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诗歌 | 
| 落尘诗社 | 
|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 
| 评论鉴赏 Reviews | 
|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 
| Chinese Poetry | 
| 网友论坛 | 
|     | 
|  德国汉学家顾彬:中国翻译者的问题在于母语不够好 
 [摘要]虽然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些“不待见”,但德国汉学家顾彬却认为自己“四十年来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中国文学”。当被问及中国翻译目前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顾彬直言“在母语”。
 
 虽然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澄清过“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说法系被误读,但“垃圾论”仍几乎成为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身份标签。
 
 但顾彬并没有放弃针对中国当代文学持续发声。从“中国作家应该沉默20年”、“中国作家当编剧很堕落”“中国当代作家慷慨激昂让人受不了”,到“中国小说在德国是遭排斥的庸俗文学”,再到2013年和因为批评莫言而引发和刘再复的论战,尽管其中充满不少误读和曲解,但是仍然可以明确看出,顾彬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总体上是持批评态度的。
 
 全文見
 http://cul.qq.com/a/20150922/013568.htm
 
 2015-10-20 06:40:48
 | 
| | 博弈 ?2015-10-20 06:52:01?? |   | 
 
 英雄所見略同,直言不諱。
 我也不止一次説過,大陸沒有懂文學的人。
 這些話當然會讓大陸的人不服,不樂意。
 趕快急起直追吧,中國人中文不好,讓外國人都看不下去。
 陳丹青也拿這個做了例子,在新加坡談大陸在政治愚民下,
 (母)語言落後,現在是民自愚,還愚的很高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qSYu15z1u4
 
 有識者,急起精研!
 
 | 
| | 博弈 ?2015-10-20 10:43:58?? |   | 
 
 這位漢學家對於政治與語言有過這樣的談話:
 納粹破壞了德語,因政治意識創造了一種讓人受不了的語言,所以德國人後來回頭從新學習德語。
 
 言下之意,也就是共產黨于中文也類似。
 
 此言,頗有同感。
 
 | 
| | 博弈 ?2015-10-20 19:31:20?? |   | 
 
 锵锵三人行的訪談里,出現顾彬說:人民日報的中文是假的,太做作.
 引述北島:中國作家到現在還受到毛體的影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ZHwZqGhlM
 
 | 
| | 博弈 ?2015-10-22 02:51:14?? |   | 
 
 今天一位朋友打電話來説,顾彬講的是文學,莫言寫的是暢銷小説,不是一個等級。我反問,暢銷小説不是文學嗎?其實我知道這位朋友的意思:"以純文學來評斷他的小説,是會顯得莫言相對于西方歷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就檔次低了些。但中國,目前就這個程度,看故事,看電影的程度。這還是因爲中文語種太大,不頒獎給個中國人,不具全面性;就如鬧著要糖,要來的。" 也是一說。
 
 | 
| | 博弈 ?2015-10-22 17:20:10?? |   | 
 
 同樣的,我也要說美國人的美語(名稱區別于英文)有很多也是不好的。東方人迷信膚色,以爲白人的英文就好,這是錯誤的概念,也是過去自卑的延續。但是華人第一代移民的英文聽説能力確實太糟糕,因此很多華人圈圈裏的移民,在美國反而中文更好了。大半輩子,我沒有碰過像我的,電話里,多數亞洲人會以爲我是白人,而白人呢,甚至有時候我模仿説粗俗話的時候誤認我是黑人。這是要有心去學,去介入旁文化,有心去瞭解大小雅俗多種族,練就和人説人話,和鬼説鬼話,能與學者説哲學也能和美女談兩次高潮。我的存在,告訴新移民,這是可達到的。第二代以後就不一樣了。
 一個沒什麽學歷的白人可以在大陸或臺灣教英文,也是怪事。現在有許多美國華裔第二代跑到日本當英文老師(包含陳丹青的女兒),他們很少願意到大陸去,因爲,他們簡單的坦白理由就是大陸太髒亂,和中文是無關的,和政治是無關的。
 
 | 
| | 博弈 ?2015-10-22 17:59:33?? |   | 
 
 至於莫言與顾彬的不搭調,原因也很簡單,對小説的各自看法本來就不同。
 莫言自言,重感覺感官不重思想,顾彬自言重語言與思想(甚至哲學),不重說故事。
 莫言多言多字,可以一年寫多本,顾彬謹言慎字,九年才稿定一本。
 語言上,兩個都說很重要,莫言到民間鄉土去尋找并再加工;顾彬到“古典加現代”裏去尋深度,認爲當代中國小説已斷層。
 
 這兩人是不可能談到一塊兒的。
 
 | 
| | 博弈 ?2015-10-23 00:09:07?? |   | 
 
 臺灣又是個什麽情況呢?四個字,每況愈下。
 政治低俗化了語言,爲了博取經濟下階層民眾的選票,出現了許多低俗的語言,甚至有去中國化的語言舉動,試嘗創立自己的語言文字,但學養不足,淪爲笑話。現在沒有鄉土文學(有獨特性的地方文化大致都消失了,現代化了),也沒有好的小説值得一談
 
 這是一個競賽低俗的時代!但相信,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 
| | 博弈 ?2015-10-23 05:28:36?? |   | 
 
 例一,侯孝賢電影"聶隱娘"打造古典,部分采用了文言對話,也算是電影對當代語言的厭倦,古語言的回望。連主題曲的曲名《壹個人没有同類》還刻意用壹代一。音樂與對話若要認真看,那不完善的地方太多了(畢竟衹是電影),不過真算有心了。
 
 | 
| | 博弈 ?2015-10-25 08:24:46?? |   | 
 
 例二
 
 習近平最近在英晚宴與國會的講演也開始引述中國古語,帶幾句文言文。
 
 | 
| 1[2]  Next | 
| 古韵新音 |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 散文游记 | 
| 影视频道 | 
| 宾至如归 | 
| 美哉贴图 | 
| 小说故事 | 
| Reviews, Critics and Criticism | 
| English Poetry | 
| 海外新闻 Oversea News | 
| 博弈 | 
|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 
| 开心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