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qinghongh

?????423?

?????2007-10-14

?????发送私人留言

查找qinghongh发表的所有帖子

张南城2009-08-18 04:26:57

问候先生。

古韵新音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马失途:“上山下乡”四十年祭——介绍几首知青诗词(zt)

马失途:“上山下乡”四十年祭——介绍几首知青诗词

近来在华夏网上先后读了乔海燕、吴道平和悲歌相同题目的文章(诗)后,才想起今年是伟大领袖“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伟大号召发表四十周年。虽然民间已有了些草根文章出笼,但官方迄今尚无纪念的动静。这本不关我什么事,我既不是官员,亦非学者,连下乡知青也不是,只是个目睹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一介村夫。这么重大的历史坎坷,历经十多年,涉及千万人,让它悄悄地溜过去而不留点痕迹,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恰好近来读了几首有关知青题材的诗词,而这个坛子里老知青也不少,便想拼凑一篇,与爱好此道的同辈人(当然也与年轻朋友们)分享。题目也套用几位网友的,图省事。

下面这首《古风》出自一位成都知青家长之手,但所叙却是邻家的事儿:

清晨睡意尚朦胧,锣鼓震天响叮咚。疑是邻居初嫁女,或为娶妇入家中。噪音刺耳鸣不歇,下榻开门将情察。但见巷内挤满人,纷纷议论小声说。孟家有子小青年,榜上列名赴乡间。今日聚众敲锣鼓,提醒响应要争先。孟氏家长发言道,儿子仅读小学校。如何能够算知青?此情实在非所料。劝者声言你不明,知识多少并非凭。因为号召太伟大,去否只须看年龄。如此一连四昼夜,谁人能经此敲打?忆昔一九五八年,麻雀受惊也坠下。同时还曾有扬言,对抗领袖罪无边。父母生计在谁手?停业停产例有前。茅屋卖力一穷户,本来畏官如畏虎。

事关全家死或生,此时岂敢再踌躇。思想不通也要通,老小终于意见同。开口答应去“申请”,人群响声立马空。申请之后立即“准”,慰问勉励极诚恳。既是革命又忠于,累加表扬称先进。招呼等候未及月,领导群众来送别。鞭炮声中戴红花,喝彩欢呼多热烈。父母含笑送亲人,生活冷暖告谆谆。归来进门颜色变,掩面饮泣泪沾巾。

邻家孟姓小青年,虽只是个小学毕业生,但年龄已届下放之线。“因为号召太伟大”,街道组织便用锣鼓日夜“鼓励”之(五八年除四害灭麻雀行之有效之方法),直到小青年“主动”报名为止。当年离城下放之时,每个知青都有自己的特写镜头。有真主动如查建国之英雄决绝式,也有本诗所叙之孟小伙式。剩下的统统归于另一式:随大流。

《临江仙·知青生活之一》

草树凝烟山色暮,门前细雨霏霏。辛劳哪得问愁悲。插秧筋骨断,垒坎土粘眉。
落户经年犹似梦,壮怀逐日灰飞。《红楼》一部紧相随,可怜痴宝黛,闲赋菊和梅。

知青下放农村后,就得和农民一样,适应贫乏的物质生活与超强的体力劳动。与农民们不同的是,知青们既然读了几年书,就有对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按说《红楼梦》也应归入封资修之列,只因伟大领袖爱读,且推荐给许世友读五遍以上(可怜大老粗,也关风和月!),“糟粕”自然成了“精华”,故知青们才能公开读红,聊以解饥。设若宝黛生在知青年代,也被“鼓励”下乡,恐怕不会“闲赋菊和梅”,而只能“勤操镰与锄”了。倘黛玉身体允许,还可能参加“铁姑娘战斗队 ”,“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对荣国府的少男少女来说,较为理想的下放去向是,按亲戚关系下放到京郊刘姥姥的生产队,应能得到些适当的照顾(巧姐的遭遇可资证明)。

下面四首七律总题为《怀旧吟草》,所叙生活对包括知青在内的所有文革过来人应不陌生。

纪念章

九州钢铁铸神章,八亿都成恋物狂。紧靠心胸恒祝愿,长随日月放光芒。友朋联谊交珍爱,男女成亲供洞房。更有痴迷真壮烈,针别皮肉血光光!

幸亏五八年大炼钢铁,文革初铸神章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即便如此,据说连永久、飞鸽和凤凰等名牌紧俏自行车的原料也被挪用。政治总是统帅生产,统帅一切。诗中“痴迷壮烈”者,神州并非绝无仅有,笔者就听说过一例。还有人梦中也能喊出“时代最强音”,且总能被外人听到,成为忠于领袖的明证。

露天电影

呼朋引伴到郭庄,银幕高张打麦场。三战情节词可背,八出样板耳能详。爱瞧精彩星眸亮,惊见杀伐月魄藏。男女青年何渐少?黑灯影里已双双。

三战指《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三战情节词可背,八出样板耳能详”真不是夸张。可惜年轻人的高速大容量“硬盘” 上都刻写了这么些东东。 “男女青年何渐少”?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电影千篇一律,无趣得很;另一方面,在正负电荷间的电磁力及距离越小引力愈大的万有引力双重作用下,银幕下的故事自然比银幕上精彩得多。而“黑灯影”正好做掩护。

自留地

应是承恩刘少奇,一家一块补年饥。精耕细作情多寄,日近时亲影不离。稻麦葱茏超社垄,土田肥沃胜公泥。队中养病家玩命,私字当头狠狠批!

