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35?

?????2006-05-25

?????發送私人留言

?????發送電子郵件

?????hepingdao's Blog

查找hepingdao發錶的所有帖子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胡济卫2011-09-27 09:18:29

能否给我寄一本《北美枫》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胡济卫 邮编:463000

胡礼忠2010-11-15 05:16:05

拜访老师、颂冬祺!

溪月梦2010-02-21 05:25:15

刚到这里,有点眼花缭乱,还请指导。

张南城2009-08-03 00:12:17

看望先生,问好。我是个新手,望多关照。

hepingdao2009-01-25 19:53:34

感谢山城子老师,先生高风亮节,
情怀可嘉,风骨可佩,期待先生大作早日成书

山城子2009-01-24 01:20:46

山城子给岛主拜年——祝你春节愉快安康幸福吉祥!
同享一首七绝:
牛来鼠去岁将除,年味浓浓瑞雪铺。
做客故乡竟半年,亲情蜜意可成书。
2009-1-24晚上于故乡辽西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7:21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我的邮箱:YK20086631@163.com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6:40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6:20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sunyunjuan20082007-11-23 05:35:47

真对不起啊,来到新家什么也不懂,换板面时不小心把您的留言无意中删除了,特向您道歉来了 Crying or Very sad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网友论坛
现代诗歌
宾至如归
谈古论今
大雅风文学奖
奥运之光
發錶新帖   回復帖子
hepingdao ?2008-04-06 21:42:43?? 伦敦第一棒传奇巨星 奥运五连冠被授予爵士爵位 引用並回復


当地时间今日10时30分左右,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仪式伦敦站在温布利体育场拉开序幕。英国传奇赛艇选手史蒂夫-雷德克雷夫从大伦敦市副市长尼基-盖夫隆手中接过奥运圣火,开始了第一棒的火炬传递。

  当雷德克雷夫跑出体育场时,数百名观众在雪花中热情地欢呼鼓掌,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刚刚过完46岁生日不久的雷德克雷夫曾在1984年至2000年期间,连续五次夺得奥运会赛艇金牌,因此被普遍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奥运选手”。他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冠后发誓退役,但还是忍不住参加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并成就了“奥运五连冠”的传奇。从1986年到1999年,雷德克雷夫获得了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冠军。2000年12月30日,雷德克雷夫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爵位。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6 21:43:59?? 驻英大使火炬手傅莹:圣火传递对伦敦别具意义 引用並回復




傅莹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前奏,火炬传递活动肩负着传递圣火、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友谊与和平的神圣使命,如同一次现代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我谨代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在英中资机构、留学生、华人、华侨祝愿北京奥运会和火炬传递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火炬传递途经19个国家,行程9.7万公里。伦敦是第四站,也是最长的一站,历时8小时,约50公里。4月6日,北京奥运圣火将穿越伦敦市区,途经温布利体育场、特拉法加广场、大笨钟、唐宁街等标志性建筑,传递方式多样,跑步、敞篷巴士、自行车和渡船并用。

  跟随火炬手的步伐,中国观众将有机会看到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英国,领略伦敦的无限魅力。

  英国将于2012年举办奥运会,此次火炬传递对伦敦别具意义。英国政府、大伦敦市政府和伦敦奥组委非常重视,做了周密部署。此次活动也得到英国公众的大力支持,他们期待通过火炬传递近距离感受奥运精神和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相信奥运必将搭建一座沟通中英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6 21:45:47?? 伦敦让随行记者倍感亲切 迎圣火尽展大都市特色 引用並回復


昨天,奥运圣火包机抵达伦敦,在希思罗机场降落的时候大家都有些兴奋,除了3个小时的航程不长的原因外,终于到了一个说英语的国家也让大家倍感轻松。

  在火炬接力的前三站城市官方语言都不是英语,阿拉木图人说俄语或哈萨克语,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致辞就是一半用俄语,一半用哈萨克语,当地使馆的翻译也只是会用俄语交流,哈萨克语听不懂也不会说,我们这些人就更是如在云里雾里了。

