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從來衹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不是不想词曲模范生词曲
凝望词曲许美静歌曲伴奏 许美静词曲
明月千里寄相思 徐小凤词曲飞鱼词曲
身边词曲把爱放在心里词曲
爱在黑夜词曲原来你也唱过我的歌 今声缘词曲
身边 安可 感謝感謝你词曲has it词曲
风雨中的朋友词曲爱都爱了词曲
蒙古人 腾格尔词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第三十五词曲
阿修罗词曲你的名字词曲
恩情词曲我是个需要很多爱的人词曲

 
  雍陶在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出任簡州刺史。簡州的治所在陽安(今四川簡陽西北)。據說一天他送客到城外情盡橋,嚮左右問起橋名的由來。回答說:“送迎之地止此。”雍陶聽後,很不以為然,隨即在橋柱上題了“折柳橋”三字,並寫下了這首七言絶句。
  
    這詩即興而作,直抒胸臆,筆酣墨暢,一氣流註。第一句“從來衹有情難盡”,即從感情的高峰上瀉落。詩人以一種無可置疑的斷然口氣立論,道出了萬事有盡情難盡的真諦。“從來”二字似不經意寫出,含藴卻極為豐富,古往今來由友情、愛情織成的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無不囊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為情盡橋”,順着首句的勢頭推出。難盡之情猶如洪流淹過橋頭,順勢將“情盡橋”三字衝刷而去。
  
    前兩句是“破”,後兩句是“立”。前兩句過後,詩勢略一頓挫,好象見到站在橋頭的詩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為折柳”的詩句來。折柳贈別,是古代習俗。詩人認為改名為折柳橋,最切合人們在此橋送別時的情景了。接着,詩又從“折柳”二字上蕩開,生出全詩中最為痛快淋漓、也最富於藝術光彩的末句—“任他離恨一條條”。“離恨”本不可見,詩人卻化虛為實,以有形之柳條寫無形之情愫,使人想見一個又一個河梁送別的纏綿悱惻的場面。
  
    詩的發脈處在“情難盡”三字。由於“情難盡”,所以要改掉“情盡橋”的名稱,改為深情的“折柳橋”;也是由於“情難盡”,所以寧願他別情傷懷,離恨條條,也勝於以“情盡”名橋之使人不快。“情難盡”這一感情綫索貫穿全篇,故給人以一氣呵成的和諧的美感。
  
    (陳志明)
後頁  [1] [2] [3] ... [304] 305 [306]  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