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iměifēngwénjí
巴九公
|
???中国
?????85?
?????2010-07-29
???教师 ???爱好诗词
????? ????? ?????巴九公的博客 cházhǎo巴九公fābiǎodesuǒyòutièzǐ ???爱好中华传统文化,愿与爱好传统文化的海内外朋友结缘。
谢谢。 巴九公2012-02-27 04:32:51“清华简”之造作者大约有两个目的,一、用“出土文物”证明《古文尚书》为伪作,取信于学界。二、在此基础上,构建其中国历史断代工程。 蘭臺出版社2012-01-12 12:58:14袅袅婷婷豈淡妆,容华本該自然香,丽质用來矜权贵,风雅多半事孔方。。。。。。。。
哈哈哈哈哈,到此一遊。。。 胡礼忠2010-11-15 05:18:52拜访老师、颂冬祺! |
|
|
谈古论今 |
|
天問今注一
天問今注(文較長,分數次貼出)
王逸謂:“《天問》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旻,仰天歎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瑰瑋僪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論述,故其文義不次序云爾。”
何按:①王釋天問為問天,得其義。通篇看,對許多天象人事,屈子不僅問天,而且責天。又《説文》:“天者顛也,從一大。”惟天惟大,故天問者,高端之問,廣大之問也。②王逸想像了屈原創作《天問》之緣起,為其倦遊先王廟及公卿祠堂,為壁畫所感,因書壁呵問。《天問》篇幅宏博,問題眾多,思想深邃,非即興創作可就。但屈子觀壁畫而得創作靈感,創作素材,非不可能。③王逸以為,因(楚人)共論述屈子壁書,故其文義不次序。説明《天問》王逸時代已不可通讀,而疑其有脱簡、錯簡。
天問自王逸首注,復經洪興祖補注,及諸家之注,漸可讀,但仍未????得要領,今試補助諸家未逹者。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①?上下未形,何由考之②?冥昭瞢闇,誰能極之③?馮翼惟像,何以識之④?明明闇闇,惟時何為⑤?陰陽三合,何本何化⑥?
注:①遂古:遂通邃,遂古:遠古,太古;初:始,即宇宙初始,時間初始,空間初在之時。王註:“遂,往也。”蔡邕註:“遂古,遠古也。”
王注:“言往古太始之元,虛廓無形,神物未生,誰傳道此事也。”
按:觀王注之意,為既然神物未生,誰來傳述此事?既然神物未生,問誰傳述,豈非多餘?
誰:《説文》:“何也。”即什麽?為什麽?傳:轉變,《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即轉換乘他車而歸。
道:導也,《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誰傳道之:什麽導至這一轉變——開辟?此問不僅古人不能解答,即今之大爆炸説,亦不能回答,誰(什麽)使“大爆炸”產生?
②上下未形:此上下不止於方位,包括明晦、隂陽,虛實,形體;
未形:未形成,一片混茫。
何由考之:何由:根據什麼?考:考定,判别。
王注:“言天地未分,溷沌無垠,誰考定而知之也?”據王逸語意:一、被考者為天地。既然天地未形成,自然不可考定,考定而知便無着落。
二、何由考定:憑什麽考定,非由誰考定。誰考定而知?不對題。
根據文意,考之對象當是開辟。即上下未形,如何去考定時空已經存在,太古已經初始。
③冥:幽暗;昭:光明;瞢[méng]:渾茫;闇[àn]:昏蒙;極:盡頭,界限;幽遠黑暗,誰能至其盡頭?盛大光明,誰能逹其邊界?黑暗止於何所,光明終於何處?
近人劉盼遂《天問校箋》謂:“此昭字自屬昒之誤字。”昒:《廣雅•釋詁》:“昒,冥也。”郭璞《三蒼觧詁》:“曶,尚冥也,从日,勿声。”《說文》:“昒,旦明也。”作冥,首字卽為冥,雖可同義反復,下之瞢、闇亦有冥義,復之太盛,且一片黑暗,仍屬混沌;作旦明觧,拂曉之光微茫,未成對比,不如昭好。四字狀明暗,亦有程度之差别。冥為幽深之黑暗;昭為盛大之光明;瞢為些微不可明視之光,誾為略見物形之昏。
混沌未開,無所明暗;混沌已判,必有昭幽。
④馮翼:馮:盛、大,《列子•湯問》:“帝馮怒。”翼:明,《書•武成》:“越翼日癸巳。”傳:“翼,明也。”故馮翼即廣大透明之空虚。
惟像:像:表像、存在,惟像:惟一表象,惟一存在。旣然空虚是惟一存在,何從認識宇宙?