  伊斯坦布尔人说土耳其语,圣彼得堡人说俄语,这让我们随队记者的外语特长毫无施展的余地,虽然我们中有不少人是号称有外语特长的,曾经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留过学,但也只能熟练地用英语这一门语言交流。采访几天下来,每个人都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多学几门外语。在去酒店的路上,望着窗外因小雨而湿漉漉的城市,大家很兴奋,因为终于能看懂街道上的路牌、店铺名和广告牌了,这让我们对伦敦增添了几分亲切感。而我因五年前在英国留学时多次到过伦敦,更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慨在心中。

  抵达当晚我们就参加了使馆安排的对傅莹大使的采访。傅大使介绍说,伦敦是个喜欢庆典的城市,每年有几十次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几乎每月都有几场大型庆典。他们对于奥运会圣火传递的活动,也是按照城市庆典来组织的。伦敦人组织庆典活动不仅有经验,而且创意特别多,这次庆典活动就是几个年轻姑娘在张罗,有很多新奇的想法。英国人从来不缺乏创意头脑,而且近年来不断把创意产业输出到国外,例如我国不少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创意就是购买英国电视节目的版权进行本地化制作。

  奥运圣火在伦敦的传递的确令人期待。除了骑自行车、坐巴士,乘水警摩托以外,还有多个文化活动,尽情展现伦敦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特色。在阿瑞娜广场、特拉法加广场、唐人街、唐宁街10号以及南岸中心节日码头都有文化庆典活动。而在终点千年穹顶广场的庆祝活动,英国广播公司(BBC)将进行现场直播。

  “下雪了”,今早7点拉开酒店厚厚的窗帘,发现伦敦下雪了。雪花很大,但并不感到很冷。昨天天气预报说今日有雪,果然很准。在圣彼得堡,也曾经担心有雪,结果传递当天是难得一见的阳光灿烂的好天气。伦敦的这场雪预报说午后会停,然后就会出太阳。人们在圣诞节的时候总是期待下雪,希望白色的圣诞节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气。愿大雪也给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带来精彩难忘的永恒。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6 21:48:38?? 体育教师参加伦敦火炬传递 称就像结婚一样神圣 引用並回復


柏剑,一位普通的中国体育教师,因为参加了火炬手的选拔,这位来自鞍山的小伙子有幸参与了伦敦站奥运火炬的接力。6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光荣的火炬手,谈到火炬传递,这位朴实的教师坦言,“当火炬手的感觉就像结婚一样神圣,一生也许就这么一次,我会格外珍惜这次经历”。

  出征伦敦

  感觉像夺奥运冠军

  柏剑是一位普通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有着特殊的情结。1995年开始,柏剑就开始收养孤儿,至今已经收养了24个孩子。现在他收养的最大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

  在鞍山二中当体育老师的柏剑还在学校组织了一支中长跑队,现在他的队员已经垄断了鞍山市的中长跑冠军,有的队员还参加北京、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获得不错的名次。

  这次来伦敦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柏剑在鞍山一下就成了新闻人物。临行前,鞍山市还为柏剑召开了一个送行会。学校领导、区教育局、区政府领导都赶来送柏剑。就连去火车站,都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给柏剑送行,大家打着横幅,敲着锣鼓。柏剑说:“那感觉就像我夺得了奥运冠军一样。”

  能参加伦敦的火炬传递,柏剑感觉非常神圣,他说:“这辈子参加火炬传递也许就一次,从这个层面上说,这就和结婚一样!”

  尽情感受

  使劲磨蹭耗时间

  每个火炬手只能跑两百米,组委会给每个火炬手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5分钟。柏剑这次在伦敦跑第17棒,他跑的那段路是伦敦著名的景点海德公园。

  还没跑呢,柏剑就想好了,这人生仅有的一次火炬传递一定要把节奏放慢些,好让自己多享受一下。柏剑说:“我会尽量放慢节奏,把步子放得小一些。这样就可以把两百米的路程时间拉长,而且在途中还可以和周围的市民多进行一些互动。”

  柏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传递过程中很兴奋,不断和周围的人打招呼。他说:“我就和他们挥挥手,周围的市民也和我说了好多,不过我也听不懂。我周围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醒我要快点,我其实自己心里有数,时间我都掌握好了。不过举着火炬进行接力我还是很激动的。” 半岛晨报伦敦4月6日电 特派记者 付智勇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6 21:50:00?? 火炬伦敦传递逢瑞雪受高规格待遇 具有四大特点 引用並回復


