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iměifēngwénjí

陈小龙

???浙江省龙泉市

?????21?

?????2007-04-14

???公务员

?????fāsòngsīrénliúyán

cházhǎo陈小龙fābiǎodesuǒyòutièzǐ

散文游记
fābiǎoxīntiè   huífùtièzǐ
寻访胡深

寻访胡深

连日春雨之后,天气终于转阴。一行五人,在逼人的寒意中去南弄胡深故里拜谒。对胡深,我委实了解得不多,以致数年前其在湖南张家界的后裔不远千里来龙泉祭拜先祖时,我也视之为平常的寻宗问祖,不以为然。春节期间得闲,翻阅龙泉古籍旧志,才知这胡深并非泛泛之辈,宋濂称其“指挥三军,雄姿奋扬,人不可犯,及与缙绅之流论文评诗,则俨然布衣书生也”,堪称文武全才,于是就有了一探究竟的念想。
从乡政府出发到南弄,不过十几分钟的车程,在村口下得车来,但见山上古木参天,村中溪流潺潺,一群村民正在闲话家常,显得宁静安逸。陪同的乡党委叶委员引我去看刚运抵的胡深塑像,塑像被一张巨大的塑料布包裹着,掀开一角,就见胡深横刀勒马,双眼及坐骑的双目都蒙着红绸,叶委员解释说,塑像尚未开光,落成仪式得再等些时候才能举行。这时一个村民过来凑趣,信口说:“这马似乎太胖了些,瞧那马腿!”,“这可不是普通的马,这是皇帝御赐的宝马!”,叶委员所言不虚,此马名曰“桃花马”,系朱元樟为表彰胡深功勋所赏赐,能日行千里,跟随胡深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相传建瓯一役,胡深被对手陈友定所擒,关押敌营里,日夜不予食物。一天深夜,趁守兵困倦沉睡,桃花马偷至主人关押营窗下,奄奄一息的胡深,撕下一块内衣,以嘴咬破指头写下求救书信,藏于随身携带的葫芦瓶中,吊在马脖子上。桃花马伺机逃出敌营,马不停蹄,从福建直奔龙泉。足足跑了三天三夜,抵龙泉县城,绕县衙三周,见无人理会,只得前往南弄胡府求救。其时龙泉到南弄需经周际岭,岭长五里,险峻异常,桃花马救主心切,顾不上吃草、喝水,即将翻过山岙时,已两眼昏花,最终瘫倒在路边……想着主人尚在敌营受苦,桃花马无奈地用两个前蹄拼命往地上刨,想刨出水来……终于被掘出了两股水来,而桃花马终因力竭而死……。消息传到胡府,家人赶至现场,从马脖子上取下葫芦瓶方得知胡深已被擒,但鞭长莫及。后人为了纪念这匹忠义之马,就在两窟泉水边建了一个亭,取名“马波亭”,并在亭子的瓦片上用朱砂写着“马波亭”三字。此亭至今仍在,可惜已倾圮破败。对于民间传说,我向来颇有好感,虽与正史不符,却寄托着老百姓朴素鲜明的爱憎情感,所以我还是不吝笔墨赘述这个凄美的故事。
我急于想知道村中是否还保存着有关胡深的遗迹,回答却令我失望,除了村后田砻中留有一块其祖父胡伯益的墓志铭碑外,再无它物。紧趋几步,屋后一片空旷的田野,小心走过田埂,一截石碑孤零零立于田中,多少有些落寞。此碑原立于该村胡氏祠堂内,后因祠堂失火焚毁,周围都被开垦为田,才遗落田坪。也许是常年风雨的侵蚀,碑文上的多处字迹均漫灭不可识,青褐色的石碑也已显出几道裂痕。我俯下身子,细加辨认,碑文系元至元五年奉政大夫征东行中书省理问所官洪彬书,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而撰文者一行,仅见“高丽国三重(后二字缺)君 梁载撰”。这时,叶委员的一句话把我给逗乐了:“胡深可是我们龙泉第一个留学生噢,当年他到高丽国读过书!”。是否第一,已无从考证,胡深曾在高丽就读,确是有据可查,其父胡钰(字国宝)被任命为征东行中书省左右司员外郎而远仕高丽近十年。