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chenrunmin
|
???nanjing.jiangsu.china.
?????192?
?????2009-11-21
???崇拜自然,喜欢美色,爱好旅游。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私人留言](templates/subSilver/images/lang_chinese_simplified/icon_pm.gif) ?????![发送电子邮件 发送电子邮件](templates/subSilver/images/lang_chinese_simplified/icon_email.gif) 查找chenrunmin发表的所有帖子 ???一个来自南京,普通大众中的人。 |
|
|
现代诗歌 |
|
人生三部曲之【母亲】
人生三部曲之【母亲】
越来越认为人来自水里,住在长江边,
总觉得有比别人更多的亲切,这才清楚,
你出身船家,自小被人抱养,孤苦伶仃,
十六岁包办给陈家,再没见过养父母。
那时代苦难总掂记你不说,七个儿女,
死的送的,只剩三个儿子成长在身旁。
我不知道你把那些伤痛放在什么地方,
你不打扮自己,我总见你脸上的慈祥。
樱桃什么样,儿时一直好奇,你的嘴型,
那种水果的美,到大了还在诱惑我。
你出身长江,细长的眉毛,水墨画的五官,
一张瓜子脸传承中国文化的古典美。
最早城市人口下农村,偏有父亲名额,
死活不会农活,回城又是‘三年自然灾害’。
长时间家徒四壁,屋里很难听到抱怨,
挂在梁上胡罗卜,我偷吃光,你也不打骂。
更夸张,能买新装过节,玩‘弹子盘’车,
半天就破了,二哥想教训我,你还拦着。
倒是上班的大哥、二哥很尊重你言行,
你文盲,不是‘意外’,大哥那年高考就过了。
后来,连你也工作,你还省吃俭用,
哥哥来的朋友,席议‘文革’,反说你大方。
一次好奇,吵闹着要买的皮蛋,居然双黄,
我难于下咽,你美美吃下,这种幸福,
到现在才回味过来。你迷信,我‘破相’了,
还是你病中乱想,说命中二子,二十五岁大哥,
仍因公恓牲。你是长江,也流干眼泪,
癌症把你推进医院,陪护你近一年的我,
十二岁,那懂生不如死的疼,反复快‘二年’,
让你修福来世?不去看长江点点渔火,
这对我们一家也太残酷。我只希望你,
知道这首诗,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回报。
2011,6,8.
【注;‘弹子盘’车,一种用轴承,木板做的车。】
【注;‘意外’,高考期间,大哥被汽车撞伤,没能考完全科。】
【注;‘破相’,迷信说法,人有疾,能改变命势。】
【注;‘二年’,母亲病了两年,47岁离世。】
朴实无华 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 ——为天下所有的母亲祈福! 回;中国诗歌,红衣书生 。
一篇感人的记叙文 回;奔腾的诗歌论坛;水长东ZCS。
叙述有些凌乱,间插的抒情也不合理,还不如去掉就客观呈现。 回;奔腾的诗歌论坛; 野渡有酒。
二位的回帖,在玩着味地批评,不管你们是什么心意,首先得谢谢你们的关注与回帖。人啊,人,不能急了,
不怕你们笑话,我一直在试图归朴返真,化简单为神奇。这首诗,就是往这上面在努力。问好你们。
母亲的伟大说也说不完,伴随我们一天又一天,组成我们的日子,读后百感交集,欣赏!
回;【绿风】诗歌,王锡民。
伟大的母爱,对于生命,不只是雨露阳光,那份精神营养足够滋润一生。欣赏问好! 回;【星光熠熠新诗大
观】,回向。
读着伤心的文字,偶也想妈妈,真想哭。。。母亲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灵,看望陈润民朋友,问候! 回;
【星光熠熠新诗大观】,碧海轻舟。
难得的好诗
主题鲜明 有感情 有细节 看的懂 回;中国诗歌,王若雨 。
问好兄弟!象《母亲》这样题材的诗是很难把握的,可你进入的角度却很好,如果再厚重些,可能情感的表
述更丰满,更能打动读者。个见。 回;【星光熠熠新诗大观】,黄凡。
诗句写的厚实,质朴的思绪,,慢慢回忆,细细品味。 回;自由诗苑,一桶天下 。
母亲的一生包孕着多少让人揪心和心动的故事,诗歌朴实,真情,这样的抒发,让阅读一样感动和思索。提上
,学习。 回;【绿风】诗歌论坛,古月灵秋。
算是直抒胸臆的表达了,活脱“母亲”形象的存在使得诗章更有厚度,部分细节上如能进一步挖掘与凸现
可能会更好。 回;诗部落—社区,新诗现场,弄春十三月 。
彷彿史詩的敘事
彷彿對話的獨白
瑣事歷歷在目
在靈前獻祭母親的詩句特別動人 点评;台湾诗学--吹鼓吹诗论坛,莊仁傑 .
记事一般的诗歌,娓娓述说,作者记述生活里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情感,不错,学习了。问好。
回;现代诗歌之友,蝈蝈002。
读不懂言语,只知道你断断续续,仿佛在哭泣,那是一种什么的感情,让人很心酸
回;天涯论坛,现代诗歌, ﹎.0℃℡. 发表于 2011-7-19 12:23 。
读不懂言语,你也太谦虚了。
只知道你断断续续,仿佛在哭泣,那是一种什么的感情,让人很心酸 而你这评读,正是诗的秒处。谢
谢,谢谢。问好朋友。 回;陈润民。
朋友过奖,我那懂什么秒不妙的,是你写得好,问好朋友 回;天涯论坛,现代诗歌, ﹎.0℃℡.