这首诗不是在描写俺弯弯绕大叔和常富兄弟吗?其实,这并非富裕中农的专利,贫农雇农都一样。食毕竟是天,而自留地里的食比天还要大。“三年自然灾害”中活过来的人体会尤深。

农友

十载荷锄记忆真,当年农友倍相亲。同挥热汗浇黄土,竞唱秧歌入巧云。半块粗馍双果腹,一则笑话两开心。牧归野外逢凉雨,拥进羊群体共温。

“拥进羊群体共温”真乃生活之结晶。下放牧区的知青们应有同样的生活体验。这样的佳句只能在草根文学中见到。或许难入学院派的法眼?

《古风·批斗会》

李家有壮妇,泼辣远近传。上山能伐木,下地可犁田。走路快如风,轻挑百斤担。膝下四女儿,企盼有一男。肚里又添丁,生计日艰难。奈何大寨工,有劲也枉然。平生手脚勤,壮妇自盘算:做点小生意,贴补柴米盐。谁料那年代,此举惹祸端。定为坏份子,批斗没个完。壮妇不服气,诘问坏何见?“投机倒把罪,外加不服管 ”。话音未见落,身上挨皮鞭。夜阑人已静,月儿上中天。队里批斗会,持续战犹酣。更有黑心者,使出杀手锏。弯腰又捆绑,孕妇直呼天。此情此景在,慄慄不忍观。夜风呜呜泣,月光皎皎寒。呜呼!自古民以食为天,是“社”是“资”有何干! 天不祸人人自祸,令吾辗转苦难言!

读此古风,令笔者忆起文革中发生在本大队的一桩惨事:一地主分子被民兵指挥部吊打三天,死后竟被老鼠吃掉眼睛,尸体惨不忍睹。据说“罪行”是利用冬闲外出搞副业。李家壮妇的故事若发生在计划生育年代,可就要“罪”加一等了。

《子女上调》(两首)

一篮鲜果一篮糕,美酒两瓶烟几条。步入朱门忙带笑,身临华室急弯腰。尊颜乍见心犹悸,薄礼全收虑始消。更喜明宵来赴宴,佳音速报慰儿焦。

昨日张罗费百银,今朝筹借备馐珍。席间曲尽殷勤意,酒后聊酬款待人。着墨歪斜如走蟹,挥毫点缀也通神。夜阑送得佳宾去,才入家门愁又频。

诗人自注:这两首诗是我三十多年前所作,记的是朋友的侄女上调,将户口迁回城市之事,并非安排工作,那时送礼花费不是很大。

这两首七律也是那位作《古风》的成都知青家长所写。“开后门”一词始于文革,知青回城上调时得到“发扬光大”。知青们为了回城,有神通的各显神通。招工、招生和参军都是跳“农”门的捷径。在没门路的大多数人当中,也有人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资源,包括身体:或病残,或失贞。

那时因普遍生活水平低,所以“送礼花费不是很大”。一般循“后门”悄悄地进去,打枪的不要。如今水涨船高,与时俱进,送礼已堂而皇之,轿车载物,“大门”而入了。

以下所录三首,不知属于什么体裁?诗耶?词耶?赋耶?抑或是新诗?笔者愚钝,还望行家们解惑。

《哭也是过,笑也是过》

老家伙!哈哈,这称谓不错,咱也跻身在老家伙。嘻嘻,只是咱解放战争未赶上,抗美援朝没撵着。更别提革命暴动举火把,八年铁血抗日倭。天生的红五类,却没给地主扛过活,这不是我的错!

少年时知道反右派,大办钢铁紧接着。失学田头捉泥鳅,大食堂没饭肚子饿。咱勒住裤带听大戏,喜欢那扣人心弦的喜怒哀乐,生旦净丑,水浒三国,都让人乐呵呵……哭也是过,笑也是过。

稚气未脱便下放,十几年美青春全耗在泥巴窝。其中的苦辣酸甜,动魄惊心,唉,不忍说。冷看他斗来斗去,花开花落。一年年运动接着运动,惹不起,咱躲。饥寒交迫又怎着?悲也要过,乐也要过。

煤油灯下读红楼,吟风弄月荒草坡。找乐子到处都能有,取营养不在钞票多。唐诗当美酒,宋词作大馍。写标语权当习书法,搞宣传只做练秧歌。管它是文场操琴,武场敲锣,我都入伙。急流勇退正当年,胸无大志不做作。图个情投意合,书情趣,寄笔墨,浇块垒,写蹉跎。临风对月,诗酒琴棋心宽阔。更兼妙哉英特网,把世界都缩在被窝。打字不怕一指禅,添加删除不罗嗦。有人说:嘿,酷啊,这老家伙!闲言碎语耳旁过,照样沉溺在屏幕,不管他是讥笑,还是羡慕,咱图个自己快活!

