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黄淮

?????109?

?????2009-02-08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黄淮的博客

查找黄淮发表的所有帖子

???以诗开慧,以爱塑魂;以侓立体,以意传神;律随情移,体缘律立;以律为纲,振兴新诗。

黄淮2009-02-08 19:31:12

黄淮,原名,黄维超,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山东黄县。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吉林省戏剧创作室历经劳动实习、社运动、文革风暴、五七道路。一九七八年归队调入省文联任《长春》月刊、《作家》月刊诗歌编辑。一九八四年与诗友共同创办全国第一家自负盈亏的诗刊--《诗人》月刊。任编辑部主任编委、副主编、副编审。一九八八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九九三年九月与诗友胡建雄、张朔、思宇等发起创办了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代格律诗坛》主编。九0年代曾提出“中华诗园”构想的创意,引起广泛反响。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九言格律诗、微型格律诗、自律体格律诗的探索与创作。著作有《爱的格律》、《命运与爱》、《人之诗》、《黄淮九言抒情诗》、《我和咪咪》、《诗人花园》、《中华诗塔》、《星花集》、《黄淮哲理小诗选》、《点之歌:黄淮新格律诗选》、《雷:黄淮一行哲理诗900首》等诗集。《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诗歌大辞典》及《中国新诗大辞典》等多部辞书收入黄淮及其作品的条目。电子信箱:hh1939@sina.com

信址:(264209)山东威海文化西路62号6栋204信箱

黄淮2009-02-08 19:30:05

黄淮诗宣言:
以诗开慧,以爱塑魂;以侓立体,以意传神;律随情移,体缘律立;以律为纲,振兴新诗!

现代诗歌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且铸诗魂驻千秋_记诗人黄淮的“中华诗园”构想

且 铸 诗 魂 驻千秋



----记诗人黄淮的“中华诗园”构想

本报记者 邹大毅


现代格律诗人黄淮经过多年的酝酿,形成一个宏伟的构想——建造一座集中华诗文化之大成的"中华诗园"。

早在 1990年, 黄淮先生就在他写给另一位诗人丁元的诗中,提出了这个设想——"求同存异要以爱塑魂 /共建一座诗人的花园"。黄先生视之为:"诗人的花园天下奇观/地球村里又多个景点 / 推动人性的演变过程 / 真善美智的进修学院"。他把这个花园称之为"中华诗史的微缩景观"。

1993年,黄淮先生再度赋诗丁元,把"诗人的花园"具体化为"中华诗塔" 。在他心中的蓝图上," 建一座诗塔上不封顶 / 一砖一石一册册诗集 / 中华诗塔的高度难测 /: 天天升月月升年年升 / 标志出诗坛辉煌成果 / 这样一代代不断加高 / 诗心不死诗塔就活着"。诗人对自己的这一掬想充满自豪一一 " 诗人花园的一个景观/中华诗国的丰碑一座"; 同时也充满自信----“诗磨不是诗人的梦幻 / 一代文明的智慧雕塑” 。

黄先生怀抱这一志向,奔走游说,集思广益,广纳高见,广征同好,诗界同仁有知者,无不击掌呼应,当然畏难者有之,漠然者亦有之。但,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宏伟的构想、一顶千秋的工程?

黄先生通过一位友人,与记者相识,并数度长谈,逐步扩展和完善这一构想。言谈中,黄先生以诗人气质,慷慨陈辞,直抒胸臆,其愿之烈,其情之切,令人慨然。

在诗人心目中,中国是一个诗的古国。“关关睢鸠发爱之先声 / 屈子行吟抒志之情怀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李白蜀道筑登天石阶 / 毛泽东一曲大浪淘沙 / 激荡出一个伟大时代 / 东方红拥出一轮朝日 / 高唱军歌把早晨迎来 "。在华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诗的历史比任何文学艺术品种的历史都早都长,诗的成就也比任何文艺作品的成就伟大而辉煌,"先秦的国风两汉的赋 / 老子道德经长诗一卷 / 盛唐的律诗宋代的词 / 一代代诗星辉耀河汉 " 。

