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 |
古韵新音 |
大雅风文学奖 |
北美华人文学社理事会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评论鉴赏 Reviews |
|
乔延凤《:诗与非诗的艺术界限(关于诗歌的音乐性)》
乔延凤《:诗与非诗的艺术界限(关于诗歌的音乐性)》
当前,中国的新诗备受争议。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数千年历史了,源远流长。本来,对什么是诗,人们在认识上、理论上,不应该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现在有些人对诗的感觉和理解,确实产生了偏差。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诗歌的音乐性。
诗的生存的理由,就在于文艺上内容和形式的不可分性,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化生的关系。
诗与散文是有区别的,散文叙述事理,大体上借助于文字的意义就已经足够了,它自然也有声音节奏,但是无须规律化或音乐化;而诗则是咏叹情趣的,单靠文字意义还不够,还必须从声音节奏上表现出来,诗要尽量利用音乐性来补文字意义的不足。由此可看出音乐性、节律性对于诗歌的重要。
没有形式的诗实在只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现在,不少青年诗人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的失败就在于不能创造形式,换句话说,不能把握住他所想表现的情趣所应有的声音节奏,这就不啻说他不能做诗。
我们在报章杂志上见到有许多所谓的“诗”,实在是不能称其为诗的,因为它不具备诗歌的形式。
“五四”以来,新诗运动近百年了,认真地总结我们新诗所走过的道路,为新诗今后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应是有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诗歌工作者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来诗人们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不少优秀的诗作,认真、系统地对这些作品进行梳理、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来,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最近,我编选了《诗歌报封二诗人作品集》,目的就是希望能为诗人、诗歌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可资研读的诗歌文本,通过品读其中的诗作,探讨诗歌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我国新诗的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鲁迅先生称司马迁《史记》为“无韵之《离骚》”,朱光潜先生说“读好的小说、戏剧,要能够读出里面的诗来”。仔细领会他们所说的话,我们便会明白诗歌的基本的真实的含义了。
对于那种没有诗意、脱离了音乐性的文字,我们不能称其为诗,道理就在于此。
对于新诗的音乐性、节律性,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化生性、不可分性,我们应该在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作更多一些的研究和探讨的工作。
我这里不妨再多讲一讲诗歌的音乐性的问题。
对诗歌的音乐性,现在有些人不屑一顾,以为现在提这个问题,已经落伍了;在他们看来,诗歌是不需要提音韵、音乐性的,因为诗中有感情的起伏。其实,散文不是也有感情起伏吗?感情起伏并不能和诗歌的音乐性划等号。
诗歌咏叹的是情趣,情感最直接的表现是节奏,而文字意义反在其次。文字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感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
从《梁祝》、《思乡曲》没说一句话,却使人泪流满面,我们就能看出音韵节律的重要作用,诗歌就是要借助于它。诗人明白这个道理,对音律都异常重视,屈原、司马相如、蔡文姬、嵇康、李白、王维、李煜、苏轼、柳永、李清照、姜夔……,哪一个不精通音律?毛主席光留下的唱片、磁带,就两千多个!中国文人讲琴书棋画,琴排在第一。诗与非诗,读读就出来了,没有旋律哪有诗?
诗应有音乐性,这本来早就是诗人们的共识,因为中国是个诗歌传统极其深厚的国家,诗人们都是在诗歌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
五四以来,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穆旦、艾青、臧克家、阮章竞、李季、贺敬之、郭小川、曾卓、公刘、张长、李瑛、舒婷……,他们哪个的诗歌是没有音韵的?
《诗歌报封二诗人作品集》所选的诗作,同样也都注意到了它们的音韵、音乐性。
非诗的泛滥,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直接败坏了读者的口味,我们应该积极地加以引导,清除这种不良的影响,以有利于我们的诗歌探索和诗歌创作。我们这样来做,是十分有意义的。
诗歌的音乐性,和诗体有关系,和诗人的个性有关系,是诗人个性的真实流露,是诗人情趣的直接现实,它是活生生的。
诗歌写作中,音韵的运用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互韵、转韵、多韵、隔行韵、首尾韵、句中韵、重音押韵……,等等,仔细阅读我们所选的这些作品,就能够领略到其中的纷繁。这不同的形式,正是诗人们创造出来的把握自己所想表现的情趣所应有的声音节奏,
有人以为新诗已经摆脱了旧体束缚,现在又提音韵,提新的诗体建设,不是自找束缚吗?其实这种看法还是因为对诗体不了解所造成的。
散文没有固定的模型做基础,音节变来变去还只是散;诗有固定的模型做基础,从整齐中求变化,从束缚中求自由,变化的方式于是层出不穷。诗的音乐性实在比散文的丰富繁复。这正犹如乐音比自然中的杂间较丰富繁复是一个道理。乐音的固定模型非常简单——八个音阶。但这八个音阶高低起伏与纵横错综所生的变化,是多么繁复!
诗不是一种修辞或雄辩,现在有许多新诗人却只在修辞或雄辩上做功夫,出发点就已经错误了。我们应该在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化生上作出努力。
编这部作品集,我想到了孔子的删诗。
以前我总认为,孔子将周初至春秋五百年间的三千多篇诗,删成了三百零五篇,有许多好诗都被他删掉了,很可惜。现在我才知道孔子选诗之严格,他看中的诗,“皆弦歌之”,用弦歌来验证其优劣,表明他对诗歌品质的重视,对诗歌音乐性的重视(音乐性和内容不可分)。
韵律,是古今中外一切诗歌艺术之所以为诗歌艺术的要素。
孔子是有文字记载的深谙此道的第一人。
2013-03-24 22:03:38 |
水弦 ?2013-03-26 09:12:48?? | |
很高兴在这里看见读到你的诗评 |
山城子 ?2013-03-26 09:23:05?? | |
问好绿玉!!谢谢转帖!! |
绿玉 ?2013-03-26 15:23:01?? | |
这是乔延凤老师的诗论,我看这诗论好,就发到这里与大家分享。 |
绿玉 ?2013-03-26 15:25:37?? | |
是呀,您老师真客气,不是你提醒,人家还以为是绿玉写的诗论呢。 |
绿玉 ?2013-06-14 12:56:52?? | |
诗歌,诗的后面有个歌字。 |
杨光 ?2013-06-18 22:22:47?? | |
诗歌的音乐性,和诗体有关系,和诗人的个性有关系,是诗人个性的真实流露,是诗人情趣的直接现实,它是活生生的。
有见地的观点,学习 |
绿玉 ?2013-09-17 22:48:48?? | |
杨光 写到: |
诗歌的音乐性,和诗体有关系,和诗人的个性有关系,是诗人个性的真实流露,是诗人情趣的直接现实,它是活生生的。
... |
谢谢杨光老师热情点评,问好。祝大家中秋快乐! |
绿玉 ?2015-08-10 17:06:30?? | |
我认为文字还是值得欣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