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 |
落尘诗社 |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
评论鉴赏 Reviews |
|
博弈 ?2007-12-11 09:36:51?? | |
“
还闻拟结东林社
争奈渊明醉不来
“
灵运无方顿悟去
虎溪净土法门开
大寐
臂 觉在三点方向
手 远指月亮
李杜白苏参拜
祭酒 |
白水 ?2007-12-11 12:31:03?? | |
听禅悟空 |
上城 ?2007-12-11 22:44:37?? | |
青莲门下走狗
"骷髅识尽勿多般
狗口才开落二三"(偈)
狗急跳墙
噫
诗圣 书圣 画圣
醉倒的大圣
弃疾曰
去
去
去
青藤 老藤
青莲 老莲
青脸 白脸
青眼 白眼
哇塞~~~~
走狗?
没门
秃头女高音
路过这个屋子
听到这一声颤响
象征 隐喻 联想
浮想联翩
梦
挖掉眼睛
开始相爱了
棒子 拳头 牙齿
波
捶碎了句子
词语扭着脖子
呼啦啦出海面
意义之后
一个音的方向
我还能与你靠近吗
有一种叫做
“爱”的东西
把这两首诗发在回贴。读博弈先生诗浮想联翩。
近读博弈先生以前的诗每有感悟。很有意思嫡  |
博弈 ?2007-12-11 23:58:04?? | |
1。"对偶" 探讨文字性爱,双声为第一类接触,叠韵为第二类,同时双声叠韵为第三类,结构对偶的意义,等等。 。
2。"禅隔代遗传", 陶渊明曾祖父是东晋开国元勋、以日日搬砖健身闻名的大司马陶侃,这一番参透,花了好几代呢。
陶渊明《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谢灵运和他的十世孙诗僧皎然好像就没这份机缘? (虎溪三笑)
3。或许有些触古的敏感,古今同。
或云
月上前山看有象
风鸣玩籁听无声
(这里微改洛夫禅)
哈哈 |
博弈 ?2007-12-12 00:13:29?? | |
巴菲特禅
不惧怕, 当大家忧虑的时候
不欢喜, 当大家庆祝的时候 |
博弈 ?2007-12-12 00:36:31?? | |
九字七音
蝴蝶儿飞来
花瓣儿响
蝴蝶儿飞去
加注
来时有象,去时无声。 |
博弈 ?2007-12-12 05:40:47?? 撞婵 | |
撞婵
无相推敲
却是空山造古道
玲珑勒, 梧桐钟
小鹿扑通
将我撞下马来
[放下得自在
文/见钰法师]
过去有一位黑氏梵志运用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两株花树来供养佛。佛说:「放下。」梵志遂放下左手之梧桐;佛又说:「放下。」梵志又放下右手之合欢。接着,佛还是说:「放下。」梵志疑惑地问:「世尊!我今两手皆空,还要再放下什么呢?」佛说:「我并不是叫你放舍其花,而是要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才是你免生死处。」梵志言下悟无生忍。
有所求的心是苦的根源,障蔽本自具足的妙净明心。梵志由外到内通身放下,故而当下顿悟──顿除妄想、悟无所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学会「放下」这门课,方能真正无入而不自得。真正的放下是离弃一切杂念、妄执,达到解脱自在、了无牵挂的境界。心经云:「心无罣礙,无罣礙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明州布袋和尚往来通衢闹市,有人问他:「和尚在这里做什么?」他总是回答:「等箇人。」一日,有僧向他询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而立。僧又问:「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吗?」和尚于是提起布袋肩负而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在提起梦中佛事时,心当中是全然的放下,知而不着,故能常行中道。
过去有一对师徒渡河,见一女子溺水,老和尚当下救之,背其上岸。过了水,师徒继续赶路,弟子踌躇许久,禁不住问师父:「与女子相触,岂非犯戒?」师言:「我早已将女子放下,你还背着?」修行路上,困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主观意识与分别取舍,使我们不得自在。《论语˙子罕》篇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正说明孔子深明立身处世「放下」的重要性。于菩提道上要得解脱自在,即需学习以出世之怀,行世间之事,在收放之间时时观心返照,否则即使入深山,住兰若,终与道不相干。
(下一篇预告,逃禅,引儒家语在禅里是少见的,但法非绝缘体)  |
白水 ?2007-12-12 06:28:12?? | |
很喜欢这段文章:
[放下得自在
文/见钰法师]
过去有一位黑氏梵志运用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两株花树来供养佛。佛说:「放下。」梵志遂放下左手之梧桐;佛又说:「放下。」梵志又放下右手之合欢。接着,佛还是说:「放下。」梵志疑惑地问:「世尊!我今两手皆空,还要再放下什么呢?」佛说:「我并不是叫你放舍其花,而是要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才是你免生死处。」梵志言下悟无生忍。
