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和平岛

???Victoria, Canada

?????296?

?????2006-05-25

???软件工程师

???做网站

?????发送私人留言

?????http://baikexue.com

?????和平岛诗话

查找和平岛发表的所有帖子

???写诗是为了写更好的诗

钓月2008-04-25 17:01:03

我女儿中学原来也擅长电脑编程,只是最终还是上了南大的建筑设计——软件开发新技术更新太快,我怕女孩家身体吃不消。
但我还是很羡慕你的专业。
问好远握朋友。

钓月2008-04-25 16:49:49

Hi,Peaceful Island.
诗以气势胜,欣赏!

白水2007-09-04 12:30:11

smiling face

来瞧瞧

博弈2007-04-16 10:16:20

Said what? Say Hi!

冷巉2007-04-03 09:34:29

软件工程师先生,咱可是很早就想要一套冷巉软件,可就是没人能做。

猜猜~~~~~~~``

和平岛2007-02-26 09:36:38

Yes, I am a software developer:)

戴玨2007-02-18 03:55:13

原來島主學電腦的,才發現!

和平岛2006-12-22 23:49:45

把留言的问题解决了:需要登陆才能留言!

遛达的七七2006-06-11 22:39:48

佳作频频,堪称快枪手!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钱志富文学博士评洛夫的诗

洛夫的诗


(文学博士 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洛夫是台湾诗坛的祭酒。台湾诗人中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子星座(西安诗人和诗评家沈奇曾批评这是狭隘的大陆视角,而洛夫自己也提出过大中华诗观,近年又提倡天涯美学等等,看得出来洛夫本人十分希望学术界将他当作一个百分之百的中国诗人来界定和评价的,笔者认为这些意见都是十分有道理的,由于“文革”结束以后,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两岸三地的诗人交流日益密切,一些诗歌史家和诗歌界的有识之士渴望整合,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进了两岸三地的诗歌一定程度的交流和整合,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文化和诗歌艺术发展视角的差异,笔者还是愿意将洛夫界定为台湾诗人,这样论述起来方便一些,似乎也准确一些。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洛夫当然是百分之百的中国诗人,笔者称他为台湾诗人,主要注意到的是他与大陆诗人以及港澳诗人的所表现出来的地域上的差别,近年来台湾当局实施一些不得人心的去中国化政策,遭到了包括诗人洛夫在内的一些有识之士的坚决反对,诗人洛夫自己更强调自己是百分之百的中国诗人,这也是笔者注意到的事实。)笔者曾经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余光中为研究对象写过一篇学期课程论文,题目是《余光中是怎样成为中国当代大诗人的》。该文曾经由台湾《葡萄园》诗刊前辈诗人文晓村先生带到台湾转给了由余光中自己主编的《蓝星诗学》刊发了出来,引起了过一定的反响。余光中的诗歌写得很好(近年来一些人对余光中提出了不少严厉的批评,有的甚至是酷评,但笔者还是觉得余光中是否定不了的,尽管他的一些诗写的的确也不尽如人意,比如他的曾经被诗界称誉的《白玉苦瓜》在笔者看来就不是一件令笔者满意的作品,因为他的他的《白玉苦瓜》是比较概念化的东西,但他的《民歌》、《乡愁四韵》、《乡愁》等作品却是极有意义又有意味的好作品。),不少诗歌已经家喻户晓,成为中小学生或者大学教材中的必选诗歌,真的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可能正因为此,笔者的师妹梁笑梅女士才以他作为研究对象写成了博士论文《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艺研究》。