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诗歌 | 落尘诗社 |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 评论鉴赏 Reviews |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 Chinese Poetry | 网友论坛 | 古韵新音 |
|
戴玨 ?2007-03-16 09:19:27?? | |
博弈 写到: |
...
"完全按標准句式寫成的律絕并不多"? 应是统计上的多数吧,后人的分析基本上是根据统计来的,只是各家的标准句型不同? |
或許我說的誇張了點吧。只知道三百首裏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詩是全用基本句型的。
博弈 写到: |
"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做拗"(王力与启功,同样的观点),既称拗,就不是律.就得救了称拗句,又有各式救法.
严格上来说,不是律诗(因为变化太多),最多称律诗拗体(启功). 非拗体毕竟比拗体来的多得多. "孤平不能犯"反倒是古人与各家像是开会协商好了,都同意的
根据启功对古人诗的统计研究,写拗体是越来越少犯的了.反而网上好写拗的有渐多的趋势,不知为何;后现代解构的叛逆? |
我不大清楚啟功的論點,但我知道王力所說“不合平仄的都叫拗”只是為了論述的方便(他同樣也說“談詩律必須兼談拗救”),因為律絕中的拗救是有規矩的。所謂拗句,實際上是指律詩中可接受的特殊平仄形式(即是說科舉考試中允許的),并不包括所有非基本句型的,比如三平調便不是拗句,所以不存在變化太多的問題,更無所謂犯不犯的問題。啟功所說的律詩拗體可能是指杜甫的七言拗律,那些是對律詩的創新形式,後世的詩人很少跟從。
唐宋詩人用拗救是非常普遍的,反而到近現代卻較少人用(啟功的統計確是事實),據一些學人的說法是因為越來越多人不懂拗救的方法所致。現在網上的趨勢我不敢說,不過印象中老手用拗救的較多(畢竟自由度大點),遣詞造句顯得嫩稚的那些則少用。 |
hepingdao ?2007-03-16 09:28:02?? | |
刚做了一点点,需要完善
http://oson.ca/tools.php
|
博弈 ?2007-03-16 10:57:11?? | |
戴玨兄循循善诱, 非常谢谢.
由此讨论, 给了我一个"一直无法劝服自己的部分"反思.
那就是,找出认可的拗体,归为律诗的 normal ab-norm.(例,第一个字的拗已不需救,在音节上不重要,就归为常体。)
基本上,除了五七言的末字,都有拗的古例,或多或少。(末字再拗,就古体了)
拗是根据某个标准或原则来判断,拗字,拗句,拗联(s),拗句序关系都有,有些救,有些就干脆不救。
找出 拗里的常规、式 (so called abnormal norm).对辨认音韵好的拗救诗
也是一个诗底层架构的学问吧. (如果再把拗规律又拗一回呢?玩笑玩笑 )
若有空,烦请帮我看看这篇文,一定要狠批.这篇文,我没有写拗体律的部分.
http://oson.ca/viewtopic.php?t=2552 |
唐伯虎 ?2007-03-16 10:58:31?? | |
http://oson.ca/viewtopic.php?t=3399
http://www.oligood.com/oldpeasant/web/ |
戴玨 ?2007-03-17 01:14:53?? | |
博弈 写到: |
由此讨论, 给了我一个"一直无法劝服自己的部分"反思.
那就是,找出认可的拗体,归为律诗的 normal ab-norm.(例,第一个字的拗已不需救,在音节上不重要,就归为常体。)
基本上,除了五七言的末字,都有拗的古例,或多或少。(末字再拗,就古体了)
拗是根据某个标准或原则来判断,拗字,拗句,拗联(s),拗句序关系都有,有些救,有些就干脆不救。
找出 拗里的常规、式 (so called abnormal norm).对辨认音韵好的拗救诗
也是一个诗底层架构的学问吧. (如果再把拗规律又拗一回呢?玩笑玩笑 ) |
關於拗救認可的方式,王力的《漢語詩律學》近體部分第7至9節有詳細的論述,如果總結一下,大致是這樣的:
代码: |
一)七言第一字不論。
二)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一般不論。
例外情況:五言平起平收,七言仄起平收的句式須分明,即
五言: 平平仄仄平 不得改為 仄平仄仄平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得改為 (仄)仄仄平仄仄平
如果不得已拗,則需補救,方法是本句自救,將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改為平:
五言: 仄平仄仄平 得改為 仄平平仄平
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 得改為 (仄)仄仄平平仄平
三)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一般不論。
平平仄仄平 可變成 (平)平平仄平
例外情況:五言仄起仄收,七言平起仄收的句式可拗,但應該救,方法是對句相救,即對句中,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用平。
五言:
七言:
對句可結合情況二)中的本句自救。
注意:仄仄仄平平 不可改為 仄仄平平平
四)特殊句式。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類同。常用於首聯,很少用於尾聯。
|
這些都是前人在聲韻上的經驗的總結,至於說有什麽根據或為什麽這些句式可接受,也有一些說法的(比如是否處於節奏點上,避孤平,出句救以求平仄相對等),不過我也懶的的去研究了,或許將來有人能有系統的歸納出來也不一定。
另外留意一下第9節後面的附注,裏面有三百首中仄起五言律詩的一個統計,可看到唐人用拗句的普遍性。
你那八卦的理論太復雜了,我看不明白。 |
Lake ?2007-03-18 12:42:04?? | |
[quote="凤舞九天"]
Lake 写到: |
说国语辨别平仄,南方人毫无优势。但南方的许多方言保留着很多古音,比如广东话等,写完一念,往往大致上没错 。 |
多谢 凤舞九天!
说国语辨别平仄我问题不大。 就怕古汉语中的“入”声。
当初真该好好学广东话。 |
Lake ?2007-03-18 12:49:31?? | |
戴玨 写到: |
Lake 写到: |
...
请问一句,写格律诗的,是否写完一首诗后都要对照一下字典或韵书? |
除非你確信每個字的平仄都沒記錯,最好這樣做一下。
Lake 写到: |
辨别平仄,北方人是不是比南方人困难大?有啥好法子? |
南方人只是在辨別入聲字方面有點優勢,其他的差不多。
可以利用置頂的平水韻來搜索(按Ctrl+F),如有疑問查韻書核實。或者可查標有古韻的字典如辭源等。 |
谢谢戴玨!
回头找些资料补补课。 看来有些字的 平仄还 要死记硬背 ? |
后页 [1][2]3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散文游记 | 影视频道 | 宾至如归 | 美哉贴图 | 小说故事 | Reviews, Critics and Criticism | English Poetry | 海外新闻 Oversea News | 博弈 |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 开心一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