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中国山东

?????333?

?????2009-11-28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查找李盈枝发表的所有帖子

赖海雄2010-01-27 06:58:17

问好!先生所著甚丰,值得鄙人学习。 Very Happy

开心一笑
古韵新音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七绝•题怀鹰老师博客

原帖由 山茶花 于 2009-12-19 21:54 发表

热烈祝贺怀鹰老师的博客空间点击率突破1百万,就在今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创作,终于达成目标。这是南洋网的殊荣,也是我们这些网络写作人的模楷,让我们以最热烈的祝愿,真诚地祝贺怀鹰老师的成就!

七绝•题怀鹰老师博客

喜闻赢得百万大奖者,欲倾囊赞助蜗牛村小学扩大为三人班,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仰望南天,欣然命笔。

怀珠蕴玉存高远,
鹰击长空万里飞。
博得群仙争赞誉,
客来惊羡不思归。


2009-12-19 18:58:05
引用并回复
李盈枝 ?2009-12-19 19:07:04?? 引用并回复


栏目分类

诗歌
散文
心情随想
诗词赏析
散文诗
短篇小说
文艺评论
微型小说
长篇小说
杂文、随笔
小品、杂感
文艺杂感
文字之旅
我的沉思--写给薇薇
怀鹰别裁集
阅读龙应台
现代诗论战集
风雨飘摇路
文艺通讯录
易经系列
图片集
人物专访
新华作家系列
向天歌的诗

统计信息
访问数:1000142
博客数:1527
建立时间:2006-11-22
更新时间:2009-12-20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19 19:10:17?? 引用并回复


最新评论

问好怀鹰老师,下面是...
谢谢红叶转贴的这篇散...
转贴一篇文章,我看了...
很高兴在南洋网认识了...
很感谢红叶费那么大的...
以上为平声韵,仄声和...
[十四寒]安谙鞍庵鹌...
[九开]哀埃挨唉哎掰...
至于韵部,个人觉得依...
在诗词雅座的置顶部分...

