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斫取青光寫楚辭, 膩香春粉黑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 露壓煙啼千萬枝。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真的吗词曲半梦半醒之间词曲
多爱我一秒钟词曲长发词曲
楼上来的声音词曲功夫 罗百吉词曲
无极词曲一切都为爱 Touch Me When We re Dancing词曲
仿佛是昨天 赵传 辛晓琪词曲sugar in the marmalade词曲
这一拜词曲再一次也好词曲
桃花源词曲如果爱词曲
为了爱情词曲仍是老地方词曲
守侯在凌晨两点的伤心秀吧词曲魔力esp词曲
六月茉莉词曲亮了红灯词曲

 
  昌𠔌是李賀的家乡,那兒有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特別是竹,幾乎遍地都是。“竹香滿凄寂,粉節塗生翠”(《昌𠔌詩》)。李賀十分愛竹,在摩挲觀賞之餘,寫了不少詠竹的詩句,有時還直接把詩寫在竹上,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詩的前兩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題詩的情景,語勢流暢而又含藴深厚。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時把竹皮的顔色和光澤清楚地顯現出來;“楚辭”代指作者自己創作的歌詩。詩人從自身的生活感受聯想到屈原的遭遇,這裏因藉“楚辭”含蓄地表達了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首句短短七個字,既有動作,又有情思,藴意十分豐富。次句運用了對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發出濃烈的芳香,竹節上下布滿白色粉末,顯得生機勃勃,俊美可愛;可是題詩的地方青皮剝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損。這裏,詩人巧妙地以“膩香春粉”和“黑離離”這一對矛盾的形象,表現內心的幽憤。
  
    後兩句着重表達怨恨的感情。“無情有恨”,似指在竹上題詩的事。詩人毀損了新竹俊美的容顔,可說是“無情”的表現,而這種“無情”乃是鬱積心中的怨憤無法抑製所致。對此,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評述:“良材未逢,將殺青以寫怨;芳姿點染,外無眷愛之情,內有沉鬱之恨。”(《昌𠔌集註》)詩人曾以“竜材”自負,希望自己能象新筍那樣,夜抽千尺,直上青雲,結果卻無人賞識,僻處鄉裏,與竹為鄰。題詩竹上,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無情也好,有恨也好,卻無人得見,無人得知。“無情有恨何人見?”這裏用疑問句,而不用陳述句,使詩意開闔動蕩,變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問題,措語微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極力刻畫竹的愁慘容顔:煙霧繚繞,面目難辨,恰似傷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壓在竹枝竹葉上的積露,不時地嚮下滴落,則與哀痛者的垂淚無異。表面看起來,是在寫竹的愁苦,實則移情於物,把人的怨情變成竹的怨情,從而創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動人境界來。
  
    這是一首詠物詩。從頭至尾寫竹,卻又無處沒有詩人自己的面目精神在。竹的愁顔宛如人的愁顔,竹的哀情也與人的哀情相通。寫竹又似寫人,其旨趣在有意無意之間,撲朔迷離,使人捉摸不定,然而風神高雅,興寄深微,遠非一般直抒胸臆的詩篇可比。
  
    此詩通篇采用“比”、“興”手法,移情於物,藉物抒情。就表現手法而言,寫竹的形態是實,人的感情是虛;而從命意來說,則正好相反,寫人的感情是實,竹的形態是虛,因為詩人寫竹,旨在表達自己心中鬱積已久的哀怨之情。讀者在領悟了詩的題旨以後,竹的形象就與詩人自己直接抒情的形象迭合起來,不再是獨立自在的實體。這樣寫,有實有虛,似實而虛,似虛而實,兩者並行錯出,無可端倪,給人以玩味不盡之感。
  
    (朱世英)
後頁  [1] [2] [3] ... [196]197[198] ... [304] [305] [306]  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