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一笑 |
古韵新音 |
|
李盈枝 ?2010-01-02 09:25:01?? | |
【十一】
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文章的(精彩之处)有时候锋芒出众,风神超绝,就好像形不能逐影, 音响难以留存;又像孤峰独立而突出,庸凡的词句难以配合相宜。精彩的佳句孤立而没有(其他字句的)匹配,反使我心情孤独,反复斟酌却又不能抛弃。(美词佳句在文章中)像石中包孕美玉使得山峦生辉,又像水中蕴含着明珠使得江河增丽;(就连那些凡庸之句也)好比榛楛之类的恶木勿须剪去,因为有美丽的翠鸟栖集也会增色添光。又好比把《下里巴人》的俚调连缀在《阳春白雪》雅曲之中,(反而)更增加了它的奇伟。
(提示:再论美言佳句警醒带动的作用。)
--------------------------------------------
发帖时间:2006-12-3 23:34:42
【李家三郎 编辑于2006-12-4 20:33:38】 |
李盈枝 ?2010-01-02 09:26:10?? | |
【十二】
或讬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于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
●有时候写成短小的诗文,面对单薄的内容却少有兴趣。俯看下文孤独而没有响应,仰观上文空荡而无所应承。好比孤弦独奏,虽蕴涵清韵,但单调没有和声。
(提示:言文章不能太短小,,短小无以成文。)
--------------------------------------------
发帖时间:2006-12-3 23:35:02
【李家三郎 编辑于2006-12-4 20:37:44】 |
李盈枝 ?2010-01-02 09:28:01?? | |
【十三】
或寄辞于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
●有时候文辞憔悴,虽徒事浮靡,语言却缺少光泽。把美和丑混为一体,好像美玉的质地也受连累而成了瑕疵,又好比那堂下管乐吹奏出偏急的调音,与堂上的雅乐虽欲相应,(由于曲调急促)却总不能协调。
(提示:论文不能调谐之病。)
--------------------------------------------
发帖时间:2006-12-3 23:35:23
【李家三郎 编辑于2006-12-4 21:23:36】 |
李盈枝 ?2010-01-02 09:29:06?? | |
【十四】
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弦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
●有时候抛弃文章的内容义理,以保存文辞的奇瑰,(那只能是)徒然追循文字的虚浮和细微。(文章的)言辞缺少感情和鲜明爱憎,文辞轻飘飘而不真实,就好比在单弦上急促弹奏,曲调虽和谐,却不能感动人。
(提示:论文应重在以鲜明的爱憎感情感人,不应舍本追末,徒事语言的奇瑰。)
--------------------------------------------
发帖时间:2006-12-3 23:35:43
【李家三郎 编辑于2006-12-5 15:11:24】 |
李盈枝 ?2010-01-02 09:30:43?? | |
【十五】
或奔放以谐和,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故高声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
●有时候文章写得奔放恣肆,务求声响轻佻鄙俗,仅只为了好看以迎合世俗,纵然声音高亢,曲调品位也是低下。(这就使人)明白了那《防露》与《桑间》的乐曲,(由于是俚俗之音)虽然感人,却不是高雅的乐调。
(提示:提倡文章雅正,反对俚俗。)
--------------------------------------------
发帖时间:2006-12-3 23:36:06
【李家三郎 编辑于2006-12-5 15:12:46】 |
李盈枝 ?2010-01-02 09:32:17?? | |
【十六】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氾;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有时候文章写得清新空灵而柔美简约,也每每摒弃了浮辞滥调,(但由于过分简约平淡)却像缺少五味的肉汁,没有余味;又像琴弦弹出质朴单调的曲调,虽是一人歌唱,三人和应,固然典雅却不艳美。
(提示:反对文章过分简约平淡,要求雅艳并美。)
--------------------------------------------
发帖时间:2006-12-3 23:36:25
【李家三郎 编辑于2006-12-5 15:14:27】 |
李盈枝 ?2010-01-02 09:33:40?? | |
