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曉聲隆隆催轉日,暮聲隆隆催月出。
漢城黃柳映新簾,柏陵飛燕埋香骨。
捶碎千年日長白,孝武秦皇聽不得。
從君翠發蘆花色,獨共南山守中國。
幾回天上葬神仙,漏聲相將無斷絶。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冲动词曲i honestly love you词曲
乱了感觉词曲那年夏天 六个月后词曲
请不要在别人的肩上哭泣词曲走过1999词曲
春之歌词曲相思如麻词曲
我是你的罗密欧词曲掌声响起来 凤飞飞词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去2000词曲不一定词曲
脱掉 大电影拔鸽毛词曲我有一个梦词曲
连续剧 谁说也不信它 乙未豪客传奇词曲大宅门词曲
铁塔凌云词曲梅花三弄中国十大名曲之洞箫词曲
对望 韩文版 林志颖词曲自言自语词曲

 
  “官街鼓”又稱“咚咚鼓”,是一種報時信號。唐製:左右金吾衛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啓,鼓三千撾,辨色而止。(見《新唐書·百官志》)
  
    這首詩題目是“官街鼓”,主旨卻在驚痛時光的流逝。李賀把自己不具形的思想情感對象化、具體化,創造了“官街鼓”這樣一個藝術形象。官街鼓是時間的象徵,那貫串始終的鼓點,正象是時光永不留駐的腳步聲。
  
    詩開始就描繪出一幅離奇的畫面:宏觀宇宙,日月跳丸,循環不已;畫外傳來咚咚不絶的鼓聲。這樣的描述,既誇張,又富於奇特的想象。一、二句描述鼓聲,展示了日月不停運轉的驚人圖景;三、四句轉入人間圖景的描繪:宮墻內,春天的柳枝剛由枯轉榮,吐出鵝黃的嫩芽,宮中卻傳出美人死去的消息。這樣,官街鼓給讀者的印象就十分驚心動魄了。它正是“月寒日暖煎人壽”的“飛光”的形象的體現。第五、六句用對比手法再寫鼓聲:千年人事灰飛煙滅,就象是被鼓點“磓碎”,而“日長白”──宇宙卻永恆存在。可秦皇漢武再也聽不到鼓聲了,與永恆的時光比較,他們的生命多麽短促可悲!這裏專提“孝武(即漢武帝)秦皇”,是因為這兩位皇帝都曾追求長生,然而他們未遂心願,不免在鼓聲中消滅。值得玩味的是,官街鼓乃唐製,本不關秦漢,“孝武秦皇”當然“聽不得”,而詩中卻把鼓聲寫得自古已有之,而且永不消逝,秦皇漢武一度聽過,衹是眼前不能再聽。可見詩人的用心,並非在謳詠官街鼓本身,而是着眼於這個藝術形象所象徵的事物──那永恆的時光、不停的逝川。七、八兩句分詠人生和官街鼓,再一次對比:儘管你“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日趨衰老;然而官街鼓永遠不老,衹有它“獨共南山守中國”。這兩句因省略較多,曾引起紛歧的解說。但仔細玩味,它們是分詠兩個對立面。“君”字乃泛指世人,可以包含“孝武秦皇”,卻未必專指二帝。通過兩次對比,進一步突出了人生有限與時間無限的矛盾之不可剋服。詩寫到這裏,意思似乎已表達得淋漓盡致了。但詩人並沒有就此擱筆,最後兩句突發異想道:天上的神仙也不免一死,不死的衹有官街鼓。它的鼓聲與漏聲相繼不斷萬古長存。這裏仍用對比,卻不再用人生與鼓聲比,而以神仙與鼓聲比:天上神仙已死去幾回而隆隆鼓聲卻始終如一,連世人希羨的神仙壽命與鼓聲比較也是這樣短促可悲,那麽人生的短促就更不在話下了。這樣,一篇之中凡三致意。最後神仙難逃一死的想象不但翻空出奇,而且閃爍着詩人對世界、對人生的深沉慨嘆和真知灼見。
  
    《官街鼓》反復地、淋漓盡致地刻劃和渲染生命有涯、時光無限的矛盾,有人認為意在批判神仙之說。這評價是很不夠的。從李賀生平及其全部詩歌看,他慨嘆人生短促、時光易逝,其中應含有“志士惜日短”的成份。他懷才不遇,眼看生命虛擲,不免對此特別敏感,特別痛心。此詩藝術上的一個顯著特色是,通過異常活躍的想象,把抽象的時間和報時的鼓點發生聯想,巧妙地創造出“官街鼓”這樣一個象徵的藝術形象。賦無形以有形,化無聲為有聲,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感的形象,讓讀者通過形象的畫面,在強烈的審美活動中深深體味到詩人的思想感情。
  
    (周嘯天)
後頁  [1] [2] [3] ... [304] [305]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