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在给梁笑梅的专著《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艺研究》一书写的序言《美丽的交汇——序梁笑梅〈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艺研究〉》中曾这样评价余光中的诗歌,他说:“余光中先生的诗歌,毫无疑问是中国新文学的经典,是中国新文学所创造的新传统的卓越典范。中国新文学创造了和传统文学相比截然不同的新的卡里斯玛,无论从知识系统、价值系统、意识形态系统、特别是审美系统来看,都有着自己的创造。余光中诗歌的经典价值,在于其吸纳了古今中西的多维文化资源,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冷战时代的丰富、复杂的心灵。他面对着家国分裂、族群分裂、世界经济社会融合、现代化双重效应的激烈碰撞,面对着传统文化双重效应的相互质疑,以及现代精英文化向后现代大众传媒文化演变等复杂、混乱的局面,正是对于这复杂、混乱而又同时充满了空前活力的世界,他抒发出体验之思,活现出存在之诗。他的诗,既包含了世界文化的宽广视野,又深入到个体生命的灵魂深处,可以说余先生是从极大处到极细微处,纵横弛聘着他的才情,完全符合用奥登评价大诗人的五个条件——数量、广度、深度、技巧、变化。”
笔者在此要说的是,黄曼君对余光中的评价也完全适合于洛夫。洛夫先生的诗歌,毫无疑问也是中国新文学的经典,也是中国新文学所创造的新传统的卓越典范。是的,中国新文学创造了和传统文学相比截然不同的新的卡里斯玛,无论从知识系统、价值系统、意识形态系统、特别是审美系统来看,都有着自己的创造,黄曼君对中国新文学的评价颇中肯綮。洛夫先生同余光中一样,他们诗歌的经典价值,都在于其吸纳了古今中西的多维文化资源,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冷战时代的丰富、复杂的心灵。他们面对着家国分裂、族群分裂、世界经济社会融合、现代化双重效应的激烈碰撞,面对着传统文化双重效应的相互质疑,以及现代精英文化向后现代大众传媒文化演变等复杂、混乱的局面,正是对于这复杂、混乱而又同时充满了空前活力的世界,他们都抒发出体验之思,活现出存在之诗。他们的诗,既包含了世界文化的宽广视野,又深入到个体生命的灵魂深处,可以说洛先生同余先生一样都是从极大处到极细微处,纵横弛聘着他的才情,完全符合用奥登评价大诗人的五个条件——数量、广度、深度、技巧、变化。关于诗人洛夫吸纳古今中西多维文化资源的情况,他自己在《我的诗观与诗法─〈魔歌〉自序》中供认说:“我的文学因缘是多方面的,从李、杜到里尔克,从禅诗到超现实主义,广结善缘,无不钟情,这可能正是我戴有多种面具的原因,但面具后面的我,始终是不变的。”
当然,洛夫先生的诗歌道路与余光中先生的诗歌道路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的,事实上,余光中与洛夫之间还有过一场广为人知的关于现代诗歌写作的论战,诗人洛夫大约在当初创办《创世纪》的时候是深信纪弦在他的《现代诗六大信条》中提出的诗歌系“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的信条的,洛夫是一个有着广阔的诗歌天才的诗人,不想他真的依靠他卓绝的才华把西方诗歌传统孕育出来的超现实主义的诗歌方法移植到了中国当代诗坛,写出了经典性的勘与西方现代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经典作品比如爱略特的《荒原》等比伦的超现实主义重要诗篇《石室之死亡》,至今这些作品中的一些经典性的段落和诗句还令人引吟不绝,比如:“只偶然昂首向邻居的甬道,我便怔住/在清晨,那人以裸体去背叛死/任一条黑色交流咆哮横过他的脉管/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扫过那座石壁/上面即凿成两道血槽//我的面容展开如一株树,树在火中成长/一切静止,唯眸子在眼睑后面移动/移向许多人都怕谈及的方向/而我确是那株被锯断的苦梨/在年轮上,你仍可听清楚风声、蝉声”,这些诗句的确令人读之觉得十分脍炙人口。虽然《石室之死亡》64首诗作让人读之觉得十分艰涩,诗人洛夫写出了一部能够挑战普通读者欣赏极限的诗歌作品,但这部诗集的确有他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这价值表现在这些诗是从诗人的生命和灵魂深处自动而自然地流泻出来的,而且诗歌中表现出了诗人身处于那个时代的苦感、痛感以及存在的荒诞感。