中国诗史久远,中华诗区浩繁,历代诗圣辈出一一长如雀、重如山、灿若星,是国之瑰宝,文之精华,史之丰碑,更是民族魂的结晶。

然而在泱泱诗歌大国,如此富足的诗歌文化宝藏,仅以文字的形式散落神州, 尚无荟萃集成之地。电影有资料馆,美术有美术馆,军事有博物馆,古建筑有"锦绣中华",一部《红楼梦》尚能引出几处"大观园"。那么,建一座"诗人的花园"则在国理,顺天意,合民心。黄先生有心,有远见,想到了这个点子,并决心拚将后半生,“要写一首人生的长诗 / 交给历史去吟涌流传”。

几次交谈,黄先生把几年来融化在格律诗中的关于"中华诗塔"、"诗人的花园"的美妙构思,与各方面的建议综合在一起,整理出了一份《中华诗园 ( 构想·讨论稿 ) 》,把浪漫的想象转化成为现实的计划。

现在,我们可以有一份完整的现实的"中华诗园"的蓝图了。当它放在我的面前,看着那用诗人的铧犁在白色处女地上耕耘出来的诗园的地基,眼前仿佛就凸现出那如诗的景象一一

这是一处园林似的建筑群,山、水、草、木、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具有民族建筑特色的门坊上,名家题写的"中华诗园"昭示着五干年诗魂的凝聚。

园中最明显的标志是一座没有顶部的诗塔。这个诗塔,是由以《诗经》、《楚辞》为基石,按诗史发展的时代为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每一部传世之作都是筑起诗塔躯体的砖石。随着时代的前进,砖石有增无减,诗塔的高度不断升高,永无止境;历代诗集,均以砖石形式筑入塔身。诗塔也是一座诗的聚魂之塔,它收集已经作古的各代大诗人的形象、手迹、作品,也陈列一些大诗人的骨灰,让魂归诗塔,成为传世的无尚荣誉; 每位入塔者,均有雕像陈列其中。

园内将有一座综台性高品位的中华诗书画博物院,充分发挥书画和科技载体功能,亦诗、亦书、亦画、亦 影,展现中华诗史各个光辉时期的伟大诗人,有他们的作品、手稿、遗物、照片、文房四宝等等。人们将在这里 "以诗开慧,以爱塑魂",领略中华诗坛素以爱国为魂的蕴昧, 浏览古今诗坛的历史画卷;人们将在这里学诗、讲诗、观诗、画诗,沉浸在诗的海洋中,吸吮中华诗魂的精髓。

沿着园内曲径,人们可以遍访历代名家诗园一一与屈原一同泪洒"汩罗江", 和陶翁共探"桃花源",品茗 "杜甫草堂",换盏李白"醉仙酒楼",乘白居易"琵琶船",游陆游"沈园",甚至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园内僻静处,历代大诗人的雕像散落其间,似在吟诗,作诗;历代名诗佳句的碑石联袂成林,让中华诗风在林中荡漾,万代流传。

……

黄先生概括"中华诗园","是中华诗文化景观的精品公园;是中华诗文化文物的博物馆;是传播中华诗文化优秀思想的教学场所;是以诗为纲凝聚其它艺术门类和先进科技成果的有机体;是一项需要世代炎黄子孙不断完善的‘希望工程';也是一个具有无限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高雅的旅游胜地。它将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诗国的形象再现,也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国的文化宝库。"

“它呼唤天才的设计师 / 也呼唤不朽的奠基者 ”。记者还认为,它更呼唤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戮力同心,"给人类开辟一方绿地 / 为诗国立座诗的丰碑 " 。



【原载 1995 年 1 月 14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责任编辑高常筠】

2009-04-07 00:26:29
引用并回复
评论鉴赏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