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散文游记 |
|
吃在骨头缝里
吃在骨头缝里
走遍东南西北中,酸甜苦辣咸口味各不同,各地人口味不一样,与其说那是人们舌头上味觉的不同追求,不如说那是人们骨头缝里的需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还不如说是一方食品勾着一方人的魂。我们这地方有特色的食品不少,说几种既不甜不咸也不酸不辣的,比较适合各个地方坛友胃口的食品给大家听听,也算是从我骨头缝里发出的芽吧。
我们这地方有三种饼,局限在我们及周边县区很小的范围,哪三种饼呢?一是烙馍馍(烙要读成落,第三声),外地人说不好这几个字音,干脆就叫单饼,或叫薄饼;二是壮馍;三是打狗饼子。为什么专说这三种饼呢?那是因为这三种饼可能是饼类中的三种吉尼斯纪录。
烙馍馍是薄饼之最,跟普通打印纸差不多厚薄,比山东的煎饼还要薄一些;壮馍是硬饼、大饼之最,饼直径在40公分左右,饼中间钻个洞,装在自行车上估计能当车轮子,足见其坚硬;打狗饼子铜钱大小,当属小饼之最。
这三种饼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都和战争有关,也可以说都是战争食品,我们这个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兵家必争之地诞生战争食品也就不算奇怪了。
首先说这烙馍馍吧。烙制烙馍馍的锅跟普通的锅不一样,并有一个专门的名称----鏊(ao)子,锅底是这鏊子的制高点,比锅沿高出一公分左右,鏊子直径在40公分,生铁铸成。古时候行军打仗,这鏊子埋锅做饭可以做烙馍馍,冲锋陷阵可以当盾牌,是多用途工具。烙馍馍是用一根枣核状的细长擀面棍擀制出来的。一两重的面团,揉成一小团,包裹在擀面棍上,只几下,就把它擀成了脸盆口大、薄如纸的烙馍馍,放到热鏊子上,竹劈子挑着翻一次,就好了,大概十一二秒钟的样子。妇女们做烙馍馍的时候,那浓浓的麦香味,几十米外都能闻得到,会让人饿得受不了。烙馍馍卷上油条啦、咸菜啦、辣椒啦等等,只要你喜欢吃的,只管往里卷,吃的时候,人人都象是在演奏竖笛,宛然音乐家。这烙馍馍水分少,适合较长时间存放,战争年代行军带着着实方便。
再说那壮馍,他的奥妙全在那做饼的面上了。和出做壮馍的面那是需要点工夫的,还需要特殊的工具。那面要和的非常硬非常有劲到,成年男子手上的力气都显小了,所以呀,就用一大块青石板,一根七八公分粗的木杠一头固定在石板上,另一头,长出石板四五十公分,这样,就能很好地让这木杠发挥杠杆原理了。和面的时候,杠子抬起,放到面团上,然后,和面人往那伸出一头的木杠上猛一坐,我们这里叫一拍(拍,是基本读音,要读第三声,字典里没这个字,意思就是人自由落体般的坐下去,落下去就成了一滩,无法收拾),所以这和出来的面也叫腚拍面。反反复复拍下去,待面足够硬,足够劲,然后用力擀成两公分厚的直径在四十公分左右的大饼来,放到平底锅里慢慢的炕,边炕边用一根一头留着两个尖的竹片均匀的在壮馍上扎孔,象是在做邮票的齿孔,二十分钟左右,壮馍飘香了,微黄了,就得了。这壮馍特别乃放,是行军打仗的好干粮。这饼还有一传说,有一懒媳妇,懒到吃饭都不愿意伸手,一次丈夫出远门,怕媳妇在家懒到饿死,就把壮馍挖了个窟窿套在媳妇头上,让媳妇摇摇脑袋,就可以转着圈吃到壮馍,几天后,丈夫归来,那媳妇还是饿死了,脸前的状馍被她吃完了,他懒得摇脑袋。
再说这打狗饼子,是人死之后,撒在路上或荒野的一种小饼子,意思是贿赂一下野狗,不要吃死去的人,野狗们要是饿了,就拿这小饼子打发饥饿,所以这小饼子就叫了打狗饼子,并不是打狗,而是打发狗。这里列在食品中介绍,是因为过去这些饼子实在难于到得狗肚子里,饥饿的人们早就等着这打狗饼子打牙祭呢。这饼子跟战争有关系吗,当然有。战死者,孤魂在荒野游荡,家人连尸首也未必能见得到,打狗饼子就是为了保全战死者不被狗吃了吧。
罗里罗唆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腻烦了吗,勾出大家的饿虫了吗,如果你饿了,你在三种饼子里任意挑选着吃吧,热腾腾的,也许正香。
2007-06-06 02:43:26 |
kokho ?2007-06-07 09:17:33?? | |
很特别的文字。。。
问好 朋友 。
。 |
小说故事 | 现代诗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