胡深九岁时,其祖母季氏及母赵氏相继辞世,胡深在家侍奉祖父,抚养幼弟,艰难自立,学业日益精进。父亲得知后,差人将他带往高丽。有关胡深在高丽的那段经历,史料中语焉不详,却颇为细致地记载了他奉送父亲灵枢归国时遭遇的惊魂一刻:胡深一直在高丽住到十三岁那年,父亲因操劳过度辞世,他悲痛欲绝,哭着对弟弟胡海(继母所生)说:“天降灾难于我们家,父亲一死,丢下我们于万里之外,我遵照父亲的遗愿,将其灵枢南运回故土,一路艰险,你暂且留此照顾母亲,到时我再接你们回家”,于是,扶着灵柩,坐船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一路向南方家乡赶来。一天晚上,行船至一片大山崖下过夜,胡深梦见父亲向他走来,告诉他“此崖就要崩塌,赶紧躲避”后,就不见了踪影。胡深被惊醒后,急忙叫醒家人,告之父亲托梦一事,并立即将船移走。俄顷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大山崖果然崩塌,声若雷霆。全家人幸运逃过一劫。这一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小故事,从一个侧面衬托出胡深对长辈的孝心,这也是我们应该延续的传统美德,也许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无稽之谈吧!
虽然已在墓志铭碑上遮盖了一个雨篷,但终非长久之计,我建议是否将其移入室内,叶委员答:“恐移动基座后会损坏碑身!”,我一时默然,无论如何,还是该想个万全之策才是。叶委员在一旁发话:“不远处将建胡深公园,我们不妨去看看。”,于是来到一处刚平整出来的空地,叶委员饶有兴致地介绍胡深塑像将立于此,还计划建凉亭之类,瞻仰与休闲两相宜。这是个不错的创意,只是这两亩的面积规划起来难免捉襟见肘。一问才知,是在土地征用政策处理上卡了壳。我大为不解:“这不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人吗?”,叶委员答:“你有所不,南弄村里已没有胡深的后代了!”我顿时愣住了,继而释然。胡氏后人都去了哪里,一个大大的问号悬于脑中。问几位乡干部,他们也答不出所以然。回来后,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个大概。虽同为“因功避祸”, 却说法不一,其一云:由于朱明王朝起于南方,与其争夺天下的也主要在江南,如两湖、江西一带的彭莹玉、徐寿辉,浙东的方国珍和江北的张士诚等。胡深作为朱元璋帐下大将,自然为之所忌。为使其后人免遭敌手,诏命胡深五子胡宗、胡宝、胡密、胡宾、胡定由龙泉迁徙山东莒北方城(今属日照市五莲县)。其二则是另一版本:朱元璋为人刻薄寡恩,称帝后就开始对开国元勋卸磨杀驴,且斩草除根,胡深长子胡桢、次子胡杞慑于时局,遂弃官避难,隐居于缙云十六郡石屏村,后胡杞复出率兵南征,平定南方之后,定居湖南省大庸县。我没有考证,所以不敢下定论,权且引用。还有一些一家之言,莫衷一是,姑妄听之。但南弄再无胡深嫡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就不难理解何以村民对建造胡深公园缺乏热情。中国的乡村讲究的是光宗耀祖,最期望宗族兴旺发达,如此大费周章去纪念别人祖宗,感情上总有些不快,据此简单地斥责他们狭隘,似乎也没必要。