英首相布朗在唐宁街笑迎奥运火炬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李丽、何大隆)英国首相布朗6日午后走出府邸唐宁街10号,在门前同两名火炬手并肩,满脸笑容地对北京奥运火炬的到来表示欢迎。

  当地时间中午12点30左右,一名截肢的残疾人运动员阿里·贾瓦德坐着轮椅率先出现在唐宁街10号门口,工作人员将他的轮椅推入了门内。

  布朗在府邸内同他会面交谈,并一起等待火炬。大约20分钟后,布朗满面笑容地和贾瓦德一起来到大门外等待火炬,两人还和旁边的观众轻松愉快地聊起了天。

  12点55分,欢呼和鼓掌声从唐宁街入口传来。七项全能奥运冠军丹尼斯·路易斯手持火炬,面带笑容向两人跑来。布朗亲切地同她握手后,路易斯和贾瓦德在火炬护跑手的帮助下,一起将火炬插入轮椅扶手上特制的支架里,顺利完成交接。

  布朗微笑着见证了两人的火炬交接,而两边旁观的人群欢呼声、掌声再次响起,还有不少儿童手中挥舞着英国、中国及其他多个国家的国旗。

  英国政府负责奥运事务的大臣乔维尔也在现场,她和布朗一起见证了火炬交接的时刻,两人也和两位火炬手一起在唐宁街10号前合影留念。

  在等待火炬抵达的过程中,还有几名英国人组成的舞狮队在铿锵的锣鼓声中进行了精彩的舞狮表演。

  路易斯是一名黑人运动员,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夺得了女子七项全能桂冠。而贾瓦德目前还在争取参加2008年残奥会的资格。之前他在申请成为火炬手的时候说过:“如果我能在自己的祖国手持奥运火炬,那对我来说意味着拥有了整个世界。它将激励我继续奋斗,为下一代的残疾人运动员树立一个榜样。”他还说:“1996年我七岁,在看亚特兰大残奥会的时候,我就想代表英国参加残奥会。现在我离北京残奥会已经不远了。”

  奥运圣火伦敦雪中传送激情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马邦杰 张荣锋)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6日在伦敦传递,虽然突降大雪,天气寒冷,但是接力活动进行得红红火火,英国首相布朗在唐宁街笑迎奥运火炬。

  起跑仪式上午在著名的温布利体育场举行。圣火护卫手用火种灯引燃了火炬。曾连续5届奥运会夺金的传奇选手、伦敦第一棒火炬手雷德克雷夫接过火炬。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在伦敦的传递正式开始。

  伦敦的传递活动是本次圣火境外传递中路线最长、传递时间也最长的一站。传递活动途经大理石拱门、海德公园、唐宁街10号、唐人街、大英博物馆、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桥等著名景点,最后抵达庆典仪式现场——千年穹顶外的半岛广场。整个线路长约50公里,用时约7小时30分钟,共有80名火炬手参加传递,其中包括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等4名中国火炬手。

  英国政府和伦敦市对传递活动非常重视。第34名火炬手、女子七项全能奥运冠军丹尼斯·路易斯和第35名火炬手、残疾人贾瓦德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交接火炬。当路易斯手持火炬,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向首相府跑来时,等候在首相府门口的布朗亲切地同她握手。随后,路易斯和贾瓦德在火炬护卫手的帮助下,一起将火炬插入轮椅扶手上特制的火炬支架里,顺利完成交接。

  布朗微笑着见证了两人之间的火炬交接,而两边旁观的人群欢呼声、掌声再次响起,还有不少儿童手中挥舞着英国、中国及其他多个国家的国旗。

  傅莹的火炬传递在唐人街进行。唐人街张灯结彩,彩旗飘飘,到处洋溢着一派盛大节日的气氛。当傅莹手持火炬跑来时,夹道欢迎的人群中迸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傅莹身穿红白相间火炬手服装,她兴奋地说:“中国人来英国生活的历史很悠久,我对他们欢迎圣火的热情深表敬意,今天对伦敦和北京都是很重要的日子。这里的华人华侨用他们的行动表明:他们希望奥运会能给世界带来和平、祥和。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来欢迎圣火,满街都是笑脸,有些是老人和孩子。他们都走上街头表达对圣火的热爱。中国人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今天下雪昭示着北京奥运会将有好运。”

  埃·吉尔斯是一名具有象征意义的火炬手。他说:“能跑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对我意义重大。我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英格兰人,根在中国也在英国。我感觉我能代表北京奥运会与下届伦敦奥运会之间的连接。”

