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昆仑磨剑
|
???广东
?????9?
?????2009-07-04
???教师 ???文学
????? 查找昆仑磨剑发表的所有帖子 ???昆仑磨剑 |
|
|
散文游记 |
|
澳门莲花庙
澳门莲峰庙
(一)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境外的古庙,中国内地的古庙多已破坏,后来重修的,新而俗气者居多。
庙前空地的侧畔是林则徐纪念馆,看碑文,不过十余年,澳门回归时期的纪念物。全都是大理石做的,机械留下的那种齐整光鲜。大概是放假的缘故,关着门,门外矗立高大的林公石像,背后是半月形的高大的碑文,整个纪念馆,新鲜齐整的大理石衬托,现代化的裁剪拼凑,和古庙比起来,倒失去了朴素的威严,我真为林公抱歉,总觉得修的并不好。
古庙有好几座成一排,青砖黄瓦大石柱,中间是主庙。各个殿堂里的神并不相同。在这里,却把他们并排起来了,从观音到关帝,到玉皇大帝,到孔孟之道的义学。这就是学者们常说的儒道释。中国人把它综合起来了。循我的惯例,我是不拜不跪的,双手合十,算是敬礼致意了。
最左边-----就是我的右手边,是武圣殿,我先进去。武圣就是关羽,也称关公庙,关帝庙。武圣殿并不大,关公像也不大,枣红的大面庞外,塑得并不威仪,右前的红脸周仓,握刀叉腰瞪目,左前的关平却是白面无须,纱帽黄袍,平和的面目加之肥胖的躯体,没有了乃父的威风,倒有几分官宦子弟的平庸气息。我不知是塑像技工的技艺不精而有失敬重,还是对世事洞察太明而暗加嘲讽,抑或是我的心思过于严苛。进来时的柱子上有小牌,说林则徐到澳门,进来拜过关公的。拜的不知是否这尊像。
殿里寂静。有个中年妇女,戴眼镜,体态却稍肥胖,双腿盘踞在靠椅上,打火点烟抽。见我进来,点头示意,含糊地说了句粤语,我含糊地应了。左侧门通太岁殿,我走过去,有人在烧纸钱,一个红衣中年妇女用长铁杆在焚纸炉里匀动,念念有词,快快念,气都接不上了,仿佛追赶着神灵,急切地诉求,仔细点,一句半句,我还是未听懂。旁边立着一对中年男女,富足人家的模样,很谦恭。太岁殿只有小小的一间,不及武圣殿的一半,并且是没有大门的。挤满了大小塑像,小天井就是化纸的地方。左侧门外却是山下。我走出去,有座石亭,建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岩石倾斜。大榕树在在岩石上盘根错节,枝叶却覆盖了亭子。走上亭去,说是建于民国二十四年,那就是1935年,七十余年了,却似乎新的。中国内地,怕很难找到六七十年久的亭子,其实并不古。石径穿亭而上,早已荒芜,我出亭登上几级,前方坡上巨石如屏,平整光滑,文人雅士题字刻石倒很适合。-----这里就是莲峰山。一只好大的松鼠, ------其他野生的物种也说不定,一跃以跳,趴伏在高而粗大的松枝上,翘起长长的尾巴,灵巧从容。正好奇间,下面传来女人呼叫声-------“返回来,勿畀上”,当然是粤语,说是不准上去的。走下来,是刚才念经的妇女叫,又解释说规定不得上去,随即锁了通后山的门。原来她是管事的。一旁的中年男人,向我谦和的微笑,让我至今仍然记得他的面容。他应当是来祈福的,从骨子里看,他实在是个谦和的好人。
于是又回到武圣殿。殿里已经空无一人。我可以慢慢细看。门柱和头上的横梁间,挂了很多扁联。红底黄帝黑底的都有,一两百年过去了,仍然流光溢彩,这些一定是原样未动的文物。在内地见多了修补虚假的文物,原来殖民地的老东西却让人见了亲切。于是我拿出笔来抄。
“如日月在天,宜乎振古尊亲,咸知立庙;以春秋经世,允兹薄海内外,莫不来王”这是嘉庆五年的对联。虽然是故国遗民,其中的儒家正统思想却毫不减弱。
一个的印度模样的美妙女子,持着相机,从右侧门闪进来,-----并排的殿堂有侧门相通连,她是从莲峰庙过来的我向他微笑致意,她却惶然,往殿里一瞥,就朝大门去了,她穿着西装短裤,露一大节腿,这里却是肃穆的气氛,她大约感到了不合适。接着一个相似模样装扮的女子进来了,立马转身跟着前一个朝大门走去了。我再抬头看时,只见大门口两个妙曼的背影。
我就抬头抄扁。“浩气元精,光绪二年重修吉立,恩弟子京果酒米海味永义堂敬送”;“ 义坚金石,光绪七年岁次辛巳仲夏吉旦立,翰林院编修耿义书,沐恩宝义社等敬送”。可见组织其事的是有经济实力的商人,后面也有是士大夫的支持。我坐在殿墙旁的靠椅上,拿笔写写见闻。殿柱间系着铁丝,盘成宝塔状的长香悬在过人高的铁丝上,四五十盘一齐点着,香烟袅袅升空,香灰簌簌落地。靠墙的两边,摆放了五个黑漆木箱,半人高,长条形,木箱走了样,包边的铁皮也锈蚀断裂,显然是好久的东西,如果换成中国内地,这些大殿里的木箱不会有这么长的时间变成老古董。
我坐在唯一的靠椅上,低头写东西,先前戴眼镜的中年妇人进来了,小心的示意我站让一会儿,原来她要取椅子旁边的香烟和袋子。接着又把一件什么东西塞入旁边的纸箱里去。莫非她就是这里的管事人?
