚮社會自主擇業相結合。學生畢業後如報考海關係統公務員招考職位,必須嚴格遵循國傢錄用公務員考試政策的程序和標準,從筆試成績、面試、體檢和考察結果都合格的人員中綜合考慮、擇優確定。
報關與國際貨運及應用英語(經貿英語方向)等專科專業培養面嚮經貿企事業單位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後面嚮社會自主擇業。
秦皇島海關學校
秦皇島海關學校1983年4月籌建,是海關總署黨組决定建立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學校於1985年開始招生,同時,逐漸開始承擔各類培訓任務。2002年學歷教育停止招生,2003年經過改製,更名為“海關總署秦皇島培訓學校”。主要承擔總署組織的處、科級幹部、關銜晉升、業務尖子、技術能手的中長期係統化培訓任務。
學校占地總面積98.8畝,建築面積37700平方米。包括教學樓、圖書館、辦公樓、學員宿舍、餐廳等建築。有占地1000平方米的拓展訓練場地,可以開展攀岩等11個項目的生存訓練。目前,學校正在進行的基本建設工作已接進尾聲,新建教學綜合樓、學員宿舍、餐廳,將增加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並於 2005年10月交付使用。
學校建校20年,培養中專畢業生3487名,其中:海關專業畢業生3286名,報關專業201名。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110期,培訓學員5552名。其中:處級幹部培訓38人、科級幹部培訓1772人、緝私警察培訓2172人、部隊轉業幹部培訓442人、崗前教育培訓745人、其他培訓383人。
目前圖書館藏書6.8萬册。學校擁有較完備的教學設備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實現課堂教學、模擬教學。整個校園已聯通海關業務網、政府專網,基本實現了傳輸網絡化、終端智能化、辦公自動化。校園服務設施齊全,為培訓學員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學習、工作條件。 |
|
海關,是設在關境上的國傢行政管理機構。 |
|
一國在沿海、邊境或內陸口岸設立的執行進出口監督管理的國傢行政機構。它根據國傢法令,對進出國境的貨物、郵遞物品、旅客行李、貨幣、金銀、證券和運輸工具等實行監管檢查、徵收關稅、編製海關統計並查禁走私等任務。 |
|
haiguan
海關
the Customs
一國在沿海、邊境或內地口岸設立的執行進出口監督管理的國傢行政機構。英語customs一詞,最早是指商人販運商品途中繳納的一種地方稅捐,帶有“買路錢”或港口、市場“使用費”的性質。這種地方稅捐取消後,customs一詞則專指政府徵收的進出口稅。the Customs是徵收這種稅的政府機構,即海關。
沿革與性質 海關是國際間經濟矛盾不可調和的産物,是隨着國際貿易往來的發展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海關有着不同的性質與任務,發揮着不同的作用。在奴隸社會,由於生産力水平低下,對外貿易又往往同戰爭、搶劫交錯進行,加上國界不穩定、交通工具落後等原因,“關”的機構和有關的法律都不健全,並帶有強烈的軍事性質。當時“關”的主要任務是防止奴隸外逃和防禦外敵入侵,並兼有徵收稅賦的任務。在封建社會裏,隨着生産力的不斷發展,尤其在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開始發展,國際貿易日益擴大,各國海關機構和有關制度已逐步完善,海關的任務主要是對過境應稅貨物徵收進出口關稅,並對進出口進行監督檢查。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隨着産業革命和機器大工業的興起,歐洲各國交通運輸業日益發達,國際貿易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時,各國的海關已變成實行保護貿易政策的工具,通過徵收高關稅來提高本國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保護國內市場。其基本任務是:監督管理進出國境的貨物、運輸工具、行李物品和郵遞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法定由海關徵收的稅費;查緝走私和編製進出口海關統計。
中國海關制度源於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古籍中已有許多關於“關”和“關市之徵”的記載。唐、宋時期在沿海設立的海關機構稱為“市舶司”、“提舉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徵榷、貿易”等事。清政府宣佈開放海禁後,1685年在廣州、漳州(廈門)、寧波、江南(上海)設立了海關。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喪失了關稅自主權和海關管理權。從1840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的100多年間,中國海關成了英、美等帝國主義國傢掠奪中國人民的一個重要工具(見中國近代海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政府接管和改造了舊海關,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暫行海關法》(1951)、進出口稅製和各項法令規章,建立起獨立自主的、以保護和促進國傢經濟建設為宗旨的海關制度。中國海關對國傢有關進出口的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進行實際監督,保護國傢經濟,防止外來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侵襲,並為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交流、促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服務。中國在開放對外貿易的港口、邊境火車站和主要國際聯運火車站、國際航運站、國際郵包和郵件互換局、陸路邊境及國界江河上准許貨物和旅客進出的地點,以及特許辦理貨物進出口手續的地方設立海關。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直屬國務院,統一管理全國海關機構、人員編製及其業務。
海關國際組織 海關合作理事會成立於1953年 1月26日,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一個國際政府間海關組織。到1981年底有成員國93個。其主要宗旨是促進各國政府在海關事務上的合作,協調和統一各國的海關制度,簡化海關手續,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中國政府於1983年 7月18日加入《關於成立海關合作理事會公約》,成為海關合作理事會的成員國。
(李剋農)
|
|
- : customs, C. H. custom house, Custom House, clearing house, custom office, customs house
- n.: custom, customhouse, customshouse, government department that collects these taxes, customs (ie, border crossing inspection)
|
|
- n. douane
|
|
海關村 海關居委會, 海關社區 |
|
經濟 | 開放 | 貿易 | 社會 | 會計百科 | 巢湖 | 人物 | 上將 | 特工 | 保稅區 | 物流 | 上海 | 經濟百科 | 國際貿易 | 關稅 | 出口管製 | 機構 | 世界 | 國際組織 | 國務院 | 海關總署 | 直屬機構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