我的收藏

~~~鹰~~~(怀鹰老师)
敬赠李承璋先生兼贺生辰
涅槃的凤凰--读怀鹰的诗《涅槃》
文艺的出路在何方——读《半个月亮爬上来》有感
新加坡作家作品掠影(十五)——怀鹰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意味-
新加坡作家作品掠影(七)怀鹰
新加坡作家作品掠影(八)怀鹰
新加坡作家作品掠影(十六)----怀鹰小说中的“死亡情结”
泼墨中的留白处——读怀鹰《自己的黑死亡给一缕花香》的一点感想
寻觅失传的歌谣――读怀鹰老师诗歌《梦透过袅袅琴音而来》有感

我的好友

夜雪的个人空间
冬木的个人空间
弯弯的月亮的个人空间
湖畔狂书生的个人空间
红叶笑西风的个人空间
梅轩的个人空间
说时依旧
中南半岛
秋海棠的个人空间
空山灵雨

友情链接

成明进个人空间
秋海棠空间
人生得意须尽欢

最新留言

晚安!好人好梦!!!
怀鹰老师已把你加为好...
写给薇薇系列,本无心...
您的"写给微微&...
坚持二字,易写而难行...
其实,只有两个字:坚...
那么多文章,我不知道...
我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
怀鹰老师保重身体,勿...
我是緬甸歸國華僑,在...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19 19:28:23?? 引用并回复


《静夜思》的思辨

李白的《静夜思》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且琅琅上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文字浅白,情思朴实,有童谣的味道。

从我们背诵《静夜思》开始,就不曾怀疑它是不是李白的原作。现在被日本东京都江户川区一所初中的华裔学生发现这是经过改写的诗。我们熟悉的《静夜思》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本华裔学生考究出来的据说是李白的原诗如下: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乍看之下,两者似乎没多大差异,但细心的读一下,会发现意境大有不同。

读诗,究竟是以怎样的心态来读?诗重在感觉和心情的领略,而非现实的依据或科学论证的逻辑。倘若从现实的眼光出发,很多诗都应被打入冷宫。我们看李白的成名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现实中明月高悬中天,是不受人间的邀约,李白偏说“举杯邀明月”,那是他一贯的豪放心态,是一种想象的画面,这在诗歌创作中是普遍的技巧,能被读者所接受的浪漫情怀。同样的,白帝城和江陵之间有千里之遥,李白的轻舟怎么可能在一日之内就抵达江陵?如果用科学的论证来看,虽然是不合逻辑,但这是一种文学的夸张的表现手法;艺术和现实或科学之间,始终是有矛盾和距离的,正因为有距离,抽离了现实和科学的束缚,诗歌创作才能自由驰骋,才能充分体现诗人的情感和诗思。

试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意境:

第一句的“看”字,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月光从窗外照进来,勾起诗人的思乡情怀,他痴痴地“看”着床前(位置正是地上)的月光,“看”是一种自然的心理流程,但对整首诗来说,显得平庸了。由“看”而引起“疑”,仍然是思乡情怀的外延;月光是催情物,是营造思乡环境气氛的酵母。一个孤独的旅人,在这么静的深夜里,偶见床前的明月光,思乡情绪涌上心头,这是符合诗人此时此地的情境的,但人工痕迹太深,思乡的情怀不独此夜初萌,难道此夜的月光较特别?而诗人是经由视觉的“看”,引起心理的“疑”,心理的变化和过程就不那么浪漫,引人遐思了,似乎不是李白特有的风格。

“床前明月光”的意境显然比“床前看月光”高远得多,诗人是以全视角(全屏)的眼光来看,这里头也包含着“看”这个动作,但却是隐藏住的,不特意点明地点;“看”的人可能是在床上,也可能在床侧、窗下,或卧室的任何角落;诗人或站、或坐、或躺、或游走,不只是“看”,还可能用了“听”、“思”等感官上的感受。诗人的心情也许是忧伤的,也许是澎湃或淡雅的,总之,不刻意追寻某一特定的画面,而是让它自然的流淌,跟后面的“疑是地上霜”便形成一种心情的反刍。月光在诗人眼里变成了秋霜,萧索、凄切,诗人的“疑”是一种恍惚的心情。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距离来看,一在山上,一在天空,意境大不同。

山上的月亮,比较贴近人间,看来有几分凄迷,这跟李白的心境很是切合。山的背面也许是遥远的故乡,诗人只能隔着山对故乡进行遥思,只能托山月寄去深深的思念。山月始终会沉到山的背面,而人的乡愁却是那么的深沉,深沉到只要一低头,就仿佛可以看到故乡的一山一水。

所以,个人认为,既然两首诗都是李白所为,何不合为一首?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岂不完美?

http://www.sgwritings.com/376/viewspace_21216.html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19 19:38:35?? 引用并回复


我的第一本书2007-04-30 11:01:42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十多年前,本地报纸的文艺副刊曾经搞过一个话题:我的第一本书,请作者现身说法,谈谈第一本书的出版经过、心情和一些花絮新闻。我没有应征,因当时的环境还不适合谈“我”的第一本书。后来文坛前辈谢克先生搞了一本《作家的第一本书》(书名可能忘了),邀我写一篇,我也就勉为其难的写了一篇,只能说是略谈。

现在回忆起来,当中有一些曲折的过程,很少人知道的“秘闻”,可以写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下当时的文艺气氛。

说实在的,70年代初期,我对出书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我会出书,跻身作家行列。那时也写了一些小说,都是有感而作,而且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体验、观察、分析、感觉,倒不是无病呻吟之作。这些小说(主要是短篇)大多发表在刊物上,用不同的笔名。

1974年年底,当时的新加坡人民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武仲先生提议为我出版一本小说集。陈先生是个有心人,之前是《青年文艺双月刊》的主编,我踏入文坛,跟陈先生的提携有很大的关系,这方面的“文献”我会另文撰写。陈先生笔耕不辍,90年代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最后一季榴连(木旁)》,现在是新加坡文艺协会的领导人之一。

当时我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说:“出版社没什么钱,怎么出书?”

陈先生说:“你只管收集文稿,钱的问题由我解决。”

就这样,我的第一本书《海上风波》出版了,据知本地小说家崇汉先生也捐了一笔钱,在此向他致谢。《海上风波》取自本书的同名小说,共收六篇小说:小洋兵、刘师傅的话、养猪、小梅的梦、海上风波、毛广岛沦陷前夕。书的封面是我设计的,那是一张剪纸作品,题字也是我写的“毛笔字”,我从未正式学过毛笔字,只是在学校里写过而已。为什么要自己写字?当时出版的还有崇汉的长篇小说《在风雨中》,我们突发奇想,自己来题字吧,崇汉的题字由另一个朋友代笔。我想也没想,当即“挥毫”写下海上风波这四个字,也许是被一种激情所笼罩,写了后觉得还不错。

这本书的笔名是萧订,很多人不知道萧订就是怀鹰。为什么不用怀鹰?那时这个笔名还没面世,怀鹰是直到1976年年底才出现,那里头也有一些故事,以后有机会才谈。

此书于1975年10月出版,60版,当时一般出的书都是这个样子;定价新币8毛,印了2000册。

书在书店卖了将近3个星期,政府的宪报忽然刊出一道“禁令”,把此书连同崇汉的《在风雨中》,还有其他作者的书列为“禁书”,一时之间,全新加坡的中文书店都被搜查,拥有上述这些书的人也算是“犯法”,真是风声鹤唳,人心惶惶。《海上风波》虽然被禁,但也卖出将近1000本。

一些作者受了“禁令”的影响,纷纷躲藏起来,而我是坦然面对的。如果因为写文章出书而被判坐牢,我也不在乎,心里已作好“坐穿牢底”的准备。然而一切都没发生,我们还是照样写文章,举办讲座。

目前此书已绝版,我手头上也仅存一本,那还是要送给移居到加拿大的友人,但他始终没回来,于是我保留下来这仅有的一本。这是年少之作,怀着满腔的热情和虔诚,虽然没什么技巧,但也给我一个肯定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谈古论今
网友论坛
现代诗歌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美哉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