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诗歌 | 
|     | 
|  北残7月作品选 
 北残7月作品选
 
 ◎ 竖起羽毛的鸟
 
 海风吻着海浪
 海浪吻着沙滩
 沙滩延伸到一座城市的荒凉
 
 一只竖起羽毛的鸟
 在高楼的顶角迎接闪电
 光环照亮了大海
 
 一个裸体的女人
 在一个裸体男人的怀中死去
 
 (2007-7-29-3:00完成)
 
 ◎ 一个地区
 
 季风,从海面来
 雨的味道,海的腥
 
 赤道,不是红的颜色
 也不是季节开辟的道路
 
 海鸟,在椰林的上空盘旋
 不知是——
 一块陆地的灾祸,或者幸福?
 
 (2007-7-30-00:15写成)
 
 ◎ 播种的春天
 
 芒种,日光短浅
 布谷鸟的嘴巴
 提醒了大地换季的温度
 
 “吔咧,吔咧,嗨……”
 一个农民吆喝的声音
 掉在苹果树夹着的行子里
 
 二牛抬杠,后面的犁耙
 划开了播种的春天
 
 (2007-7-29-23:47写成)
 
 ◎ 批判基督
 2007-7-15
 
 那顿最后的晚餐,和可怜的
 犹大兄弟,让很多东方人
 找到了一条,误往西方的道路
 
 恋上耶稣
 恋上他清冷的十字架
 这基督宗教中唯一的信徒
 
 熄灭了地狱无数烈火
 只想要一个美好的天国
 不给世人一点自由的选择
 
 原罪,原罪,替人受过
 一个人精神的伟大
 消灭不了人间一切善恶
 
 我的,可怜的基督
 你冰冷的十字架下,让人
 顶礼膜拜的,到底是什么?
 
 ◎ 蒙娜丽莎的眼泪
 2007-7-19
 
 一副简单的画框
 大众心中神秘的女神
 达芬奇成就了一个猜疑
 几千年解不开的密码
 
 是哭?
 是笑?
 是谁的情人?
 沉默,或哭笑不得
 一个女人,偷偷的眼泪
 
 ◎ 残红
 ——读蓝桥同题油画
 
 2007-7-19
 
 读,一个女人
 怅惘的眼神
 猜不透
 端庄,妩媚
 只手托腮
 深藏的思维
 
 典雅的梳妆台
 瓷茶壶嘴角的静态
 所有的秘密——
 从红唇坠落
 两片清晰的残红
 
 ◎ 城市稻草人
 
 我是一个,城市里的稻草人
 口语里,透着着浓浓的乡音
 骨子里,夹杂着农民卑懦的诱因
 
 我是一个,城市里的稻草人
 流浪在,这个大河穿越的楼群
 找寻睡梦中,那颗迷惘的心
 
 我是一个,城市里的稻草人
 远远地张望都市的每一片阳光
 惊异这儿没有鸟儿偷掠的田梁
 
 我是一个,城市里的稻草人
 在寂寞中,渴望一只五月的蝴蝶
 而现实,却给了我们不同的因果
 
 我是一个,城市里的稻草人
 在追逐中,与土地渐有了隔痕
 不愿再看见乡间美丽的风景
 
 我是一个,城市里的稻草人
 守望,本应是我的本分
 而我却做了村庄可耻的叛徒
 
 我是一个,城市里的稻草人
 在风雨里四处飘摇
 信念里却始终固守着乡村执著的根
 
 (2007-7-18作 2007-7-28改定)
 
 ◎ 雨夜日记
 2007-7-14
 
 雨,在夜的手中,悄悄滑落
 声音,像一个孩子在走
 静静地张口,做着自由的呼吸
 
 夜,把自己的深度,藏在雨中
 深深的,浅浅的,在跳跃中反复
 用眼睛的刻度,测量不出
 
 路,被动地接受,一个人找寻的命运
 把执著的脚步,延伸了很久
 转折的时候,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理由
 仓皇的眼神看不清,依旧荒凉的前途
 
 梦,还在细数那些一把一把的记忆
 而记忆,缭乱的,没有半点头绪
 醉酒的午夜,从某一个角度,胡乱地抓起
 复杂的内心将苍白的纸张,揉成日记
 
 ◎ 春天,在后现代时代
 
 后现代的春天,节奏是女人的,掠过抓狂男人指掌后的颤抖的乳房
 后现代的春天,音符是诗人的,写着小巷子里回荡的忧郁和忧愁的诗行
 
 后现代的春天,躯体是婴儿的,出生时还用脐带连着子宫的血肉之躯
 后现代的春天,心房是老人的,生命将尽时催动劲爆的血管里血液流动的机器
 
 后现代的春天,梦想是童话的,落水的公主与水下的精怪的梦幻般的奇妙故事
 后现代的春天,爱情是青春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少男初恋时夭折的甜蜜的幸福
 