  火炬在伦敦的传递路线几乎将伦敦各个著名景点和代表性建筑“一路打尽”,而富有特色的传递和贯穿始终的中国元素更是为奥运火炬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伦敦火炬接力传递最后的庆典仪式在千年穹顶外的半岛广场举行,国际奥委会英国委员安妮公主出席了庆典仪式。

  “和平信使”鸽子迎接“祥云”的到来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陈文仙)“祥云”到达了伦敦最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广场上的“和平信使”鸽子顿时欢腾起来,轻快地拍打着它们的翅膀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

  鸽子们在空中欢快地盘旋,地上的人们随着火炬手的前行而呼喊。在数万名前来观看的人们当中,用中英文打出的横幅“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分外引人注目。

  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人们聚集在这个世界知名的特拉法加广场,目睹奥运圣火的亲临。整个广场几乎水泄不通,很多人手中都拿着小旗帜,上面标有“北京2008”和“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字样。“祥云”来到特拉法加广场之际,在场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挥舞起他们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与“祥云”燃烧着的红色火焰一起把广场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特拉法加广场是伦敦最著名的一个广场,也是大量鸽子栖息的地方,坐落在伦敦市中心,东面是伦敦金融城,北接伦敦的闹市苏豪区,南邻白厅大街,西南不远是白金汉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广场建筑,使它成为伦敦的名胜之一。

  特拉法加广场是为纪念著名的特拉法加港海战而修建的,广场中央竖立着52米高的圆柱形纪念碑,石柱上端挺立的便是赫赫有名的英国海军纳尔逊将军的全身铜像,下方有四只威武的雄狮塑像,柱基为青铜浮雕,反映了1805年英国海军战胜法国海军的场面。

  如今这个广场已经成为当地人们庆祝节日的重要场所。

  特拉法加广场上空的鸽子,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音符,而“祥云”承载的正是人类的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圣火在伦敦传递有中国元素多等四大特点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李丽、马桂花)北京奥运会圣火6日在伦敦的传递不仅拥有境外21个城市中最长的传递路线,而且受到了英国首相布朗和安妮公主出面欢迎的高规格待遇,同时还有“景点多、节目多、传递工具多和中国元素多”四大特点。

  尽管已进入4月,火炬在伦敦传递当日却喜逢瑞雪。当日上午10点半火炬从温布利体育场开始传递时,整个城市已经银装素裹,令圣火橘红色的火苗在漫天飞雪中更显温暖。

  火炬在下午一点钟左右经过布朗在唐宁街10号的府邸,布朗亲自到门口等待并欢迎火炬到来。他笑容满面地观看了残疾人运动员贾瓦德和悉尼奥运会冠军路易斯交接火炬的动人情景。而安妮公主也出席了在终点的欢庆活动。

  景点“一路打尽”

  火炬在伦敦传递31英里的路线几乎将伦敦各个著名景点和代表性建筑“一路打尽”。起点的温布利体育场是1948年奥运会主会场,由于被用作英格兰足球队的主场,因此有“英格兰足球之家”之称,是英国体育的象征之一。终点的O2体育场是为了迎接千禧年而建,也将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的场馆之一。

  从西到东的路线上,火炬还串起了以狂欢节而知名的诺丁山、著名的“购物天堂”牛津街、大英博物馆、中国城、特拉法加广场、唐宁街首相府、议会大厦、大本钟、伦敦眼、圣保罗大教堂、新老金融城和市政厅。从文化、商业、政治、历史、宗教、经济、金融各个方面展示了伦敦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国际都市的风采。而著名的泰晤士河本身就是传递线路中的重要一段水路。当地组织者的这个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节目丰富多彩

  火炬在传递过程中要经过大伦敦市的十个区,每个区都搭建了舞台,准备了精彩的文艺表演。

  在起点温布利体育场外的广场上,人们欣赏到了包括非洲舞蹈、印度舞和中国绸带舞等在内的各种舞蹈;诺丁山则举行了一个小型的狂欢节。中国城自然少不了传统的舞狮舞龙,特拉法加广场众多的鸽子增添情趣,而泰晤士河边南岸中心临时搭建的大舞台上则有一个几百人的合唱团分布两边,天籁般的歌声同舞台中间的舞蹈演出相得益彰。