事实上,诗人虽然用的是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诗人的诗并没有完全与现实绝缘,诗人的诗中还是保留了一定程度上的感性和现实性,只不过这种感性和现实性是被诗人故意捣烂了的一些碎片而已。当然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这部诗集,应该有比较谨慎的眼光,不可以一味地人云亦云地给它送去过高的赞扬。因为这部诗的弱点也的确是明显的,诗写的过于拖沓,诗人虽然主观上尽量避免散文化的东西,但诗人的这部诗中也有散文化的东西,此外诗人在他的诗里精心铸造的超现实主义的诗歌皮套虽然看起来厚实,但经不起时间的磨洗,所以他的这首名噪一时的诗歌在今天读来也显得有些陈旧了。此外,洛夫一些诗歌的弱点还表现在他的诗歌在语言方式上有过于机巧之嫌,就拿那首人人称道的《边界望乡》来说,笔者就觉得他的毛病在于过于机巧,不信我们来读一读,其中最有名的那几句:“望眼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这几句诗的毛病在于过于机巧,至少我们现在读来觉得诗人有些虚张声势或者哗众取宠,本来诗人诗中的乡愁可以表现得更为深沉、博大的,然而诗人过于执着于他的超现实主义式的机巧,这就损害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纯粹性,何况古人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诗歌应该写的更加温柔敦厚一些,这是洛夫一贯采用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模式化过后带来了一些弱点。古人说:“过熟则滑”,这是很有道理的。说到洛夫诗歌的这些弱点,笔者倒不是有意栽赃,诗人洛夫尽管天才卓绝,尽管在艺术上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他的一些诗写出来之后一改再改,有很深的后期制作的功夫,比如他写《漂木》就是这样的,但他喜欢写长诗的习惯有时严重地损害了他的才华,所以当我们读他作品尤其是长篇诗作诸如《石室之死亡》、《血的再版》、《漂木》就觉得这些诗作由于过于冗长,加上一些诗章表现力的贫弱以及他的一些诗作中并非深刻的思想和浅薄的情感这些弱点的总爆发,让读者无法获得预期的快感。洛夫晚年还喜欢写所谓的禅诗,但是他的一些诗的禅味实在太弱,不太像禅诗,在笔者看来禅诗当然得有禅味,而禅味是懂禅的人的心性的表现,我们知道懂禅的人的心性是一定不执着的,可是诗人洛夫在对人对事比较执着。比如70年代之后由于诗人调整了自己的写作策略,愿意将自己的审美主体向审美客体进行一些有限的开放,诗人自己在他的《我的诗观与诗法——〈魔歌〉自序》透露了这种开放,他说:“然而,近年来我的诗观竟有了极大的改变,最显著的一点,即认为作为一种探讨生命奥义的诗,其力量并非纯然源于自我的内在,它该是出于多层次,多方向的结合,这或许就是我已不再相信世上有一种绝对的美学观念的缘故吧。换言之,诗人不但要走向内心,探入生命的底层,同时也须敞开心窗,使触觉探向外界的现实,而求得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应该说,诗人对他的写作策略的调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诗人写出了不少高标杜独绝的经典性的诗歌作品,使他一跃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位光彩照人的大诗人,一些论者及时地注意到这一事实,给了他比较高的评价,同时也认为他回归传统,回归现实了,但洛夫自己比较反对这一看法,说他走的还是原来的路。洛夫当然走的还是原来的路,但客观地说,他是面对传统和现实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回归,而且回归得光彩照人。试想如果诗人洛夫不作这一回归,继续坚持写他的《石室之死亡》式的所谓诗歌,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就只好闷死在他的诗歌“石室”之中,而诗人洛夫就无法成为受世人敬重的大诗人,他只能成为一个坚持在诗歌中书写为人唾弃的大黑话诗人。