【十七】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至于文辞繁简的剪裁,文辞位置的布局,随时都应适应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也自有曲折微妙之处。有时候语言粗拙而喻义巧妙;有时思想质朴而文辞飘逸。有时候因袭旧辞而推出新意,有时候沿袭浊音而更新出清音。(有时候)稍一观览,便能明察(文辞的)底细,有时候深入钻研,而后才能理解(其中的)精深。(这种情形就)好比是跳舞者合着节拍挥动衣袖,唱歌者和着琴弦唱出歌声,这里的奥妙不是轮扁能说得出来的,也不是华美文辞能够说得精微透彻的。
(提示:说明选辞考义的精深细微之处难以言说,只有深入体会,才能运用自如。)
--------------------------------------------
发帖时间:2006-12-3 23:36:50
【李家三郎 编辑于2006-12-5 15:15:56】 |
李盈枝 ?2010-01-02 09:34:48?? | |
【十八】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脩之所淑。虽发于巧心,或受蚩于拙目。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患挈缾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作者)博通于为文的法式与规约,我很佩服并牢记于心。要知道世上一般人写作中常犯的过错,认识先贤们文章的长处。(先贤们)作文纵然发自内心,构思精巧,有时还要遭到目光笨拙者的讥笑。那琼花玉草一样美妙的文辞,(只要勤于学习)就像遍种于田野的大豆(易于采摘)。(琼花玉草一样美妙的文辞)像风箱鼓风一样没有穷尽,和天地同生同长。(它们)在世上虽然纷纭繁多,可感叹的是我所能采集到的不满一捧(还是很少)。(我)常怕自己才短智拙,学识空疏,难于学习先贤的美言,写成美文,所以在小诗短韵上蹒跚徘徊,聊以用平庸的音调杂凑成曲。写成文章后总是充满遗憾,哪能踌躇满志而自感骄傲!我怕自己的文章被覆盖在瓦钵上落满尘土(无人叩击),只是被(音响清越的)鸣玉取笑。
(提示:论作文之难,非知之难,乃形之难耳。)
--------------------------------------------
发帖时间:2006-12-3 23:37:13
【李家三郎 编辑于2006-12-5 15:17:22】 |
李盈枝 ?2010-01-02 09:36:02?? | |
【十九】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至于文思灵感到来的时机,顺通和阻塞的机遇(难以言之),来时不可遏止,去时不可抑制;隐藏时像是影随光灭,出现时像响随声起。当灵感的时机到来的时候,什么样的纷丝乱絮理不出头绪?当文思像疾风在胸中涌起的时候,文辞就像清泉流淌似的从口中涌出。丰盛的文思纷纷涌现,络绎不绝,只须尽情落笔成文,(但见)满目是富丽的辞藻,充耳是清越的音韵。及至感情凝滞,神志停塞,像干枯的树木兀立不动,像干涸的河床流水断绝;(只能)聚拢精神,凝聚思绪,自己(再次)去探求(文思灵感)。(那灵感) 隐隐绰绰,愈加掩蔽,(那文思)涩若抽丝,难以抽理。所以有时候竭心尽力构思成文反而多有懊悔,有时候随意挥洒反倒少有错误。虽然文章出自我手,(文思灵感的开阖去留)却不是我的力量所能把握,所以常扪心(思索)而自我叹惜,我不知道(文思灵感)开阖通塞的缘由。
(提示:论述文思灵感的通塞情景,把握之难,应顺应它的到来,但不可强求。)
--------------------------------------------
发帖时间:2006-12-3 23:37:34
【李家三郎 编辑于2006-12-5 15:18:47】 |
李盈枝 ?2010-01-02 09:37:26?? | |
【二十】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俯殆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沾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
●这文章的功用,本在于各种思想道理因它而被说明。(文章)可以使恢弘万里的空间没有阻隔,可以使相隔亿载的时间得以沟通;向后看,(可以)留规则于后世,向前看,(可以)取方法于先贤;(可以)挽文武之道之将沉沦,(可以)宣美好教化使不泯灭;没有什么遥远的道路(文章)不能到达,没有什么精微的理义(文章)不能包容;(文章)就像雨露滋润人心,就像鬼神变幻般的出神入化。(美好的文章)就像刻在金石上可以永久流传,就像演奏于管弦上(的音乐)可以日久弥新。(韩传达译)
(提示:总结全文,论文章的功用和奥妙。)
--------------------------------------------
发帖时间:2006-12-3 23:38:02
【李家三郎 编辑于2006-12-5 15:19:53】 |
后页 [1]2[3][4] 前页 |
谈古论今 |
网友论坛 |
现代诗歌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美哉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