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iměifēngwénjí

李盈枝

???中国山东

?????333?

?????2009-11-28

?????fāsòngsīrénliúyán

?????fāsòngdiànzǐyóujiàn

cházhǎo李盈枝fābiǎodesuǒyòutièzǐ

赖海雄2010-01-27 06:58:17

问好!先生所著甚丰,值得鄙人学习。 Very Happy

开心一笑
古韵新音
fābiǎoxīntiè   huífùtièzǐ
李盈枝 ?2010-01-02 09:42:32?? yǐnyòngbìnghuífù


重对《文赋》句

一稿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文达四海,赋满三江。○○●●,●●○○

——依现代读音。(此联意在嵌入“文赋”二字,老蓑衣云:“下联的气势与上联不成对。文对而气不达,感觉上气喘吁吁的。俺最怕这样的对子。不妨往“以柔克刚”的方向上想想。”)

二稿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神凝五岳,气撼千秋。○○●●,●●○○

——依现代读音。(“心”中的“精、气、神”都包括了,试试如何,暂时还没想出怎样“以柔克刚”。)


回复:重对《文赋》句

哈哈哈,牛哥真牛!俺若不往相反的方向激将一次,你这牛蹶子何以尥起来?上联动极,下联静极;动有垂天之振翼,静有拔地之峻峭。文契而气达也。

发言:鹦舌
- 第:1 楼
-发布日期: 2006-12-3
-发布时间: 10:25:01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李盈枝běiměifēngwénjí
李盈枝 ?2010-01-04 09:50:34?? yǐnyòngbìnghuífù


网文——

陆机的《文赋》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篇名作。它着重探讨了文学的内部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文赋》是用骈赋形式写成的,对于现在的读者有较大的阅读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在注释的帮助下认真阅读原文,不仅要从字词句上读懂,更要体会理解它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内涵。请注意掌握:一、文学创作的构思,特别是关于文学创作的想像问题;二、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三、创作过程的具体表现技巧;四、文学作品艺术美的标准;五、《文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李盈枝běiměifēngwénjí
李盈枝 ?2010-01-04 09:51:29?? yǐnyòngbìnghuífù


网文——

《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了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1、构思前的准备: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状态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的内容。《文赋》开篇就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玄览"与虚静意思相同,即是排除纷扰,全神贯注地进入创作状态,而"典故"就是指积累丰富的学养,这样构思活动才能顺利展开。2、构思活动的情状:《文赋》生动地描绘了构思活动的情状;首先要进行丰富的想象活动,想象活动超越时空,无限丰富和广阔,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情与物在想象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心然结果。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以后,就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为了寻找最精彩的、最能充分表现在构思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上天下地去寻找。并且,这语言文字还要具有独创性。3、灵感在构思中的作用:陆机认识到灵感的作用,认为灵感不是人力所能左右,而应顺乎自然。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李盈枝běiměifēngwénjí
李盈枝 ?2010-01-04 09:52:51?? yǐnyòngbìnghuífù


网文(下同)——

《文赋》把文体分成十类:即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并且认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风格。陆机的文体论在曹丕《典论•论文》"四科八体"说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提出了"十体"说。

  其中特别是"诗缘情而绮靡"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步。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李盈枝běiměifēngwénjí
李盈枝 ?2010-01-04 09:53:48?? yǐnyòngbìnghuífù


《文赋》对创作过程的具体表现技巧有比较细致的分析:(1)结构与布局:强调必须恰如其分地安排好意和辞,使之充分发挥作用。结构应根据内容需要,采取不同形式。(2)意对文辞的主导作用:以意(内容)为主干,文辞为枝条,实则即是主张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3)艺术技巧方面的几个重要原则:这就是"其会意(具体构思)也尚巧,其遣言(置辞)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注意音节、节奏的音韵和谐美),若五色之相宣。"对诗赋等文学作品,就是要构思巧妙,词藻华美、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美。(4)具体写作方法:定去留(选材和剪裁)、立警策(立警句以振醒全篇)、戒雷同(立意、造语要新)、济庸音(对平庸之处要设法挽救)等。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李盈枝běiměifēngwénjí
李盈枝 ?2010-01-04 09:56:10?? yǐnyòngbìnghuífù


