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诗歌与音乐之美


长淮望断,
关塞莽然平。
征程暗,
霜风劲,
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
殆天数,
非人力。
洙泗上,
弦歌地,
亦膻腥。
隔水毡乡,
落日牛羊下,
欧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
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
遣人惊。


念腰间箭,
匣中剑,
空埃蠹,
竟何成!
时易失,
心徒壮,
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
静烽燧,
且休兵。
冠盖使,
纷驰鹜,
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
常南望、
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
忠愤气填膺,
有泪如倾。

六州歌头·建康留守席上作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我这个你不爱的人词曲摇篮曲词曲
生命中的精灵词曲红旗飘飘词曲
超越词曲宝贝对不起词曲
一比一词曲词曲
别让我一个人醉词曲包袱词曲
荒芜心田词曲风吹草动词曲
到底多久词曲他一定很爱你词曲
干杯,朋友词曲心跳 像星期天的雨般词曲
往事随风词曲月牙泉词曲
痛哭的人词曲狼爱上羊 二胡版词曲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
  
    宋孝宗赵眘继承王位后,任用张浚北伐,准备收复失地。但因北伐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结果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被金兵打得大败。于是,主和派的气焰便又嚣张起来,他们不顾张浚等爱国将领的激烈反对,遣使与金国统治者密切来往,准备缔结屈辱投降的和约。这时候,张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六州歌头》。
  
    上片侧重写惨遭敌人蹂躏的中原故土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跋扈。“长淮望断”五句,写南宋的边防。“长淮”,淮河;“望断”,看到极限。这五句说,面对淮河,极目远望,边境上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看不到军队活动的踪迹,没有战争时的戒备状态。这怎能不使爱国者满腔悲愤呢?“黯销凝”一句,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道出了作者对国事无限忧虑,凝神沉思,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追想”三句,写南宋统治的麻木不仁,使作者联想起当年中原大好河山的往事。本来,那是统治者妥协投降造致的历史悲剧,词人无法也不能道出事情的真相,只好用“殆天数,非人力”来表达自己难言的苦衷。“殆”,是约略之词,意为“大概”。
  
    以下分三层写敌占区的情景。“洙泗”三句为一层,写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充溢着膻腥的气味;“隔水”之句为二层,写中原沃土,如今的“毡乡”,耕田荒芜,变成了放牧牛羊的场所;“看名王”四句为三层,写敌军的“宵猎”,兵盛马壮。上述描写旨在说明敌兵势力强大,南宋国势衰败,中原人民惨遭涂炭,国家前途令人焦虑。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金人)经济落后的状况,说明他们的入侵,已经导致中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倒退。
  
    下片抒怀,作者关心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前八句写想起“腰间箭,匣中剑”白白地落满灰尘,为蠹虫所蛀,自己徒有雄心壮志,也只能虚度光阴,怀念路途茫茫,在敌人占领下的故都“神京”。想到“神京”,便自然联想到南宋统治者眼前正在推行的政策。“干羽方怀远”以下八句是对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和主和派义愤填膺的谴责,辛辣有力的讽刺。“闻道中原遗老”以下三句写沦为亡国奴的中原人民殷切盼望王师北伐的急切心情和眼巴巴地“南望”的动人情景,这是作者听说的(“闻道”),并非目睹,倘使南方的臣民见到这动人的情景,只要有爱国心肠,就无法抑制满腔的悲愤,泪水就会象泉涌般顷泻。结尾三句,是作者自己真挚感情的抒发,也是当时无数爱国人士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这首词的思想深刻,艺术技巧也十分纯熟,张孝祥词作的艺术造诣和豪放风格,用这首词颇能说明。词的感情奔放,如行云流水,一泻如注,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宋代佚名作者《朝野遗记》记载,张孝祥在建康设宴招待张浚等爱国将领,即席命笔,作了这首词,张浚读后连酒也喝不下去了,竟至“罢席而入”,这说明,张孝祥的词道出了爱国人士的心声,因此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清人陈廷焯认为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白雨斋词话》),是十分中肯的评价。(王方俊)
后页  [1] [2] [3] ... [56]57[58] ... [304] [305] [306]  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