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由於數任地方大員,因而在在職期間體驗了不同地區農民的疾苦,幾乎是足跡所到之處,都賦詩感慨當地農民的辛勞.即使在退隱歸裏之時,詩句中也時時透露出以農民疾苦為念,關心農事的情懷.主要鮮明地表現在詩人對農時天氣尤其是雨水的關註上.因為天氣的好壞關係着收成的好壞,從而和農民的憂樂緊密關聯.這也是詩人"憂稼穡","傷老農"思想的一個具體表現.乾道九年(1143年)至淳熙元年(1174年),詩人在桂林任上寫下了《甘雨應祈三絶》:
晚稻成苞未肯肥,鵓鳩啼曉雨來時.
黃紬被冷初眠覺,先嚮芭蕉葉上知.
數日雖蒙霢霂霑,浥塵終恨太廉纖.
今朝健起巡檐看,恰似廬山看水簾.
高田一雨免飛埃,上水網船亦可催.
說與東江津吏道:打量今晚漲痕來.(詩集捲十四)
在這三首詩中,詩人直抒胸臆,表達了他不可抑製的喜雨心情.聯繫詩人之前在桂林寫下的《曉出北郊》一詩中,詩人為桂林土地貧瘠,農戶"不肯昏作勞"的狀況感到憂慮:"官稱勸農使,臨風首頻搔."(詩集捲十四)大雨舒緩了詩人的這一焦慮心情.桂林土地貧瘠,因而雨水的灌溉對於收成顯得尤其重要.雖然詩中沒有直接地吟詠農事,衹是詩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但雨水的盈缺狀況卻和農成息息相關.詩人的喜雨心情背後飽含着詩人對農事的關心和對農民命運的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