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诗歌 | 落尘诗社 |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 评论鉴赏 Reviews |
|
上城 ?2009-07-01 02:26:32?? | |
“在寫這些的時候, 我坐在樹下, 望著藍天”
我觉得这样才是生活。我的很多矛盾都是在这种状况下化解的 。问好Mark
明天要做二十三 小时火车到 很远的地方,站票,心里没底 |
上城 ?2009-07-02 16:22:30?? | |
没有树,没有蓝天,即使拥有一切,人类也会死光
今天刚到。计算有误,坐车二十一小时,站立十七小时,中途总算下到有位空出来,坐了四小时,睡了一小时。
下车吃了碗牛肉面觉得挺不错,但还是有些不爽。 |
博弈 ?2009-07-04 06:47:25?? | |
人从树上下来,又想飞上蓝天外。
这么长途跋涉,为啥?自哪到哪,说来分享(我好奇着)?
那碗牛肉面肯定不错;我还没有站坐过这样长途的车呢(唯幅员辽阔方得如是经验)。 |
博弈 ?2009-07-04 07:58:30?? | |
註
火車
─────────────── 到此爲止
停頓與對視───一起去吧
你丟下一句筷子:這菜怎麼這麼難吃
蒼蠅:殘餚為我最愛
剩菜:吾已舍身但未失聰
住持:身體是蒼蠅?心是蒼蠅?
……。[註1] 過去……,[註2]; 他們......。時間為
事件所記載,事件之間並沒有任何事情。[註3]
從此,桌前一畦畦蘿蔔。
[註1]他離開一生最後的寓所
時放著一疊未發行的手稿
記載著到來的因緣
[註2]取自一封未拆閱的信
信是以生命為擔保的
寫的,送的
或曰守信
[註3]對於生命的定義
比如
老而不死的稱為巫智
刀疤是武士的階
香疤是蒼蠅的停頓
事情是對視間的書寫 |
上城 ?2009-07-09 01:43:41?? | |
读Mark的诗作,让我对生命有一种体悟。妙趣与理趣俱在,读之,令人心旷
刚回来,很后悔回来,又做了一件错事,我发现我有时太冲动了,我要有一点点的理性智慧就好了。
Mark如果退休回国内,有的是机会旅行,我只觉得生活太卑微,处处受限 |
sfiawong ?2009-07-11 20:53:02?? 方 | |
以禪入詩談何易?非要經過人生一番的歷練的功夫,是不容易領悟人生道理.何來禪味?
說起禪詩有趣味,一查之下有發現,原來寫詩千萬變,但卻是萬變不離其宗,我國古詩幾千年,變來變去都是差一點,點..現今新詩可能會不一樣,遠離規則,除枷鎖.但始終未有確認的方案.
|
博弈 ?2009-07-12 07:20:38?? | |
禪是不需要詩的, 詩是個文字工具,媒介.
但是工具帶來創造, 有可能帶來禪的超越與傳遞.
對於詩的超越, 那就是不寫詩, 寫創造.
站在創造的面前, 詩是如此渺小. 今天人們講禪的超越,
到達那時候, 又得講如何超越禪; 以何為憑藉, 今不知. |
上城 ?2009-07-17 15:34:19?? | |
“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琊,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齐太公世家》赞
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元封元年的五月,那封禅的行列,又由海上而到了现在辽宁的锦县,热河的承德一带,再经过绥远的五原,回到甘泉。他们这一万八千里的旅行,于是结束。
“他们一共走了一万八千里,真是大旅行!”
——李长之
古代的交通那么落后,精神却那么雄健蓬勃,上万里路常不在话下。今天也许飞到香港、美国、新加坡,就不耐烦了。路越来越容易走了,趣味却少了。我现在正热爱汉武帝,热爱司马迁,怀念毛泽东。我坐火车才走了二千多公里,就感觉非常疲累,车上很害怕。下车时候才好点,头晕了几天才恢复过来。现在一提起长途车就畏惧,但也是没有办法。我不想出去,想长久地呆在屋里,阅读写作。可缺乏好的书籍留我。再者,外面对目前的我太有吸引力了。我为身为大中华国民而自豪。
不几日,又要去深圳,武汉呆不下去了,日子很窘迫。算来都是自己造成的,我现在很恨我自己,不是“在陈”,就是“困蔡”。看看这个http://oson.ca/viewtopic.php?t=23670&highlight=
中国的一流的人才都在国外,把青春年华都献给美国等国家了,等老了就回来居住,——只能发余热了。中国俨然成了世界的养老院,很堪忧。我这年轻人,得努力才是,不然连自己都养不起,甭说养老的了。可悲的是我们知道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贩奴运动,却很少有人知道从前中国海外劳工的处境并不亚于“黑奴”。黑奴还争取了解放,得到了承认和广泛的同情,中国劳工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贬损、排挤。我们的历史政治教科书上老指责别国这样不好那样不对,拉拢第三世界,诬蔑“资本主义”,可怎么就不关心下自己的国家的人。以前我们老觉得社会主义国家好,大家现在怎么都学起资本主义?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如超越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非常好。所谓不姓“社”不姓“资”。
问好MARK |
博弈 ?2009-07-18 07:40:45?? | |
sfiawong 写到: |
以禪入詩談何易?非要經過人生一番的歷練的功夫,是不容易領悟人生道理.何來禪味?
