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
现代诗歌 |
古韵新音 |
评论鉴赏 Reviews |
|
黄娟著作浅谈
似乎这里发的是诗歌评论,不过大家熟了,转过来大家看看
黄娟著作浅谈
亦君
黄娟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三部书,诗歌散文集《梦雨集》,中篇小说集《夏日长长》,中短篇小说集《一凡有梦》。若从1984年在《青年报》上发表处女作算起,创作也有二十来个年头了,二十年的心情起伏思想河流,凝结在薄薄的三本书里,不容我不坐深了看。
第一本书《梦雨集》,收集了散文诗歌歌词幽默等。因为是2002年出版,时间几乎就是创作年轮,所以在作者草拟但没收入的前言中,坦言出书时一些感受已经事过境迁。比如散文〈〈生日〉〉中写道,“既然已经来到尘世,索性就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场,全身心的去爱,不留情的去憎,倾尽全力的去获取,不怕失去时那种钻心裂骨的疼”。自她父亲1995年出了远门,她再也说不出这么硬气的话,性格已从激烈走向平和,夏天进入秋天。
黄娟的散文,大多文字精致讲究,凝练独到,开头和结尾常有神来之笔。在〈〈小城〉〉中,她写道,“熟悉得如同朋友脾气的小街上,影院里,店铺中,涌动的脸即使叫不上名字,常常也如一场真切而深刻的好梦,在脑海中留下些恬意和迹痕”。这么易于陷入平庸的题材,却能有好些个好句。“怎么能够不让自己思念的心潮如同歌唱中的手风琴”?她写〈〈秋〉〉〉,“一向不太注意季节,不去留意天空怎么逐渐变得高清,月亮的光辉怎么慢慢地增添冷淡。总仿佛时间如同自己一样是拥有善心,永不会老去的慷慨大度的青年”,“然而你说这是秋,让我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有许多万古流传的诗词都诞生于秋,秋是忧愁的源头,有着阅世感怀的气候,在这个季节里稻麦已经收割,果实已经熟透,人的一生似已成定论,即使有引到碧宵的诗情,好个秋的天凉,也不免给你九九归一的悟醒,感到造化的冷酷与残忍”。“于是自悯,于是寻求人世间似乎可以永恒的东西,你比任何时候都更想念给你以温存和靠依的亲朋,寂寥中你一时会感觉这是你能够拥有的、在这世上最可珍贵的一部分,甚至,是唯一的一部分”。
近乎唯美,在这尘嚣喧闹的今天,这样的笔墨讲究可能已经很少人坚持,心态也近乎苍凉。就一个生于1964年的人来说,似乎太老了一点(她一向天真),不过,心境因境遇而生,由作者对社会的认知而起,生活在中国不断变革的年代,一些感受是可想而知的。
〈〈生日〉〉开头,则“种种表格上的这个数字,从来就没有一致过,你是我的命运,除了自己,我不想让人掌握”。多少年之后,她应该知道,这种奢望世上大致没有。但有梦想会让自己感觉一种存在状态,可以说,很多人是因为有梦想才让人认识记住。〈〈客居小城〉〉的结尾却让不到小城的人仿佛也害怕与小城道别,“到你要走,小城,仿佛也如同你一样的忧愁”。
一个学数学的人写出这样的情感文字让人料想不及,她对色彩的敏感也让人猜疑她的专业。在〈〈正午的田野山村〉〉里有一段文字,“村角边上,靠着一列青青的翠竹。白的鹅黑的鸭在底下歇脚时,该是阴凉惬意的”。掩映在树荫下的村落,这村头一角,因为“青”,因为“白”,因为“黑”而生动而鲜活。
当然专业的痕迹肯定存在,在〈〈客居小城〉〉中,不难看到理科生的视角与思维,“这里是诸多事物的余波尾声,大树枝末。当你一觉醒来,忽然发觉一些变迁潮头在你还来不及体会时竟已涌流过去,你可以象想过两个特定日子的人赶紧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来到小城。你可以象在黎明前赶到山头或海边观看日出的人,从容地看时势的风怎么带着声响或悄没声息地吹过来,时代的波澜怎么一浪接一浪地泛近,如同目睹一些画面的缩影,一些河流的分支。并由此想象一些壮阔的气势”。