文学作品艺术美的五个标准:应(指意和辞的互相配合响应)、和(指意和辞配合和谐)、悲(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雅(指文辞雅正)、艳(指文辞美丽)。其中的"悲"、"艳"就是要文学作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文辞美丽,能真正感动人。这就是强调了文学作品应有很高的艺术美。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李盈枝běiměifēngwénjí
李盈枝 ?2010-01-04 09:57:48?? yǐnyòngbìnghuífù


《文赋》的影响,《文赋》对六朝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影响极大。《文心雕龙》可以说是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文赋》的文学理论;挚虞、李充的文体论继承发展了《文赋》的文体论思想;《文赋》还影响了沈约等人的声律论和萧统《文选》的文学观念。

  除了以上的积极影响外,也有人认为,《文赋》过分强调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形式美,影响了六朝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

  下面为了对《文赋》有更深入一层的了解,附录张怀谨《文赋叙说》(节录)如下,以供参考: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李盈枝běiměifēngwénjí
李盈枝 ?2010-01-04 09:58:38?? yǐnyòngbìnghuífù


《文赋》之影响
陆机的《文赋》,以其优美的诗的语言.巧妙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具体描绘了艺术创作过程某些带有规律性的文艺现象,这种独特的论述方式及其精辟的美学思想,在许多方面都颇具卓见。

  两汉以来,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于是儒家学派文艺思想占居统治地位,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过多地强调了文艺的社会作用,却相对地忽视了文艺的艺术特征。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丘论诗,十分重视诗的教化作用,他着重指出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毛诗序》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即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同样把文章看作"经国之大业"。这些文艺思想反映文艺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正确地揭示了文艺和政治有密切不可分割的必然关系,有它合理的部分,构成了我国古典文艺理论的一大特色。但是另一方面,又片面夸大了诗的功能,以为诗的作用可以渗透到社会、政治、家庭、以至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这就把诗的社会作用强调到了不恰当的地步。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理解,真理再向前跨进一步,也会成为谬误。《文赋》这篇著作所阐述的美学思想,是对儒家学派论诗某些传统观念的否定,它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新路,把研究对象从诗的社会功能转移到诗的创作,正确地揭示了文艺创作的某些基本艺术规律,在文艺理论思想上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同时,对于儒家学派论诗的某些合理因素并不一概加以抛弃,而是继承下来,加以发扬,从而提出了"颐情志于典坟","以述先土之盛藻"的思想,在作品内容方面,强调了"理"的主导作用,将文艺理论思想推向前进,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尽管《文赋》这篇著作篇幅不大,它所涉及的问题却相当广泛。从总体方面说,前半篇论述创作过程的基本规律,后半篇论述艺术语言在作品中的运用。这里把它概括成为以下六论。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李盈枝běiměifēngwénjí
李盈枝 ?2010-01-04 09:59:23?? yǐnyòngbìnghuífù


一、源泉论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这里提出了一个艺术和现实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理论,应是全篇的纲领,在这以前,儒家学派的文艺思想基本未涉及。陆机以其锐敏的洞察力,看到了客观世界是文艺创作最深的根源。他一只眼静观现实世界,一只眼搜求古典文献,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去实践,去体察,去把握;即从时间和空间的结合点上蓄积创作养料,捕捉创作情思。这里所论证的,作为一位作家,这是进入创作以前的必要准备,也是进行创作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应当理解,创作的准备阶段对于创作本身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进行充分准备,然后才能"慨投篇而援笔",具体进入创作过程。

  诗主情志,这是儒家学派论诗传统的美学思想。《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左襄二十五年传》:"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儒家学派论诗,从"志"到"情",它本身也有一个漫长的变化发展过程。即在《毛诗序》中,"情"和"志"还是处在一种基本分离的状态,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还不是那么紧密的。而且不言而喻,这里所说的"情"、"志",都是绝对地属于作家主观心灵的自我流露。