說起禪詩有趣味,一查之下有發現,原來寫詩千萬變,但卻是萬變不離其宗,我國古詩幾千年,變來變去都是差一點,點..現今新詩可能會不一樣,遠離規則,除枷鎖.但始終未有確認的方案.
... |
問好, 也讀了連結, 這樣點閱比轉貼負責, 也避文責(就一般帖子而言); 挺好的方式.
要認真說起來, 自五四到現在, 所謂新詩, 變的最大的還是形式.
形式的改變可以很快,任性, 但能不能持久是一個問題. 古詩的形式
是文人(包含詩人)經過長時間的集體下意識所逐漸構築出來的文字文化母題 (取 motif 的解釋), 已然成形. 成熟, 也已經完全框好. 再沒形式的新意義了. 今天, 如果還想依如古詩詞的邏輯, 經過一段時間想建立起一個學校可用來大量教學複製的新詩'詩學', '詩教', 那就是完全誤解了詩, 白讀書了. 詩是活的, 若非自然形成, 毋須依、建規距為志. 詩人們讀古詩詞為修養, 之餘可各自大膽創作, 不把自己的詩學強加於別人, 其餘, 由人愛讀愛不讀, 就行了. 別搞那麼大志向, 最別學的就是自殺, 自殺的詩人到了我的眼裡, 統統不及格. |
上城 ?2009-07-23 19:46:52?? | |
《论语-季氏第十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下矣。”
《老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F.佩索阿就是属于老子之类圆融的人.这也是真知灼见,我认为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是不需要远游的,相反性情上会更趋于内敛,这与现代张扬的夸张的教育格格不入.什么登山啊,搏斗啊,"与天斗,与地斗","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啊,毫无必要."不出户,知天下",应该如孔子所说的那种"生而知之者"的类型,自是不可以等闲视之.
《法言-问神卷五》:“或曰:淮南太史公者,其多知与?曷其杂也?曰:杂乎杂!人病以多知为杂,惟圣人为不杂。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
"生而知之者","上知","下愚","人病以多知为杂",还有<道德经>里的"大智若愚",与佛家的去"我执",这些可能与后来的三教合流找到了基础吧.
《论语-阳货第十七》:“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小子不才,我觉得自己属于"下愚"一类的人,时常有"不移"的打算,却有飘忽的不坚定.所以"困而学之",不怕"其次",学习终是件快乐的事情,只要不上学校的图书馆哪里都行.
至于孔子说:"老而不死是贼",记得日本人在尚未开化的时代,有这个传统,----把家里的无用的老人都背到深谷里扔了喂虎.善学的日本人只学了孔子这一句,就超过中国,可谓"一言以兴邦."而中国一向都是老人政治,民国初留日的梁启超觉悟了"少年中国说",天下震动,纯粹瞎扯淡.老人不断寄希望于少年,这样少年不断处于老年的阴影下,老年还是统治世界,我们根本上还是失败.所以现在中国无论什么电视剧,还是武侠电影,里面都有一个道术高强的老头子形象(这与美国电影里的完全相反),指点这个那个,中国它脱离不了这个.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梁惠王-章句上>)孔孟之间其实有很多龃龉.孔子也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第五>)孔子古稀之年,见到"道不容于世"("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也很矛盾,可能有些愤世,也来点自嘲(想想夫子是怎样的严肃的一个人).看来随心所欲"不逾矩"也不那么容易.
儒释道间的演变太过复杂.我也是懂点皮毛.还得请"上知"者明辨.
另:Robin Tagore stray birds 里有这样的诗句:
Religion will be one when God is dead
In death the many becomes one;
in life the one becomes many.
似乎是对尼采“God is dead”的回应。这是否明了“之后”:‘一’变‘三’(欧洲中心主义者的幻灭)。我还没有收集到更多这方面的资料,但我觉得比较下很有意义。 |
后页 [1][2][3][4][5]6[7][8][9] 前页 |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 Chinese Poetry | 网友论坛 | 古韵新音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散文游记 | 影视频道 | 宾至如归 | 美哉贴图 | 小说故事 | Reviews, Critics and Criticism | English Poetry | 海外新闻 Oversea News | 博弈 |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 开心一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