大视角,深剖析,不凡心智手笔。她的一些幽默歌词也炉火纯青。比如〈〈梦雨集〉〉中有个幽默,“鉴赏家放下放大镜,对来人说,‘真迹,这幅画是真迹’。/来人走后学生小心翼翼地说,‘据我所知,这已经是您鉴别出的第三幅这样的真迹了’。/鉴赏家说,‘没关系,别的鉴赏家也许只认定一幅,可也还是有人不信,拿来第二次’。”很经典,反映着黄娟对学术权威的客观态度(如果不说怀疑),当然,有点嘲笑,但承认人力有限的另一面也反映出人力的可为。在我想来,这则幽默登峰造极。
看腻了文科生的感性,黄娟一直想把理科生的纵深思维能够很好地形象地表现出来。在国外,非文科生参与文学者不少,他们似乎没感觉这是个问题,内地在这方面相对弱一些。黄娟做到了,她的另一过人之处在于她不仅呈献思想成果,而且能够把思考过程探讨方向记录下来,使读者获得一种思维怡悦感,与她思想同步,并催生思想。看她的作品是件十分精神享受的事。
黄娟奇怪地对神秘主义有所偏好,很多时候她从神秘主义切入她所想表达的事物,她认为神秘主义诞生诗意,与美息息相关,她仿佛也不太相信世界是可以认知的。这与她对科学的推崇十分矛盾。
〈〈一凡有梦〉〉是黄娟迄今发表的小说中最重要的作品,虽然只有四千字,容量却不容低估。它仅仅说的是科学界的事吗?看过不难有答案。有人也许因此想到布尔加科夫的〈〈狗心〉〉。值得一提的是她为〈〈一凡有梦〉〉亲自绘制的封面画,两个坐在科学经典书上的青年男女,虽然封面设计没署她的名,她也没想到会把画摆在那么逼迫位置,在她想来在她的画上方再添个横写书名就可以,但她这画还是让人掂量,与小说本身如此出神入化,她应该没少动心思,她就擅长心思。
黄娟还有个让人不由不留意的特点,她的文体易于与主人公吻合。比如小说〈〈爱是天涯〉〉,行文如同主人公由简单发展到成熟,文字跟随主人公经历成长。〈〈夏日长长〉〉笔调也如同主人公心态由开始的明快,阳光,灿烂,到最后隽永,沉淀,深厚。〈〈人生大事〉〉的文体随着主人公性格,心理,气质,气魄的演变而变。我们通常看到的描写手段是环境渲染,以景写人,但从文笔变化上写人的变迁,文体气质通合人的状态,在我还是首次看到。
黄娟的处女作出来就赢得了不少朋友,不难理解。象她这种人是人,对别个总能设身处地,好意入局。在歌词〈〈哨所〉〉里,她写道:“待在这哨所有点烦,人迹少,没情况,光听小鸟吱喳叫。/不过要离开肯定有点想,,信有来,战友好,年轻的时候有这样的回忆不单调”。也许有嫌生活化,但在今天,不豪言壮语,不铿锵有力,轻轻短短的几句,让人感觉在情在理,交心。一个海军士兵给她来信,贴加急邮票。我想,这应该是她最感欣慰的奖赏。
2007-10-12 19:28:14 |
杨光 ?2007-10-16 21:21:38?? | |
再了解黄娟的散文和小说,问好 |
半溪明月 ?2007-10-16 22:06:59?? | |
在博里已经读过了~佩服! |
博弈 ?2007-10-17 01:18:30?? | |
拜读!
“黄娟还有个让人不由不留意的特点,她的文体易于与主人公吻合。比如小说〈〈爱是天涯〉〉,行文如同主人公由简单发展到成熟,文字跟随主人公经历成长。〈〈夏日长长〉〉笔调也如同主人公心态由开始的明快,阳光,灿烂,到最后隽永,沉淀,深厚。〈〈人生大事〉〉的文体随着主人公性格,心理,气质,气魄的演变而变。我们通常看到的描写手段是环境渲染,以景写人,但从文笔变化上写人的变迁,文体气质通合人的状态,在我还是首次看到。 ”
融入被创造的,又被所创造塑造。小说家也。 |
jemmy ?2007-10-17 02:19:14?? | |
博士的话让我受宠若惊,“融入被创造的,又被所创造塑造”,我也成了人物。
想说的话很多,结果反而说不出什么来。好好过,博士,和那给你熨衣服的。
明月到我博也没留下什么“名言”,你潜水功夫不错
一并和杨光谢过 |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07-10-17 15:56:30?? | |
一不小心就出了三本书,一定找时间到你博客中去欣赏,祝贺! |
音乐与朗诵 |
散文游记 |
小说故事 |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 |
加拿大〈游子吟〉网络格律诗歌赛 Classic Poetry Competition in Canada |
网友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