中国大陆80年代一些诗人坚持写大黑话,严重地伤害了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成为了可耻的艺术败家子,为世人诟病。笔者刚才说了,诗人洛夫将自己的审美主体向审美客体进行了一些有限的开放,有限的开放当然只能得到有限的收获。笔者注意到,一些崇敬诗人洛夫的诗人将他奉若神明,称他为当代李白,然而我们注意到李白与洛夫是有着重大的区别的。首先李白的诗中虽然也有超现实的因素,但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诗歌刻意铸造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皮套,李白的诗是纯粹的,清风明月一样裸呈的,读者进入李白可以直接进入,而读者进入洛夫则必须穿过他的超现实主义这个厚厚的皮外套,洛夫自己也可能认识到李白、杜甫诗歌的这种可贵的美,所以他企图在他的诗歌中也追求一种古典诗歌永恒的美,然而比较有限。另外,李白的诗歌创作虽然也用典,但李白能够直面宇宙人生,而洛夫直面宇宙人生的诗歌则较少,他的重要诗歌差不多都是对古代事件的现代阐释比如《长恨歌》、《与李贺共饮》等,这就使得他的诗歌充斥着大面积的次生意象,次生意象一多就容易令人生出厌恶感。所以作为读者,我们期望洛夫的是他向中国诗歌传统的全面开放,向中国现实的全面开放,而不是有限开放,这样也许他的成就会更大一些。可惜的是,洛夫对他数十年来精心铸造的超现实主义的皮外套过于执着,所以他并不太懂得禅诗的奥义,值得注意的是,洛夫企图将中国古代的禅诗与超现实主义结合起来,一些并不懂得禅诗奥义的诗歌评论者也跟着恭维,笔者认为这些人大约都是“为稻粱谋”的不太愿意负责的人。
以上笔者比较详细地指出了洛夫诗歌的一些弱点,当然,诗人洛夫一些高标独绝的作品如《长恨歌》、《湖南大雪》、《与衡阳宾馆的蟋蟀对话》、《蟋蟀之歌》、《临流》、《某诗人》、《酸枣树》等等是没有这些毛病的。的确,洛夫先生在采用西方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技巧方面是显得十分大胆的,与中国传统诗歌在语言以及外在形态上的差别尤其十分巨大,所以诗歌界曾经称之为“诗魔”,而余光中比较或者说更多地在创作策略上注重与中国或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对接,余光中写诗之初接受了中国新月派诗人的深刻影响,所以他的诗歌注重抒情,注重格律,注重表达普通人的情感,因此他获得的理解和赞赏在普通读者那里却要多一些,当然,余光中也有余光中的弱点,比如他有的诗歌在艺术上显得张力和弹性不够,读来比较沉闷。而洛夫的诗歌固然也有他的一些弱点,比如有的诗歌流于晦涩,让人有读不懂的痛苦感,但洛夫的诗歌的张力和弹性相对来说却是很大的,读者一般不会觉得沉闷,加之,洛夫诗歌的生命体验似乎比余光中的更为深沉,所以在有的学者那里,洛夫的诗歌似乎更受欢迎一些。比如韩国的汉学家和诗人许世旭对洛夫诗歌的评价似乎就更高一些。总的说来,洛夫通过一生的努力,尽最大力量发挥了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天才,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创作出了重要的甚至是经典性的诗歌作品,成为中国新诗史上全新的克里斯玛,当然诗人的创作历程前后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诗人早年是一个坚定的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诗坛誉为“诗魔”。后来,诗人将横向移植而来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中国古典诗歌虚实相生,动静皆宜的无理而妙创作方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出了高标独绝的艺术作品,到晚年诗人倾全力创作出了影响广泛的《血的再版》、《漂母》等重要作品,也赢得了世界华文诗坛的广泛赞誉。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无出其右者。”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 诗人洛夫的确是中国诗坛少有的杰出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不仅在中国诗坛发生了重要影响,也在世界诗坛发挥了重要影响,他的诗有多种世界语言的翻译,影响所及,诗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下面我们对诗人洛夫的一些短章进行一些点评。
