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叶英儿

???中国

?????327?

?????2006-06-03

???教师

???写作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叶英儿's blog

查找叶英儿发表的所有帖子

hepingdao2007-07-30 08:21:51

握手

叶英儿2007-06-05 19:08:30

这么开心,在加拿大与诗朋文友在一起写诗,写文章,看诗,看文章,点评诗,点评文章,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现代诗歌
散文游记
古韵新音
叶英儿
网友论坛
宾至如归
大雅风文学奖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充沛的情感 纯粹的语言

充沛的情感 纯粹的语言
——叶英儿诗集《你是中国的月亮》序
孙 侃

纪伯伦说过:“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来的一首歌曲。”毋庸讳言,诗需要智慧,需要技法,但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出自内心,出自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思考和真诚表达。睿智、自信、激情、充满个性的诗句,只有根植于现实这片土壤中方能拥有生命力。事实上,也只有波澜壮阔的时代、跌宕起伏的人生和貌似凡庸实质深刻的生活,才能赋予诗人以灵感,才能让诗人获得艺术的滋养。脱离社会、拒斥现实的所谓诗文,必定是无病呻吟和暗夜呓语。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们再读叶英儿的诗,就会发现,在如何摆正诗歌与现实两者关系这一首要问题上,她无疑是正确的。从个人经历和社会现实中直接撷取素材和题材,是叶英儿诗作的最大特色。打开这部诗集,只要稍稍浏览一下诗作的题目,即可感知这一点。仿佛任何物事都能进入她的视野,哪怕是十分琐屑、常人惯于忽略的细节,都能引发她的兴趣,并自然而然地成为她抒写的对象,如《家里人》《妈去打门球》《到杭州办事》《舞蹈课期末考试》《空调扇》等。这样的写作方法既凸现了生活的原生态,又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诗人擅长发现素材、捕捉灵感的不凡技艺。初读叶英儿的诗,觉得它大多是近乎平白的记录,且颇显芜杂罗嗦,甚至有随手捡拾、未加甄别之感,可一路读下来,慢慢地就读出了味道,诗人醉迷于种种生活形态、着重展示现实粗粝一面的创作意图渐渐显现,这可以由上文提及的那几首诗予以佐证。
不吝真情是叶英儿诗作的另一特色。读过她的诗作,即会被她不加掩饰的真诚情感、直抒胸臆的诗化激情和不乏正义感的道德评判所打动。在很多诗作中,在叙述了某个社会现象,发出了由衷感慨之后,她甚至不惜突破创作技法上的忌讳,穿插若干议论性、哲理式的煽情句子,以强调所谋求的励志、明理、扬善、呼唤亲情的阅读效果。值得肯定的是,叶英儿始终以阳光般明亮、温暖、率直的情怀,阐明观点,袒露内心,寄寓理想,辨析是非,《结果》《点滴人生》《经历决定着你的言行》《越来越好》《当年的豪情壮志》《深沉》《请等一等》等即是这一类作品中写得比较出色的篇什。或许,诗人所阐述的哲理已不新颖,很多内容早已成为公认的世人必须遵循的人生法则,然而,原本高深的道理一旦入了诗,一旦被化为诗性的表达,一旦饱浸了诗人充沛的情感,其内涵,其旨趣已进入了更高层面,还被赋予了一种特有的美感。在虚情泛滥的当今诗坛,不吝真情的诗作和诗人无疑弥足珍贵。叶英儿已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如何保持和发扬这一特点,显然是她日后能否获得更大成果的关键之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语言必须服从于诗的意义,符合诗的形态。诗的语言必须与它的形态尤其是思想相统一,怪不得诗人艾青曾经反复指出“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选择合用的语言,往往是诗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叶英儿以明白晓畅的语言来铺陈自己的诗作,一方面是因为它容易把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合辙于所表达的察与思、情与理、美与善。当绕来绕去的词句已经成为感情和意义的桎梏之时,当欲说还休、闪烁其辞的姿态已有可能导致嗓音喑哑、语无伦次之际,唯一需要做的是除去羁索,敞开歌喉,喷礴而出,直抒胸臆。所谓纯粹的语言,应该是那些剔除了冗余的文字、繁复的表述、庞杂的观点、凌乱的思维之后的透明、干净、直率的语言,是那种直抵人的心灵、击中事件要害,揭示事物本质的语言,是那种能唤起人们最纯净、最真挚、最崇高的情感的语言。尽管叶英儿目前所运用的诗歌语言,尚未达到这样的高度,但她有意无意的语言选择,恰恰走上了通往这一高度的路径。这条路注定是漫长的,或许没有终点,如今我们所见到的高度,只是它某一块路碑罢了,但叶英儿正在朝前行走,唱着属于她自己率真的歌,怀拥属于她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需要指出的是,至少在目前,叶英儿的诗歌创作仍有不少不足之处。主题的重复、诗歌意象的缺失、诗作旨意的过于浮浅,种种缺点表现在她的很多诗作中。常常满足于某个标题、某个句子、某层意思就匆促为文,尚未写透却已终了,这样的写作或许能够获得数量,却难以获得生命力。更需要指出的是,何以称诗、何以成诗,这样最根本性的问题,迄今仍需作者反复揣摩、再三领悟。正如纪伯伦所言,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分行的文字与真正的诗之间的距离,比地球到月亮的距离还要远上一万倍。之所以在这篇序文的末尾,提出这样的忠告,是因为在我看来,叶英儿仍具相当的创作潜力,仍具有她上升的巨大空间,这由这部诗集为证,也由她旺盛的创作精力、高涨的创作热情为证。一名矢志于教育事业的灵魂工程师,在从事太阳底下最崇高职业的繁重任务的间隙,能写出这么多作品,着实不易。因此,我首先要祝贺这部诗集的出版,更祝愿叶英儿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走得更加矫健、更加从容。
是为序。

2011年11月6日 杭州復和居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现供职于浙江省作家协会。)

2011-11-08 02:12:09
引用并回复
山城子 ?2011-11-12 21:35:34?? 引用并回复


学习!·!·!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山城子北美枫文集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
小说故事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健康与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