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魏鵬展

???Hong Kong 香港

?????299?

?????2009-04-14

???《小說與詩》主編、中文教師、香港诗人

???現代文學、古典文學、西方小說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http://blog.sina.com.cn/ngaipangchin

?????魏鹏展诗文集(北美风)

查找魏鵬展发表的所有帖子

???香港文學報《小說與詩》投稿方法+稿約、稿例、最新一期目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7bcff01018dcp.html

魏鵬展是香港詩人、《小說與詩》主編、中文教師;微信(WeChat): npcjeffrey

上城2009-08-13 23:51:34

高尔基说的社会大学
毛泽东说的人民大学
何厚华说的香港大学
马英九说的台湾大学
施瓦辛格说的纽约州立大学
……


我读的大学真是太多了,数也数不过来~~但是哪一所呢?

魏鵬展2009-05-17 00:18:11

謝謝留言。你讀哪所大學?

上城2009-05-14 07:44:43

香港大学,比我读的大学要好点。能把中文念到硕士,在下佩服。跑去当教师,更佩服。

问个好

现代诗歌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论 – 文学的共鸣 ── 人与人的深情 朱自清散文〈背影〉

文学的共鸣──人与人的深情 魏鹏展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很多,但最著名的包括〈背影〉、〈荷塘月色〉、〈春〉、〈给亡妇〉、〈匆匆〉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前几篇因为多次被中学选为范文,因此较为人所认识。〈背影〉和〈给亡妇〉是朱自清最感动人心,也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前者写父子之情,后者写夫妻之情。文学作品能写出人与人的深情,引起读者同感和共鸣,艺术性就高了。朱自清的〈背影〉文学技巧不算很复杂,甚至可以说没甚么琱琢,自然而成的艺术作品,能体现文学作品的真,那「真」是人与人深情的真。

〈背影〉虽说没有甚么复杂的文学技巧,但有些技巧很值得我们学习。朱自清在写父亲很关心作者,给作者送行时向脚夫行小费时,就运用对比手法写父亲不及自己聪明,说话又不漂亮,由直接的批评,写出间接的赞。间接的赞是作者以白描手法写出很多父亲关心自己的细节,由读者自己理解。作者越是表面写父亲怎样不聪明,怎样烦人,再对比父亲关心和照顾他的细节,越能显示作者的感动之情。这种表面文字是贬,字里行间是褒的对比手法,能有效深化主题。

作者写这篇文章虽是以写背影为题,也以背影贯穿全文,但其实是写离别之情和父爱。这种离别之情和父爱却从未从作者口中道出,却只以事情细节去呈现。作者透过父亲送行的细节去呈现,其中落墨最多的是作者看着父亲笨重的身躯跨过铁路去给作者买橘。这件事写得很具体,很仔细,但作者不加评论,也不道出自己的感受,只用「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细节去呈现作者对父亲买橘的感受。父亲买橘回来后,作者连忙拭干眼泪,怕被父亲看到自己因为太感动而流泪,作者不用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只以细节呈现,就更感动人心。清人沈德潜说:「盖情一道出,便浅矣。」我们写文章切忌感情太露,只须以真实的细节去呈现,但真实的细节一定要从生活中去感受和深掘。

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爱和离别之情,这题材古人写得太多了,作者再写岂不是没有创意吗?其实生离死别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只要写出来的情是深刻,能感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作者以新词、新句、新事去写这自古有之的父爱和别情,同样有引起读者共鸣的文学作用,这种作者与读者透过文字产生共鸣和同情也是文学的社会作用。

2012年9月23日 夜
(刊登于《香港中学生文艺月刊》22期,页34-35)



魏鹏展评:余光中是出色的现代散文家,他到现在还未能写出一篇比朱自清〈背影〉好的散文;叶圣陶的散文写得很好,评论也写得很好,但到他死去的那一天,他还未能写出一篇比朱自清〈背影〉那么触动人心的散文。现代散文还很年青,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http://www.epochtimes.com
朱自清 〈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 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 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 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 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 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 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 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 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 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 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 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2012-11-16 20:31:19
引用并回复
金金 ?2012-11-17 17:18:13?? 引用并回复


父亲爬站台的形象,想起来让人欲流泪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金金北美枫文集
影视频道
小说故事
散文游记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