末了,她用粤语对我说,“下午两点大游行。”我问“咩游行”,“各个阶层咯。”说完走了。游行的准备,我在下车前看见了,各种标语牌子,集合在叫三角花园的空地上。“反对政府贪污腐败”的内容,很熟悉,又醒目。
殿里又来了一对母子,母亲虔诚的上香,跪拜,六七岁的小女孩,慎重的立着陪着。又一个中年男人进来了,手里持了手指高的微型香,向关帝朝拜。
我坐在武圣殿内,关羽塑像的侧旁,听着外面汽车跑过的声音,老树密叶里小鸟的声音,心里期盼着澳门人10月1日下午两点和我可能相遇的游行。安静的写下想写的文字。
澳门是丢失了的国土,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就是遗民,遗民供奉着武圣,追溯先人祖国的忠义。林则徐来到这澳门的莲花庙里,祭拜遗民地的武圣,应该有文化上精深的含义。后来,后来香港也割失了,大门也洞开了,耻辱如此之深。再后来,香港澳门又都回归了,林则徐也被纪念着。历史太宏大了,化作大象无形的空旷,我无力把握,我能体会的,或许仅仅是市井小民生活的痕迹。从这痕迹里,再去体会可以很大也其实很小的历史。他们的祈祷,祈祷背后是卑微者的无奈和焦虑,平安和富足下时光的流逝和生命衰亡的伤感,历史都没有纪录。伟大如林则徐,我们知道的是他雄伟的石像,知道的是他1839年9月3日在关帝像前的祭拜的行踪,无法知道的是他登门入殿的步伐和内心,尽管,我离他的祭拜咫尺之遥。细微的人,细微的事都被省略了。游行时卑微的声音和身影却会被记录和报道,里面充满了复杂的悖论。不想也罢。莲花庙里的神明是有福气的,他们不曾受到羞辱,游行却是澳门人的福气,卑微或者强悍,神灵既然不肯恩典,权势已经无须畏避,一起聚集街头呐喊。细细想来,都是历史的进步。
(二)莲花庙三个大字,光绪二年知香山县事仁和许来乃书。大门联为:莲峰涵海境;峰景接蓬瀛。庚戊二月,云水僧敬书。其奇特之处在落款。香山县即是今日中山市。可见地方的官员心理对澳门是有系念的。云水僧却写得缥缥渺渺,虚实难辩。今日庙里是不见僧侣的,管事的都是信众,也算是澳门一奇,不知历史以来如何。
进门的柱牌上写道:1839年9月3日林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延桢亲临澳门巡阅,在莲花庙接见澳葡官员,“宣布恩威,申明禁令。”则足以直接说明中国政府对澳门的管理是有力度的 。遗憾的是此后的鸦片战争后逐步彻底丢失了。
外殿供奉是天后元君殿。内殿主座供奉观世音菩萨,旁边小座上却有包公北帝,齐天大圣,华光,紫微,白虎。天狗和太岁,佛教道教大一统了。殿内的扁联最早的是嘉庆康熙和乾隆年间的。和关帝殿一样,落款也用商号。有一 “泽被南交” 的扁,落款是“鲍鱼咸鱼行德益堂敬送”,鱼行里是有气味的,却并不避讳。商人名正言顺,登上了神圣的殿堂。
“恩光浩大”是一块康熙年间的扁,隶书,雄强,儒雅,功底极好,我很喜欢。天井的白墙上满壁的字,行草,光绪时代的。下面有个莲池,荷叶半青半枯,在微风和阳光里轻轻舞动,和着播放的佛经。殿里百余只宝塔香同时燃着,系有上香人的名字。池壁上有石刻,“峰以莲名,池发其馨,擢清挺秀,应地之灵。”
莲峰山下莲峰庙,
莲峰庙里种莲花。
袅袅数枝清气满,
长共烛香伴菩萨。
这是我凑的几句诗。如果有宣纸浓墨毛笔,我倒不怕挥毫写出来。莲花是澳门的代表花。澳门古称莲峰山。莲峰山就曾经代表澳门。四周房屋,不大见得出山的形貌来。
(三)莲峰庙主殿右边是仁寿殿,三进,依次是医灵神农殿,文昌殿和痘母金花殿。可以看出古代社会的追求和生命的祈求。
