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荆门行
王建(唐)

江邊行人暮悠悠,山頭殊未見荊州。峴亭西南路多麯,
櫟林深深石鏃鏃。看炊紅米煮白魚,夜嚮雞鳴店傢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黃昏不聞人語聲。生紗帷疏薄如霧,
隔衣噆膚耳邊鳴。欲明不待燈火起,喚得官船過蠻水。
女兒停客茆屋新,開門掃地桐花裏。犬聲撲撲寒溪煙,
人傢燒竹種山田。巴雲欲雨薫石熱,麋鹿度江蟲出穴。
大蛇過處一山腥,野牛驚跳雙角折。斜分漢水橫千山,
山青水緑荊門關。嚮前問個長沙路,舊是屈原瀋溺處。
誰傢丹旐已南來,逢著流人從此去。月明山鳥多不棲,
下枝飛上高枝啼。主人念遠心不懌,羅衫臥對章臺夕。
紅燭交橫各自歸,酒醒還是他鄉客。壯年留滯尚思傢,
況復白頭在天涯。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高山流水词曲凤求凰词曲
广陵散词曲离骚词曲
梅花三弄词曲平沙落雁词曲
阳关三叠词曲渔樵问答词曲
醉美酒词曲紫竹调词曲
妆台秋思词曲中秋月词曲
战台风词曲云庆词曲
岳飞词曲月儿高词曲
怨红词曲雨打芭蕉词曲
渔舟唱晚词曲映山红词曲

 
  《戰臺風》箏獨奏,王昌元作於1965年。當時她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在上海港碼頭體驗生活時,有感於工人與臺風博鬥而作的一首箏獨奏麯。全麯氣勢磅礴、形象鮮明。通過描寫碼頭工人與臺風博鬥的情景,表現了他們不畏堅難,勇敢豪邁的氣魄和對未來必勝的信念。
  
  第一部分以快速激烈的節奏,表現出碼頭工人生氣勃勃、熱烈歡騰的勞動場景。在連續彈奏快速八分音符的時候,節奏上不要越彈越快,手指的發音應該堅實、有力;
  
  第二部分是描寫臺風襲擊,這一樂段形象地描繪也了臺風的劇烈,演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箏碼兩側反嚮颳奏、扣搖等技法來模擬臺風的呼嘯。在模仿臺風的演奏時,要體會那種由遠至近、由慢漸快的風速成,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握強而不燥的音色;
  
  第三部分通過旋律節奏由疏到密、由簡至繁的多種變奏手法,表現出了工人與臺風激烈搏鬥的場面。穩定的節奏象徵着堅定的信念,也是這一樂段情緒上突出性的渲染。掃搖段和雙食點段不要有技術障礙,學習這首樂麯之前,必須先學會、練好掃搖和雙食點這兩種技法;
  
  第四部分以流暢的旋律,描繪了雨過天晴後工人們勝利的喜悅。彈奏這一段的時候要註意右手發音的鬆弛和樂句氣息的劃分,就像說話一樣,不要把上一句的尾詞和下一句的開頭連在一起;
  
  第五部分描繪出歡騰碼頭的場景。它再現了碼頭工人戰勝臺風後的喜悅心情,這一段要求雙手的彈奏在情緒和力度上更加激烈與突出。
  
  此麯被改編成鋼琴獨奏麯。
  (藝術中國)
後頁  [1] [2] [3] ... [5]6[7] ... [304] [305] [306]  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