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叶英儿

???中国

?????327?

?????2006-06-03

???教师

???写作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叶英儿's blog

查找叶英儿发表的所有帖子

hepingdao2007-07-30 08:21:51

握手

叶英儿2007-06-05 19:08:30

这么开心,在加拿大与诗朋文友在一起写诗,写文章,看诗,看文章,点评诗,点评文章,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现代诗歌
散文游记
古韵新音
叶英儿
网友论坛
宾至如归
大雅风文学奖
评论鉴赏 Reviews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
小说故事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健康与美容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海里的“八宝冷盘”——泥螺

小时候,我们农村的邻居家里要是没有咸菜,大人们都会去海里抓一把泥螺当咸菜和番薯丝或稀饭吃,泥螺那时在洞头海涂里是很多很普遍的东西,因为不用花钱就可以得到,而且味美鲜嫩,深受海岛人民的喜爱,但现在随着新城市的建设洞头的天然泥螺也快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泥螺,古称吐铁。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吐铁一名泥螺,俗名泥蛳,岁时衔以沙,沙黑似铁至桃花时铁始吐尽”当今在温州称泥糍,系其生长在泥涂中。闽南称“麦螺蛤”因其盛产于麦熟季节。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外壳呈卵圆形,壳薄脆,其壳不能包住全部身体,腹足两侧的边缘露在壳的外面,并且反折过来遮盖了壳的一部份。体长方形,拖鞋状,头盘大,无触角。是一种分布在我国沿海潮间带的小型经济贝类。
泥螺在我国沿海都有出产,多栖息在泥沙或沙泥的滩涂上,在风浪小、潮流缓慢的海湾中尤其密集,以东海和黄海产量最多,我们洞头处在东海,所以泥螺在以前特多,大人小孩都认识。
泥螺的形态特征、繁殖习性、食性和生活习性
泥螺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泥螺行动缓慢,它用头盘掘起泥沙与身体分泌的粘液混合,包在身体表面,酷似一塔凸起的泥沙,起着生态保护作用。生活中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适应力强,易生长。
  泥螺雌雄异体,但异体受精。性成熟时,常可见到雌雄螺在滩涂上交尾,产下一圆圆形胶质透明卵群,密密麻麻的卵群,随潮涨潮落在水中波动,煞是壮观。受精卵在水温25—28℃时,4 天即可完成胚胎发育,温度低发育速度相应减慢。泥螺可多次产卵,繁殖盛期产出的卵群普遍较大,含卵量亦多(每个卵群可含卵10余万粒)。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段浮游生活期,后变态成幼螺,幼螺经半年生长,即可长成成体。
  泥螺壳薄而脆,成贝体长40mm左右,宽约12—15mm,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泥螺是潮间带底栖动物(指生活在水底、底内或底表的动物)。退潮后在滩涂表面爬行,在阴雨或天气较冷时,潜于泥沙表层1—3cm处,不易被人发现,日出后又爬出觅食,泥螺为杂食性腹足类,摄食时翻出齿舌在涂泥表面舔食,饵料的主要种类为底栖藻类、如舟形藻属、菱形藻属、布纹藻属、斜纹藻属、圆筛藻属、脆杆藻属等,有机碎屑、无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小型甲壳类等为食,对食物没有严格的选择性。
   泥螺的适应性较强,在1.5℃的严冬和33℃的炎夏都能生存,但最适生长水温为15—30℃,如水温超过33℃,48小时内,成活率只有60%。生存盐度为3.87—41.50,最适盐度为20.00—28.80。生存的PH范围为4.97—9.57,最适PH为7.13—8.10。
香味可口的泥螺,是美味佳肴,但天然的资源非常有限,所以人们考虑到进行人工养殖。
养殖技术及其市场价格
这样的美味佳肴,你一定很想养殖它吧,如何养殖泥螺呢?你大约很感兴趣吧,这是我们海岛人的秘密,告诉你吧。
泥螺经一年饲养,即可达到性成熟,每年5—6月为繁殖盛期,通常在傍晚或上半夜产卵排精。一般放养5—6个月,规格可达100—150粒/公斤左右,即可捕捉上市,以谷雨至小满节气时螺肉最为丰满。螺肉爽口、营养丰富,可煲粥、炒螺肉食用,有的渔民将处理干净后的生泥螺加上盐、 姜、 黄酒等调味品,淹制成醉泥螺,加工成泥螺罐头,畅销东南亚等国家。据说,在上海泥螺年销量居之最高,且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广东、深圳等大中城市货紧价贵,但我们洞头海岛的泥螺还是价廉物美,每斤30—40元左右,而许多大城市已上升到每斤65—80元之间。由于其野生资源有限,因此,积极发展养殖大有可为。据知我省养殖面积较大,由于实行生态养殖,本轻利厚,经济效益好。
营养和吃法
螃蟹的营养很多人都知道,但泥螺的营养知道的人恐怕不多。
泥螺以桃花盛开时所产的质量最佳,此时泥螺刚刚长发,体内无泥,且无菌,味道也特别鲜美。特别是中秋时节所产的“桂花泥螺”粒大脂丰,极其鲜美,而农历三月时的“桃花泥螺”,更是味道鲜美,诱人口水。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泥螺营养丰富,又具一定医药作用。据《本草纲目拾遗》载:泥螺有补肝肾、润肺、明目、生津之功能。有人还有用酒浸渍食用,防治咽喉炎、肺结核。没想到吧,泥螺即有这么高的营养价值,又有这么好的医用价值。
许多人以为吃泥螺要拿牙签来挑,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泥螺不是海螺,只要将它的肉用上下牙齿咬住,用锯齿把壳吐出来就行了。
食疗价值和净化水环境的作用
泥螺有食疗作用,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有记载:泥螺分布于我国沿海,以东海较多。获得后,取肉洗净,盐、酒浸备用。 其性能:味甘、咸,性微寒。能补肝肾,益精髓,生津润燥。 其用途:用于肝肾阴虚,虚烦发热,目昏眼干;阴虚肺燥,咽喉干燥,舌干少津。 附处方: 泥螺肉盐渍后,以水洗净,用米酒浸半日,待盐味出后,另用烧酒、白糖浸渍即成。每次用10g左右嚼食,能增强生津润燥等作用,其味亦鲜美。据清代赵学敏所说“喉咽干燥,舌枯欲裂”的体会:“服花粉生津药多不验”,而食此奏效颇速,“可知生津液、养脾阴之力大也。”(《本草纲目拾遗》)此外,亦可用于肝肾阴虚证。
泥螺可以治病,你少见多怪吧。除食疗外,泥螺还可以有许多利用价值呢,泥螺还有净化水环境的作用呢,我把最后一条鱼送走之后,家里的鱼缸里面长满青苔和水垢。后来发现缸里有一只泥螺,再后来这只泥螺生了许多小泥螺,从些泥螺不寂寞。再之后,鱼缸中的青苔和水垢逐渐少了,直到现在,水和玻璃缸体变得非常纯净,肯定是泥螺把青苔和水垢都吃掉了。这是个意外发现的秘密。我想小一点的水池养一点泥螺,水质肯定会变好。