  而位于金融城中心的圣保罗大教堂用钟声欢迎“祥云”的到来,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是伦敦金融城市长罗永成和圣保罗大教堂的主持牧师、全体教职人员以及大约150名身穿鲜艳T恤衫的金融城的学生。

  传递工具翻新

  此次火炬传递所使用的工具也是花样百出。除了传统的火炬手跑步行进,还启用了双层大客车和自行车。火炬从温布利体育场一出来,第二棒、布伦特区的黑人中学生格林就自豪地举着火炬跑上了一辆敞篷的双层大客车,站在顶层一路向路人骄傲地挥手致意。

  有幸在首相府门前接火炬的残疾人运动员贾瓦德,他的轮椅扶手上装有特制的支架,让火炬插得稳稳当当。而在最后一段从金丝雀码头到终点O2体育场泰晤士河上的水路传递,火炬自然坐上游艇“尽览”两岸风光。

  中国元素贯穿

  而中国元素更是在火炬传递的路线上到处可见。由于是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所以伦敦的许多华人和中国学生都自发地走上街头迎接火炬到来,处处可见黄色面孔和五星红旗。

  中国城内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红”同圣火交相辉映,两边商户张灯结彩。而中国驻英大使傅莹正是出任了这一段的火炬手,手举“祥云”与众人同乐。

  而在其余各段的演出中,也都可看见中国和华人艺术家的身影。起点和终点的庆祝活动都安排了中国的绸带舞。甚至布朗在唐宁街10号门口等待奥运火炬到来的时候,也安排了一段精彩的舞狮表演。

  中国城火红的灯笼和欢腾的舞狮迎接“祥云”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陈文仙)当地时间中午12点30分左右,“祥云”在上万名观众的期望中终于来到了伦敦著名的中国城,中国驻英大使傅莹从前面一位火炬手点燃了自己手中的火炬,跑向中国城。

  迎接傅莹和“祥云”的是热情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还有街道两边代表中国传统的火红的灯笼。街道两边的汉字在“祥云”的照耀下异常显眼。

  除了高高挂起的火红灯笼外,中国城所在的爵禄街都被在场观看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手中的各种标语填满了。写着“预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欢迎奥运圣火抵达伦敦”、“祝2008奥运会圆满成功”、“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等标语的条幅在他们手中舞动,与“祥云”遥相呼应。

  在伦敦生活了40多年的老华侨庄东生年近70,他对记者说:“我太高兴了,今天早早就来了,我家5个人都来了,在中国城看这个非常激动。我希望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也希望中国能拿更多的金牌。”

  他说:“我会让我的孩子经常去中国,中国现在站起来了,强大了,我自己也希望能经常回中国去看看。”

  已在英国卡地夫大学学习三年的中国留学生王小丽对记者说:“我今天6点就出发了,坐了三个小时的车才到伦敦,我们有很多一起来的同学和朋友。平时很少到伦敦,因为今天是个千载难逢的日子,我们必须要过来。从北京申办成功奥运会,我们就一直非常激动,真希望自己能到北京亲自观看奥运会。”

  很多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都穿着写有“北京2008”和“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字样的白色T恤,成为中国城的一道风景。

  在傅莹到达中国城之前,一阵阵响亮的锣鼓声和欢腾的舞龙和舞狮使得整个中国城沸腾起来。

  伦敦的中国城是欧洲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唐人街之一。伦敦的中国城位于伦敦港区的兰姆斯居住区,北临牛津街,南至兰卡斯特车站,西起摄政街,东到唐宁街,地理位置优越,正处于伦敦旅游和娱乐的中心地带,所以知名度非常高。

  目前四万多华人居住在中国城,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此经营餐馆和百货商店,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这里的中餐馆,虽然整个中国城面积不大,但是却集中了100多家餐馆。伦敦人非常喜欢来这儿品尝色香味俱全的中国菜,并且很多伦敦人一星期至少要来一次,他们都能用汉语说出一两个菜名。

  火红了几十年的中国城仍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今天,火红的“祥云”又将全球的目光集中到了这个在伦敦人们有着重要位置的中国城。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6 21:51:12?? 火炬手柏剑感言:心中有火炬 每个人都是火炬手 引用並回復