对于仁寿殿,我没有特别留意。吸引我的是右侧门的莲峰义学记碑。原来侧门通学校,周末假日的缘故,门关着,不知深浅大小。看碑文,知道是为澳门的穷困子弟办的免费学堂。主事者为莲蜂庙值理陈丽甫,何秀峰苏之初等人,时间是民国九年;新会梁彦明撰并书,字体隶书,写得很好,完整如新。澳门莲峰庙
阙再伦
(一)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境外的古庙,中国内地的古庙多已破坏,后来重修的,新而俗气者居多。
庙前空地的侧畔是林则徐纪念馆,看碑文,不过十余年,澳门回归时期的纪念物。全都是大理石做的,机械留下的那种齐整光鲜。大概是放假的缘故,关着门,门外矗立高大的林公石像,背后是半月形的高大的碑文,整个纪念馆,新鲜齐整的大理石衬托,现代化的裁剪拼凑,和古庙比起来,倒失去了朴素的威严,我真为林公抱歉,总觉得修的并不好。
古庙有好几座成一排,青砖黄瓦大石柱,中间是主庙。各个殿堂里的神并不相同。在这里,却把他们并排起来了,从观音到关帝,到玉皇大帝,到孔孟之道的义学。这就是学者们常说的儒道释。中国人把它综合起来了。循我的惯例,我是不拜不跪的,双手合十,算是敬礼致意了。
最左边-----就是我的右手边,是武圣殿,我先进去。武圣就是关羽,也称关公庙,关帝庙。武圣殿并不大,关公像也不大,枣红的大面庞外,塑得并不威仪,右前的红脸周仓,握刀叉腰瞪目,左前的关平却是白面无须,纱帽黄袍,平和的面目加之肥胖的躯体,没有了乃父的威风,倒有几分官宦子弟的平庸气息。我不知是塑像技工的技艺不精而有失敬重,还是对世事洞察太明而暗加嘲讽,抑或是我的心思过于严苛。进来时的柱子上有小牌,说林则徐到澳门,进来拜过关公的。拜的不知是否这尊像。
殿里寂静。有个中年妇女,戴眼镜,体态却稍肥胖,双腿盘踞在靠椅上,打火点烟抽。见我进来,点头示意,含糊地说了句粤语,我含糊地应了。左侧门通太岁殿,我走过去,有人在烧纸钱,一个红衣中年妇女用长铁杆在焚纸炉里匀动,念念有词,快快念,气都接不上了,仿佛追赶着神灵,急切地诉求,仔细点,一句半句,我还是未听懂。旁边立着一对中年男女,富足人家的模样,很谦恭。太岁殿只有小小的一间,不及武圣殿的一半,并且是没有大门的。挤满了大小塑像,小天井就是化纸的地方。左侧门外却是山下。我走出去,有座石亭,建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岩石倾斜。大榕树在在岩石上盘根错节,枝叶却覆盖了亭子。走上亭去,说是建于民国二十四年,那就是1935年,七十余年了,却似乎新的。中国内地,怕很难找到六七十年久的亭子,其实并不古。石径穿亭而上,早已荒芜,我出亭登上几级,前方坡上巨石如屏,平整光滑,文人雅士题字刻石倒很适合。-----这里就是莲峰山。一只好大的松鼠, ------其他野生的物种也说不定,一跃以跳,趴伏在高而粗大的松枝上,翘起长长的尾巴,灵巧从容。正好奇间,下面传来女人呼叫声-------“返回来,勿畀上”,当然是粤语,说是不准上去的。走下来,是刚才念经的妇女叫,又解释说规定不得上去,随即锁了通后山的门。原来她是管事的。一旁的中年男人,向我谦和的微笑,让我至今仍然记得他的面容。他应当是来祈福的,从骨子里看,他实在是个谦和的好人。
于是又回到武圣殿。殿里已经空无一人。我可以慢慢细看。门柱和头上的横梁间,挂了很多扁联。红底黄帝黑底的都有,一两百年过去了,仍然流光溢彩,这些一定是原样未动的文物。在内地见多了修补虚假的文物,原来殖民地的老东西却让人见了亲切。于是我拿出笔来抄。
