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人繞湘臯月墜時。
斜橫花樹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誰知。
東風冷、香遠茜裙歸。


鷗去昔遊非。
遙憐花可可,夢依依。
九疑雲杳斷魂啼。
相思血,都沁緑筠枝。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风中的恋情词曲词曲
爱你的心无法自拔词曲感动我词曲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要刘浩/高枫/解晓东词曲腾格尔版片尾曲词曲
举杯 成龙词曲乐队变奏曲词曲
路 marko for 弦子词曲越来越不懂词曲
穷爸爸词曲某某某词曲
不忍词曲李张联婚词曲
有一首歌词曲出气球词曲
发 任贤齐 郑智化词曲满江红和四块玉词曲
我们仨词曲乱舞春秋词曲

 
  此詞以詠梅為題,抒吊古懷人之情。上片寫景。首兩句點出“潭州”與“梅花”。
  “東風”兩句,因物及人。梅苑人歸,蘅臯月冷。一春幽事,有誰得知。下片抒情。鷗去之後,昔遊全非。因今思昔,感懷吊古。相思血淚,都沁緑枝。全詞即梅即人,亦景亦情。清新雅麗,凄婉工巧。
  
  【集評】
  
  黃昇《中興以來絶妙詞選》捲六:白石道人,中興詩傢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感懷吊古,愁並毫端。其凄麗之致,頗似東山、淮海。
  
