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Music and Poetry


秋水斜阳演漾金.
远山隐隐隔平林。
几家村落几声砧。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
只无人与共登临。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烟雨斜阳词曲绣金匾词曲
绣荷包词曲不死传说词曲
传说词曲传说词曲
传说词曲后现代词曲
传说 草原之子词曲爱情转移词曲
不然你要我怎么样词曲但愿人长久词曲
listen to my heart词曲夜风里的玫瑰词曲
杀手词曲小河淌水词曲
小河淌水词曲小河淌水词曲
小河淌水词曲小河淌水词曲

 
  这首词写别后的凄凉兼及怀人。上片写登临所见,下片回忆往昔的欢会以突出物旧人非的凄凉处境。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二句描绘景物:清澈的秋水,映着斜阳,漾起道道金波。一片片平展的树林延伸着,平林那边,隐隐约约地横着远山。这两句抓住秋天傍晚时分最典型的景物来描摹,将那“秋水”、“斜阳”、“远山”、“平林”描绘得出神入化。
  
  “几家村落几声砧”紧承上句而来,仍写登临所见所闻:疏疏的村落,散见在川原上。隐隐之中,但见烟雾缭绕,徐徐升腾。断断续续之中,但听得那单调的砧杵捶衣之声。
  
  上片三句,单看词人所描摹的这幅深秋晚景图,似乎只是纯客观的写生,词人视听之际,究竟有哪些情感活动,并不容易看出。实际上,等读者读完全词,反回头来再仔细体味这上片三句的景物描摹,便觉这三句貌似纯客鄣木拔锩枘。缓嗜说闹鞴矍楦校翟虿蝗弧U馇锼毖簦庠渡狡搅郑獯迓湔枭渚淝樗蓟渚涠际谴嗜诵闹醒壑兄埃加幸恢炙挡怀觥⒌啦幻鞯纳诵那樾骷脑⑵渲小U庥肓涸郏骸暗锹ヒ煌妒骱獭F皆绱耍恢缆芳盖А钡母骋骱屠畎住镀腥罚骸捌搅帜倘缰揭淮诵谋獭j陨敫呗ィ腥寺ド铣睢!本哂幸烨ぶ睿还攘骸⒗钪鞲瘢睿谂驳矗挥谇槿ぁ?o:p>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二句急转,由上片的眼前景物铺陈转而回忆昔年的赏心乐事。记得当年在西楼之上,饮酒赏景,两人酒酣耳热之际,执手相向,醉眼相望,情意绵绵。如今当年的风物依旧,而人去楼空,倍觉凄凉。本来,词的上片所写之景,只有一幅,但当我们读到这两句时,却发现原来似乎只是平铺直叙地再现眼前景物的写法至此却起了变化,虚实相生,出现两幅图景:一幅是今天词人独自面对的眼前之景;一幅则是有美人作伴,词人当初凝着醉眼所观赏的往昔之景。昔日之景是由眼前之景所唤起,呈现在词人的心幕上。两幅图景风物似无变化,但“凝醉眼”三字却分明透露出昔日登览时是何等惬意,遂与今日构成令人怅惋的对照。
  
  “只无人与共登临”这句是全词的词眼。上片所写的那秋天斜阳,那远山平林,那村落砧声,至此便知都是词人“物是人非”、“良辰好景虚设”的情感物态化体现。这末句的点醒,令人于言外得之,倍觉其百感苍茫,含蓄深厚。
  
  历来的词论家们很欣赏词的下片,认为:“只用数虚字盘旋唱叹,而情事毕现,神乎技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细细品味,所谓“数虚字盘旋唱叹”当指用“记得”、“只无”兜起了下片三句,把时间跨度很大的今昔两幅情景,绾结到了一起,词人的心神浮游其间,表现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内容沉郁无限,而在遣词造语上,收纵变化,却又极其自然。结尾一句,巧妙点醒,画龙点睛类也。陈廷焯赞叹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白雨斋词话》)卷八)观此词之结句,可知陈氏之论不谬矣!(胡群英)
Previous  [1] [2] 3 [4] ... [304] [305] [30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