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枕簟溪堂冷欲秋。
斷雲依水晚來收。
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風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不是不想词曲模范生词曲
凝望词曲许美静歌曲伴奏 许美静词曲
明月千里寄相思 徐小凤词曲飞鱼词曲
身边词曲把爱放在心里词曲
爱在黑夜词曲原来你也唱过我的歌 今声缘词曲
身边 安可 感謝感謝你词曲has it词曲
风雨中的朋友词曲爱都爱了词曲
蒙古人 腾格尔词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第三十五词曲
阿修罗词曲你的名字词曲
恩情词曲我是个需要很多爱的人词曲

 
  此帶湖閑居之作。鵝湖,山名。在鉛山縣東北。本名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東晉時龔氏於此蓄鵝,因名鵝湖山。碧水白雲,長鬆夾道,為當地風景勝地,稼軒詞屢談及此。
  
    鵝湖歸來,病體初愈。“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躺在臨水房間的枕席上,漸感微涼;室外飄浮在水上的雲煙到黃昏都消散了。“冷欲秋”,一因病弱,二因夏秋之際季節的轉換。“晚來收”,知雲煙白天尚飄浮水面,傍晚之時反而更晴朗了。在另一首同題之作中雲:“翠木千尋上薜蘿,東湖經雨又增波。”煙霏霧靄消失淨盡,藍天碧水,帶湖又是“千丈翠奩開”了,這時映進眼簾來的是一幅如畫一般的美景:“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豔麗的紅蓮相互偎依,全像喝醉了酒;白鷺不鳴不動靜悄悄,準是獨自在發愁。“渾”,全或滿之意。陳師道《山口》詩:“漁屋渾環水,晴湖半落東”。“相依”而“渾”,見紅蓮之多,遍布水面。點綴以倦歸無言的白鳥,景幽色美,一片寧靜。或說風搖紅蓮是動態──即使如此,也是此時有聲似無聲。從這聯無聲、有色、形美、氣斂的工穩對仗中,映現出詩人此刻身與物化,神凝世外,為自然美景所陶醉的心態。明人瀋際飛評曰:“生派愁怨與花鳥,卻自然”(《草堂詩餘正集》)。“生派”而“自然”之作,使物與人化,感情更深一層。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詩);“鸚鵡州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陳允平《望江南》詞)。這兩句應說既“自然”,又瀟灑,且風流,超逸美妙,實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過片換頭即抒情。“書咄咄”,典出《晉書》捲七十七《殷浩傳》:“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夷神委命,談詠不輟,雖傢人不見其有流放之感,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且休休”,典出《新唐書》捲一百九十四《司空圖傳》。司空圖隱居中條山王官𠔌,作亭名曰“休休”,“作文以見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纔,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墮,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一丘一壑”,猶言一山一水。《漢書》捲一百上:班嗣贊“絶聖棄智”的嚴子(莊周)曰:“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姦其志;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世說新語·品藻篇》:“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辛棄疾則謂:我還學殷浩的什麽書寫“咄咄怪事”,倒不如像司空圖那樣作個山林隱士,就是衹有一丘一壑也瀟灑自在。而同時也表達出詩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嶽陽樓記》)的襟懷。實際放情山水,結盟鷗鷺,並未解决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故一結曰:“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黃蓼園稱:“妙在結二句放開寫,不即不離尚含住”(《蓼園詞選》)。雖“放開寫”,但恰如俞平伯先生雲:“懶上層樓雖托之筋力衰減,仍有烈士暮年的感慨”(《唐宋詞選釋》)。況周頤雲:“此二句入詞則佳,入詩便稍覺未合。詞與詩體格不同處,其消息即此可參”(《蕙風詞話》捲二)。這裏看似信手拈來,至深之情,卻以淡語、淺語出之,明白如話,卻又是含藴無窮的。
  
    黃蓼園論此詞曰:“其有《匪風》,《下泉》之思乎,可以悲其志矣”(引同上)。《詩經》中《匪風》篇,“傷周道不能復檜也”;《下泉》篇,“傷周無王,不足以製霸也”。兩篇共同的主題都是慨嘆周室衰微,無力給以援手。這與南宋的現實甚為仿佛。詞表現抗金愛國思想,而那些膏血、劍鋏、萬兜鍪、戰未休、金戈鐵馬、萬裏如虎等等字面,都銷聲匿跡了。實有“不必劍拔弩張,洞穿已過七札”(《白雨齋詞話》捲一)之妙。不過如果說“‘定是’妙。壯心不已,稼軒胸中有如許不平之氣”(《放歌集》捲一),似也缺乏根據。今人增枝添葉,說:“渾似醉的白蓮,指苟且偷安的達官貴人,無言自愁的白鳥,是辛棄疾的化身”,卻未免失之穿鑿了。(艾治平)
後頁  [1] [2] [3] ... [304] 305 [306]  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