  [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詞。白石的詠物詞所詠最多的是梅、柳 ,這是因為其中關合着他的一段“合肥情事”,他與合肥情侶相遇於合肥赤蘭橋,其地多柳樹,而分手時為梅開時節 。夏承燾先生的考證即為:“白石客合肥,嘗屢屢來往,??兩次離別皆在梅花時候,一為初春 ,其一疑在鼕間。故集中詠梅之詞亦如其詠柳,多與此情事有關。”(《薑白石詞編年箋校行實考》)張炎說:“詩難於詠物 ,詞為尤難 。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絶妙。”(《詞源》捲下)並標舉了詠物詞的幾條原則:第一,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第二,結構上要能放能收,渾然天成;第三 ,所用典故必須符合題旨 ;第四,結句必須點明“ 一段意思”。若用以上原則衡量此詞,可謂處處吻合 。這首詞在調下標明“賦潭州紅梅”,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盛産紅梅,以“潭州紅著稱於世。詞中從詠紅梅入手 ,但又不拘泥於純粹寫梅,寫梅寫人,即梅即人,人梅夾寫,梅竹交映,含藴空靈,意境深遠,收放自如,達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朧迷離的審美境界。
  起句“人繞湘臯月墜時”,點明人物 、地點、時間。湘臯,湘江岸邊。屈原《離騷》:“步餘馬於蘭臯兮 。”註:“澤麯曰臯。”水濱江岸往往是情人幽會的理想場所,加之紅梅掩映,更富詩情畫意的美感。然而此刻詞人寫的不是相聚時的歡樂,而是寫離別後的哀愁。一個“繞”字,寫出百般無奈,萬種離愁。繞者,徘徊也。“月墜”二字說明其“人”(抒情詩中的主人翁常常是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月墜湘臯,環境凄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涼可以想見。第二、三兩句由人及梅,正面點題。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然詞人不是寫梅影映照於水面 ,而是寫梅影浸透在水中 ,着一“浸”字 ,感情已很強烈,再以“愁”字形容漣漪,將漣漪擬人化了。王國維說 :“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人間詞話》)。愁人觀物,觸目皆是愁色,這在美學和修辭上叫做移情。詩人寫梅多寫其橫,寫其斜。如蘇東坡《和秦太虛憶建溪梅花》詩云:“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詞人這裏不僅寫其疏影橫斜,而且突出一個“小”字。“花樹小”,一作“花自小”。小字有嬌小纖弱意 。唯其嬌弱,更顯得楚楚可憐,讓人頓起愛心。以上三句用寫意的筆法,描繪出潭州紅梅獨特的品格風貌,奠定了全篇離別相思的基調。
  “一春”三句既是寫人,也是寫梅。它既承上句,進一步寫梅之愁,又從“幽事”漸漸逗引起無限傷心往事,暗暗點出心目中那個“人”來。梅的“一春幽事”是什麽 ?是“嫁與車風春不管”,轉眼間“又片片,吹盡也 ,幾時見得 ?”(白石《暗香》)春殘花落,惆悵自憐,除清風明月外,亦復誰知?“香遠茜裙歸 ”,是以茜裙女子的歸去,象徵梅花之飄零。茜裙,即紅裙。香氣被寒冷的東風吹遠了,而落花仍依戀殘枝,在樹下迴旋。此句充滿了奇妙的想象,“香”猶花魂,縹緲而去;茜裙則是由花瓣幻化出來的形象,如在眼前。這個幻化出來的形象,即是白石魂縈夢牽的合肥情侶,這是白石一生的“情結”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會馬上聯想到分離的情人。那時節春寒料峭,紅梅綻放,他與穿着紅裙的女子在江邊分別。詞人漸行漸遠,回首岸邊,衹見那紅裙漸遠漸小,以至成為一個紅點,就像江邊的一朵紅梅。??此時此刻,詞人又深情地望着湘江邊上的紅梅 ,雙眼漸漸模糊,幻化出當年江邊的“茜裙”來 。人耶?梅耶?真耶?幻耶?這樣的描寫,是寫物而不凝滯於物,符合上面張炎所標舉的第一個標準。
  過片一筆宕開 ,以“鷗去”結束對往事的回憶。詞中本詠紅梅,為何一下子又扯到江鷗?此法即張炎所云“收縱聯密”中的一個縱字,也就是說不拘泥於故實,而要從遠處着筆。鷗是眼前的景物,符合湘臯這一特定地點。詞人在江臯徘徊,驚起一灘鷗鳥;而鷗鳥的拍翅聲又驚醒詞人,使他從迷惘的回憶中回到當前。啊,這一切原來都是幻覺,往昔的情事就象鷗鳥一樣飛去了 。詞寫到此處,如果繼續從遠處着筆,則失其收縱自如之妙,於是“遙憐”二字又把它收回本題,並與上闋的“香遠”遙相綰合,從而構成一體,深得“聯密”之致 。“花可可”,與前面的“花樹小”遙相呼應。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紅點。“可可”和“依依”俱為疊字,且平仄相諧,聲韻極美。《詞林紀事》引樓敬思語,說薑白石詞“能以翻筆、側筆取勝”。這首詞上闋由梅及人,寫己之相思,下闋始則宕開,幾經翻轉,寫對方之相思。從對方寫來,將兩地相思係於一樹紅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濃,益轉益深。細細品味“遙憐”以下諸句,即可探知個中消息。“九疑”三句,看似寫竹,實為寫梅。
  在詞人看來,這紅梅之紅,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淚染成的 ,也即自己戀人的相思血淚染成的。這裏用湘妃的典故,既關合潭州湖南之地,又藉斑竹暗喻紅梅,以娥皇、女英對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戀人對己之相思,雖從對方寫來,並以側筆刻畫,然卻“用事合題”,非常精當。因為其中“相思血”三字,是牽合梅與竹的媒介。這也可見白石用典的妙處。前人用典,用其本意,有時顯得呆板、平直;白石用典,衹是取其所需,衹取其大意,不拘泥於故實,用的非常靈活。
  這首詞在審美價值上是創造了一種含蓄朦朧的美。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捲一中說 :“所謂瀋鬱者,意在筆先,神餘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飄零,皆可於一草一木發之。而發之又必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 。”此詞沒有像一般的詠物詞那樣,斤斤於一枝一葉的刻畫,而是着重於傳神寫意 。從空處攝取其神理,點染其情韻,不染塵埃 ,不着色相,達到“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張炎《詞源》的妙境)。它通過“月墜 ”、“鷗去”、“東風” 、“愁漪”以及“緑筠”的渲染烘托,通過 “茜裙歸”、“斷魂啼”、“相思血”的比擬隱喻,塑造出一種具有獨特風采的、充滿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紅梅形象,藉以表達對心上人的深深眷戀。
  
  (竹筠清課)
後頁  [1] [2] [3] ... [303] 304 [305] [306]  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