我们从原路折回,叶委员提及乡里还有一个村与胡深有关,村名“枣槐岭”就出自胡深传说,于是娓娓道来:元末,朝廷腐败,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至正十八年(1358)十月,朱元璋率骁将胡大海久攻处州不下,睡梦中,得一白发仙人指点:要想攻下处州,必须得请龙泉的章三溢和胡仲渊辅助。一觉醒来,朱元璋将此事告之军师刘伯温,刘劝其亲往。朱元璋从之,两人风尘仆仆地赶到龙泉,分两拔人马,一拔由胡大海带军士到八都请章溢出山,另一拔则由朱元璋和刘伯温率领来找胡深,问其家人及村人,都不知隐身何处。后遇一樵夫,再三恳请,才问得胡深下落。两人沿山路艰难上爬,至半山腰,见地上有一双十分明显的草鞋印,足有两尺长,复前行,又有几个同样大小的草鞋印。朱元璋命将士停留驻扎,自己与刘伯温一同上山。到达山顶,胡深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感,于是立即与他下山,处州四县不攻自破,百姓免遭战乱之苦。胡深留下那双草鞋印的岭,当地人称为“草鞋岭”。后觉名称不雅,取其方言谐音,改为“枣槐岭”。
一个求才若渴、礼贤下士,一个满腹经纶、知恩图报,这使人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情节,老百姓总是希冀借助这些传说来满足自己美好的愿望,以致我很难下笔摘录这段历史真相:朱元璋遣胡大海取处州,石抹宜孙出战败北,胡深代理元帅统领龙泉、庆元、松阳、遂昌四县兵,欲闭关自守。四县士民都向胡深请愿,要归降明军以保存百姓性命,并为他找了个开脱的理由:“你胡公带兵十年,勤勤恳恳,朝廷却没有一点封赏,是国家有负于你,你有何对不住国家啊?”,胡深知时势已去,不得已挺身见胡大海,而四县百姓因此免遭生灵涂炭。从中可以看出,胡深之降,并非出于志愿,而是迫于士民的压力,但无论如何,受益的还是一方黎民百姓。
有人或许会认为事实太过残酷,大大损毁了胡深的英雄形象,其实这恰恰证明了胡深是笃信忠义之士。石抹宜孙镇守处州之初,就征召胡深参谋军事,一见欢如平生,称:“吾事济矣,胡公筹策今无与比……”,并借助胡深的威望,使盗贼相继肉袒来请罪。后石抹宜孙再度镇守处州,又立即让胡深代为总管行军事宜,统兵讨乱。宣慰使恩宁普讨伐温州戍卒韩虎、陈安国杀主帅之叛,经处州,又征召胡深计事,采纳其建议,派人入城游说韩、陈同党,晓以利害:大兵压境,旦夕就可攻下城池,不忍立即加兵,是想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后果杀韩虎等,献城投降。继而恩宁普总兵鄱阳,又征召胡深和他同行,军务无巨细都委任给他。两人都对胡深有知遇之恩,也许正因为此,胡深内心难舍的的报恩心理,使他无法接受投降这一无奈而难堪的选择,而并非他不识时务。其实早在元末,浙、闽一带盗贼纷起之时,胡深就感叹:“浙江一带完了,百姓没有什么依赖,灾难将临了!”。为保百姓,他集结乡里,驻扎湖山,抵御盗贼进攻。湖山据龙泉光绪《县志》载,在西十八都,据县城一十里,而邑人皆云,胡深曾筑寨佛山。湖山与佛山是否为同一地方,不得而知。佛山寨确是奇险无比,寨屋依岩构筑,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旁有岩泉滴沥,四时不竭。我曾两度登临,一城之胜尽览无余。由此可见,对天下大势,胡深还是心知肚明的,说白了,还是因为“士为知己者死” 的执着情结和道德追求使然。
