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麯,聽唱新翻《楊柳枝》。
杨柳枝词(其一)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烟雨斜阳词曲绣金匾词曲
绣荷包词曲不死传说词曲
传说词曲传说词曲
传说词曲后现代词曲
传说 草原之子词曲爱情转移词曲
不然你要我怎么样词曲但愿人长久词曲
listen to my heart词曲夜风里的玫瑰词曲
杀手词曲小河淌水词曲
小河淌水词曲小河淌水词曲
小河淌水词曲小河淌水词曲

 
  劉禹錫的樂府小章《楊柳枝詞》,一共有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說是這組詩的序麯,鮮明地表現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漢樂府橫吹麯中的《梅花落》麯,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種),其麯調流行後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鮑照、吳均、徐陵、盧照鄰、瀋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詞,內容都與梅花有關。(見《樂府詩集》捲二四)這句意思說,起源於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樂麯。
  
    次句講的是《楚辭》中的《招隱士》篇。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門客小山之徒作《招隱士》篇來表現對屈原的哀悼。《招隱士》首句云,“桂樹叢生兮山之幽”,下文又兩處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劉禹錫詩中以桂樹指代《招隱士》篇。《招隱士》雖然篇章短小,但情辭悱惻動人,為後代所傳誦。篇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尤為後世文人所賞愛,樂府雜麯歌辭有《王孫遊》麯,南齊謝朓與王融、唐崔國輔均有歌詞,即從此兩句衍化出來。(見《樂府詩集》捲七四)次句意思是說,《招隱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詞。《梅花落》麯原出塞北,歌詠梅花,《招隱士》出自淮南王門下,屢屢詠及桂樹,它們與《楊柳枝詞》(詠柳)都以樹木為歌詠對象,在內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劉禹錫拿它們來與《楊柳枝詞》相比。
  
    《梅花落》、《招隱士》雖是産生於西漢的作品,但長久流傳後世,到唐朝仍為人們所吟唱傳誦。唐代文士不但寫《梅花落》、《王孫遊》樂府古題詩,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詠及這兩個作品。如李白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麯。王維詩云:“春草明年緑,王孫歸不歸?”(《送別》)即化用《招隱士》句意。這都可以說明這兩個作品在唐代的影響。
  
    劉禹錫固然也重視這兩個作品的歷史地位和長遠影響,但他本着文學必須創新的原則,嚮時人提出:“請君莫奏前朝麯,聽唱新翻楊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隱士》這兩個作品畢竟是前朝之麯,不要再奏了,現在還是聽我改舊翻新的《楊柳枝詞》吧。《折楊柳》原來也是樂府舊麯。樂府橫吹麯中有《折楊柳》麯,鼓角橫吹麯中有《折楊柳歌辭》、《折楊柳枝詞》,相和歌辭中有《折楊柳行》,清商麯辭中有《月節折楊柳歌》,其歌辭大抵是漢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體來抒寫。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楊柳枝詞》,從白居易、劉禹錫以至晚唐的李商隱、溫庭筠、薛能等的許多作品,卻都用七言近體的七絶形式來寫作,雖然內容仍詠楊柳或與楊柳有關的事物,在形式上確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絶句配樂演唱,七絶尤多。《樂府詩集》都編入近代麯辭,表明它們是隋唐時代的新麯調。
  
    劉禹錫晚年與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楊柳枝》組詩八首,其第一首雲:“《六麽》《水調》傢傢唱,《白雪》《梅花》處處吹。古歌舊麯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劉禹錫的《楊柳枝》組詩九首,就是與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構思、造語上都非常接近。比較起來,劉的“請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舊麯”二句,語言更為精警動人,因而贏得更多讀者的喜愛。這兩句詩,不僅概括了詩人的創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於推陳出新的人們,也都可以藉用它們來抒發自己的胸懷,因此可說含藴豐富,饒有啓發意義。
  
    本篇上下兩聯都接近對偶,每聯意思都對稱,詞語則是大部分對稱,於大體整齊勻稱中顯出流動自然之美。
  
    (王運熙 施紹文)
後頁  [1] [2] 3 [4] ... [304] [305] [306]  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