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楓文集

俞伟远

?????142?

?????2007-02-02

?????發送私人留言

查找俞伟远發錶的所有帖子

???俞伟远:1967生,1987大学毕业、工作。1990年后几乎与诗绝缘,2006年春重拾笔,感悟生活,凝望心灵,自得其乐。http://blog.sina.com.cn/txyuweiyuan

现代诗歌
發錶新帖   回復帖子
对于诗的随想

对于诗的随想



一、诗,是现实的想象的以及幻觉的展现,用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个性化地表现一种美。



二、诗,应是超越个人和社会背景。虽然本来自他们。我们觉得李白的诗很美,但在读诗时不用去考虑李白写作的具体背景,语言是李白时代的语言,却不妨碍我们不断地去读“床前明月光”。



三、诗人凭直觉去发现平凡事物身上的美,而他人却没有想到的。



四、一首诗的美一开始带着诗人的个人感情色彩,引导读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入诗人用诗句勾勒和涂抹的多彩情感世界,并让读者在不知觉中以为这就是“我看到和我想到的”。



五、诗,是激情的。不过有时外化有时内隐,但不能是过于剧烈和紊乱的。即便有这种情况,诗人会沉下心来,先理清情感的脉络和节奏,让激情传达富于条理。这也造就了日常生活中的诗人和写作时的诗人产生差异的原因。



六、写诗的人往往不是有意想写什么,只是突然在某时想要写什么,且非写不可。这样的诗中,情感也往往很充沛,也会有尽可能合适的出人意料的美的语言和意境的出现。



七、从大的方面来说,诗是文学的,诗也是哲学的,而文字表面看不出来。这样的诗像一个成熟的美丽的桃子。语言、形式和情感为主要的特征造就诗的外在的美的内容,哲学意味在此刻是其内核,与内容若即若离,但它的内蕴也就使诗更有意思更生动。



八、诗与人的“本真”相化相融。诗与政治原则上应该无关,不过总有影响。因此我们只能承认它们有联系。即使有关联,就长期意义上或它的传播角度来说,只是暂时的。写作的人倘若去写相关的诗,也只是为了生存或应时应景而已。



九、诗的结构应该是随意随心随性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有规可循。不然,写得再多的诗,也就等于写过了一首。



十、要使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一首诗的深度和广度是无奈的,也是徒劳无意义的。



十一、一首好诗,一读到它就觉得特别和美,那就是诗真正的创造。但不一定是诗人特别的表现手段和技巧,而是其它,如:诗人个人独特和出人意料的思考。



十二、习诗要模仿又要漠视和藐视模仿,要注意修辞等等技术又要漠视诸如此类。



十三、诗不要平淡无奇,但有时要设法让诗看起来平淡无奇,以无奇显有奇,以无奇胜有奇。



十四、读诗的人的最高境界是读着读着就觉得这首这就像自己写的,渐渐成为诗情诗性的体现者和有关角色的承担者。

2008-12-7

2008-12-07 20:55:35
引用並回復
韩少君 ?2008-12-07 21:04:49?? 引用並回復


阅读。赞成。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韩少君北美楓文集
俞伟远 ?2008-12-08 22:55:36?? 引用並回復


韩少君 寫到:
阅读。赞成。
谢谢.问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俞伟远北美楓文集
散文游记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古韵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