嘿!这“嘻嘻哈哈、又哭又笑、又悲又乐”的老哥哥真是个想得开的主。逍遥人儿自潇洒。在那急风暴雨的年代,不失为一种聪明的活法。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也是不错的选择。如今这年月,不害人就是大好人了!

《怀佳人兮不能忘》

明月照,竹影摇,依稀当年小石桥。长亭萧瑟桃花渡,十里柳岸送阿娇。潺潺流水碧,悠悠白云飘,离愁别恨怨幽幽,泪花闪闪犹强笑。牵手芦花飞,挥手远帆渺,佳人一去不复返,牵肠挂肚春梦遥。

人难忘,情难了,只为患难中,红颜生死交。春播田头暗呢喃,秋汛大堤和衣倒,自制煤油炉,脸盆把饭烧。陋室暖如春,天涯生芳草。心无归宿意茫茫,花经风雨丽人憔,荒野建田园,忍将青春耗。

血汗换来柴与米,甘苦得失知多少?聚散苦匆匆,此心总难抛,三十年,音讯渺。音容心底记,梦里追欢笑。举案齐眉意难平,绵绵此憾何时消?默默倚栏望,痴痴直到老!把酒临风长相忆,醉中对月吟词稿,到天荒,到地老。

在那禁欲的年代,光天化日之下谈情说爱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虽然恋爱婚姻被称为“个人问题”,但若撇开组织擅自解决“问题”,就偏离了无产阶级革命恋爱观,而与资产阶级为伍、和修正主义搭界了。严重者甚至被认为作风不正,斥为流氓。致使多少有情人难成眷属而遗恨终身!本诗作者便是其中之一。

此诗从体裁上有点类似琼瑶阿姨填写的歌词。全诗一韵到底,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最后一首为一位陕北插队知青所写。诗前有一段开场白:“和你们(指其他知青诗人)的感觉不大一样,我也是知青,在陕北插队。劳动很累,但衣食○○,和当地农民的关系很融洽,很怀念知青岁月,没有什么遗憾。有一首诗如下,这是我经历的真事儿”:

家在孤峁,明月正好,临窗吟诵庄老,内急不得了,开门就尿,忽见一人无头无脑,磔磔怪笑,张牙舞爪,顿时灵魂出窍。手电一照,仰天大笑,却是白天所晒棉袄,迎风胡搞。

“衣食○○”中之“○○”应为“无忧”吧?也不是什么敏感词汇,不知为何隐去?

此篇的特点是:全为口语,句句押韵,且全为仄韵。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拙作《瓶酒酿新诗味长》及《诗林漫步》中曾分别介绍过几首知青诗词。现重录如后,以壮声势。

《读当年共赴边疆插队同学来信》

曾经风雪共边屯,铭骨能忘岁月痕?塞外纵辽春不度,韶光虽逝命犹存。草逢千劫依然绿,天本无情曷足论!莫叹他乡成异客,关山更有未归魂。

《偷瓜》

七月瓜香十里飘,诱来几伙小谗猫。青纱帐里分兵力,调虎离山第一招。

《知青岁月》(五首)

序诗

一声号令起京华,学子匆匆各别家。未省迷狂虚岁月,又兴浪漫近桑麻。两条雨浸泥污腿,七度春荣秋谢花。梦里几回寻故地,斑斓往事幻云霞。

知青小组

梢头豆蔻正风华,赵李孙钱共一家。常乐阿兄调笑令,多亏小妹浣溪纱。田畴各务犁锄耙,风雨相携你我他。儿女隐私宜耳语,隔篱异性口须遮。

初学插秧

方田明净水无漪,春早插秧当趁时。挽袖欲施生涩手,折腰先作笃诚姿。如梭织缕翠毡美,以退为前跣足迟。合纵连横排阵罢,将军挥汗阅陈师。

麦田抢收

稔穗催镰热浪熏,黄金满垧刈缤纷。仓盈廪实三春盼,夜寐晨兴一夏勤。重担不弯男子汉,下风岂拜石榴裙。乡亲赞叹余心慰,庶几工酬会长分。

昼夜打场

连枷对对两边排,便有惊雷动地来。羽翼联翩遮日月,珍珠蹦跳落尘埃。景成乡野风情画,诗感石湖居士才⑴。远古相沿劳作苦,如今是否换机台?

注⑴:宋人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有“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之咏打场诗句。

上山下乡,青春有悔乎?无悔乎?这一问题,近年来在西恩地界常引起争论,相信今后还会争论下去。其实,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只要真实就行,不应强求一律。但不论有悔无悔,都不愿再上山下乡一遍,也不愿下辈人重蹈覆辙(大学生当村官则另当别论)。八零后一代人受宠偏多,除了时代的进步和独生子女等因素外,也许知青们想在儿女身上补回自己本应有的享受?

作者:马失途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2008-12-01 15:25:47
引用并回复
谈古论今
开心一笑
现代诗歌
评论鉴赏 Reviews
宾至如归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联赛专刊编辑小组
移民心语
信息中心 News Centre
散文游记
小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