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次韵和谢江陵杨县丞投赠四首
项安世(宋)
賣臣五十貴何疑,衣錦懷章亦未遲。 苕霅有情依替轂,簪纓無數足親知。 衹消笑同長安得,何用歌穿郢市為。 江漢且漳吾老矣,藥囊如櫛氣如絲。
|
苏武牧羊
|
|
|
漢武帝時蘇武出使西域被扣十九年,矢志不移,心嚮漢朝的愛國故事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頌。根據學堂樂歌改編的《蘇武牧羊》這首古箏麯表現的就是這樣一個主題。原歌産生於民國初年,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廣泛流傳。改編為箏麯後,突出了樂麯麯調流暢,具有純樸的民歌風格的特點。
音樂運用調式轉換,既有變化又有統一,古箏正是利用自身的優勢,更加彰顯了調式上這一特點,形象地歌頌了蘇武“留鬍節不辱”的崇高氣節。
此麯突出一個“情”字,是對祖國的忠愛之情,是對家乡的思念之情,是對敵人的憤恨之情。在情感的刻度表上,這首作品是我們目前接觸到的性格最鮮明、情感最濃厚的箏麯之一。之所以如此認為,是因為D宮調的下屬音(也即本麯的4音)在本麯裏的大量使用,給人造成了很大的情感衝擊使然。大傢都知道,古箏傳統五聲音階序列裏是沒有4、7兩個所謂的偏音的,一般都由左手壓按求得,這正是古箏的魅力所在。因為已經排列出的五聲性音階(即12356),在做韻時已經受到限製,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這些音做韻時衹能嚮上方音移位,而不象4、7這兩個“偏音”,既可嚮上也可嚮下,有很大的移動空間,因此情感張力極大,被稱為古箏的“特色音”和“二變之音”。可以說,這兩個在傳統五聲音階裏本不存在的“隱藏音”,恰恰是古箏音樂大餐裏不可或缺的“調味劑”,對這兩個音適度勾兌既可讓我們品嚐到河南箏派、山東箏派、客傢箏派、潮州箏派音樂盛宴。試想一下,我們用A徵調來演奏這首作品會是什麽樣子?沒有了下屬音,沒有了按顫的發揮餘地,我們是不是覺得音樂一下子平淡了許多?缺少了應有的感染力?
需要說明的是,這裏的下屬音(即4音)不衹是簡單求得即可,而需施以重顫和考究的處理纔行。不然我們即使和譜面的要求毫無二緻,但絶不可能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蘇武留鬍節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守十九年。
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旄(jin)落猶未還,
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
夜坐塞上時聽笳聲入耳心痛酸。
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轉眼北風吹,群雁漢關飛。
白發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
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
任海枯石爛,大節總不虧。
寧教匈奴驚心破膽共服漢德威
(藝術中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