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岛后期诗作已成坏榜样----简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北岛篇) 
 北岛后期诗作已成坏榜样
 ----简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北岛篇)
 
 
 北岛简介:
 
 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代表作;
 
 1,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2, 宣告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慈林简评:
 
 
 
 北岛前期的诗作我很熟悉,1988年我赴美时,携带的唯一一本诗集就是北岛最早的诗集,油印的<<陌生的海滩>>.
 
 文革结束后哪几年,以北岛为首的朦胧诗派平地掘起,火了一把.老实说,以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而言.那批朦胧诗作是很不错的,迎合了当时刚从文化专制枷锁解脱民众的心态,而激起巨大的反响及深切的共鸣.随着朦胧诗取得巨大成功,北岛自然也成了著名的诗人.
 
 我认为,[朦胧诗]是文革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是在严厉文化专制下,不得不用曲笔迂回地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特殊手法.[朦胧诗]的美不是一种常态美,而是一种病态美,畸形美,带有很深的政治烙印.文革结束后,社会日趋正常,诗作无需再以曲笔表达,应恢复常态,恢复传统.
 
 可惜的是,北岛没有认识到这点,反而变本加厉,越写越朦胧,朦胧至晦涩,晦涩至如看天书.
 
 淡淡的朦胧,很美,朦胧下去,朦成漆黑一团,什么都看不见,何美之有?
 
 北岛前期的诗,如上述两首代表作,淡淡的朦胧,我看得明白,很好.但后期的诗,尤其出国以后的诗,朦成漆黑一团,我看不明白,亦不懂欣赏.
 
 请看北岛这首<开锁>:
 
 
 
 开 锁
 
 
 
 我梦见我在喝酒
 
 杯子是空的
 
 
 
 有人在公园读报
 
 谁说服他到老至天边
 
 吞下光芒?
 
 灯笼在死者的夜校
 
 变成清凉的茶
 
 
 
 当记忆斜坡通向
 
 夜空,人们泪水浑浊
 
 说谎——在关键词义
 
 滑向刽子手一边
 
 
 
 滑向我:空房子
 
 一扇窗户打开
 
 象高音C穿透沉默
 
 
 
 大地与罗盘转动
 
 对着密码
 
 破晓!
 
 
 
 (摘自北岛诗集<<开锁>>,1999年出版)
 
 
 
 看这首诗,我没感觉,我看不懂,不知所云.
 
 有人就看得很懂,而且看上去很美。此高人,张棗也。
 
 张棗为北岛的这本<<开锁>>作序兼诗评,在我看来同样是一篇奇文,文章洋洋洒洒,头头是道,可惜我也看不懂。
 
 我真怀疑是否我已退化,再三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一字不漏定睛拜读,结果还是败阵下来。这一来我便怀疑是否张棗的文章有问题了。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下面我就将张棗对〈开锁〉这首诗的诗评前二段一字不漏地抄录如下:
 
 
 
 这首诗五节中共有三节(一、四、五节)都在表明说话者是设置在室内的。这个室内是写作的场地,同时也隐喻命名前的空白状态,因而它没被赐予物性而是「空的」,这被第四节的「空房子」一词更清晰地指明。这个大空里还套着一个小空:空杯子。而我中也套著另一个我:被梦见的我。「我梦见我在……」,主体的分裂不仅是现代人悲凉的日常感受,也是现代诗学的一个经典原理。单独「喝酒」是对忧郁的暗示,而忧郁也是诗歌之源。「诗」与「酒」本有意指的互涉。第一节写下这样一个内容:我在写。而我写的内容是什么?我在写空白。这一节引入全诗的原诗动机。
 
 那么,什么是空白?空白是词,是空白之词,是废词、失效之词、被消费之词、暴力之词,是遮敝真实(the real)的非命名之词。北岛在诗中将空白之词感受成两类:被消费之词(第三节)。「读报」是现代人典型的消费行为,消费的对象是词。报纸将现实(?)日复一日循回再造,用仅拷贝实事世界的词和声称客观的调式不与人的内心,灵魂的成长和生存之谜发生任何关系。这样的词能教导谁去亲近宇宙呢(……「到天边/吞下光芒」)?第二类是暴力之词(第四节)。在强权语境中,真理(「关键词义」)显得只是站在「刽子手」一边。弱者的言词无法再现现实(「撒谎」)。
 
 …………
 
 
 
 张棗的评很长,我懒得抄下去,抄也白抄,我相信无人会看,天书也.
 
 作诗写评到了这种地步,不是走火入魔,是什么?
 
 北岛走不出这[朦胧]的泥潭,很多朦胧派名人也走不出,仍在[朦胧]的泥潭打滚混日子.仍身居高位,把握着诗坛的话语权,至使[朦胧诗]至今仍是诗坛主流.
 
 结果又如何?在[朦胧]的乌云笼罩下,二十多年来,诗坛每况愈下,一片凋零,诗人不但风光不再,连基本生存也大成问题.
 
 醉侠孙庆东给我的信中写道:“2008年大约是诗人的不幸之年,我所知道的诗人里,就有几位陷入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危机。我也参与了一点微薄的援助,但这一年的大事太多,诗人似乎已经从社会的收藏夹里被删除了。”
 
 诗坛凋败到如斯地步,诗人沉沦到如斯地步,谁之过?朦胧晦涩之风是最大杀手.摆在读者面的都是<开锁>这类货色,读者已用脚来投票,已逃之夭夭.
 
 没有了读者,等於失去了衣食父母,诗人焉能不饿肚皮?
 
 最后.我为北岛的诗作一小结,概括起来,就是:一大成就,三不足,一大缺陷.
 
 一大成就,就是初期[朦胧诗]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睹,不必再说.
 
 不足之一,是北岛的好诗太少,不过五六首,且带有很深的政治烙印,不具普世之美,恐难以传世.
 
 不足之二,北岛诗作偏重政治性,偏重人生、灵魂、命运等[厚重]题材,而大众化的题材写得少,如爱情、亲情、友情、乡情.而后者正是大众乐见的传统诗材.
 
 不足之三,诗作数量过少,近十年基本不写诗了.这显然不够敬业乐业.巨星迈克.杰克逊临死前一天,还在舞台苦练.许多真正的大诗人名诗人,终生不离谬思半步.而北岛簿有名声就歇菜躺倒吃老本,不足成典范.
 
 一大缺陷就是后期净写<开锁>这类天书作品,根本在忽悠广大的读者们,成了现代版[国王的新衣],除了张棗等近臣看上去很美外,平民百姓看十遍也是大眼瞪小眼,看不出个啥名堂来.
 
 <开锁>这类作品正是害诗人没饭吃的凶手之一,是致诗园凋败的毒草,必须坚决铲除之.任之生长,诗园都被毒草霸占了,诗坛的春天不会来临.
 
 所以评价北岛,我认为不可高估.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诗人]已有些过,如北岛凭这小小成绩去敲诺贝尔文学奖的门,那可是一个笑话了.
 
 
 
 请朋友思考:
 
 1, 你认同我对北岛的评价吗?
 
 2, <开锁>这样的诗,你看得懂吗?
 
 3, 对北岛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你看法如何?
 
 2009-07-04 13:3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