  《文赋》的贡献则是在于把"诗言志"的美学思想推向前进。"颐情志于典坟",这里"情志"并举,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是词的组合,而应当是内容的结合,并且把它从作家的主观心灵解脱出来,转移到客观的"典坟"方面,这就具有了新质要素的增加,显示了它的革新意义。当然,古典文艺传统是流不是源,在这一点上,陆机以之作为创作源泉,是明显的谬误。但是他把文艺创作建立在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揭示了作家的主观情志对于客观世界的依赖关系,包涵着某种合理的因素,这在文艺思想史上不能不是一大进步。这种情况,决定了陆机有可能比他同时代的一些作家站在更高的水平上来观察文艺现象,在探索这一艺术规律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李盈枝běiměifēngwénjí
李盈枝 ?2010-01-04 10:00:38?? yǐnyòngbìnghuífù


二、文体论
曹丕《典论•论文》: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碑披文以相质,诛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 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典论•论文》的四科八体,是文体论的滥觞;《文赋》的十体分类,是它的继承和发展。在我们的面前,清楚地呈现出了魏、晋时代有关文体论的繁衍的历史轨迹。如果说《典论•论文》仅只论述了"四科不同",文体的分类还是比较粗略,论述也较为简括;那么,在《文赋》中就比较细致得多了,着重论述了不同文体之间的"区分之在兹",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在理论概括方面就更趋于缜密。

  从汉、魏迄于西晋,首先是在艺术实践方面,文体日益纷繁,然后才有可能要求在理论方面进行分类和总结。在诸种文体中,诗、赋从来就是文学的主体,在其漫长的发展岁月中,日益显露出它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生命力。对于诗的艺术特征,人们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逐渐臻于完善。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杨雄:《法言•吾子》)《典论•论文》说:"诗赋欲丽"。一个"丽"字恰当地概括了诗、赋这种文体的外部特征。上述《左襄二十五年传》,"文以足言";孔丘也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这个"丽"字实则就是"文"字的一个很好注脚,文采和美丽,在辞义上是互相一致的。但是,概括成为"丽"字,却给予诗、赋的外部特征以更大的明了性,我们可以说,这是儒家学派论诗传统观念的进一步深化。至于《文赋》所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典论•论文》有关文体论的文艺思想,进一步揭示了诗主情志,赋状事物;强调了绮绘其色,靡摹其声,最后达到文情并茂。这才真正把握了"丽"字所包含的关于诗、赋的艺术本质及其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在诗、赋领域内对其艺术本质和基本特征作出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层示了诗歌理论传统和革新的辩证发展过程,陆机的《文赋》有它更为突出的成就,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以"绮靡"说诗,这是《文赋》这篇著作美学思想的一大特色,《文赋》这篇著作本身就是这一美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所以陆云评论说《文赋》"绮语颇多"。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持否定意见,他们或者说"绮靡重六朝之弊"(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或者说"以''绮丽''说诗,后之君子所斥为不知理义之归。"(汪师韩:《诗学纂闻•绮丽》)这些意见的一个共同特点,大抵都是片面强调它的消极方面,但是却不能够泯灭它的思想光辉。历史上同样不乏有识之土,却看到了它的积极方面,认为"诗缘情而绮靡"是"六朝之诗所自出"(胡应麟:《诗薮》外篇卷二),正确地指出了这一美学思想推动了六朝文学的变革,对后代文学和文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学史的经验表明,诗缘情绮靡之说,真正揭示了诗歌创作的某些基本艺术规律,不仅只是对于六朝文学,即对后来唐代诗歌的繁荣,宋词的兴起,都直接或间接地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李盈枝běiměifēngwénjí
hòuyè  [1][2]3[4]  qiányè
谈古论今
网友论坛
现代诗歌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美哉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