先读诗人赠给著名诗人瘂弦的一首诗《杭州纸扇一把赠瘂弦》:
杭州纸扇一把赠瘂弦
(唰的一声)
   知
    乎
   水
    月
   诗人信手题的四个大字
   便如西子动情的小腹
   在哗哗的水声中
   赤裸地
   一一展现
   收拢纸扇
   细腰的苏堤
   又一寸寸地
   折进了
   梦中的晚秋
你最好把扇子搁在窗口
   风来时
   当可听到隔世的啁啾
   那便是
   柳浪闻莺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洛夫许多重要诗篇皆是赠人的作品,诗人赠给中国当代重要诗评家李元洛的《湖南大雪》就是这样的作品。《杭州纸扇一把赠瘂弦》又是这样的杰出作品。诗人在这首诗里表现了他的天才卓绝,诗人天才地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中国古代虚实相生、动静皆宜的无理而妙的创作方法结合了起来,写出了一首高标独绝的诗歌艺术作品。诗的开头就很非同凡响,诗人的那“ (唰的一声) ”,真有撕裂人的灵魂的作用,诗人紧接着来了个立体的“知乎水月”,感天地、泣鬼神的诗句就这样矗立于人世间了。紧接着洛夫式的超现实主义的天马行空式的诗行出现了:“诗人信手题的四个大字/便如西子动情的小腹/在哗哗的水声中/赤裸地/一一展现”,诗人将“知乎水月”这四个大字天才卓绝地比为西子动情的小腹,无以复加地写出了这四个大字的令人动情的灵动的美,而这种美不是静止的、孤绝的美,这种美是充溢宇宙的美,是让人能够嗅其味,视其色,闻其声的美,是能够“在哗哗的水声中/赤裸地/一一展现”的无言之美。更加绝妙的还在后头:“收拢纸扇/细腰的苏堤/又一寸寸地/折进了/梦中的晚秋”,诗写得真的是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固然题写了“知乎水月”四个大字的杭州纸扇展开着是美的,但收拢了也是美的,诗人的诗犹如滴滴香的陈年佳酿,读之令人心醉神迷。“你最好把扇子搁在窗口/风来时/当可听到隔世的啁啾/那便是/柳浪闻莺”,好一个“柳浪闻莺”,这是诗人给我们展示的中国特有的诗意地栖居的生活方式,可是诗人的一句“隔世的啁啾”却引起我们无限的感慨。诗人从少年时开始就在海外漂泊,诗人对故国该有山一样沉重的乡愁,而且杭州已经不是诗人梦中的杭州了,西湖也已经不是苏东坡时代的西湖了,如今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已经严重破坏了杭州西湖的古典美。然而,诗人的这首诗的确写得虚实相生,动静皆宜,既是现代的,也是古典的,具有一种难得的永恒的绝世之美。
《剔牙》是一首写得能够让读者的灵魂战栗的诗:
剔牙
中午
   全世界的人都在剔牙
   以洁白的牙签
   安详地在
   剔他们
   洁白的牙齿
依索匹亚的一群兀鹰
   从一堆尸体中
   飞起
   排排蹲在
   疏朗的枯树上
   也在剔牙
   以一根根瘦小的
   肋骨
这是一首堪称诗史的诗。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首诗里几乎脱光了他多年营造的超现实主义的皮外套,诗人连比喻、象征、通感这样的诗歌写作常见的修辞手段也抛弃了,而采用了刻画和白描的手段,结果艺术上的效果还不错,令人嚇异和惊讶!全诗只有两节,第一节写:“中午/全世界的人都在剔牙/以洁白的牙签/安详地在/  剔他们/洁白的牙齿”,这节诗与第二节比写得似乎比较平易,但他与第二节形成了互文和复调效应,成了第二节重要的铺垫和参照,这也有点中国传统诗歌写作策略中比兴的方法,所以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节诗在第二节的比照下凸现出了一种隐含的深意,这种深意是什么呢?这种深意就是平易的剔牙背后隐藏的那种人类罪恶,想一想人类为什么常常要剔牙呢?剔牙背后是杀生,是对有生命的动物、植物的屠杀,人类是草食动物又是肉食动物,是一切动物中最残酷的一族。也许佛教所张扬的因果报应是真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吧,所以人类经常遭到残酷的报应。人吃动物的肉,动物也吃人的肉,值得注意的是人吃动物的肉是人自己动手,而动物吃人的肉却不需要动物自己动手。“白骨露于野”的战争和种族大屠杀替它们准备好了盛宴,所以诗人的第二节写道:“依索匹亚的一群兀鹰/从一堆尸体中/飞起/排排蹲在/疏朗的枯树上/也在剔牙/以一根根瘦小的/肋骨”,这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血腥的场面啊!
