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中国山东

?????333?

?????2009-11-28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查找李盈枝发表的所有帖子

赖海雄2010-01-27 06:58:17

问好!先生所著甚丰,值得鄙人学习。 Very Happy

开心一笑
古韵新音
谈古论今
网友论坛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李盈枝 ?2009-12-26 06:39:57?? 引用并回复


原帖由 虫儿1 于 2008-1-20 10:51 发表

梦蝶师友好!
谢谢直言!——有一个问题,是不是写物都得照原有的思路去作:比如:梅的坚韧、兰的清高、等等。记得我也写过牵牛花,被诗友说这花并不好所以不能写。
圣诞花也和其他花一样,受不得巨大的寒 ...

【030】我个人认为,若按“起承转合”的传统章法或者老套路来写,那就把这一章法对各联(句)的要求贯穿到底。这并不意味着排除其它章法,并且我一直提倡章法可以大力创新。比如小说、电影裁剪等章法皆可大胆引进。至于咏物之作是否一定要取“被咏物”的“高格”之象、之特征,那要看作者此时此地的感悟、心情、寄意如何了。但至少要做到“形似”,若能够“神似”,哪(那)当然是上乘了。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26 06:43:11?? 引用并回复


原帖由 虫儿1 于 2008-1-21 19:48 发表

唉。版版有所不知,全是些应酬之语,没什么大的收获。

——如我那回写的“汉宫春 我的家乡”,放在别处(不是红袖、不是情诗)的版面上,就有师友直言:“虫儿 好。那几首均已拜读,尽得花间滋味,由于调不熟,不敢多谈。唯汉宫春稍知一二,就多说几句。一,此词给人的感觉,景多我(情)少,且有罗列之嫌。你看:“看归帆点点,潋滟波光。更兼楼台两岸,画栋雕梁。长街小巷,绿成荫,鸟语花香。最难得、地腴物茂,往来商贾繁忙。西子城中端坐,似含羞带笑,对镜梳妆。罗浮恭迎远客,漫展新章。茶浓酒熟。斜晖里、朱阁红裳。”二,太直,毫不隐讳。比如:首句:“我爱东江”一语既出,道出全文意旨,下面就不好写了。不如把这意旨隐于下面字里行间,岂不更好?三,此调为双调,那么上下片的构架切不可雷同,虚实有秩、情景交融是词的魅力所在。大家老朋友啦,直言为快。”。一席话,说得我连连点头

【031】

这个回复不错。但也要具体分析善加运用。比如“象”(景、物、事)多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地说“不好”。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上片景色够多了吧,下片历史跨度够长、人物够多了吧。所以,问题不在于“象”的多少,而在于“象”是否凝聚于“意”、“神”、“气”,或者是否收摄得住而不使成散象、乱象。能够凝于意者、神者、气者,其“象”多,则恰好说明作者对万象的裁剪、驾御的能力强,而作品叫做“枝繁叶茂”,枝繁叶茂有什么不好?但枝繁叶茂需要“树大根深”,否则,“象”是要垮掉的。在这里,“意练达”者犹如树“根深”者,“象多者”犹如“枝茂者”。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驳杂”,认真分析起来,其实是“意”不顺溜、不彰、不达,故“象”则乱象,失去生气、神气。许多作品不是因为取象不好,也不是因为取象过多,而是因为,立意平庸、晦涩甚至词不达意、答非所问、前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纵然是象少也会显多的。中国古代哲人,反复强调“得意忘象”的道理,用在诗理上、审美上,乃在于斯。

【本帖最后由 梦蝶翁 于 2008-1-22 09:40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26 06:45:48?? 引用并回复


原帖由 雪舞红尘 于 2008-1-23 18:51 发表

老顽童和红叶曾耐心教诲雪舞写诗~可雪舞天性笨~又不愿受格律约束~至今也未入诗门!!!
所有文字也是因心情而就~~~胡乱凑的几句~实在是因为那一份相逢相识的缘和感动~~~
我很少很少用别的名字~~以后也不会有 ...