这一点,从胡深为师复仇一事中可以得到有力的佐证。1356年,青田潘惟贤、华仲贤等聚众为乱(实系农民起义),攻打龙泉,县吏闻风逃遁,县衙被焚,胡深的老师王毅先生率领门下弟子集结义兵奋力抵抗,终于击退了他们。县吏既恐畏逃之事被究,又怕功劳被先生所得,于是集结乡里恶少,设计刺死了王毅。胡深其时远在鄱阳,闻讯星夜骑马赶回龙泉,召集同门师兄弟章溢等,拍着胸脯说:“昔日毛术能为师报仇,我们这些徒弟难道就不行吗?”于是引兵活捉县吏及恶少,杀了狗官,以其头祭师傅亡灵,后又上书奏请朝廷追封王毅为候。如今,在盖竹村王毅墓碑上还刻有胡深题诗,诗云:“一哭泪难收,天空碧树秋。文章今已矣,事业永传来。冲发动吾恨,提刀霹雳仇。血祭深拜别,但公觅封候。”,出语沉痛至极,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胡深骁勇善战屡立功勋,但他的才能并不只局限在沙场上,处理政事他也是敢作敢为、智慧超群,绝非一般的赳赳武夫可比。朱元璋曾问宋濂:“深何如人?”濂答:“文武才也”。朱元璋道:“诚然,浙江一障吾方赖之。”在总管处州军、民事时,胡深宽厚仁慈,深得民心。兵营占用了民房,他就要求择空旷荒地另建,还房于民;兵变,学堂被毁,孩子辍学,他就召集富商捐资重建;由于战乱频仍,加之税赋倍增,百姓度日维艰,他亲表奏请朝廷要求减免赋税。江西俱食浙东盐,有司十分抽其一,税额过重,商贩几乎绝迹,胡深建议二十分取一,朱元璋听从胡深之言,并制订盐法,加速了流通,保障了军用开支。在史料中,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详实记载,曾任江西行省参加知政事的陶安将胡深与刘伯温、林彦明并称“栝苍三杰”,应不过誉。
胡深的才能也招致一些小人的嫉恨,他最终惨烈而死也与之密切相关。1364年二月,盘踞福建的陈友定乘虚攻打处州,一听到胡深回师救援即领兵逃回。胡深乘胜进军,攻克浦城、松溪,活擒守将张子玉。于是奏请将广信、抚州、建昌三中军联合一起,一举攻下福建各地。朱元璋非常高兴,于是命令立即兵发广信、建昌两军,以朱亮祖指挥,会合胡深一起攻陈友定。陈友定部将据城固守,胡深挥军直捣城下,见天下大雨,加上不熟地形,就提议不要急于攻城。不料朱亮祖一直非常妒忌胡深才能,对其规劝不以为然,执意命令带兵进攻。胡深只得带兵出征,深陷重围,虽奋力厮杀,终因马蹶被俘。陈友定素来仰慕胡深的为人和才学,对他以礼相待,起初并无加害之意,正逢元使者到来,督促逼迫此事,陈友定于是将胡深杀于福州,年仅五十二岁,一代将星就此陨落。朱元璋闻听噩耗,悲痛不已,遣使到胡深家中祭奠,并颁诏对其家人进行抚恤,追封胡深为缙云郡伯。
闲谈间,不觉转回村口,村干部打开了村文化中心的大门,房子是常见的砖木结构,并不宽敞,却打扫得洁净清爽,墙上挂满了胡深传记展板,其中赫然有胡深及两位夫人的画像,“这是从古书中查找收集的,可没少费工夫!”,叶委员还告诉说:“胡深传说已被列入丽水市级非遗保护项目,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我很敬佩他们的敬业与勤勉,他们正努力去捡拾散落的历史记忆,去还原一个清晰完整的胡深,期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胡深,关注胡深,缅怀胡深。我曾为村民对胡深的隔膜感到怅然,闻言不禁感到几丝欣慰,抬头,阴沉沉的天空不知何时已渐渐放晴……

2012-02-25 16:09:33
yǐnyòngbìnghuífù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12-02-27 16:59:46?? yǐnyòngbìnghuífù


文字考古啊,辛苦。
现代诗歌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