“如日月在天,宜乎振古尊亲,咸知立庙;以春秋经世,允兹薄海内外,莫不来王”这是嘉庆五年的对联。虽然是故国遗民,其中的儒家正统思想却毫不减弱。
一个的印度模样的美妙女子,持着相机,从右侧门闪进来,-----并排的殿堂有侧门相通连,她是从莲峰庙过来的我向他微笑致意,她却惶然,往殿里一瞥,就朝大门去了,她穿着西装短裤,露一大节腿,这里却是肃穆的气氛,她大约感到了不合适。接着一个相似模样装扮的女子进来了,立马转身跟着前一个朝大门走去了。我再抬头看时,只见大门口两个妙曼的背影。
我就抬头抄扁。“浩气元精,光绪二年重修吉立,恩弟子京果酒米海味永义堂敬送”;“ 义坚金石,光绪七年岁次辛巳仲夏吉旦立,翰林院编修耿义书,沐恩宝义社等敬送”。可见组织其事的是有经济实力的商人,后面也有是士大夫的支持。我坐在殿墙旁的靠椅上,拿笔写写见闻。殿柱间系着铁丝,盘成宝塔状的长香悬在过人高的铁丝上,四五十盘一齐点着,香烟袅袅升空,香灰簌簌落地。靠墙的两边,摆放了五个黑漆木箱,半人高,长条形,木箱走了样,包边的铁皮也锈蚀断裂,显然是好久的东西,如果换成中国内地,这些大殿里的木箱不会有这么长的时间变成老古董。
我坐在唯一的靠椅上,低头写东西,先前戴眼镜的中年妇人进来了,小心的示意我站让一会儿,原来她要取椅子旁边的香烟和袋子。接着又把一件什么东西塞入旁边的纸箱里去。莫非她就是这里的管事人?
末了,她用粤语对我说,“下午两点大游行。”我问“咩游行”,“各个阶层咯。”说完走了。游行的准备,我在下车前看见了,各种标语牌子,集合在叫三角花园的空地上。“反对政府贪污腐败”的内容,很熟悉,又醒目。
殿里又来了一对母子,母亲虔诚的上香,跪拜,六七岁的小女孩,慎重的立着陪着。又一个中年男人进来了,手里持了手指高的微型香,向关帝朝拜。
我坐在武圣殿内,关羽塑像的侧旁,听着外面汽车跑过的声音,老树密叶里小鸟的声音,心里期盼着澳门人10月1日下午两点和我可能相遇的游行。安静的写下想写的文字。
外面喧嚣声传来了,跑出去一看,游行的队伍正经过,戴着高高的纸帽,振臂呐喊,就是领头呼口号的人,紧随的人群举着标语横幅,热情洋溢。我不由的热血沸腾。这是我第一次看游行。最为忙碌的是抢镜头的十数位记者,前后开道压阵的警察从容不迫。我不清楚这次游行的背景。我仍然向游行的队伍表示我的敬意。合法的游行,尽管是抗议和反对,却是文明的政治。队伍并不大,一两百人。
澳门曾是丢失了的国土,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就是遗民,遗民供奉着武圣,追溯先人祖国的忠义。林则徐来到这澳门的莲花庙里,祭拜遗民地的武圣,应该有文化上精深的含义。后来,后来香港也割失了,大门也洞开了,耻辱如此之深。再后来,香港澳门又都回归了,林则徐也被纪念着。历史太宏大了,化作大象无形的空旷,我无力把握,我能体会的,或许仅仅是市井小民生活的痕迹。从这痕迹里,再去体会可以很大也其实很小的历史。他们的祈祷,祈祷背后是卑微者的无奈和焦虑,平安和富足下时光的流逝和生命衰亡的伤感,历史都没有纪录。伟大如林则徐,我们知道的是他雄伟的石像,知道的是他1839年9月3日在关帝像前的祭拜的行踪,无法知道的是他登门入殿的步伐和内心,尽管,我离他的祭拜咫尺之遥。细微的人,细微的事都被省略了。游行时卑微的声音和身影却会被记录和报道,里面充满了复杂的悖论。不想也罢。莲花庙里的神明是有福气的,他们不曾受到羞辱,游行却是澳门人的福气,卑微或者强悍,神灵既然不肯恩典,权势已经无须畏避,一起聚集街头呐喊。细细想来,都是历史的进步。
