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日月
詩經(國風)--日月
藍為原文--------黑轉為白話
日居月諸,.......太陽和月亮,
照臨下土........光輝照地頭.
乃如人之兮,.....竟有這種人,
逝不古處........不可再相守.
胡能有定,.......暴虐怎能止?
寧不我願........竟不把我瞅.
日居月諸,.......太陽和月亮,
下土是冒........光輝照下方.
乃如之人兮,....竟有這種人,
逝不相好........不能再來往.
胡能有定,.......暴虐怎能止,
寧不我報........竟不答我腔.
日居月諸,.......太陽和月亮,
下土是冒........光輝出東方.
乃如之人兮,....竟有這種人,
德音無良........品德不善良.
胡能有定?......待我理不講.
註釋:這是一首棄婦申訢怨憤的詩.<毛詩序>:"<日月>,卫庄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己不見答于先君,至困窘之詩也.朱熹<詩集傳>說:"庄姜不見答于庄公,故呼日月而訢之.言日月之照臨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處,是其心志回惑,亦何能有定哉?都說此詩作于卫庄姜被庄公遺棄后,以此詩作者為卫庄姜,所指責的男子為卫庄公.而魯詩則認為是卫宣公夫人宣姜為讓自己的兒子尋繼位而欲殺太子伋,亦死,后人傷之,為作此詩.今人卻認棄婦怨丈夫變心的詩.
詩的第一章 把我們帶入這樣的境界:在太陽和月亮的光輝照耀下.一位婦人在她的屋傍呼日月而申訢,日月如能照耀大地,我的丈夫為何不能如以往的照顧念我!以后各章的第一句"日居月諸"作為起興,還有陪補的作用.日月出自東方,照臨大地,是有定所,而結為夫婦的"之人"竟心志回惑,"胡能有定".作者之所以反反覆強調的"胡能有定".
第二,三章承第一章的反覆咏嘆,真是"一訢不已,乃再訢,再訢不已,更三訢之".第四章沉痛已極,無可奈何,只有呼父母而生我之不辰了,前面怠情的回旋,到此突然一緃,扣人心弦,"埋怨父母極無理,而卻有情".
詩中沒有具體去描寫棄婦的內心痛苦,而是着重於棄婦的心理刻劃.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是複雜的,有種被遺棄后的幽憤,指丈夫無定止.同時她又很懷念她丈夫,仍布希望丈夫回心轉意,能夠"顧"想念我,"報"(答理)我,理智上她清醒地認識到丈夫"德音無良";但情怠,她仍希望丈夫"畜"我以"卒".朱熹<詩集傳>:"見棄如此,而有望之之意焉.此詩之所為厚."這種見棄與有望之間的矛盾,又恰恰是棄婦真情的流靈露.因之日月能強烈怠動讀者的心!原來詩經中有如此感人的詩章.真是難能可貴呀!
特別評語:這是一篇十分感人心靈的一首古詩!
2009-07-15 23:2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