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Music and Poetry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分裂词曲大话李白 后弦词曲
刘亦菲可爱横幅词曲佛陀的诞生 昌圣法师 李娜词曲
全世界最伤心的人 扬炀词曲曾在你怀抱词曲
风铃 周惠词曲白色恋歌词曲
Action 苏有朋词曲为你而歌词曲
勇敢的滋味词曲孟姜女维也纳音乐会词曲
坏习惯词曲醉清风 六月de雨词曲
星夜的离别词曲宇春和何洁 小游戏词曲
我的天我的歌词曲麻花辫子词曲
绿岛小夜曲 苏小明词曲分手前的雨天词曲

 
  这首诗写得含蓄深远,透露出作者的寂寞身世和内心的孤愤。
  
    诗的起句写室内情景:一盏孤灯,照着无法成眠的诗人。灯是“孤”灯,已经表现出那种寂寥的情境;而青灯照壁,夜不能寐,更隐隐透出一种莫名的愁情。这种在绝句中称为“写景陪起”的起句,在这里起了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刻画内心情态的作用,并点明时间,勾画出诉之于视觉的形象。第二句宕开一笔,由室内而室外,描绘出一个具有特征的空间,构成诉之于听觉的形象。“风雨满西林”,风声,雨声,林涛声,落木的萧萧声,声声入耳。一个“满”字,更笔酣墨饱地写出了雨烈风狂的情状。是西林的风雨声撩人愁思,使诗人长夜不寐?还是满林风雨象征着诗人难以平息的心潮?从诗人情景交融之笔看来,恐怕是二者兼有吧。
  
    第三句在绝句的写作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述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有转折得力、另开新境之妙。在前面两句实以写景之后,第三句出之以虚以写情,使前面的形象描写具有思想内涵的深度,并使全诗跌宕顿挫而逼出末句。在这里,诗人点明“多少关心事”,然而,是家事?是国事?抑或家事而兼国事?他都没有一字提到,只在第四句勾勒了“书灰到夜深”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一句其妙有三:一是点明“火炉前坐”的诗题;二是“夜深”照应起笔的“不寐”,开合有致;三是通过关于“书灰”动作的细节描写,深入而含蓄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创造了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境。“书灰”是活用“书空”的典故。《晋书·殷浩传》记载,浩为中军将军,受命领兵去平定“胡中大乱”,中途将领叛乱,功败垂成。桓温就此“上疏告浩”,“竟坐废为庶人,徙于东阳之信安县。”浩被黜放,“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诗人未便明言的隐衷,也许可从此典推测一点消息吧。
  
    (李元洛)
Previous  [1] [2] [3] ... [295]296[297] ... [304] [305] [30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