在伦敦华人聚居的唐人街,锣鼓喧天,在此传递奥运火炬的火炬手柏剑,看着眼前这一切,激动得几乎无语。

  “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殊荣!”联想奥运火炬手柏剑动情地说:“感谢联想给了我参与奥运的平台。说心里话,虽然很向往奥运会,但总觉得奥运会离普通老百姓有一定距离。通过参加联想火炬手选拔并最终成为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的火炬手,我现在可以告诉所有老百姓,奥运会就在每个人身边,只要心中有火炬,每个人就是自己的火炬手。”

  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柏剑每天要带孩子们跑万米左右。在伦敦传递奥运火炬的这200米,对他来说似乎轻而易举,柏剑却说,他有些紧张,因为他想在伦敦人民面前,展现出中国老百姓最好的一面。柏剑为此在脑海中反复设想传递的细节,还特意找了好多奥运火炬传递的录像资料来看。“最近几届奥运会,包括残奥会的火炬传递,我都仔细地看了又看。我发现,好多火炬手因为兴奋和紧张,传递火炬时脸上的表情不是很自然。”柏剑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要求:“作为这一历史性时刻中的一员,不仅要跑出中国人的自信、坚定,还要用最灿烂的笑容告诉所有人,奥运火炬给予的力量和希望传递的友谊、和平精神。”

  不过,他心里也挺矛盾。“就200米,真是太短了。”按柏剑平常的速度,这200米眨眼功夫就跑完了,“跑之前,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既跑得好,又跑得慢点、慢点、再慢点,将这一刻牢牢镌刻在我和所有为奥运火炬而欢庆的人们心里。”

  将奥运火炬紧紧握在手里的柏剑说,他要把奥运火炬带回家,但不会只珍藏在家中。“我已经想好了,如果可以,起码要让我的那些孩子们也举着火炬,在他们中间进行一次传递,让他们亲身感受奥运火炬的热度和传递的力量。”

  带着这份将铭记一生的记忆,第一次出国的柏剑说,他想快点回家,回到那些朝思暮想的孩子们身边。这个收养了24名贫困生的“爱心爸爸”说,自己的梦想之一是争取为国家培养出几个为国争光的孩子,现在这个愿望更强烈了。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6 21:53:51?? 奥运圣火伦敦雪中传激情 英首相及市长亲自迎接 引用並回復




图为悉尼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冠军丹尼斯-刘易斯展示火炬,英国首相布朗(左一)观看火炬传递。(Getty Images)
  新华网伦敦4月6日电(记者马邦杰 张荣锋)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6日在伦敦进行了境外第四站传递。虽然突降大雪,天气寒冷,接力活动举行得红红火火,英国首相布朗在唐宁街笑迎奥运火炬。截至记者发稿时,伦敦站的圣火传递活动已近尾声。

  起跑仪式上午在著名的温布利体育场举行。圣火护卫手用火种灯引燃了火炬。曾连续5届奥运会夺金的传奇选手、伦敦第一棒火炬手雷德克雷夫接过火炬。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在伦敦的传递正式开始。

  伦敦的传递活动是本次圣火境外传递中路线最长、传递时间最长的一站。传递活动途经大理石拱门、海德公园、唐宁街10号、唐人街、大英博物馆、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桥等著名景点,最后抵达庆典仪式现场——千年穹顶外的半岛广场。整个线路长约50公里,用时约7小时30分钟,共有80名火炬手参加传递,其中包括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等4名中国人。

  英国政府和伦敦市对传递活动非常重视。当第34名和35名火炬手在唐宁街10号前进行交接时,英国首相布朗出门迎接。而当圣火经过圣保罗大教堂门口上,伦敦金融城市长“红袍加身”前来迎接。

  傅莹的火炬传递在唐人街进行。唐人街张灯结彩,彩旗飘飘,到处洋溢着一派盛大节日的气氛。当傅莹手持火炬跑来时,夹道欢迎的人群中迸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傅莹身穿红白相间火炬手服装,她兴奋地说:“中国人来英国生活的历史很悠久,我对他们欢迎圣火的热情深表敬意,今天对伦敦和北京都是很重要的日子。这里的华人华侨用他们的行动表明:他们希望奥运会能给世界带来和平、祥和。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来欢迎圣火,满街都是笑脸,有些是老人和孩子。他们都走上街头表达对圣火的热爱。中国人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今天下雪昭示着北京奥运会将有好运。”