⑤明明闇闇:晝夜明誾。惟時:因時、按時興作;何為:因何所為?誰何所為?
⑥三合:王注:“謂天地人三合成德。”柳宗元《天對》以為三合即隂、陽、天之三合。明汪瑗《楚辭集解》以為三通參,三合即參合。又《穀梁傳•莊公三年》:“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楊士勛疏:“陰能成物,陽能生物,天能養物,而總云生者,凡萬物初生,必須三氣合,四時和,然後得生。”
按:此為屈子述遂古之初,天地未成之時,何來天、地、人?參合為是後人用語。
《天問》至此,明誾已形,隂陽方生,宇宙已有其“二”,但明誾不能成物,隂陽不能自合,故必有三,所謂三合者,即隂、陽與“三”之合,是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者也。
何本何化:晝夜明晦,正反高下,生滅往來,天地萬物,諸形諸像,誰是根本,誰為派生?涉及到宇宙衍化,生物進化了。
此段《天問》,揭示了屈子對宇宙形成階段性的認識:第一階段:時空已啟,混沌形成,太古初始,此之謂一;第二階段:明暗形成,隂陽方生,只有虛空,未有形像,此之謂二;第三階段,隂陽與“三”之合,生成天地萬物!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①?惟玆何功?孰初作之②?斡維焉繫?天極焉加③?八柱何當?東南何虧④?九天之際,安放安屬⑤?隅隈多有,誰知其數⑥?天何所沓?十二焉分⑦?日月安屬?列星安陳⑧?
注:①圜[yuán]:《說文》:“圜,天體也。”《呂氏春秋•圜道》:“圜,
天道也。”《呂氏春秋•序意》:“大圜在上。”注:“天也。”《易•說卦》:“乾為天,為圜。”渾圓為圜,古人眼中之天則是半球體,所謂天似穹廬。《晉書•天文志》引《周髀》曰:“天象盖笠,地法覆槃。”又引《周髀》家語:“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按:屈子只稱天為圜,並未説地為方,若圜天覆盖於上,則地必為圓形,照《周髀》所言,地法覆槃,槃為木製盛液體之器,必為圓形,故地亦圓形,而《周髀》家所謂“地方如棋局”便與《周髀》經相矛盾。
九重:民俗謂天有九重,其高無極。
孰:誰;營:《廣雅》:“營,度也。”;度[duó]:計算,推測;天高九重,誰測度知之?王注:“言天圜而九重,誰營度而知之乎?”游國恩《楚辭纂義》:“營有周匝之義。孰營度之者,問何人周圍量度,而知此九重之圜也。”
②惟:語助;茲:此;功:營造:《漢書•食貨志上》:“內興功作,外攘夷狄。”何功:何等规模工程?
初:元初,本初;建造九重天是何等规模工程?誰最初營造?
③斡[wò]:《廣雅•釋詁四》:“斡,轉也。”古人以為天在不停旋轉《後漢書•天文志上》注引張衡《靈憲》:“陽道左迴,故天運左行。”維:《玉篇》:“維,紘也。”鄭玄注:“紘,編磐繩也。”卽編在一起之大繩。焉繫:吊着天使之旋轉的網繩繫在何處?
王注:“斡,轉也。維,綱也。言天晝夜轉旋,寧有維綱繫綴,其際極安所加乎?”