(二)莲花庙三个大字,光绪二年知香山县事仁和许来乃书。大门联为:莲峰涵海境;峰景接蓬瀛。庚戊二月,云水僧敬书。其奇特之处在落款。香山县即是今日中山市。可见地方的官员心理对澳门是有系念的。云水僧却写得缥缥渺渺,虚实难辩。今日庙里是不见僧侣的,管事的都是信众,也算是澳门一奇,不知历史以来如何。
进门的柱牌上写道:1839年9月3日林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延桢亲临澳门巡阅,在莲花庙接见澳葡官员,“宣布恩威,申明禁令。”则足以直接说明中国政府对澳门的管理是有力度的 。遗憾的是此后的鸦片战争后逐步彻底丢失了。
外殿供奉是天后元君殿。内殿主座供奉观世音菩萨,旁边小座上却有包公北帝,齐天大圣,华光,紫微,白虎。天狗和太岁,佛教道教大一统了。殿内的扁联最早的是嘉庆康熙和乾隆年间的。和关帝殿一样,落款也用商号。有一 “泽被南交” 的扁,落款是“鲍鱼咸鱼行德益堂敬送”,鱼行里是有气味的,却并不避讳。商人名正言顺,登上了神圣的殿堂。
“恩光浩大”是一块康熙年间的扁,隶书,雄强,儒雅,功底极好,我很喜欢。天井的白墙上满壁的字,行草,光绪时代的。下面有个莲池,荷叶半青半枯,在微风和阳光里轻轻舞动,和着播放的佛经。殿里百余只宝塔香同时燃着,系有上香人的名字。池壁上有石刻,“峰以莲名,池发其馨,擢清挺秀,应地之灵。”
莲峰山下莲峰庙,
莲峰庙里种莲花。
袅袅数枝清气满,
长共烛香伴菩萨。
这是我凑的几句诗。如果有宣纸浓墨毛笔,我倒不怕挥毫写出来。莲花是澳门的代表花。澳门古称莲峰山。莲峰山就曾经代表澳门。四周房屋,不大见得出山的形貌来。
(三)莲峰庙主殿右边是仁寿殿,三进,依次是医灵神农殿,文昌殿和痘母金花殿。可以看出古代社会的追求和生命的祈求。
对于仁寿殿,我没有特别留意。吸引我的是右侧门的莲峰义学记碑。原来侧门通学校,周末假日的缘故,门关着,不知深浅大小。看碑文,知道是为澳门的穷困子弟办的免费学堂。主事者为莲蜂庙值理陈丽甫,何秀峰苏之初等人,时间是民国九年;新会梁彦明撰并书,字体隶书,写得很好,完整如新。
壕镜北隅,地素贫瘠,家于是者皆雍牖绳枢,烟户数百,弦诵不闻,其子弟无论长幼,往往嬉戏路中,罔知礼教。甚而好为蛮,触蜗以争,斗殴成风。
我抄了前半段,可以帮助了解以前澳门的历史风情。
我走到马路边的墙外,绿藤爬满了青砖,通告栏里有个通知,莲峰义学还在办,现名莲峰普济学校。招收幼稚园到六年级,满足入学条件的免收学费杂费书本费,到莲峰慈善诊疗中心看病免诊金。莲峰慈善诊疗中心就在仁寿殿旁边。有了莲峰普济学校和莲峰慈善诊疗中心,仁寿殿的精神就传承着。澳门做得很好。
我走到马路边的墙外,绿藤爬满了青砖,通告栏里有个通知,莲峰义学还在办,现名莲峰普济学校。招收幼稚园到六年级,满足入学条件的免收学费杂费书本费,到莲峰慈善诊疗中心看病免诊金。莲峰慈善诊疗中心就在仁寿殿旁边。有了莲峰普济学校和莲峰慈善诊疗中心,仁寿殿的精神就传承着。澳门做得很好。
队伍并不大,一两百人。
2010-11-11 23:42:12 |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10-11-13 19:11:25?? | |
随文字游澳门了。发文有点乱?可调整。 |
现代诗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