 后现代的春天,家园是年轻的,相互吸引相互排斥也相互蚕食的生物群落
 后现代的春天,墓地是死亡的,灵魂盘桓着的刻着名字的树立着的十字架
 
 后现代的春天,河流是涌动的,向往生命的高度却不小心跌落山崖的血水
 后现代的春天,山川是喘息的,没有节制的疯狂爬满了绿妖的骷髅头
 
 ……
 
 后现代的春天的一切都是恐怖的,后现代的春天没有仁慈的母体
 后现代的春天的一切都是脆弱的,后现代的春天没有坚硬的骨骼
 
 (2007-7-24作 2007-7-28改定)
 
 北残点微诗(十)——蔡培国之《草原一瞥》
 
 ◎ 草原一瞥
 
 □ 蔡培国
 
 鸟儿飞走了
 滴落的鸟鸣
 长成了一望无际的草
 
 【北残析评】:
 更多的人,想起草原,就想起骏马,想起牛羊,想起白云,想起洁白的哈达,想起蒙古包……这便是惯性思维。这样对诗歌意象的选择,从而进一步对诗歌形式的建构,对主题意识的定型,便是没有走出前人设置的樊篱,当然这其中也有母题元素的作怪。
 关于母题元素的问题,在文学上倒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世界文学在很早的古希腊时代就有了。但是,绕不出母题,并不代表文学作品写不好。比如中国历史上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故事,写的比较好的文学作品就有唐代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也有清代洪昇的戏曲《长生殿》;取于同一素材的唐代元稹的传奇《会真记》,以及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共同形成文学史上的双峰绝璧。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在于体裁的变换,二是在于细处的创新。
 诗人的这首小诗,同样采用了草原上常见的母题元素:鸟与草。但是,诗人运用奇特的联想手法,把这两个意象进行了巧妙联接。诗人的联想是独特的,从常规的思维来思考,鸟儿的飞走,意味着留下的必然是一个空荡的原野。但是诗人想到了鸟鸣,(鸟鸣实际上也可以作为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一个母题元素)它的出现,使诗人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诗意境界。诗人把这声音想像成“水”,抑或润物无声的“雨露”,滴落下来,然后“长成一望无际”的嫩绿的“草”。这样的季节,是春天,还是夏天?这样的时间,是中午,还是傍晚?这些都是可以想象,可以幻想的。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和令人惊奇的画面啊!
 笔者曾经作过一首同题的非微型诗歌《草原》:
 
 天边的白云骑上骏马
 水草拉着房子游动
 
 以狼为图腾的子孙
 眼睛里没有灰色
 
 大雕从空里掠过
 歌手弹起草原上的生命
 
 (原载《鳄城文学》2007年夏卷总第3期)
 
 这首诗歌也是用常见的母题元素写成的。但是,通篇的意蕴表达的主要是草原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草原人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诗的格调从起笔的稍清新渐至沉稳,有一种内在基调在悄悄发生演变。诗人蔡培国的这个小诗则完全是一派清新的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仿佛就立在草原的一角,虽仅不经意的“一瞥”,也仍可以窥视到万丈寥廓:一片生机,千里沃野。让人的心胸和眼界,顿时间就舒展开来,心旷神怡、悠闲自得……
 诗人此诗之所以能够写的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巧妙地运用了“联觉”(通感)的艺术手法。这也是诗歌常用的技巧之一,和诗歌容易走向成功的道具之一。“鸟鸣”作为感官上的听觉意象,却成了“滴落”的似乎可以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视觉意象和触觉意象,从而把人的众多感官进行了巧妙联接,给人一种通体沉浸于美妙境界的结果,这种结果情景交融,让人陶醉,让人不舍。
 草原在于我,至今仍旧是一种向往。一个望见白云,就想飞翔的梦想,一个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梦想,一个痴醉沉迷也徘徊于执著的梦想。读这首小诗,我仿佛已经飞到了草原。
 
 2007-7-27-19:40完成
 2007-7-28-15:04改定
 
 2007-08-04 00:03:29
 | 
| | 半溪明月 ?2007-08-04 01:02:08?? |   | 
 
 问好北残先生,诗歌不错,麻烦有空访问下这个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afe9080010006cj
 
 | 
| | 金金 ?2007-08-05 19:47:40?? |   | 
 
 问好北残
 
 | 
| | 北残 ?2007-08-06 09:11:21?? 谢谢 |   | 
 
 
 
 
	  | 半溪明月 写到: |  
	  | 问好北残先生,诗歌不错,麻烦有空访问下这个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afe9080010006cj |  
 问好
 
 | 
| | 北残 ?2007-08-06 09:12:00?? gan感谢 |   | 
 
 
 
 |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 评论鉴赏 Reviews | 
|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 | 
|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 
| 合作交流 | 
| 散文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