  埃·吉尔斯是一名具有象征意义的火炬手。他说:“能跑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对我意义重大。我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英格兰人,根在中国也在英国。我感觉我能代表北京奥运会与下届伦敦奥运会之间的连接。”

  北京奥运圣火将在晚上乘专机离开伦敦,飞向下一站传递地巴黎。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6 21:55:23?? 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奥运圣火为世界带来和平的信息 引用並回復



傅莹在传递中 新华社记者周文杰摄

  奥运官方网站4月6日讯 今天的伦敦瑞雪纷飞,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第四站的传递在这里进行。当地时间4月6日中午12时45分,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在伦敦唐人街进行了该站第38棒的圣火传递。傅莹说,今天对北京和伦敦都是重要的日子,无论是伦敦市民还是当地华人,都走上街头迎接圣火,表达对奥运会的喜爱。

  傅莹说,中国人来英国的历史已经很久了,中国人最早移居海外就是到的英国。今天在伦敦,当地华人涌上街头迎接家乡的圣火,气氛非常热烈,“我要对他们表示敬意”。她说,今天唐人街节日般的氛围表达了中国人民希望奥运会能给世界带来和平、祥和的心情。

  在传递过程中,傅莹大使受到了伦敦市民和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在传递途中,我眼前都是热情的笑脸,老人、孩子,还有表演节目的演员们,他们都来到大街上表达对奥运的喜爱”,傅莹说。

  对于今天的这场大雪,傅莹说,中国人讲究瑞雪兆丰年,在火炬传递的日子里,伦敦早春的这场大雪预示着北京奥运会能够好运。(奥运官网火炬接力前方报道团 黎晗 www.beijing2008.cn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7 18:10:31?? 感动 为伦敦传递现场流泪的美丽中国女孩(组图) 综合新闻 引用並回復


作者:李东雷   

  今天一早,当我坐在巴黎的MERIDIEN酒店里写这篇综述的时候,心里还是难以平静。昨天坐在媒体车上看到一幕幕场景依然不断地在脑海里闪过。说实话,昨天留在我记忆深处却是飘扬着的五星红旗。

  四月的伦敦下起了雪,天气寒冷。但在温布利体育场,一早我便见到了为圣火助威的中国学生,他们来自于READING大学,一大早就坐车几个小时赶到这里。在伦敦著名特拉法加广场、在唐宁街,我目睹了中国同胞高举五星红旗的,他们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他们有时会唱起国歌,在伦敦阴霾的天空下回响。在这样的场景下,坐在媒体车上,我当时最想看到的就是五星红旗。

  一个中国女孩,和她的同伴们一起一直在举着北京奥运的旗帜在追着火炬跑,当她看到我的相机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她先是激动的欢呼起来,然后禁不住流下了眼泪,然后又强忍住,努力微笑着让我拍摄她。当时这一幕很令我感动。有时候我们也许会对国家有许多抱怨,在那个一个瞬间,我只盼望更多的五星红旗会飘扬。


跟着奥运圣火的中国国旗


她在为圣火欢呼


强忍住,努力微笑着让我拍摄她


流下了眼泪


  昨天是此次奥运火炬传递最漫长的一天。火炬活动进行得并不顺利,中间有过好几次停顿,但最后还是平安地完成了。

  英国警方动用了大量的警力,在传递过程中对袭击者进行了坚决的制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一个艰难的日子,也许它只是一个艰难行程的开始。但经历了这样漫长的一天,我们反而没有了先前的担忧。我相信,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雪,火炬的传递会继续。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後頁  [1]2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
《北美枫》版主议事区
海外新闻 Oversea News
音乐与朗诵
联赛专刊编辑小组
诗海编辑部
《北美枫》编辑委员会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北美华人文学社理事会
评论鉴赏 Reviews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落尘诗社
古韵新音
美哉贴图
开心一笑
健康与美容
Maple News
社区消息 Community News
散文天地编辑部
合作交流
驻站作家
加拿大〈游子吟〉网络格律诗歌赛 Classic Poetry Competition in Canada
诗海室
散文游记
信息中心 News Centre
诗歌联赛组委会
音乐极限
移民心语
内部交流
乐岛编辑部
會議中心 Meeting Room
诗词吟诵
影视频道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冻结栏目
Chinese Poetry
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