泥螺潜在开发的旅游价值和潜在的市场经济价值
据媒体报道抓泥螺已成了有关景点的旅游项目。看斯人的描述:永强滩涂捡泥螺。沿着一条只够两辆车相对而过的水泥路一直往海边滩涂,路两旁的树木十分茂盛,翠绿绿的。秋天的阳光开始变得柔和温顺了,不再像炎夏时那样怒气冲冲披挂上阵,让人望而生畏,打开车窗享受着徐徐吹来的秋风,感到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出几口。 走下堤坝,脱掉鞋,卷起裤脚,踩在滩涂中,脚里沾点泥巴和沙子,湿湿的,这种感觉挺舒服,还比较有质感,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滩涂,时而飞过一两只白鹭,时而眼睛盯着泥滩上找泥螺,定会让你乐不思归。我想许多地方肯定会效仿他们的做法,将抓泥螺做为旅游开发热项吸引游客。
泥螺虽然个体小,名声却很大。自古我国民间就有吃泥螺的习惯,沿海一带的民众,常把它作为海味珍品,经腌渍加工的泥螺味道鲜美,清香脆嫩,丰腴可口。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食的口味也在不断地变化,泥螺已跻身宾馆宴席,成为“八珍冷盘”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看,走俏海内外市场。我们洞头人还将泥螺炒成稍微有点辣的冷盘食用,香喷绝伦。还有做成为啤酒黄泥螺:把泥螺用水清洗后加白酒再洗一便,然后用啤酒浸泡,泡一天就好了(10小时)然后加盐,味精,辣子末,芥末油,葱姜末拌制,好吃的很(但泥螺要新鲜活的才可以,死的不要吃,会中毒 )。
天然海区泥螺资源数量有限,要保证市场长期稳定供应。发展人工养殖泥螺是必由之路。所以,泥螺成了又一新兴海水养殖业。浙江宁海县早在1989年就超前开发利用高潮位弃荒的滩涂试验人工养殖泥螺,目前已发展到万亩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泥螺养殖基地。台州和玉环的水产科技人员把当年生秋螺作为亲螺放入土池中育苗,然后将幼螺放养在滩涂上也获得成功。温州的许多养殖户,包括乐清、洞头的养殖户,通过人工养殖,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泥螺也只有在我们这样崭新的时代才能发挥出它更大的使用价值。愿小小的它能给你带来好胃口的同时,也为我们人类的食文化多做出贡献。

(浙江、叶英儿)

2011-05-30 17:28:58
引用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