洪補注仍以斡為轉,釋維為地之四維,所謂東北報德之維、西南背陽之維、東南常羊之維,西北蹏通之維。洪注未諦:一、此處説天,不闗地事。二、古人以為天轉,非地轉,若維是地維,幹維復是轉維,則地轉。三、地維如何轉?若地維自轉,地即崩解。若地維不轉,而是四地維繞樞軸轉,則與斡維之稱矛盾。
天極:極:邊際,王勃《滕王閣賦》:“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極:天邊。姚鼐《登泰山記》:“極天雲一線異色。”
天極焉加:天邊放置何處?王注:“其際極安所加乎?”古人以為天扣在地上,則天邊自然安放在地上,而天圓地方,如此,不是地之四角沒有天,就是天之四隅没有地,無天之地如之何,無地之天如之何?
此句似亦可解作:天極之上,又是什麼?
④八柱:支撑天的八根柱子,王注:“言天有八山為柱。” 洪補註:“《河圖》言,崑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則洪補註之柱撑地而非支天。
按:八天柱之説與天轉説相悖。若天轉時八柱隨之轉動,地必同步轉動,地上之人不可能察覺天之轉動;若八柱不動,天在其上滑動,天若無重量,要柱何為?有重量,天必磨出一個大窟窿。
何當:是何材質,起何作用,在何位置?
東南:古人以為地不滿東南,故眾水歸之;何虧:為什麼虧損?
⑤九天:王注:“九天,東方皞天,東南方陽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東北方變天,中央鈞天。”則是八方加中央九塊天區,與九重天不同。
安放:怎麼放置?如何間隔?有何順序?如何統屬?按王注,八天位於八方,統屬中央鈞天。
⑥隅隈[yúwēi]:《說文》:“隅,陬也。”隈:《淮南子》:“漁者不侵隈。”高誘注:“隈,曲深處。”隅隈:角落、隱曲處。
天地廣大,偏僻角落、幽曲深奥處很多,誰知其數?
⑦沓[tà]:王注:“沓,合也。言天與地合會何所?”
若指天地會合之所,前已有天極焉加之問,沓之本義為話如流水,有多與重疊義,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回崖沓嶂凌蒼蒼。”當是天如何重疊,何天在上,何天在下?
十二焉分:何以劃分為十二時辰?王注:“十二辰誰所分別乎?”
按:《左傳•昭五年》:“日之數十,甲至癸。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以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日中當王,食時當公,平旦為卿,雞鳴為士,夜半為皂,人定為輿,黄昏為隸,日入為僚,晡時為僕,日昳為臺,隅中日出。”從甲至癸,以天干紀一日之時,則一日之時為十時;杜預注有: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名目,又為十二時,與甲至癸不合,且“隅中日出”,則隅中、日出似當為同一時刻。漢太初(前104)年改正朔,易服色,《史記•卷二十三•禮書第一》:“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集解應劭曰:“初用夏正,以正月為歲首。”夏正建寅,卽今農曆一月。據清趙翼《陔餘叢考》謂一日十二時始于漢。卽始於漢改正朔後。屈原之問便失掉依據。或者,楚用夏曆,夏分一日為十二時耶?
《左傳•昭七年》:“日月之會是謂辰,一歲日月十二會。”
若以十二分為一年之十二月,我國農曆為朔望月,十二分至為明顯,何須要問?且潤月為十三月,不確。
⑧日月安屬:日月屬於何天,由誰統馭?
列星:眾星,特别指恆星;安陳:按何序,又如何陳列於天體之上?
按:《周髀》説,屈子雖未明説,都以地為圓形。惜乎未能進一步認識大地乃球形。屈子已經問到“天極焉加”,天邉放在什麽物事上?如果地是平的,無論方平還是圓平,視綫都會無限廣延,不會有地平綫,不會有“天極”。國人常説“站得高,看得遠。”孔子説登東山小魯,登泰山小天下;唐人説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些都説明蒼天無極,大地如球,不知古人何以未能走完這一步,俯拾即得大地如球之結論。
出自湯谷,次于蒙汜①。自明及晦,所行幾里②?夜光何德,死則又育③?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④?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⑤?伯強何處?惠氣安在⑥?何闔而晦?何開而明⑦?角宿未旦,曜靈安藏⑧?