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曾批评诗人洛夫的一些禅诗的禅味不浓,但《临流》却是个例外:
临流
站在河边看流水的我
乃是非我
被流水切断
被荇藻绞杀
被鱼群吞食
而后从咀里吐出一粒粒泡沫
才是真我
我应位于
被消灭的那一倾刻
古人有时将诗与禅联系起来谈论,常常以禅论诗,说:“禅道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洛夫的《临流》就是充满妙悟的诗。《金刚经》中主张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甚至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洛夫的《临流》一开头就说:“站在河边看流水的我/乃是非我”,这就是不着我相,诗人紧接着写:“被流水切断/被荇藻绞杀/被鱼群吞食/而后从咀里吐出一粒粒泡沫/才是真我”,这也是不着我相,诗人虽然向我们展示了所谓的真我,但诗人所展示的只是一个如梦似幻的我,这符合《金刚经》中的偈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诗的结尾说:“我应位于/被消灭的那一倾刻”,禅宗追求寂灭,所谓圆寂乃是学佛之人追求的一种崇高境界。笔者很欣赏诗人洛夫的《临流》,因为这首诗才体现诗人地道的禅悟和境界。
《某诗人》恐怕是一首不太为人关注的诗,我们在这里读一读:
某诗人
留点胡子
只为营造一种孤绝的风格
烟斗不妨旧些
好使灵感带点樟脑味
稿纸上仍留着昨日的苍白
绕室千匝,最后
他对错愕的镜子说
诗人上街买番石榴去者
这首诗的超现实味也不是很浓,但同样能够给读者以巨大的审美趣味,笔者非常喜欢诗人的这首诗,笔者喜欢这首诗流露出来的那种沧桑、孤绝和苍白甚至荒诞的味道,诗人在他的诗中也许对这个某诗人有一点揶揄的味道,但这个诗人仍然可以是比较可爱的我们生活中的某一位,要是笔者也遇上这样的诗人,真的会跟他一道去“上街买番石榴去者”,番石榴的味道比一些诗的味道要好得多。
《酸枣树》也是笔者喜欢的作品,虽然这首诗也不为世人所提及:
酸枣树
路旁一棵酸枣树突然仰天大笑
要吃我就来吧
只要你不怕
满身带刺的孤独
以及路人的唾沫
诗人笔下的这个酸枣树是某一类人的真实写照,可能也是我们这些热爱诗歌的一类人的真实写照吧。诗人常常要发狂吟,而且不懂世情的说傻话,做傻事,世人常常嘲笑喜欢写诗或喜欢读诗的人为酸人,但诗歌又是仿佛有某种灵光的,所以一些俗不可耐的人居然要附弄风雅,这些附弄风雅的人常常把真正的诗人弄得很苦恼,他们这些真正的诗人自然会得到不少的唾沫。诗人正是有一种满身带刺的孤独,他们倔强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上,也不管路人多少的唾沫。
由于篇幅关系,洛夫的好多优秀的作品没法进行点评,尤其是他那些高标独绝诗歌作品如《长恨歌》、《湖南大雪》等等。笔者深深地喜爱洛夫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他的那些诗歌作品,笔者也十分喜爱诗人洛夫的那些诗论文章,可惜的是笔者只读到了一部分,所以没办法进行梳理。笔者在这篇文章中也指出了诗人洛夫的一些弱点,但愿洛夫先生本人读到这篇文章之后能够理解笔者的一番苦心,笔者不是要存心指责智者,是为让后来者知道原来艺无止境,大诗人、大艺术家也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同时也是为了向诗界显示,真正的诗歌批评不尽是崇拜和赞美,还要严肃地探讨一个诗歌作者的成败得失,这样才有益于世道人心。
(本文作者供职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2006-10-01 13:24:29
引用并回复
博弈 ?2007-02-10 07:06:18?? 引用并回复