知音难遇,知音难求,我服了你。读了你的回贴,我比自己写好这首诗,还兴奋。我都不知怎么
谢你了,远握,远握。 回;陈润民。
莫言相对唯有泪千行啊,哈哈,同感 回;天涯论坛,现代诗歌, ﹎.0℃℡.
2011-09-18 15:06:16 |
chenrunmin ?2011-09-21 15:17:52?? | |
至情至理、至深至爱。重要的,不仅是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孝心,更重要的是,是写出了母亲的三纲五常、相夫教子、理家持业、井井有条。
这就是诗歌的外延。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延,能有效地帮助读者拓展品读空间。
拜读。问好。 回;自由诗苑, 石下草 发表于 2011-9-14 15:48
同你评 人生三部曲之[大哥] 一样,你这点评,让我也觉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总这样,爱听好听的话,你让我醉了,高山流水是同样的心情,不知怎么谢你了,还有一清醒;向你问好。 回;陈润民。
我不知道你把那些伤痛放在什么地方_
不管用什么文字,能抓住神于是形象丰富感人。真,情,是润民作品的魂。欣赏了!
回;天涯论坛,现代诗歌 jimo雪杨 发表于 2011-9-14 09:05 .
此种“记账体”文字除了分行以外,与诗歌并无共同之处。
即便是叙事诗,在叙事的同时,还应塑造诗歌的形式美感。
创作弘大的叙事诗(例如《人生三部曲》),需要对于题材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的把握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力。
如果暂时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那就不妨写特定主题的诗歌——在人生历程中,只写一点,不及其余。
浅见。鉴谅!
问候陈润民! 现代诗歌之友,追忆的潮水,发表于:11-09-15 14:34 .
回复 第2楼 的 追忆的潮水:
此种“记账体”文字除了分行以外,与诗歌并无共同之处。
即便是叙事诗,在叙事的同时,还应塑造诗歌的形式美感。
创作弘大的叙事诗(例如《人生三部曲》),需要对于题材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的把握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力。
如果暂时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那就不妨写特定主题的诗歌——在人生历程中,只写一点,不及其余。
浅见。鉴谅!
问候陈润民!
谢谢你的想法与好意,正好我才回人家帖,附上,也算回你,问好。
这三曲是重复发的旧帖了,我把它和六月份发的比对了一下,不是一模一样吗?
回锅油的用意不知为何? 我想了解清楚诗友的想法目的,以便我思考是否对此文读评
不过,看了诗友的那些回帖,我想如果不是赞赏之言,大概就免了,所以放心,我会报喜不报忧
其实叙事诗相对于抒情诗难写多了,不是真正的诗人而是所谓的诗人,往往写着写着就成了叙事文
呵呵 回;诗歌论坛,读书论坛,新浪网, 白四季 发表于:2011-09-14 09:24 .
以上是你的原帖。
这三曲是重复发的旧帖了,我把它和六月份发的比对了一下,不是一模一样吗? 不错。但是两首。
回锅油的用意不知为何? 我想了解清楚诗友的想法目的,以便我思考是否对此文读评 我不是外星人,同大家写诗发帖的目的,也差不多,想再次引起共鸣。
不过,看了诗友的那些回帖,我想如果不是赞赏之言,大概就免了,所以放心,我会报喜不报忧 我一般看帖,好的赞美,自己觉得不好的,就不加评论。 你自己爱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 写诗,接受任何人,善意批评,是一种义务。 你尽管批评。
其实叙事诗相对于抒情诗难写多了,不是真正的诗人而是所谓的诗人,往往写着写着就成了叙事文
呵呵 诗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百人有百种评价,都不奇怪。
正好有诗 友对这首诗的点评,原帖如下;
这就是当今很少见的叙事诗。是小说以诗歌的形式出现,侧重于诗歌的内涵、诗歌的语言和诗歌的布局。文中的起伏、跳跃都是诗歌的特征,能有效地精炼语言,提炼意境。
拜读、问好。 回;自由诗苑,石下草 发表于 2011-9-14 15:42
另;我喜欢在别的论坛复帖,也是为了引起共鸣。这次也不例外。 问好朋友。
回复 第2楼 的 追忆的潮水:
再回追忆的潮水
创作弘大的叙事诗(例如《人生三部曲》),需要对于题材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的把握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力。
如果暂时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那就不妨写特定主题的诗歌——在人生历程中,只写一点,不及其余。
看来你是文化大革命过来的人,那时人喜欢上纲上线。人生三部曲 不过是父亲,母亲,大哥三个不同角色,很普通的一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你说的那么夸大。你的愿望,以这个为主题,。在中国,我期待你,或是别人来写。让大家来瞻仰。问好朋友 回;陈润民,发表于:11-09-15 23:49 。
回复13楼 车走直线 的帖子
“要说“花瓶”,其实不独独“没有情感的诗,是个花瓶!”有感情,没形容;没感情,有形容;与有感情,也有形容者,一样都是“花瓶”。说道“雕虫”,同理。这里存在的“模糊逻辑”,同曹子健曰:“文章,小道也。”先生什么时候能把这里面的道理悟透了,且能把有关微妙的差别区分开来,再就自己从一不愿当“花瓶”,二不愿成“雕虫”,却又只能当“花瓶”,只能成“雕虫”的诗歌创作实践应走的道路、方向、和路线做出理性选择,先生的“小诗主义”就有可能日臻成熟了。”
贴在这里,与陈兄共勉! 诗歌论坛,读书论坛,新浪网, 原帖由 车走直线 于 2011-9-17 10:24 发表.
拜读,拜读,诗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人生不同,写诗就不同,还是各写各的好,问好。 |
宾至如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