注:①出:日出;湯谷:日出之所,《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次:住宿,《禮記•檀弓上》:“次,舍也。”蒙汜[sì]:王注:“汜,水涯也。言日出東方湯谷之中,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②明:天明;晦:夜晚,《左傳•昭元年》:“晦淫惑疾。”注:“夜也。”太陽平均日間行程,按地心說計算,近似於3.14天文單位,卽近似469737311km,其速度為10873.5km/s,大致為光在真空中速度三十分之一。
《淮南子•天文訓》謂日“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略過今人計算之半,何其巧合乃爾!
③夜光:王注:“夜光,月也。育,生也。”
死:消失,月望之後漸虧,晦日完全消失。又育:重生。月亮有什麼德能,缺失後又漸復圓?對於古人,月之圓缺,確是難觧之謎。
④厥:其;維:繫,《詩•小雅•白駒》:“縶之維之,以永今朝。”其利維何,利繫何處?
顧菟:菟通兔,王注:“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王注將顧與兔拆開,顧是兔之顧,貪利是兔之貪。按文氣似當為問月之利維何,而納顧兔於腹,顧兔為名詞;聞一多《天問釋天》謂顧菟為蟾蜍之異名。王注釋菟為兔,則是後人月中玉兔之根據。
張衡《靈憲》:“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陰之類。”《蘇鶚演義》:“兔十二屬配卯位,處望日月最圓而出於卯上。卯,兔也,其形入於月中,遂有是形。”張華《博物誌》:“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太平御覽•四》:載晉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玉兔搗藥。”皆以月中隂影為兔。
《藝文類聚》載六朝南梁劉孝綽《林下映月》詩:“攅柯半玉蟾,裛葉彰金兔。”或聞注所由。
竊以為,顧當是雇之借,雇或讀[hù]:《說文•隹部》:“九雇,農桑候鳥。”又顧之古文為????,與鳥相關,或古人以為日中有烏,月中亦應有鳥,此鳥卽雇或顧。故顧、菟為二物,後人漸將顧誤成蟾。
⑤女岐:王注:“女岐,神女。”無合,無夫。岐亦作歧。
焉取九子:怎麽會來九個兒子?
《漢書•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顏師古註引應劭曰:“畫堂畫九子母。或云即女歧也。”這大約是女岐為九子母的最早説法。
《史記•天官書》稱:“尾為九子。”尾宿東方蒼龍七宿之第六宿,此大約是女岐為尾宿之所由。
《晉書•天文誌上》:“尾亦為九子,星色欲明均明,大小相承,則後宮有敘,多子孫。”大約由此九子母與尾宿沾上闗係
《左傳•僖五年》:“童謠云‘丙之晨,龍尾伏辰’”,註稱:“龍尾者,尾星也。日月之會曰辰,日在尾,故尾星伏不見。”此大約為先秦典籍最早見到的尾宿記載。
⑥王注:“伯強,大厲,疫鬼也,所至傷人。惠氣,和氣也。言陰陽調和則惠氣行,不和調則厲鬼興,二者當何所在乎?”
按:《說文》:“伯,長也。”古亦稱統領一方之長官為伯,如伯長,伯禹、伯昌等。故伯强亦如伯昌一????。
有釋伯强為禺强者,《山海經•大荒北經》:“有神,人面鳥身,珥兩
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彊。”《莊子•大宗師》:“禺強得之,立乎北極。”則禺强本北方水神。《淮南子•地形訓》以禺强為“不周風之所生也。”有人據此認為禺强為風神,為角宿。下四句即説到角宿,且重復。
按:此四句似從别處竄入,此段前後皆是有關日月之問,突然竄進一個九子母,一個伯强,令人有不知從何說起之感。
⑦闔[hé]:關閉;晦:天黑下來:
民間傳說以為天門開天亮,天門關天黑。
⑧角宿:二十八宿之角宿、屬室女座,黄道從角宿一、二(即室女座α、β)星間通過,故日月及五星常在二星附近經過,古籍常稱角二星為天闗或天門。未旦:天未明。
⑨曜靈:太陽;安藏:天未明時,太陽藏身何處?
2015-10-03 22:30:53 |
古韵新音 | 散文游记 | 小说故事 | 北渡坐看云起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