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答朋上人
释绍嵩(宋)
爭渡行人簇晚沙,歸舟天際暮雲遮。 波生野水雁初下,竹映寒原日已斜。 剩欲出門追笑語,可堪垂白各天涯。 知公頗有奇章病,戲墨貽嘲棲暝鴉。
|
|
|
|
廣東音樂,此麯又名《聲聲恨》,作者不可考。本世紀二十年代首先由伍日生介紹出來,是廣東音樂譜子中最早的分段體式作品。樂麯旋律幽怨,麯調取材自《粉紅蓮》、《殺雄雞》等民間樂麯。樂麯取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樂麯表達了一種在哀怨纏綿之中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按明張紅橋大江東詞有"恨聲聲玉漏、今宵易歇"句,則所恨乃聲聲玉漏,時留短促也。後有人將"聲"、"星"同音,諧聲附會為《雙星恨》,是為嘆述銀河"商"、"參"(亦雙聲之諧音)二星七夕一相逢之怨恨,亦恨時留短促也。樂麯主調為"乙反"調,中段轉用"正綫"再轉回"乙反"調,末段以催板收結。
據黃錦培說:“早在一九二五年,這首樂麯就已經由陳日生首先介紹出來。”過去傳抄譜中配有歌詞:“愁人怕對月當頭,綿綿此恨何日正當休,悔教夫婿覓封侯······唉呀,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遍灑春江都是淚,流不盡,別離愁......”。
樂麯開始的慢板段落,色彩暗淡,麯調哀怨纏綿,多段旋律的重複如泣如訴,深沉悱惻,凄愴之情可見一斑。
後面快板樂段的反復加花演奏,速度漸快漸強,明朗有力,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藝術中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