为洛夫被称为台湾诗人叫屈。如果没有了文化中国的这一个根,
也不会有今日的洛夫诗人,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对出生在中国而后来到了台湾的那一代及其后代,经常时候,
他们认为代表了中国的文化的嫡系,这是国内的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个全球通史的年代,其实争这个也没啥大意义了。
现在的台湾有许多非理性的教育,对下一代的洗脑,
这也不是有文化宏观的中国人能认同的,现在的台湾已无法代表中国文化;
一个大家不愿说的事实是:现在的中国也已经不是那一代与这一代
台湾居住的人真心愿意认同的文化中国,但文化与文明就这么走着。
随着那一年代的人的逐渐凋零逝去,那一段文革与文化复兴对峙的历史
怕也要埋在纸灰里了。倒是诗人的心志留下文化的见证。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博弈北美枫文集
hepingdao ?2007-02-10 08:17:00?? 引用并回复


确实如此

当年中国大陆还在闹文化大革命, 台湾保留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创世纪那一个群体, 还有台湾的其它群体, 产生出的优秀诗人, 就是最好的证明

洛夫是其中的代表人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游戏诗歌 ?2007-04-12 05:04:57?? 学习了,很深刻!问好作者! 引用并回复


尽管洛夫诗还有缺点
但我尊敬洛夫,洛夫是一名值得我们敬重的诗人!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游戏诗歌北美枫文集
游戏诗歌 ?2007-04-12 05:10:08?? 引用并回复


但愿洛夫先生本人读到这篇文章之后能够理解笔者的一番苦心,笔者不是要存心指责智者,是为让后来者知道原来艺无止境,大诗人、大艺术家也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同时也是为了向诗界显示,真正的诗歌批评不尽是崇拜和赞美,还要严肃地探讨一个诗歌作者的成败得失,这样才有益于世道人心。

这是对的!每一个诗人都要受到这样的如实的批判!这是人类的反省心所决定的!

我本人坚定地支持本文作者的这一闪现良心的观点!

另:本人不欣赏洛夫的新作<<登峨嵋访李白不遇>>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游戏诗歌北美枫文集
金金 ?2007-07-10 23:47:54?? 引用并回复


喜欢这个文章:)提!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金金北美枫文集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07-07-25 06:45:46?? 引用并回复


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值得称道,虽然文章的条理性不够完美。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William Zhou周道模北美枫文集
laofeng ?2007-08-15 07:55:33?? 引用并回复


读!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laofeng北美枫文集
kokho ?2007-08-15 20:47:44?? 引用并回复


刚把这篇,发给不认识洛夫的大陆诗人。。。

问好大家 :)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kokho北美枫文集
新华 ?2007-08-17 00:20:07?? 引用并回复


妙,还来读,洛夫先生当然是中国人,精英。已读过一些,几月以前了脑子笨,记住的不多,还得抽藏学习。 Embarassed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新华北美枫文集
1[2]  前页
现代诗歌
宾至如归
非馬專欄 William Marr's Column
网友论坛
诗歌联赛组委会
和平岛
海外新闻 Oversea News
路客写意
北美华人文学社理事会
《北美枫》编辑委员会
音乐与朗诵
历史文献编辑部
小酒吧 Estaminet
《北美枫》版主议事区
古韵新音
平面设计鉴赏(让你一饱眼福)Graphic Design to the Pleasure of Your Eyes
谈古论今
大雅风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