【032】

哈哈哈,丫头大胆写来。按照你的“亦词亦曲的自度路子”来写,不必拘泥于格律。只须在章法、句法、词法、节奏、立意、取象上,合于汉语古典“词曲”的韵味即可。其实呢,丫头以前还是写的不错的。以后须注意的是:你已经能够充分放开性情来写了,这一点很不错!但要知道,漫溢的性情须有导入一定的“流向”、“河道”、“河岸”,才更能够显示出性情之流的神韵、气韵。简单地说就是“漫溢”、“错落”而又不失“和谐”、“有致”。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26 06:49:12?? 引用并回复


【033】

亦词亦曲,自然度来,韵味不错。但就全体来看,仄声字运用过多,吟哦起来,声调之长短、抑扬就受到不小的限制,特别是每个句子的收尾处,几乎全部是仄声,这在行腔上失去了“长、扬”与“短、抑”间配的音乐感。所以,除去韵脚用仄韵以表达沉郁、凄婉之“声情”外,非韵脚处须适当运用平声以补之。这是因为:由声律而言,平声一般表达气韵之长、高、扬、缓、轻;仄声(尤其入声)一般表达低、沉、烈、急、重等。呵呵,当然,这是一般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刘勰论音律时谓:“声含宫商,肇自气血”(《文心雕龙》),其理或在于此。

【本帖最后由 梦蝶翁 于 2008-1-24 21:16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26 06:51:53?? 引用并回复


【034】

回复:期待支持:海外诗坊新春对联活动

墨递春秋,一酹乡音邀四海。
程兼风雨,几弦诗韵叩千家。
——————————————
好欣赏玉笛儿君在大洋彼岸传播中华文明的善举!
提点意见,供一笑。
个人认为:“递”字,韵味不足;“酹”字本意,乃是把酒洒在地上以表示祭祀或者发誓,用在此处,词不达意,怀疑为“缕”字所误。另外,单联中的后部乃是对前部之意象的或打开、或拓展、或补充、或递进等,在这个意义上,前后部的整体意象之关联度弱了点。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2-14 12:17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26 06:55:13?? 引用并回复


【035】

古希腊裸体雕塑和近代文艺复兴时的裸体绘画艺术,已经告诉了我:裸体的女人和男人们,总带着上帝的光芒,裸着的他与她是自然中最美的性灵。我自那时就说过:美的事物需要超越功利的、美的眼睛去欣赏,如果带着商人式的功利欲望,那就干脆做买卖去,他不配审美,他缺少的是上帝的智慧。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2-15 09:18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26 07:22:52?? 引用并回复


【036】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08-2-17 19:51 发表

西风丫头善咏人物。望继续。当考虑把视野放在对人物个性特别是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上,同时,要有你自己独特的视角,甚至是别裁。不必面面俱到。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2-17 20:27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26 07:25:14?? 引用并回复


【037】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08-2-18 10:13 发表

半阁春风含醉。半杯清茗萦香。半笺情字说衷肠。谁解半腔惆怅?
半阕诗词作枕。半帘月色匀妆。半痴半醒半依窗。心笛半支吹响。
——————————
好味儿。但觉得上下片句式过于划一,有失词在语感上的灵动。可否或上片或下片错动一下而仍然不失原趣?比如:

春阁半含风醉。清茗半绕杯香。情笺半字说衷肠。谁解半腔惆怅?
半枕清词作阕。半匀月色添妆。半依醉醒半依窗。半半门扉轻响。

哈哈,这样一改,就是“春风叩门扉”啦。起句“阁”、“风”,结处“门”,“响”,回环结收。——也“个见”,哈哈:))

——回复虫儿《西江月 春夜—— 一半一半》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2-18 10:38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26 07:29:05?? 引用并回复


原帖由 张从兴 于 2008-2-18 15:00 发表
支持梦兄,近现代汉语已经没有入声字,好多入声字都归入了平声。《康熙钦定词谱》允许“以入代平”或“以入作平”,就是承认了这个客观存在的语音现象。

【038】

说的是!其实,“以入代平”的问题远不止是元曲(北曲)乃至清代以降才发生的。它在宋词中就大量涌现了。钦定词谱定宋词之律谱时,充分依据了这一在词之创作实践中的事实;如果没有宋词的大量实践,就不可能有专为元北曲而制作的《中原音韵》,这本书完成了“入派三声”的任务,在中国语言学上是个里程碑。这就是说,这本书首次把已经存在于宋人词作中的“以入代平”的事实,上升为音韵学的正典!开了普通话之先河。所以,今人在用平水韵进行词之创作时,凡是发生“以入代平”的地方,实属正常的,理由很简单:宋人就用了这个规则!
——回复非非《洞仙歌 春》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2-19 10:52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李盈枝 ?2009-12-30 04:37:00?? 引用并回复


【039】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08-2-21 01:09 发表

前两句不错。第三句当转没有转,使结句韵味受限制了。且四句首两字句式雷同,使句法失去灵动感。可否改如下?

塔吊凌空哨逐鸦
横墙误扫触飞霞——句式需错落一下:飘然一扫触飞霞
银槌伴我开天下——落槌开出天涯路
钢锯随身走海涯——磨玉须张钢锯牙。

——回复日落冬《建筑工人之歌》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2-21 08:05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后页  [1][2][3]4[5]  前页
现代诗歌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美哉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