有所求的心是苦的根源,障蔽本自具足的妙净明心。梵志由外到内通身放下,故而当下顿悟──顿除妄想、悟无所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学会「放下」这门课,方能真正无入而不自得。真正的放下是离弃一切杂念、妄执,达到解脱自在、了无牵挂的境界。心经云:「心无罣礙,无罣礙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明州布袋和尚往来通衢闹市,有人问他:「和尚在这里做什么?」他总是回答:「等箇人。」一日,有僧向他询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而立。僧又问:「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吗?」和尚于是提起布袋肩负而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在提起梦中佛事时,心当中是全然的放下,知而不着,故能常行中道。
过去有一对师徒渡河,见一女子溺水,老和尚当下救之,背其上岸。过了水,师徒继续赶路,弟子踌躇许久,禁不住问师父:「与女子相触,岂非犯戒?」师言:「我早已将女子放下,你还背着?」修行路上,困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主观意识与分别取舍,使我们不得自在。《论语˙子罕》篇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正说明孔子深明立身处世「放下」的重要性。于菩提道上要得解脱自在,即需学习以出世之怀,行世间之事,在收放之间时时观心返照,否则即使入深山,住兰若,终与道不相干。 |
博弈 ?2007-12-12 19:38:54?? | |
白水 Moonlight wrote: |
很喜欢这段文章:
[放下得自在
文/见钰法师]
过去有一位黑氏梵志运用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两株花树来供养佛。佛说:「放下。」梵志遂放下左手之梧桐;佛又说:「放下。」梵志又放下右手之合欢。接着,佛还是说:「放下。」梵志疑惑地问:「世尊!我今两手皆空,还要再放下什么呢?」佛说:「我并不是叫你放舍其花,而是要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才是你免生死处。」梵志言下悟无生忍。
有所求的心是苦的根源,障蔽本自具足的妙净明心。梵志由外到内通身放下,故而当下顿悟──顿除妄想、悟无所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学会「放下」这门课,方能真正无入而不自得。真正的放下是离弃一切杂念、妄执,达到解脱自在、了无牵挂的境界。心经云:「心无罣礙,无罣礙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明州布袋和尚往来通衢闹市,有人问他:「和尚在这里做什么?」他总是回答:「等箇人。」一日,有僧向他询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而立。僧又问:「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吗?」和尚于是提起布袋肩负而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在提起梦中佛事时,心当中是全然的放下,知而不着,故能常行中道。
过去有一对师徒渡河,见一女子溺水,老和尚当下救之,背其上岸。过了水,师徒继续赶路,弟子踌躇许久,禁不住问师父:「与女子相触,岂非犯戒?」师言:「我早已将女子放下,你还背着?」修行路上,困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主观意识与分别取舍,使我们不得自在。《论语˙子罕》篇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正说明孔子深明立身处世「放下」的重要性。于菩提道上要得解脱自在,即需学习以出世之怀,行世间之事,在收放之间时时观心返照,否则即使入深山,住兰若,终与道不相干。 |
再来几个分枝
Richard Gere
I still sin, yet forever
The glow of Dalai once
Keep me at Tibet House
达赖禅
transforming the mind
to be happy
think not I, me, my
夏宇禅
人们都在寻找引号
破相, 破象
下雨了!!
杨牧禅
夏宇来上杨牧课
杨牧反问夏宇
“你会不会写悲伤的诗呢?”
高行健禅
人生本来没有主义
没有是动词
主意是名词
非马禅
http://oson.ca/viewtopic.php?t=7661 |
杯中冲浪 ?2007-12-12 20:09:10?? | |
博弈,这名字就没有放下,很执着高低。
话归正题,博士信佛么?你是研究科学的,你认为人能全放下么?亲情可以放么?如果真正达到无我空灵的地步,那人与花与石头还有区别么?我倒是认为植物人士最高的佛,你说呢?  |
Previous [1]2[3][4] Next |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
Chinese Poetry |
网友论坛 |
古韵新音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散文游记 |
影视频道 |
宾至如归 |
美哉贴图 |
小说故事 |
Reviews, Critics and Criticism |
English Poetry |
海外新闻 Oversea News |
博弈 |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
开心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